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面積狹小的丹麥為什麼能夠佔領世界第一大島格陵蘭?

衝擊時評


格林蘭島是世界第一大島,位於北美洲東北部,在北冰洋與大西洋之間,大部分地區都被北極圈所覆蓋,基本上可以稱格林蘭島為一個“超大號兒的冰島”;格林蘭島的面積216萬平方公里,但拿出這個面積來講,在世界各國的面積排名中,都是能夠排的上號的。



在東南亞,格林蘭島比東南亞第1面積大國印度尼西亞都大(印尼190萬平方公里);在南亞地區,格陵蘭島的面積僅次於南亞第一大國印度(印度國度面積298萬平方公里)。如果格林蘭島放在歐洲各國中,格陵蘭島面積是僅次於俄羅斯,比其他歐洲國家都大。

所以有些人會很奇怪,這麼大的一個島嶼。為何被一個歐洲面積小國丹麥(丹麥國土面積4.3萬平方公里)佔領呢?



事實上回溯歷史,我們就就知道,格陵蘭島之所以會屬於丹麥,完全是一場歷史巧合。格林蘭島被歐洲人發現卻早於葡萄牙和西班牙開啟的大航海時代,那個時代是北歐的海盜鼎盛時期。公元982年,移民冰島的挪威人通過航海的方式發現了格陵蘭島,於是在1261年,格陵蘭島正式成為挪威的殖民地,1380年,丹麥和挪威組成了聯合王國,格陵蘭島自然成為丹麥和挪威共管的領地;

幾個世紀之後,在1841年年,丹麥和挪威分治,成為不同的獨立王國,而格陵蘭島這塊領地成為丹麥王國的分家後獲得的資產。但是這個大島成為丹麥的領地,挪威十分不服,經常與丹麥在格陵蘭島問題上爭執了很多年。但最終在1933年海牙國際法庭判格林蘭島歸屬丹麥,才正式確立丹麥對格陵蘭島的統治權。從歷史回顧就可以知道,格陵蘭島成為丹麥領地完全是佔了挪威人的便宜,也算做一次歷史巧合吧!



至於說格陵蘭島被佔領,不如說被誰最先發現更好。因為格林蘭島根本沒有多少人居住,是一塊無主之土地,21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直到現在的總人口只有7.6萬人,早期的格林蘭島上只有零星的愛斯基摩人。這塊地方誰先發現誰就有佔有權。不過這個島嶼是先被挪威人發現,後被丹麥人佔有,歐洲領土小國丹麥算是撿了一個大便宜。


大正看世界


這個說來話就長了。

歷史上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諸國世系是比較混亂的,丹麥王國雖然今天看上去是一個小國,但在歷史上卻是北歐最早建立的鞏固王國,丹麥的國旗是現存世界上最古老且一直沿用到今天的國旗,而我們耳熟能詳的莎士比亞悲劇《哈姆雷特》,藍本其實是一個古老的丹麥故事,哈姆雷特是一個丹麥血統的王子。

話說在公元10世紀中葉,北歐大海盜“紅鬍子埃裡克”(Eiríkr hinn rauði)因為殺了人躲避追殺,從冰島出發一路向西北航行,去探尋古老維京海盜傳說中的“北方陸地”,結果他全家和一群他們的奴隸抵達了今天格陵蘭島的西南海岸,這裡地勢險峻,有一些稀疏的植被,人類勉強可以生存,他就在這裡建立了格陵蘭最早的三個定居點。後來他的殺人罪無人追究,他又回到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想多拉些人去格陵蘭定居,壯大自己勢力,為吸引人們去那片冰雪覆蓋的不毛之地,他煞費苦心地給那個島起名Grønland,意思是“綠色的土地”,結果果然大獲成功。

紅鬍子埃裡克


埃裡克定居格陵蘭是在公元982年,他其實出生在今天挪威的羅加蘭,但當年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唯一著名的王室就是丹麥王室,因此他在歷史上要麼被稱“北歐海盜”、“維京海盜”,要麼被稱“丹麥海盜”,今天丹麥和挪威都爭搶格陵蘭的“自古以來”,奧妙就在這裡。而因為埃裡克是“丹麥海盜”,格陵蘭也就這麼稀裡糊塗變成了古丹麥王國的領地。

14世紀末,丹麥國王瓦爾德瑪四世的女兒瑪格麗特嫁給挪威國王哈康六世,他們的兒子奧拉夫先後繼承了丹麥和挪威的王位,並將格陵蘭作為禮物從丹麥劃給了挪威。1397年,在丹麥-挪威聯合王國的基礎上,又聯合瑞典和其它一些小邦國,建立了統一的卡爾馬聯盟,格陵蘭自然也成了卡爾馬聯盟的領地。

不管格陵蘭的殖民者算是丹麥人、挪威人還是什麼人吧,總之北歐人種族歧視觀念濃厚,他們多次嘗試向當地因紐特人傳播天主教,但效果很差,也不屑學習後者住雪屋、穿獸皮等習慣,而是竭力維持北歐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從北歐引進了許多牛來養,結果在15世紀小冰河時期到來、氣溫驟降後無法生存下去,最終人數最多時多達4000的北歐人神秘地全部消失,後來考古發現,許多在這個時期死亡的格陵蘭北歐人,都患有嚴重的營養不良。

