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保研成“照妖鏡”,炸出了減配和意外,汽車安全到底誰說了算?

汽車安全誰說了算?廠商處於當事方,自然不能自賣自誇,作為消費者,專業知識有限,更也無法作出系統評判。這時候就需要一個專業、公正、權威的第三方來制定一個標準,而當前國內想要了解一款車的安全性能,主要通過兩個機構。

中保研成“照妖鏡”,炸出了減配和意外,汽車安全到底誰說了算?

一個就是2006年成立的“C-NCAP”,另外一個是2018年才發佈第一批車型碰撞成績的中保研“C-IASI”。兩者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負責對車輛進行各項碰撞測試,從而得出車輛相關的安全數據,提供廠商和消費者參考。

中保研成“照妖鏡”,炸出了減配和意外,汽車安全到底誰說了算?

雖然職責類似,但具體的測試內容以及評判標準卻是存在差異的,消費者也難免會把兩者拿來作對比。那麼汽車安全,到底誰說了算?今天疆哥就圍繞這個問題好好跟大家聊聊。在介紹這C-NCAP和C-IASI前,咱們先簡單認識下國際知名度更高的兩家國外安全機構。

IIHS(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

由美國各大保險公司組成,主要針對在美國地區販售的車款進行安全測試,以近乎殘酷的“25%小重疊碰撞”聞名,號稱是全球最嚴苛的碰撞測試機構。

中保研成“照妖鏡”,炸出了減配和意外,汽車安全到底誰說了算?

E-NCAP(歐洲新車安全評鑑協會)

由歐盟組織、汽車專業人員成立的非營利性汽車安全性測試機構,所有歐洲銷售的新車,都需要參加該機構的測試,所得數據及結論供歐洲消費者做參考。

中保研成“照妖鏡”,炸出了減配和意外,汽車安全到底誰說了算?

C-NCAP(中國新車評價規程)

從名字也不難猜出,中國這個評測機構是參照了E-NCAP的標準。它共分為五項內容,全部綜合起來就是C-NCAP的碰撞安全成績,最後再以星級進行打分,有6個等級,包括5+級、5級、4級、3級、2級、1級,星級越多代表安全性越高。

中保研成“照妖鏡”,炸出了減配和意外,汽車安全到底誰說了算?

中保研成“照妖鏡”,炸出了減配和意外,汽車安全到底誰說了算?

馳騁中國近二十年,卻被質疑是“五星批發部”

算下來,C-NCAP也存在了近20年了,在C-IASI還沒出現前,它就是衡量國內汽車安全的風向標,很多廠商也樂意拿“五星標準”來吸引消費者。但由於近年來評測的五星車型過多,故被質疑是“五星批發部”。

中保研成“照妖鏡”,炸出了減配和意外,汽車安全到底誰說了算?

有這樣一組數據:在C-NCAP實施初期,獲得5星安全評價的車型比例僅為8.3%,到了2015年當時改版後的C-NCAP規則實施半年後,5星車佔比達到56.3%; 2017年,5星車佔比繼續提升至75%。而數據背後,主要存在三大質疑:

質疑1:碰撞測試標準

對於C-NCAP一直存在的質疑就是它的測試標準低於國際水平。例如在鞭打實驗中,20km/h的鞭打測試速度低於E-NCAP的24.45km/h。此外,C-NCAP的評價規則裡並沒有引入更為嚴苛的25%小區域偏置碰撞項目,而是採取相對保守的正面40%偏置碰撞。

中保研成“照妖鏡”,炸出了減配和意外,汽車安全到底誰說了算?

而C-NCAP當初在制定標準時,確實也是考慮到中國自主品牌車型的技術和安全水平等客觀因素,因此制定的標準要比國際水平低。

質疑2:測試車輛選擇

C-NCAP的選車原則是:選取該車銷量比例最大的配置車型,而這基本也放棄了低配車型,這不是間接讓廠商明目張膽地減少低配車型的安全配置嗎?此外,根據C-NCAP的規定,車企可以自願申請測評車型,費用由汽車廠商出資,無形中也摻雜了利益關係。

中保研成“照妖鏡”,炸出了減配和意外,汽車安全到底誰說了算?

如果大家有注意到的話,近幾年不少車型可是都被爆出是“專供碰撞測試的特供車”,這裡疆哥就不點名了。

質疑3:第三方立場

美國的IIHS是由汽車保險公司贊助並組成的,而E-NCAP是由歐盟的政府組織組成,並由政府撥款,它們和廠商基本沒有利益牽扯。而C-NCAP隸屬國資委直接管理的中汽研,除了每年接受政府授權委託的大量新產品認證外,還接受企業委託的商業性合作項目。

中保研成“照妖鏡”,炸出了減配和意外,汽車安全到底誰說了算?

也就是說,它既承擔著獨立評價機構的責任,又是一個盈利機構,這也讓很多人對其“第三方立場”產生質疑。

C-IASI(中國保險汽車安全指數)

說完C-NCAP,咱們再來說C-IASI,與美國的IIHS一樣,它也是由保險行業主導的測試機構,測試項目主要分為4項:耐撞性與維修經濟性指數、車內乘員安全指數、車外行人安全指數和車輛輔助安全指數,共有G(優秀),A(良好),M(一般),P(較差)四個評價等級。

中保研成“照妖鏡”,炸出了減配和意外,汽車安全到底誰說了算?

