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R5 3600X+華碩B450+ RX 5700新平臺詳測

AMD R5 3600X+華碩B450+ RX 5700新平臺詳測

之前入手了華碩C8H主板搭配R5 3600X小測了一下,發現C8H上R5 3600X確實有點奢侈。不過R9 3900X一直缺貨,幾家有貨的都炒到4500-4600一顆,這個價格就明顯不是很划算了。京東預約3999元,我讀秒倒計時進去的,根本就沒看到有貨就已經沒了。所以3900X搭配C8H暫時是沒得玩了。R5 3600X也不能浪費,再入手一片B450主板就給伺候了,順便再弄多一塊華碩的公版Radeon RX 5700,一臺遊戲性能很不錯的新主機就搞定了。玩B450主板我主要想看兩點,一是B450究竟是不是能夠真正支持PCEI 4.0,第二是B450搭配R5 3600X是不是也能把內存超頻到DDR4 3600以上。

AMD R5 3600X+華碩B450+ RX 5700新平臺詳測

AMD R5 3600X+華碩B450+ RX 5700新平臺詳測

★開箱★

先來看看主板,主板這次選的是華碩TUF B450M-PRO GAMING,我在華碩的官方資料上面並沒有找到關於這個主板可以支持PCIE 4.0的描述。所以我更加好奇這個主板究竟能不能夠支持PCIE 4.0。

AMD R5 3600X+華碩B450+ RX 5700新平臺詳測

AMD R5 3600X+華碩B450+ RX 5700新平臺詳測

AMD R5 3600X+華碩B450+ RX 5700新平臺詳測

華碩TUF B450M-PRO GAMING主板採用mATX版型(24.4 釐米 x 24.4 釐米),既可以搭配mATX小機箱,也可以搭配ATX機箱,畢竟ATX機箱有更多的選擇,而且散熱更好。主板外觀上採用了TUF系列標誌性的特種部隊黃黑迷彩裝配色。在兼容性方面B450要優於X570,AM4接口既可以兼容第一/二代Ryzen銳龍全系列CPU和帶有核顯的Ryzen APU處理器,刷新BIOS之後還可以支持第三代銳龍。為了預防主板原配BIOS無法支持R5 3600X,如果在實體店購買的讓商家幫忙升級到最新版BIOS,天貓旗艦店購買的則可以放心,客服說這款主板出貨前都已經更新到最新版BIOS,不用擔心不支持銳龍3。這塊主板的CPU供電採用了10相數字供電,各部分芯片上都覆蓋有金屬散熱片。配備有4條DDR4內存插槽,官方標明可以超頻支持DDR4 3533MHz的雙通道內存,最大內存容量64GB。10相供電只能算中規中矩,所以華碩官網標明這塊主板可以支持8核心CPU,再高端的十二核心CPU在供電方面估計就跟不上了(雖然華碩官網上面這個主板的支持CPU列表裡面是有R9 3900X的)。所以我個人覺得搭配R5、R7是比較合適的,R9就還是考慮X570吧。

AMD R5 3600X+華碩B450+ RX 5700新平臺詳測

AMD R5 3600X+華碩B450+ RX 5700新平臺詳測

(華碩TUF B450M-PRO GAMING主板能夠支持的CPU列表)

AMD R5 3600X+華碩B450+ RX 5700新平臺詳測

AMD R5 3600X+華碩B450+ RX 5700新平臺詳測

AMD R5 3600X+華碩B450+ RX 5700新平臺詳測

AMD R5 3600X+華碩B450+ RX 5700新平臺詳測

AMD R5 3600X+華碩B450+ RX 5700新平臺詳測

顯卡擴展部分配備了兩條PCI-E x16插槽,其中第一條PCIE 4.0 X16有采用金屬加固設計,第二條僅為PCIE X4。搭配Ryzen銳龍CPU處理器時可以支持PCIE x16+ PCIE x4來組成AMD雙顯卡交火互聯。搭配銳龍3處理器時是PCIE 4.0 X16,搭配第一二代銳龍處理器時是PCIE 3.0 X16。