格陵蘭歷史上的很多混亂,都是這個“卡爾馬聯盟”的後遺症


1523年卡爾馬聯盟破裂,新興的瑞典王國成為北歐最強大的國家,而丹麥-挪威繼續成為一個聯合王國,實際上已“脫線”的格陵蘭則掛在這個王國名下。1814年,在拿破崙戰爭中“站錯隊”的丹麥-挪威聯合王國為改善自身處境簽署《基爾條約》,將挪威割讓給瑞典,但聲明格陵蘭島、法羅群島和冰島“例外”,自此格陵蘭島成為丹麥王國的領地。

1905年挪威重新獨立,並隨即宣稱自己才是格陵蘭的主人,1931年挪威軍隊在格陵蘭當時荒無一人的東海岸登陸,並升起挪威國旗,丹麥將之告上國際法院,1933年,無力維持軍事佔領的挪威同意由國際法院仲裁,仲裁結果對丹麥有利,挪威“認賭服輸”。

儘管二戰期間德國佔領丹麥本土,但格陵蘭當地的政府仍然承認丹麥對格陵蘭的主權。二戰結束後丹麥恢復對格陵蘭統治。1973年丹麥加入歐共體,但格陵蘭人對此不滿,1982年通過公投宣佈單方面退出,1985年成功退出歐共體,這是格陵蘭有史以來第一次單獨表現公民意志。

1979年丹麥同意格陵蘭“內部自治”,但不僅外交、防務、司法大權仍被丹麥牢牢掌握,且其領土、領海內的資源勘探、開採和所有權仍屬丹麥所有。2008年11月25日,格陵蘭通過公投,以壓倒性多數成功宣佈“高度自治”,2009年6月21日,格陵蘭“自治國”正式成立,除部分國防、外交權力外的大多數權力,包括最被看重的資源開發權,均被格陵蘭自治政府從丹麥人手中收回,對此丹麥政府表示了承認和尊重,並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

格陵蘭是聖誕老人的故鄉


正因如此,丹麥首相弗雷德裡克森才會在特朗普“要買格陵蘭島”時說“丹麥無權賣,因為格陵蘭島是屬於格陵蘭人民的”——因為今天的格陵蘭的確已經“差不多”是一個“準國家”了。


陶短房


丹麥在歐洲中世紀是相當牛的存在,完全是當年維京人入侵的產物,1380年開始,丹麥與挪威結盟,之後又控制了瑞典,建立了卡爾馬聯盟,順帶把挪威管理下的冰島和格陵蘭、法羅群島都一併歸入聯盟下。

1524年瑞典自己獨立過日子,丹麥和挪威的聯盟持續到1841年,隨後丹麥把冰島、格陵蘭、法羅群島轉入自己名下管理,然後挪威就和丹麥為了這些地方的歸屬爭執了很多年,1933年海牙國際法庭宣佈歸丹麥。

冰島趁著丹麥在二戰期間被德國佔領,1944年宣佈獨立分家自己過日子去了,格陵蘭地方大,人口太少,離開丹麥日子沒法過,就一直沒獨立。

二戰後,美國把格陵蘭還給了丹麥,隨後格陵蘭成為丹麥的一個州,1979年開始內部自治,丹麥中央政府僅僅負責外交和國防。

理論上,格陵蘭島目前是丹麥王國名下的一個特殊地位的國家,格陵蘭政府自行管理地方事務,中央不予干預,只有和丹麥王國發生關係的案件才由丹麥司法機構裁定。軍事上,丹麥有駐軍負責國防,外交上,格陵蘭自然不能與外國簽訂協議,但是丹麥政府在與外國簽署的協議中,若有關於格陵蘭的內容,都會照會格陵蘭政府。

格陵蘭在2008年曾經搞過獨立公投,當然沒成功,因為窮,該島面積有216萬平方公里,5萬多人口,主要依賴於漁業和採礦業,每年丹麥為其提供5億多美金的財政援助,佔格陵蘭政府財政支出的一半多,由於大宗商品價格不斷下降,格陵蘭的礦業備受打擊,漁業也不足以支撐經濟的發展,由於經濟不斷萎縮,大量的格陵蘭年輕人移居丹麥或其他國家,使得格陵蘭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陷入萎縮的經濟也雪上加霜。

雖然格陵蘭也能獨立,丹麥也允許,不過得放棄每年5億多美金的財政支持,那真要沒了這筆錢,這個格陵蘭也玩不下去了,也只能乖乖的呆在丹麥裡吧。


雲中史記


最近有一件有趣的國際事件,特朗普要買丹麥的格陵蘭島。但丹麥根本不賣。

藉此機會來回答這個問題還是挺應景吧!

因為很多朋友都有疑問,格陵蘭島有幾十個丹麥本土那麼大了,為什麼這裡是丹麥的領土?

丹麥本土距離格陵蘭島太遠了。


丹麥人要去格陵蘭,和要去埃及的距離差不多。

其實這裡最早是挪威的地盤,後來丹麥和挪威分分合合,甚至還兵戎相見,最終是國際的判罰結果確認格陵蘭島屬於丹麥,而挪威居然就認同了這個國際裁決。

簡單回顧一下這段歷史吧!