中保研成“照妖鏡”,炸出了減配和意外,汽車安全到底誰說了算?

出道未兩年,卻被譽為車輛安全的“照妖鏡”

雖然C-IASI出道還未兩年,但它已經被很多媒體譽為車輛安全的“照妖鏡”,而這裡面主要有兩層意思在:

1、照出“減配”

例如大眾途觀L,在C-IASI正面25%偏置碰撞測試中,它只得到了P(較差)的成績,而在美國的IIHS同樣的測試中,得到的卻是G(優秀)。發生這種情況的還有思域、寶馬3系等,同樣的車,同樣的測試條件,結果卻不同的成績,為此也引發了大家對廠商“減配”的質疑。

中保研成“照妖鏡”,炸出了減配和意外,汽車安全到底誰說了算?

2、照出“意外”

還有很多車型的測試結果也是令人大感意外,例如比亞迪宋MAX、寶駿510、邁騰等暢銷車型,它們在測試中卻紛紛“折桂”。而像北京現代領動、江淮瑞風S3、眾泰T600這些在C-NCAP中曾獲得過五星評價的車型,在C-IASI中的表現卻並不可觀。

為什麼比C-NCAP更受大家推崇?

1、杜絕送檢車

C-IASI測試車型有兩種,一是C-IASI自主挑選,二是車企主動申請,無論是哪一種,測試車型都是C-IASI自掏腰包,隨機去4S店購買的。這樣就避免了“送檢車”,而且所有參加測試的車輛均為最低配車型,標準更為統一。

中保研成“照妖鏡”,炸出了減配和意外,汽車安全到底誰說了算?

2、測試更嚴苛

例如C-NCAP車輛速度56km/h,偏置40%;而C-IASI車輛速度64km/h,偏置25%,中保研的偏置碰撞速度更快,角度更小,傳統的前保橫樑和縱梁起不到太大受力作用,需要進行車身結構重新優化,對車身結構更具挑戰性。

中保研成“照妖鏡”,炸出了減配和意外,汽車安全到底誰說了算?

3、和廠商利益對立

C-IASI說白了就是為了知道車輛在碰撞之後的維修費用,從而制定相關的保險收費標準。如果它能督促廠商把車子設計得更安全,從而減少事故的發生或降低傷亡,那其保險就賠付得越少,這樣一想,它和廠商其實是站在利益的對立面。

日系佔優,德系淪陷,引來非議

雖然C-IASI各方面似乎都更為公正,但還是引來不小的非議,從彙總的成績表中可以發現,大家覺得“皮薄不耐撞”的日系豐田竟然在前5名中佔據4席。而且從各項成績來看,這四款車除了在維修成本方面表現有所差異外,其它方面的成績均為G(優秀)。

中保研成“照妖鏡”,炸出了減配和意外,汽車安全到底誰說了算?

而在國內消費者覺得“皮厚結實”的德系車,途觀L和邁騰在正面、側面碰撞中都沒討到好的成績。此外,一直以安全著稱的沃爾沃XC60竟然也排在豐田之後,綜合這些“反差”,不禁讓一部分人覺得C-IASI也有注水的可能。

汽車安全,誰說了算?

看到這裡,相信大多數人還是會更傾向於選擇C-IASI,但疆哥想說的是,C-IASI相對有五星批發部之稱的C-NCAP測試而言,它不與廠商合作,考核標準從保險視角出發,這些因素都增加了測試結果的權威性,這是值得肯定的。

中保研成“照妖鏡”,炸出了減配和意外,汽車安全到底誰說了算?

但是作為新興的勢力,它未來的道路還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而且它的評判標準雖然嚴苛,但借用C-NCAP官方的話來說,25%小區域偏置碰撞並不是國內高發的碰撞事故形態,這也是C-NCAP未將該項測試納入其中的原因。或許並不是那麼符合國情?

中保研成“照妖鏡”,炸出了減配和意外,汽車安全到底誰說了算?

此外,C-NCAP雖然存在一些不合理性,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它的規則是一直在優化的,例如2009版的規則增加了側碰後排乘員、兒童假人;2012版增加了鞭打試驗;2015版又調整了鞭打試驗分數計算,而最新的2018版則增加行人保護試驗等。或許它更有潛力?

中保研成“照妖鏡”,炸出了減配和意外,汽車安全到底誰說了算?

在疆哥看來,不管是C-NCAP還是C-IASI,它們都不具備絕對的權威性,但它們的存在卻都間接促進了中國汽車車輛安全的進步。而且隨著技術的發展,標準也應該與時俱進,保持一定的淘汰率,這樣的測試才會有意義。

中保研成“照妖鏡”,炸出了減配和意外,汽車安全到底誰說了算?

寫在最後

作為汽車安全評測的第三方機構,不管代表的是哪方的利益,都要儘量做到公正、公開,同流合汙的事自然是要堅決反對。

作為普通消費者,需要明白,碰撞成績只是在模擬有限的幾種情況得出的,現實道路是更加複雜的,大家與其操心這些,還不如握好方向盤,專心駕駛。

作為廠商,也要良心,不能為了應試徇私舞弊,需要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不要僅僅拿安全性作為一個賣點,而是應該真正把消費者的安全放到第一位,畢竟安全無小事,你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