AMD R5 3600X+華碩B450+ RX 5700新平臺詳測

在存儲接口方面,華碩TUF B450M-PRO GAMING主板提供了6個SATA 6G接口,其中四個採用“立式”設計,兩個採用傳統的“臥式”設計,我覺得立式設計更方便在mATX小機箱內進行安裝。M.2 插槽有兩個,都可以兼容SATA和PCIE模式,支持2242/2260/2280等不同規格的M.2接口SSD。需要注意的是M.2_1 插槽支持PCIE 4.0 X4,與 SATA_5/6 端口共享帶寬,當 M.2_1接口安裝了SSD時,主板上的SATA6G_5/6 接口不可用。M.2_2 插槽僅支持PCIE 4.0 X2,與 SATA_3/4 端口共享帶寬,當 M.2_2接口安裝了SSD時,主板上的SATA6G_3/4 接口不可用。如果兩個M.2都安裝了固態硬盤的話,只能使用SATA6G_1/2 接口了。

AMD R5 3600X+華碩B450+ RX 5700新平臺詳測

AMD R5 3600X+華碩B450+ RX 5700新平臺詳測

音頻方面採用了Realtek ALC S1200A芯片加上日系音頻電容。音頻芯片外面有音頻防護罩,並且在主板上劃分出了獨立的音頻PCB區域,不同聲道在 PCB 上分層佈線,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EMI干擾,提高音質。支持 8 聲道音頻輸出,具備108dB信噪比的立體聲音頻輸出和103dB信噪比的音頻輸入。

AMD R5 3600X+華碩B450+ RX 5700新平臺詳測

在背板 I/O 接口方面,華碩TUF B450M-PRO GAMING主板提供了1 個PS/2 鍵鼠接口、1個RJ45千兆網絡接口、2個藍色的USB 3.1 Gen 1 接口、1個藍綠色的USB 3.1 Gen 2 接口(Type-A)、一個Type-C接口、兩個USB 2.0 接口。視頻輸出接口方面配備了DVI-D、HDMI接口各一個。

AMD R5 3600X+華碩B450+ RX 5700新平臺詳測

在RGB燈效支持方面,華碩TUF B450M-PRO GAMING提供了兩個 4pin的標準5050 RGB LED 12V接口,支持華碩AURA。

AMD R5 3600X+華碩B450+ RX 5700新平臺詳測

AMD R5 3600X+華碩B450+ RX 5700新平臺詳測

顯卡選的是華碩公版RX5700。AMD RX 5700/5700XT最近可是炙手可熱啊,採用了全新的RNDA架構,具有2304個流處理器,160個紋理單元,64個光柵單元。搭配8GB的GDDR6顯存,顯存位寬256Bit。率先支持PCIE 4.0 X16。

AMD R5 3600X+華碩B450+ RX 5700新平臺詳測

★BIOS解析★

這款華碩TUF B450M-PRO GAMING主板是屬於TUF特種部隊系列,定位上低於ROG和STRIX系列,主打性價比。雖然價格比ROG低很多,但是這款主板BIOS中的功能、可選項同樣非常豐富。進入BIOS中可以看到這塊主板的BIOS菜單架構與ROG系列是基本一致的。開機後進入主板BIOS中,按F7鍵進入高級模式。進入Ai Tweaker子菜單,這裡有CPU和內存的各個頻率和電壓調節選項。在“Ai超頻調整”中把默認的“自動”改為“D.O.C.P”就可以打開內存的XMP模式。我的芝奇幻光戟DDR4 3200內存默認時序是14-14-14 1.35V。打開D.O.C.P就可以自動運行在DDD4 3200頻率下。這個頻率還相對比較保守,可以把時序放寬到16-15-15,頻率拉到DDR4 3600。這塊主板BIOS中支持的最高可調內存頻率為DDR4 6000,FCLK最高的可調頻率為3000MHz。內存系統效能最高的情況就是FCLK頻率等於內存頻率的一半。