格陵蘭島被歐洲人發現的很晚,相當於我們唐朝時期,才有挪威人登上這片大陸。

其實這裡距離歐洲比較遠,距離加拿大比較近,又由於高寒,幾乎全部冰雪覆蓋。

基本都是來自加拿大北極圈附近的愛斯基摩人生活,但人數也不多。挪威人登上這裡後,覺得也不怎麼宜居,為了吸引人,就給它起了一個美麗的名字——格陵蘭。

熟悉這個名字的人知道它的英文叫Greenland,綠地。

這就是宣傳的效果,很多人被這個發現忽悠到了格陵蘭。挪威人因此確立了在這裡的最初統治地位。不過由於實在寒冷,200多萬平方公里的島嶼連幾萬人都沒有,長期以來這裡也不怎麼受挪威政府重視。

最終在13世紀中期,挪威才正式把格陵蘭併入自己的版圖,這裡成為挪威屬地。

如果歷史就這麼順利發展,格陵蘭和丹麥就一點關係也沒有。

但偏偏歐洲王室之間都互相通婚——

一國君主去世,有點血緣關係的另一國君主都有權利繼承。這一幕在挪威和丹麥也上演。

丹麥國王瓦爾德瑪在14世紀後期去世後,丹麥的國王王位給了他的外孫子奧拉弗。既然是外孫,其實就是外戚。換句話說奧拉弗最正統的身份是挪威國王。

這樣挪威國王和丹麥國王由一個人擔任,兩個國家基本上也合二為一。既然這樣,格陵蘭島和丹麥的交集就出現了。

再後來的400多年裡,北歐的幾個國家丹麥、挪威、瑞典分分合合,但都沒有涉及到格陵蘭島的關注。所以這裡木叔也就不介紹這段複雜歷史了。

可以提一句格陵蘭島第一次和挪威分裂的事情。

這還是拿破崙戰爭的時候。丹麥本來和挪威是一體的,輸給了拿破崙支持的瑞典,就把挪威割讓了,但卻保留了格陵蘭島。

1905年挪威獨立後,這時候國際法已經比幾百年前完備多了。對土地的重視也比以前更加強烈。所以挪威對格陵蘭島的要求理所應當地提高。

於是丹麥和挪威圍繞這個問題開始扯皮。1932年兩國鑑於誰也說服不了誰,就把這個問題交給當時的聯合國——國聯來解決,國聯判定格陵蘭屬於丹麥。

挪威人竟然就同意了。

那麼特朗普如今為什麼非要買?難道這裡和美國有交集嗎?

其實格陵蘭島確實被美國短暫統治。

那是二戰時候,丹麥很快被納粹德國佔領,而美國為了防止德國繼續出擊,就佔領了格陵蘭島,這等於幫丹麥保留了希望。1945年美國人把格陵蘭島歸還給丹麥。

其實格陵蘭島雖然如今不會賣給美國,但這裡畢竟和丹麥距離太遠,而且現在還擁有很強的自治,說不定未來會進行公投獨立。

屆時他們如何選擇發展方向,還是個未知數。不過格陵蘭島一共才不到10萬人口,國際影響力太小,而豐富的地下資源和靠近北極的優勢才是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關注的焦點。


木春山談天下


格陵蘭島並非丹麥人發現的,它是由挪威人發現的,但是丹麥通過聯盟的方式最後獲得了該島的主權

格陵蘭島位於北美洲東北部,與加拿大隔海相望,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嶼,面積高達216萬平方公里,比美國的阿拉斯加州面積還要大,比中國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面積也要大,能裝下60箇中國最大的島嶼臺灣島!(格陵蘭島)

在地理學上,格陵蘭島是面積最大的島嶼,它是一個標杆兒,如果一個島嶼比格陵蘭島還要大,那麼它就叫大陸,比如澳大利亞大陸、南極大陸。但由於格陵蘭島實在是太大了,地理學界也稱它為次大陸。

格林蘭島最早的居民是愛斯基摩人,他們是通過加拿大來此定居的,但是由於緯度實在是太高,前來定居的愛斯基摩人人口非常少。

公元982年,一個叫埃裡克的挪威人發現了格陵蘭島,埃裡克在格陵蘭島居住了3年之後返回了冰島。由於這個島非常偏遠,甚至比冰島還要偏遠,為了吸引移民,因此埃裡克便給它取名為“格陵蘭”,意思是綠色的土地。但說實話,格陵蘭島確實沒有啥綠色,這裡大部分地區都為北極圈內,氣候非常地寒冷,幾乎沒有啥喬木植被。

而非常有趣的是,格陵蘭島附近的冰島則是一個環境較好的地區,但冰島的發現者因為擔心別人會來搶奪該島嶼,於是給它起名叫“冰島”。

在此後的近300年裡,不斷的有北歐移民來到這裡,最巔峰時期的格陵蘭島大約有3000多人。1261年格陵蘭島向挪威國王臣服,這裡成為挪威屬地。

1376年,丹麥國王瓦爾德馬四世去世,由於瓦爾德馬四世沒有兒子,因此王位由他的外孫奧拉夫繼承,而這個奧拉夫同時又是挪威王國的諸君。

四年之後,挪威國王哈康六世去世,奧拉夫繼承挪威王位,此後奧拉夫成為丹麥和挪威共同的君主,兩國正式組成聯盟。

由於當時奧拉夫的年紀還很小,因此由他的母親瑪格麗特一世攝政,而原來屬於挪威王國的格陵蘭島、冰島和法羅群島亦從此開始受丹麥統治。

後來瑞典也加入了這個聯盟,到1397年,丹麥、瑞典和挪威的代表在瑞典南部一個叫卡爾馬城市舉行會議,簽訂《卡爾馬條約》,三國正式組成“卡爾馬聯盟”。

(卡爾馬聯盟地圖)

