市場亂象:“日本鐵壺”逾五成是中國造

近幾年,鐵壺收藏在國內突然流行起來,日本的老鐵壺屢次在市場上拍賣出百萬高價,文人墨客也時不時秀一下自己的藏壺。然而,鐵壺市場並不像看上去的那樣規範,更有專家直接潑冷水:市面上逾五成號稱日本造的鐵壺,都是中國生產的,連網上的一些旗艦店也打著日本造旗號賣中國鐵壺。

市場亂象:“日本鐵壺”逾五成是中國造

鐵壺是如何流行起來的?

臺灣人賦予了鐵壺文化內涵

其實鐵壺在中國的製作及使用歷史久遠,最遠可追溯到秦漢。後來在唐朝時從中國傳到日本的,並在日本發揚光大。迄今為止,日本的鐵壺製作歷史已有400多年。2005年起,臺灣人開始炒作鐵壺。他們看到歐洲的博物館收集了一共不到30把日本老鐵壺,覺得鐵壺存量少,具有投資炒作價值,於是以低價大量收集日本老堂口的鐵壺。隨後創辦專門雜誌介紹鐵壺,賦予其一定的文化內涵。在臺灣人的大力炒作和拍賣行的推波助瀾下,日本鐵壺隨著國內迅速“爆紅”,並演變成為流行時尚和收藏新寵,價格也是連年攀升。

市場亂象:“日本鐵壺”逾五成是中國造

好的鐵壺貴在哪?

手工製作 限量生產

資深鐵壺藏家、紫桃緣茶館創辦人顧玉華說,中國製造的鐵壺比較多,所謂的日本製很多都是代工的,市面過半是中國製造的日本鐵壺。真正的日本鐵壺,成本近10萬日元,也就是說最低成本六七千人民幣。如果從日本拎回來的壺,萬元左右才可能是真正日本產。鐵壺看做工,日本做工精細。開一個模具比較貴,幾千元開一個,國內往往一個模具做很多個壺,模具用多了就不清晰。至於到哪裡才能買 到一把 好壺?顧玉華表示,最好到一些值得信賴的商鋪或有日本堂口直接授權的經銷機構去買。

市場亂象:“日本鐵壺”逾五成是中國造

支招

如何挑一把好的鐵壺?大街上,幾十元的鐵壺也有交易,沒有廠家,沒有商標,這種鐵壺能貪便宜嗎?

六招教你“辨”好壺:

1、材料

“要警惕買到工業鐵、回爐鐵做的壺,日本鐵壺的用料都是有嚴格標準的。”最好的是沒有工業汙染的原生態鐵,拒絕工業鐵和回收鐵,因為後兩者製成的鐵壺存在重金屬超標的可能,其煮出來的水對人體有害。

2、掂重量

鐵壺以薄為美,以輕為上。鐵壺做厚做重容易,變輕變薄卻又要面面俱到最難,這其中考的是制壺師傅在製造臘模時搖臘時的手感及其不可言傳的經驗。

市場亂象:“日本鐵壺”逾五成是中國造

3、內壁

傳統的南部鐵壺內壁是經炭火高溫氧化的,沒有防鏽層,即所謂的無塗層內壁。近年來,開始採用天然植物汁塗層防鏽,因取材天然植物且嚴格管控質量,安全性能得以保障。然而,部分國內不法商家使用化工塗層甚至漆來防鏽,具有很大的安全風險。

4、提樑材質

鐵壺的提樑最好是手工鍛造的空心提樑,這樣的提樑透氣、不燙手。市面上很多提樑實際上是由管材直接拉伸而成,遠遠比不上樣完全由人工敲出來的好。

5、壺嘴形狀

壺嘴要出水流暢,沸而不溢,斷水爽利。

6、觀察整壺

鐵壺的外觀最好要看上去渾然一體,沒有分模線。另外,鐵壺外觀注重“拙”,因此圖案的設計不宜花哨,用料不宜華麗。

市場亂象:“日本鐵壺”逾五成是中國造

提醒

怎樣用好壺?

新到手的壺要用綠茶煮一下

鐵壺開壺時,一般用綠茶煮一道後,再煮一道清水,如果沒有異味,就可以用了。最好有兩把鐵壺輪換著用,燒一兩個月後,鐵壺裡面會結了白白一層“霜”——— 水鹼,除了說明壺很好,還顯示這壺剛好用到正是時候,得休息一下。這時候換另一把壺用,可延長鐵壺的使用年限。她不建議大家用手去摸壺的內壁,因為手上的體味一旦殘留在壺的內壁,肯定會影響水質。顧玉華建議,不懂行的茶友,買幾千元的入門級鐵壺就夠了。曾有位臺灣朋友買了把做舊的鐵壺讓她來幫忙處理,據她判斷,商家應該是用高錳酸鉀刻意做舊的,聞上去一股農藥味。她用綠茶煮了一星期,味道還是很大。這種壺一般都不建議再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