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大家孟非小面的祕密,雖然我只吃重慶小面,但我還是想告訴你

說起孟非這個名字,不能說是人盡皆知,但在娛樂圈中也算是響噹噹的人物了。孟非1971年出生於中國重慶,是中國內地著名的節目主持人,2002年因主持《南京零距離》而小有名氣,不過真正讓他成名還是主持《非誠勿擾》這檔節目,因為超高的收視率,讓孟非的名氣直線飆升。

孟非很多人叫他“孟爺爺”,原因是在《非常勿擾》的一期節目中,一名男嘉賓商場就叫孟非叔叔,對此孟非就開玩笑稱叫叔叔不太對,大家在後臺都叫他爺爺,當時還有工作人員回應叫了一聲孟爺爺,所以隨後很多女嘉賓都開始叫孟非爺爺

告訴大家孟非小面的秘密,雖然我只吃重慶小面,但我還是想告訴你

圖片來自網路

和娛樂圈中的很多明星一樣,成名之後的孟非也開啟了自己的商人生涯,創立了自己的餐飲品牌“孟非的小面”,2014年11月28日,位於南京孟非的小面正式開業,因為本身自帶人氣,再加上媒體的造勢,開業當天開業說是熱火朝天,郭德綱、黃健翔等大腕更是前來捧場。

其實說到重慶小面,相信很多人都吃過,麵條勁道十足,而且調味也是很香的,不僅在重慶很火,在全國的其他地方依舊非常的受歡迎。在孟非的小麵店裡,小面的種類也有紅燒肥腸面、紅燒排骨麵、招牌重慶的小面等十幾種,價格也是從28-40元不等,雖然價格可能稍微貴一點,但是對於大家來說這個價格也還是可以接受。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孟非的小面火爆程度似乎大不如前,近日有網友爆料稱:孟非的小面又連續開了好幾家分店之後,因為生意慘淡而面臨倒閉,直到現在已經有好幾家分店都關門了。而至於倒閉的原因,該網友給出了一個“不是吃不起,而是太尷尬”的原因。

前幾年在餐飲界吵得最火的就應該是“孟非的小面”蘇州店關閉一事了。現在有很多的明星都依賴著自己的影響力去開線下實體店,但是這些店火的也快,倒閉的也快。

那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就拿孟飛的小面來說,店剛開業時,由於大量消費者前往消費,一度還曾出動過特勤維持秩序,之後一段時間也保持排隊現象。但是好景不長,後面也陸續出現門店關門的現象。

這些明星開的店前期有非常大的價值,就是說他們開的店因為有自己的營銷已經名氣在外邊,能夠引起粉絲的注意,並且粉絲願意為他們的菜品買單,所以開業時很火爆。

就是因為他們對餐飲營銷比較模糊,才造成今天關閉的這種局面,因為脫離菜品的營銷都是在耍流氓!

開飯店最重要的還是口味。這是餐飲最核心的本質,如果你的味道做得不夠好,那麼對於粉絲來說也就是一次性的消費品,消費過一次之後就不會再來光臨了。

這就像粉絲喜歡明星一樣,會看明星的節目,會買明星的專輯,可是對於明星開的店卻不一定那麼喜歡,除非它的味道做得真的很不錯。

從這個案例充分的證明了好的營銷確實能帶火生意,但是要想一直火爆那必須在保證好的菜品同時,再加上好的營銷才能讓餐廳生意一直火爆!

這就跟魚生病了一樣,你喂藥喂得及時,就會好起來,但是魚離了水過不了一會就會死。

開飯店也一樣,要是菜品沒問題,生意不好可以用營銷幫你引爆火起來。但是開飯店要是沒有好的菜品,即使營銷幫你把生意做火了,但是過不了多久,你照樣也得倒閉。

2017年6月,孟非接受採訪時說:“付過錢你才有資格說它貴不貴、好不好。”一石激起千層浪,網民的印象急劇下降。

“孟非的小面”,2014年11月28日,孟非的小面在河西萬達廣場正式開業,作為街頭小食的“重慶小面”,曾因28元一碗的高價格被質疑。

不過,趁著熱度,“孟非的小面”還是在南京連開3家店,目前僅剩一家店鋪營業。現今,其法人代表變更為德莊火鍋集團的董事長李德建,他同時也為西部餐飲創投的發起人之一。

告訴大家孟非小面的秘密,雖然我只吃重慶小面,但我還是想告訴你

圖片來自網路

明星開店的問題集中點在哪裡?