卡爾馬聯盟前後共持續了一百多年,在聯盟中瑞典和丹麥最為強勢,而挪威的地位最低,原因就是挪威人口太少了,跟本插不上話。

到了1521年,瑞典退了聯盟,而丹麥和挪威則繼續維持著結盟。1534年,挪威被取消王國的地位,直接被降格為丹麥的一個省。

1815年,在拿破崙戰爭中戰敗的丹麥被迫與瑞典簽署《基爾條約》,正式將挪威割讓給瑞典。但是該條約明確規定,格陵蘭、冰島和法羅群島並不隨著挪威割讓予瑞典,而是繼續留在丹麥的統治下。

《基爾條約》雖然將挪威割讓給了瑞典,但是在實際上,挪威正是憑藉著這個條約獲得瞭解放。在《基爾條約》簽署後挪威立即宣佈獨立,後來雖然在瑞典的武力逼迫下取消了獨立,但卻保留了王國的地位。

1905年,挪威正式宣佈獨立,並選擇丹麥王子卡爾為國王,稱哈康七世。

此後,挪威和丹麥開始了對格陵蘭島的爭奪。1933年,丹麥和挪威兩國同意將此爭端提交國聯訟裁,根據仲裁結果,最後丹麥獲勝,獲得了格陵蘭島主權,而挪威則只得承認了這一結果。

1940年丹麥被納粹德軍佔領,格陵蘭島被美軍佔領。戰後美國將格陵蘭島交還給丹麥,到1951年,丹麥開始在格陵蘭島進行改革。

1953年丹麥宣佈格陵蘭島不再是其殖民地,丹麥政府將格陵蘭島升格為丹麥的一個州,到1979年,格林蘭島獲得自治權。

到2009年6月21日,經過全民公決,格陵蘭島獲得高度自治,丹麥政府僅保留在格陵蘭的防務和外交事務上擁有最終決定權,至此格陵蘭島已經基本上獲得獨立了。

不過由於環境實在是太惡劣了,格陵蘭全島一共才7.6萬人,這是什麼概念?舉個例子:

目前世界人口密度最小的國家是蒙古國,蒙古國面積為156萬平方公里,但人口只有310萬。相比之下,格陵蘭島面積216萬平方公里,人口更是隻有區區7.6萬!這麼點人,一個北京工體差不多就全裝下了。

因為人口實在是太少了,格陵蘭連自己都養活不了,每年都要靠著丹麥政府的財政補貼過日子。當然,格陵蘭島擁有極為豐富的油氣資源,但是這些資源埋藏在厚厚的冰蓋下面,開採難度很大,並且也會對環境造成極大破壞,所以至今為止,格陵蘭的財政仍然不能自給自足,這也是格陵蘭島沒有選擇完全獨立的原因。

(格陵蘭首付努克市)


千佛山車神


特朗普要買的格陵蘭 是個怎樣的島?

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丹麥領地格陵蘭島很感興趣,認為購買格陵蘭島是一項大型的地產交易。2019年8月18日,特朗普向媒體證實,他確實有購買格陵蘭島的意向,並解釋稱,丹麥一年花在格陵蘭島的金額接近7億美元,繼續持有該島將造成重大虧損,美國購買格陵蘭島是為了丹麥好。

這場購島風波讓冰封地凍的格陵蘭島成了世界的一個熱點,來格陵蘭島的遊客幾天的時間就暴漲了340%。格陵蘭島,對中國不少讀者來說是個陌生神秘的地方,本文就幫助讀者認識格陵蘭島。

1.美國在1867年就運作購買格陵蘭島

一向靠購買領土擴充版圖的美國,早在1867年就開始醞釀購買格陵蘭島,主角就是美國國務卿威廉·亨利·蘇華德(1801-1872)。

蘇華德很善於為美國做地產交易,美國的阿拉斯加州就是經過他的手從俄國那裡購買的。1867年3月30日,美國與俄國在華盛頓簽訂《購買阿拉斯加條約》,美國用720萬美元金幣購買了172萬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每平方公里4.2美元金幣。當時阿拉斯加人口4萬人,其中有2500名俄國人。1867年10月18日,俄國和美國舉行了阿拉斯加交接儀式,這一天被定為“阿拉斯加日”。

不過,當時美國朝野不少人認為這筆地產生意並不划算,把購買阿拉斯加嘲諷為“蘇華德愚行”。蘇華德解釋說:“現在把它買下來,也許多少年以後,我們的子孫後代就會從這塊地上得到好處。”

1867年夏季,蘇華德還同丹麥談判購買聖托馬斯島和聖約翰島(現在的美屬維爾京群島),但購島條約直到1917年才生效,美國為此地產交易支付了2500萬美元。

接著,蘇華德又看上了格陵蘭島,但沒有獲得美國國會的支持,議員們認為,在如此遙遠的地方購買一塊大冰塊實在不值得,美國第一次購買格陵蘭島的計劃流產。

1940年4月,德國佔領丹麥,格陵蘭議會單方面宣佈格陵蘭島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並要求美國給予保護。1941年7月美國開始在格陵蘭島建設多處軍事基地。二戰期間,格陵蘭島上居民的消費品主要來自美國和加拿大。