AMD R5 3600X+華碩B450+ RX 5700新平臺詳測

AMD R5 3600X+華碩B450+ RX 5700新平臺詳測

AMD R5 3600X+華碩B450+ RX 5700新平臺詳測

B450主板雖然定位比X570要低,但是B450對超頻同樣也是沒有任何限制,可以隨意修改銳龍CPU的倍頻和外頻。BIOS中的APU頻率就是CPU的外頻,默認是100MHz起跳,現在超頻一般都是超CPU的倍頻。可以直接在CPU Core Ratio中填入CPU倍頻就行了,默認為Auto。要增加CPU和內存超頻後的穩定性,可以適當的增加各個部件的工作電壓。“VDDCR CPU電壓”為CPU核心電壓,“VDDCR SOC Voltage”為內存控制器電壓,“DRAM電壓”為內存電壓。對於R5 3600X而言,CPU核心的工作電壓一般控制在1.45V以內就足夠了,繼續往上加壓的話超頻幅度也是非常小的了。內存要超頻DDR4 4000以上的話,一般需要把內存控制器電壓增加到1.25V,內存電壓1.45V一般也就夠了。

AMD R5 3600X+華碩B450+ RX 5700新平臺詳測

華碩TUF B450M-PRO GAMING主板的BIOS中還集成了華碩升級BIOS應用程序3,能夠在BIOS中直接讀取移動存儲或者硬盤中的BIOS文件進行更新。不過依舊還是沒有集成用於SSD重置的Secret Eraser程序。

AMD R5 3600X+華碩B450+ RX 5700新平臺詳測

★PCIE 4.0X 16帶寬測試★

雖然AMD官方並沒有明確標明B450能夠支持PCIE 4.0,但是很多網上的評測都說這款華碩TUF B450M-PRO GAMING主板是可以支持PCIE 4.0的。所以我要來實際測試一下B450主板+銳龍3處理器是不是同樣也能夠支持PCIE 4.0。最新版的3DMARK測試中有專門的針對PCIE帶寬的測試,不過還需要有支持PCIE 4.0的顯卡才可以,例如AMD最新的Radeon RX 5700/5700XT。我之前使用華碩C8H主板+R5 3600X+RX5700顯卡時測得的PCIE 4.0 X16帶寬為24.51GB/s。從實際測試中可以看到,華碩TUF B450M-PRO GAMING主板+R5 3600X+華碩公版RX5700所測得的PCIE 4.0 X16的帶寬為24.28 GB/s,和X570主板的差距在誤差範圍內,比普通的PCIE 3.0 X16的13.74GB/s帶寬翻了接近一倍。可見華碩TUF B450M-PRO GAMING主板是可以支持PCIE 4.0的。

AMD R5 3600X+華碩B450+ RX 5700新平臺詳測

★B450飈內存同樣可以跑DDR4 4000★

華碩TUF B450M-PRO GAMING主板雖然不如華碩C8H超內存那麼強勁,但是內存超頻DDR4 4000卻是沒什麼難度的。把時序放寬到18-18-18-42之後,很輕鬆就把內存超頻到DDR4 4000。不過可能是時序較松的緣故,超頻到DDR4 4000之後效能反而略低於DDR4 3600。因此在銳龍3平臺上,內存具有最佳效能的頻率是DDR4 3600,在這個頻率下儘可能的優化時序,整體性能要優於放寬時序追求超高頻。

AMD R5 3600X+華碩B450+ RX 5700新平臺詳測

★整機性能實測★

從下面的各項測試結果中可以看出,華碩TUF B450M-PRO GAMING主板+R5 3600X的整體性能並不比X570+R5 3600X差。R5 3600X的單核性能要強於上一代的R7 2700X,不過在整體性能上因為只有六核心12線程,所以依然要稍弱於八核心16線程的2700X。如果是對比同樣是六核心12線程的R5 2600X和i7 8700K則是3600X完勝無疑,整體性能已經達到甚至部分超過intel i7 9700K的水平。