1、餐飲門檻低,競爭激烈

低門檻卻讓這個行業的競爭異常激烈。據美團點評發佈的《中國餐飲報告(2018)》披露,截至2017年底,全國有超過285萬家餐廳倒閉,其平均存活時間不到508天。

一邊是洗牌相當激烈,一邊是前赴後繼,這就是這個行業目前的特點。

明星開餐廳也是如此,一波退去,總有一波又起,加上近年來很多餐飲主題的明星綜藝節目,比如《中餐廳》,讓很多明星對開餐廳依然抱有興趣。

但很多明星投資人往往並沒有經營餐廳的經歷,也不瞭解餐飲行業的市場規律。只憑著自己的愛好就把店開了起來,此後卻難有精力投入到人員培訓、菜品安全和創新等後續管理上,久而久之,自然會被市場淘汰。

面對著需求不斷改變的消費者,若想要在餐飲這片紅海中始終屹立不倒,那就要在運營模式上時刻保持更新的節奏。

2、餐飲經營專業度

另一方面,明星開餐廳,不管是不是當成副業,都應當聘請專業人士來管理。

很多人把開餐廳看作是低門檻的行業,其實餐飲業的門檻在門內,也就是說入門容易,進門之後才發現真正做好,或者是活下去的門檻很高。從產品、選址、裝修、供應鏈到後廚、前廳管理、服務等是一個系統工程。

“甩手掌櫃”是很多明星老闆的代名詞,同時又沒有找到得力的店長,加之經營模式太傳統,就導致很多明星開餐廳看起來像“玩票”,最後以失敗告終。實際上,餐飲是一個“勤”行,非常講究現場管理,很多老闆是從早到晚都在盯店,一年到頭都在巡店。即便如此,很多餐廳還是往往因為一個漏洞就導致不盈利甚至關店。

如口碑不錯的“飯爺”,由林依輪創立,媒體曾報道,他並不是甩手掌櫃,而是把絕大部分精力放在品牌運營上。

做產品,“我凌晨起床試吃,1點半、3點半、5點半、8點半,在正式投產之前調試了4次”,“做‘飯爺’4年,我胖了20斤,‘工傷’!”

告訴大家孟非小面的秘密,雖然我只吃重慶小面,但我還是想告訴你

圖片來自網路

3、食品質量和安全

“食品安全,一旦發生,海底撈可能明天就關門”這句寫在海底撈官網的警示語,無疑提醒著餐飲老闆們,食品安全,需要警鐘長鳴。

在明星餐飲要想發展成餐飲明星,就必須拋棄靠明星光環做餐飲的思路,必須迴歸到餐飲行業的市場規律上來,要把心思花費在提高菜品質量和安全上來,要為消費者提供可口的飯菜,讓消費者遲到性價比較高的飯菜,這才是長久之計。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這種多品類、多生產線、多廠家的生產及管理跨度很大,質量控制及食品安全風險較高,而當下多數明星食品公司大多是輕資產運作,用“刷臉”換銷量式營銷,在後端品控上投入力度較少,這對明星食品來說是巨大風險。

客觀上來講,以孟非的名氣來講,是絕對不缺少客戶源的,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絕對不僅僅是價格的問題,更多的還剩在質量上,所謂一分錢一分貨,如果客戶感覺你這個東西不值這個價,那麼下次肯定就不會再來了。也希望那些明星開店的,一定要注重自己的產品的質量,千萬不要讓那些慕名而來的朋友們感到失望啊。不知大家對此有何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