二戰結束後,出於地緣政治考慮,美國再次產生了購買格陵蘭島的興趣。1946年,杜魯門政府就曾出價1億美元從丹麥手中買走格陵蘭,但遭到丹麥的拒絕。在這之後的70多年裡,美國政府沒有再提出購買格陵蘭島。

2.特朗普購島風波給丹麥帶來領土危機

這次特朗普再次提出購買格陵蘭島,遭到丹麥方面的斷然拒絕。2019年8月18日,丹麥首相梅特·弗雷澤裡克森宣佈“格陵蘭是非賣品”,並稱特朗普購買格陵蘭的想法荒謬。

格陵蘭總理金·基爾森也表示:“我們不會出售格陵蘭。但是,格陵蘭是一個開放的島嶼,願與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國家開展貿易、進行合作。”

2019年8月20日,執著的特朗普宣稱,由於丹麥首相弗雷澤裡克森表示對討論格陵蘭島的售賣事宜不感興趣,他宣佈推遲原定於9月初訪問丹麥的行程。

一直以來,格陵蘭居民在不斷爭取更大的自治權,特朗普提出購買格陵蘭島,激起了島內一些居民更激進的訴求:要麼獨立,要麼加入美國。

格陵蘭議員布羅伯正式發表聲明,呼籲格陵蘭居民認真考慮特朗普總統的建議,並呼籲全民公投,讓選民在獨立和加入美國之間作出選擇。他對此解釋說,丹麥政府罔顧聯合國1953年關於廢除殖民地的文件,執意將格陵蘭島納入丹麥領土的做法是不合時宜的,現在到了擺脫丹麥統治的時候了。

3.格陵蘭島在4500年前有人類居住

考古發現,大約在4500年前,加拿大的愛斯基摩人來到格陵蘭島定居,並逐步形成薩卡克文明。公元前800年,薩卡克文明被多爾塞特文明取代。

從公元986年開始,挪威人紅鬍子埃裡克(公元950年—1003年)帶領14艘船組成的船隊,從冰島出發來到格陵蘭島西海岸,這是格陵蘭島的第一批歐洲移民。為了吸引更多的人來這裡定居,紅鬍子埃裡克給這個島起了個頗具誘惑性的名字“綠地”(Greenland),音譯過來就是“格陵蘭”。

1261年,格陵蘭島被挪威王國征服。1397年,丹麥、瑞典和挪威組成卡爾馬聯盟,格陵蘭成為該聯盟的領地。

1534年卡爾馬聯盟瓦解,瑞典恢復獨立,挪威成為丹麥的一個郡,格陵蘭島也就自然成了丹麥的領地。1605年至1607年,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四世(1577—1648)下令對格陵蘭島及北極圈進行了3次探險活動,並對格陵蘭島宣示主權。

1721年,丹麥國王弗雷德裡克四世(1671—1730)派遣丹麥-挪威血統的傳教士漢斯·伊格德(1686—1758),率領商人和牧師組成的探險隊去格陵蘭島,尋找當年維京人的後裔並負責教化他們,因為幾百年來這些人杳無音信。但是,他們並沒有找到維京人後裔,只遇到了原住民因紐特人。

1721年,漢斯·伊格德在現格陵蘭首府努克附近開設了一家貿易公司,並建立了教會,這標誌著格陵蘭開始真正進入殖民時代。

15年後,漢斯·伊格德讓自己的兒子保羅·伊格德代替他負責當地的傳教工作,他自己則返回了丹麥。從此,丹麥商人逐步壟斷了格陵蘭島的貿易。

1931年,挪威人佔領了格陵蘭島東部當時無人居住的紅鬍子埃裡克領地,與丹麥發生了領土糾紛。1933年,兩國將這一領土糾紛上交常設國際法院仲裁,裁決結果是,格陵蘭島歸屬丹麥。

在丹麥統治下,格陵蘭島受到嚴格保護,只允許極少數丹麥商人到格陵蘭島做生意。

二戰期間,德國佔領了丹麥,格陵蘭島則宣佈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受到美國的保護。美國在格陵蘭島上建了兩個空軍基地,其中北海岸的圖勒空軍基地至今仍在使用,這是美國最北邊的空軍基地,距離北極1524公里。

二戰結束後,格陵蘭政府進行了重大改革,並於1950年宣佈,格陵蘭“是一個以丹麥為榜樣的福利國家”。1953年,根據丹麥憲法,格陵蘭島成為丹麥的領地。

4.格陵蘭島高度自治,丹麥政府只負責國防和外交

根據丹麥1953年憲法,格陵蘭島是丹麥的一個郡,格陵蘭居民享受丹麥公民地位。

丹麥政府對格陵蘭島進行文化同化,要求格陵蘭居民把丹麥語作為官方語言,並要求他們初中畢業後必須到丹麥本土接受教育。由此,許多格陵蘭兒童在丹麥南部接受寄宿教育,並導致他們與格陵蘭失去文化上的聯繫。與此同時,格陵蘭居民也由捕魚狩獵轉化為城鎮工人。格陵蘭島的精英階層意識自己文化的消失,便發起了格陵蘭獨立運動,到20世紀70年代達到了高潮。