AMD R5 3600X+華碩B450+ RX 5700新平臺詳測

AMD R5 3600X+華碩B450+ RX 5700新平臺詳測

AMD R5 3600X+華碩B450+ RX 5700新平臺詳測

AMD R5 3600X+華碩B450+ RX 5700新平臺詳測

AMD R5 3600X+華碩B450+ RX 5700新平臺詳測

AMD R5 3600X+華碩B450+ RX 5700新平臺詳測

AMD R5 3600X+華碩B450+ RX 5700新平臺詳測

AMD R5 3600X+華碩B450+ RX 5700新平臺詳測

AMD R5 3600X+華碩B450+ RX 5700新平臺詳測

AMD R5 3600X+華碩B450+ RX 5700新平臺詳測

AMD R5 3600X+華碩B450+ RX 5700新平臺詳測

AMD R5 3600X+華碩B450+ RX 5700新平臺詳測

AMD R5 3600X+華碩B450+ RX 5700新平臺詳測

AMD R5 3600X+華碩B450+ RX 5700新平臺詳測

AMD R5 3600X+華碩B450+ RX 5700新平臺詳測

AMD R5 3600X+華碩B450+ RX 5700新平臺詳測

AMD R5 3600X+華碩B450+ RX 5700新平臺詳測

AMD R5 3600X+華碩B450+ RX 5700新平臺詳測

而搭配RX5700顯卡組建AMD的三A平臺,在遊戲性能上要領先RTX 2060最少10%,而且顯存比RTX 2060多了2GB,在2K、4K等高分辨率下更加充裕。從實際遊戲表現來看,即使是面對號稱新一代顯卡殺手的《全面戰爭:三國》和《地鐵:逃離》,在最高畫質下,R5 3600X+B450+RX 5700的整體表現也是非常不錯的,1080P下肯定是沒問題,2K分辨率下也是可以流暢運行。估計隨著驅動的進一步完善,遊戲性能方面應該還有提升的空間。AMD的雞血驅動向來都不是吹的。不玩雙顯卡的用戶,使用B450主板其實與X570主板並沒有多大的區別。

總結:

一、華碩TUF B450M-PRO GAMING主板的優缺點:

1、優點:搭配銳龍3處理器時可以支持PCIE 4.0; FCLK不再與內存頻率和內存控制器時鐘頻率絕對的掛鉤,提供了單獨的FCLK設置選項,因此內存可以輕鬆的超頻到DDR4 4000以上;支持AURA整機RGB燈效設置;主板BIOS中集成了華碩升級BIOS應用程序3,能夠在BIOS中直接讀取移動存儲或者硬盤中的BIOS文件進行更新。

2、缺點:背板 I/O 接口那裡只有5個USB接口偏少;BIOS中沒有集成用於SSD重置的Secret Eraser程序。

二、RX 5700顯卡與RTX 2060顯卡的性能對比

RX 5700顯卡的價格比RTX 2060還要低一些,但是性能領先RTX 2060最少10%以上。考慮到RTX 2060這個級別的顯卡想暢玩光線追蹤特效並不實際,所以RX 5700的性價比無疑更高。而且RX 5700擁有8GB的顯存,在2K分辨率下比RTX 2060更具優勢。

三、選購建議

R5 3600X的單核性能要強於R7 2700X,雖然在整體性能上稍弱於八核心16線程的2700X,但是玩遊戲時比2700X更強。因為目前的主流遊戲很多都是隻為4-6核心的CPU進行優化,因此2700X多出來的兩核心4線程很多時候在遊戲中並沒有用武之地。CPU的單核心性能對遊戲幀數的影響反而更大。

B450能夠支持PCIE 4.0,這一點讓X470的處境非常尷尬。目前X570的價格都普遍較高,都在千元以上。雖然最便宜的X470已經降至七八百元的價位,但是不支持PCIE 4.0成為了最大的汙點。而B450不僅比X470便宜,而且還能夠支持PCIE 4.0,超頻性能方面又不比X470差,只是在PCIE X16接口數量、存儲接口數量方面比X470少了一些,對普通家庭用戶的影響並不大。所以就目前而言,B450的性價比是明顯高於X470的。X470估計會較快的退出市場。我個人的選購建議是預算充裕、追求極致性能的用戶考慮X570,預算有限、追求性價比的用戶考慮B450。X470高不成低不就,非常尷尬。在CPU方面,我個人覺得R5 3600的性價比要略高於R5 3600X,兩者除了在頻率上略有差距之外,其他規格都一樣,R5 3600小超一下就完全是R5 3600X的水平了。R7 3700X和R7 3800X也是同樣的道理,R7 3700X性價比更高。顯卡方面,RX 5700/5700XT的性價比現在是要優於NVIDIA同級的RTX 2060和RTX 2070,就看接下來NVIDIA會不會進行價格調整了。B450+R5 3600/3600X帶RX 5700XT也都是沒問題的,不會存在性能瓶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