根據1979年5月1日生效的《自治法案》,格陵蘭島獲得自治地位。格陵蘭自己的立法機構掌管大部分島內事務,丹麥議會掌管格陵蘭的自然資源、外交和國防。

1985年,格陵蘭通過全民公投退出歐共體(歐盟前身),因為格陵蘭不同意歐共體的捕魚條款和海豹皮貿易禁令。

2008年,格陵蘭全民公投通過新的自治法案,該法案經丹麥議會批准2009年6月21日生效,格陵蘭島從丹麥政府那裡獲得更多的權力,實行高度自治,格陵蘭居民依國際法成為獨立的居民,格陵蘭語成為唯一官方語言;丹麥政府只在國防上對格陵蘭島負有保護義務,在外交上對格陵蘭島擁有最終認可權,也就是格陵蘭島與外國簽訂的條約,經丹麥政府批准方可生效。格陵蘭島也執行丹麥政府的貨幣政策,每年從丹麥政府獲得320萬丹麥克朗的補貼。

5.格陵蘭島目前的政治格局

格陵蘭既然從法律上仍屬於丹麥的領地,元首當然是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丹麥女王和英國等許多歐洲國家元首一樣,沒任何實權,只是國家的象徵。這些君主立憲制國家的實權在議會手裡,任何法律都由議會制定,政府行政部門負責執行議會制定的法律。如果是特別重大事項,則由全民公投決定。

格陵蘭兩個主要政黨是社會民主進步黨和因紐特社會主義聯盟黨,兩黨均要求格陵蘭應獲得更大的自治權,另外還有民主黨、因紐特生態社會主義黨。

丹麥女王任命格陵蘭最高行政長官,但該職務相當於總督,是丹麥女王在格陵蘭島的代表,並沒有實權。

丹麥議會有179個席位,其中2個席位屬於格陵蘭島,代表由格陵蘭選民直接選舉產生,目前這2個席位的議員分別來自社會民主進步黨和因紐特社會主義聯盟黨。

格陵蘭議會有31個席位,議員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格陵蘭自治政府的最高首長是總理,由議會中多數黨領袖擔任,目前的總理是來自社會民主進步黨的金·基爾森。政府部門官員由總理任命。

格陵蘭島共有5個行政區,東北無人居住的地區是國家公園,這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公園。

6.格陵蘭島冰蓋完全融化會讓海平面上升7米

格陵蘭島面積216.6萬平方公里,是地球上最大的島。格陵蘭島北面是北冰洋,東面是格陵蘭海,東南面是大西洋,西南面是戴維斯海峽,西面是巴芬灣,西北面是內爾斯海峽,加拿大和冰島距離格陵蘭最近。

從地理上講,格陵蘭島位於北美洲;但從政治上劃分,格陵蘭島屬於歐洲,因為格陵蘭是丹麥的屬地,並一直參與歐洲事務。

格陵蘭島最高峰海拔3700米,大部分地區低於海拔1500米。該島81%的面積被冰蓋覆蓋,冰蓋體積約285萬立方公里。厚重冰蓋的壓力把格陵蘭中部壓成一個盆地。

格陵蘭島上的一個瑞士考察站的觀測顯示,從1991年到2004年這13年間,觀測點的溫度上升了6攝氏度。目前,格陵蘭首府努克一年的日間氣溫在-5.1攝氏度到9.9攝氏度之間。

從1989年至1993年,美國和歐洲科學家在格陵蘭島最厚的冰蓋上鑽了一個3公里深的洞取樣,通過分析冰層裡的化學成分變化,可推測過去10萬年來北半球氣候的變化情況。觀察研究證實,格陵蘭島冰蓋融化對海平面上升貢獻了很大的份額。

格陵蘭島上冰蓋的融化速度越來越快。從2019年7月30日到8月3日,5天時間裡格陵蘭島融冰量在550億噸以上,其中8月1日一天就融化了120億噸,是有記錄以來單日融冰量最多的一天。如果格陵蘭島上的冰蓋全部融化,會讓海平面上升7米,這會淹沒世界很多城市、居民區和農田。

7.格陵蘭島的動植物品種繁多

目前,在格陵蘭島發現了大約700種昆蟲,附近的海洋裡有豐富的魚類和無脊椎動物。

格陵蘭島上及其周邊海域的動物有北極熊、馴鹿、北極狐、北極狼、北極兔、麝牛、環頸旅鼠、貂、格陵蘭犬、格陵蘭綿羊,山羊、牛、馬、雞、牧羊犬、海雀、海鸚、賊鷗、三趾鷗、絨鴨、長尾鴨、金絨鴨、白頂鵝、粉足雁、黑雁、雷鳥、貓頭鷹、雪鴞、矛隼、白尾鷹、冠海豹、灰海豹以及各種鯨魚和269種魚類,但沒有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

格陵蘭島上生長著2000多種各門類的植物。

8.格陵蘭島人口5.6萬,稀土儲量或佔世界一半

根據格陵蘭政府2019年1月1日公佈的數字,格陵蘭人口有55992人,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小的領土,其中88%是因紐特人,其他12%是歐洲移民後裔(主要是丹麥裔)。格陵蘭居民幾乎都居住在氣候相對溫和的西南沿海地區。首府努克有17984人,佔格陵蘭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格陵蘭大部分居民能講格陵蘭語和丹麥語兩種語言,把格陵蘭語作為母語的有5萬人,把丹麥語作為母語的有6000人。格陵蘭居民識字率100%。

從2009年6月開始,格陵蘭語成為唯一的官方語言,但丹麥語仍然在公共事務和高等教育中被廣泛使用。格陵蘭語屬於愛斯基摩-阿留申語系,其拼寫規範在1851年形成,並於1973年重新修訂。

格陵蘭的教育系統與丹麥相似,實行10年免費義務教育。高中進行職業教育或作為大學預科教育。格陵蘭大學坐落在首府努克,但很多格陵蘭人在丹麥或其他國家接受高等教育。

95.5%的格陵蘭居民信奉基督教,4.5%的居民信奉羅馬天主教等其他宗教。

格陵蘭的經濟實體以公有經濟為主,漁業佔90%的份額,魚和蝦的出口是格陵蘭的主要經濟來源。格陵蘭的人均GDP在歐洲屬於中等。

格陵蘭礦藏豐富,有冰晶石、紅寶石、鐵、銅、鋁、鎳、鉑、鎢、鈦、金、鈾、稀土、石油、天然氣等。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格陵蘭島上擁有3850萬噸稀土儲量,而世界其他地區探明的稀土總儲量為1.2億噸。也有媒體報道稱,格陵蘭的稀土儲量佔世界稀土總儲量的一半。

狗拉雪橇至今仍廣泛應用在格陵蘭島。但由於冰層融化,狗拉雪橇也日漸減少,格陵蘭犬由2002年的2.5萬條減少到2016年的1.5萬條。

手球是格陵蘭人最喜歡的體育項目,值得一提的是,格陵蘭手球隊在2001年世界排名第20位。

格陵蘭的傳統美食是蘇阿薩特湯,主要的食材是海豹肉、洋蔥和土豆,調料有食鹽、黑胡椒和月桂葉。


鐵塔-劉植榮


歷史上的丹麥是非常強悍的國家,並非嬌小的“童話王國”。眾所周知,格陵蘭島最開始是挪威最早發現,然而當年,挪威卻被丹麥給統治了。

1380年挪威王哈康六世駕崩,其子奧拉夫登基,大權都是由太后瑪格麗特擁有,然而,瑪格麗特也是丹麥的公主,也因此,丹麥與挪威成為了一個國家。挪威人在海外的法羅群島、格陵蘭島與冰島,都成為了丹麥與挪威的共同屬地。



直到後來,挪威被瑞典吞併,丹麥仍舊佔據了面積巨大的格陵蘭島。

1931年,挪威稱格陵蘭島是無主之地,宣稱擁有主權,丹麥將挪威告上了國際法院。結果1933年,丹麥勝出,擁有了整個格陵蘭。


如今的格陵蘭已經擁有了高度自治權,丹麥僅僅保留了外交與防務的最終裁決之權。

格陵蘭島面積巨大,但人口稀少,即便是資源豐富卻也非常難以開發,而且其地理位置也比較偏僻,所以在殖民時代並沒有引起列強們爭奪的興趣,加上丹麥的國力並不算太弱,所以佔據了這裡。

然而,隨著全球變暖與北極航道的出現,丹麥能否繼續安靜的擁有這裡,就為未可知了。


澹奕


結合一點點歷史,用大白話講述。


說到丹麥你第一個想到什麼?

《安徒生童話》,小美人魚銅像,還是美味的皇冠曲奇,總之丹麥在我們的印象中就是個與世無爭,存在感也不高的童話式北歐小國。

但是歷史上的丹麥卻非常“兇悍”。

丹麥人是典型的歐羅巴北歐人種,在歷史上他們還有個更響亮的名字“維京海盜”。

當中國處在大唐盛世的時候,“維京海盜”在歐洲也是所向披靡,臨近的英格蘭經常被丹麥入侵,欺負的毫無還手之力。

在“海盜帝國”發展到克努特大帝時,達到了頂峰,他們攻佔了英格蘭全境,建立起了“北海大帝國”,領土包括現在的丹麥,英格蘭,挪威,以及瑞典一部分,但是“北海帝國”沒有存在多久便瓦解了。

說到格陵蘭島,我們都知道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嶼,但是最早發現並擁有格陵蘭的並非是丹麥,而是同為北歐國家的挪威。

在歷史上北歐幾國分分合合,尤其是丹麥,瑞典和挪威動不動就組成聯盟,1380年丹麥女王瑪格麗特的兒子當上了挪威國王,格陵蘭也成為了丹麥和挪威共管。

直到1810年,曾是法國元帥的伯爾納多特當選為瑞典國王后,入侵丹麥,丹麥被迫將挪威割讓給瑞典,而格陵蘭成為了丹麥的殖民地。

挪威獨立後,曾經因為格陵蘭問題和丹麥發生過爭議,但是1933年被國聯的國際法院將格陵蘭的主權判給了丹麥,直至今日格陵蘭仍是丹麥屬地。


一點點歷史


一個地區的主權歸屬問題,跟其離本土的遠近未必有直接聯繫,比如咱們的九段線,英國對馬爾維納斯群島等等。

最近特朗普要購買格陵蘭島的新聞,讓這個歷來低調的世界最大島一下子成了“網紅地區”。

單看距離,貌似美國東岸、甚至比丹麥本土更靠近格陵蘭島。格陵蘭與北美大陸僅是一海峽的距離,而與丹麥則隔著茫茫的北大西洋。況且,島上探明瞭大量被譽為“工業維生素”的稀土資源,加又是上全球變暖後北極航線的必經之地,自然引得美國一廂情願的“求購”。實際上,特朗普這次雖然被看成了”鬧劇“,但美國方面的求購,還真不屬於首次。早在1946年,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就曾試圖以1億美元從丹麥購買格陵蘭島,遭到丹麥政府毫不猶豫的拒絕。

那麼,隔了這麼老遠,格陵蘭島到底和丹麥有什麼淵源呢?

格陵蘭面積2,166,086平方公里,全島約4/5的地區在北極圈內,83.7%都由冰雪覆蓋,全年平均氣溫在0℃以下,最冷的中部內陸地區最低可達到-70℃。

如此惡劣的環境,使得在很長的歷史中,除了原住民因紐特人(即亞洲面孔的愛斯基摩人,但是他們不願意被稱作愛斯基摩,因為愛斯基摩是當地語言中“愛吃生肉”的意思),就是各種馴鹿和雪橇犬,歐洲人一時半會兒還顧不上來上面折騰。第一個對格陵蘭宣誓主權的國家是挪威。因為,發現它的人是個挪威人,著名的紅鬍子海盜,埃裡克Erik the Red,當然,也可以被稱作“維京探險家”。

公元982年,埃裡克的船隊發現了格陵蘭島,並在此建立了殖民據點,宣佈該島屬於挪威王國(國王是他船隊的大股東,這麼做也是必須的)。格陵蘭這個名字也是紅鬍子埃裡克取的,為了吸引更多的移居者,故意讓名字帶點“綠”。這一妙計效果明顯,十幾年下來,有約4000名北歐移民被忽悠了上去。

其實,當今周邊諸如瑞典、挪威、芬蘭、丹麥、冰島這些花花綠綠的北歐國家,在這個時期都屬於斯堪的納維亞的“自治同盟”——卡爾馬聯盟。所以,到現在,北歐國家的國旗都是清一色的十字(卡爾馬聯盟標誌),讓人傻傻的分不清。

1380年,挪威國王病逝,遠嫁丹麥的公主帶著老國王的外孫子回來繼位。這樣,丹麥-挪威王國的統治開始,挪威的遠洋領地格陵蘭、冰島和法羅群島自然也歸了這個聯合王國。

到了1814年,挪威被脅迫著併入了瑞典版圖。丹麥-挪威王國自然失效,丹麥繼續保持獨立,並控制著格陵蘭島。

然而,在挪威王國重新“復國”後,又開始惦記起自己曾經的“海外屬地”。1931年,挪威佔領了當時無人居住的格陵蘭島東部地區,宣稱該地屬於無主土地,對其擁有主權。丹麥那邊反應強烈,直接鬧到了當時國聯下屬的海牙國際法庭,對格陵蘭島的歸屬問題提起了訟裁。

雙方一直折騰到了1933年,根據仲裁結果,丹麥獲得了格陵蘭島的全部主權。

二戰期間,丹麥淪陷,格陵蘭島曾一度被納粹德國控制,戰爭後期又被美國代管。二戰結束不久,杜魯門總統購島不成,只得依依不捨的把島又還給了丹麥。

目前,格陵蘭島屬於丹麥王國的海外領地,享有高度的自治權。丹麥政府負責防務和外事往來,外加每年大量的經濟補貼和政府援助。所以,即使格陵蘭人對丹麥的”歸屬感“不算強,但搞獨立還是沒多大市場,雖然嘴上叫的響亮,但並沒有什麼實際行動。畢竟,誰也犯不著跟“發錢”、“發福利”過不去。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根據北歐神話史詩薩迦: 格陵蘭島是紅鬍子埃裡克犯謀殺罪被從冰島驅逐後的流亡地

格陵蘭島的原住民是因紐特人。982年冰島的北歐人就開始來到格陵蘭島,並在格陵蘭島南部建立三個殖民地據點。

格陵蘭島小學生開學了

1386年,格陵蘭島正式被挪威吞併,成為北歐三國卡瑪爾聯盟的領土。聯盟解散後,格陵蘭島屬於丹麥-挪威雙重君主國的領土。

1814年,根據基爾條約,挪威被丹麥割讓給瑞典,格陵蘭島成為了丹麥的領土。

1931年,挪威佔據當時無人居住的格陵蘭島東部,宣稱這是無主之地,因此宣佈是挪威領土,但被丹麥反對。

1933年,丹麥和挪威接受國聯下屬的常設國際法院仲裁,仲裁結果確認格陵蘭島屬於丹麥。

從此格陵蘭島就成為丹麥的領土。

二戰時,德國佔領了格陵蘭島,丹麥駐美國大使亨利克考夫曼拒絕承認德國對丹麥統治,並在1941年4月9日簽署授權美國在格陵蘭島建立軍事基地的保護協議。

二戰後,美國試圖用1億美元購買格陵蘭島,但丹麥沒有同意。

1951年,考夫曼協議被新協議取代。新協議授權美國在格陵蘭西北地區建立永久空軍基地。

簡單說

格陵蘭島之所以屬於丹麥,就是丹麥和挪威結婚,最後因為拿破崙戰爭戰敗了,丹麥把挪威賣給了瑞典,從而搶佔了挪威帶過來的嫁妝——格陵蘭島。


格陵蘭的戰略性在於

格陵蘭部分控制了俄羅斯北冰洋進入大西洋的海路,同時又是一個部署洲際導彈的絕佳基地。

但特朗普看中的是格陵蘭島的自然資源——在特朗普眼裡都是錢!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