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贊達州建設:從無到交通樞紐 看新中國70週年鐵路發展變化

點贊達州建設:從無到交通樞紐 看新中國70週年鐵路發展變化

在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上,明確定位達州建設四川東出北上綜合交通樞紐和川渝陝結合部區域中心城市。作為交通運輸最為重要的工具之一,達州鐵路運輸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最後成為中國179個公路運輸主樞紐之一和四川省12個區域性次級樞紐城市之一。

點贊達州建設:從無到交通樞紐 看新中國70週年鐵路發展變化

點贊達州建設:從無到交通樞紐 看新中國70週年鐵路發展變化

從無到有 達州交通在時代風雲中起航

在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如火如荼之時,上世紀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作為武漢到陪都重慶的咽喉,達州有了第一條以機械為動力的交通基礎設施,即漢渝公路,新中國成立後被納入國道210線的一部分。漢渝公路橫貫達州,在萬源市入境,經過宣漢縣、通川區、達川區,穿越達州市主城區,從大竹縣出境進入廣安市鄰水縣,最後進入重慶市,因此達州市作為全國性交通樞紐節點也在時代風雲中起航。

1968年4月襄渝鐵路開始修建,1970年8月鋪通到達州(達縣),1970年達州(達縣)火車站開工建設,設在西外鷹嘴寨,1973年10月重慶至達州段建成通車,由鐵道兵新管處管理,1975年11月投入臨時運營,1978年6月1日交由成都鐵路局管理,正式成立達縣火車站,標誌著達州全面邁入鐵路運輸時代。

點贊達州建設:從無到交通樞紐 看新中國70週年鐵路發展變化

老火車站大門

點贊達州建設:從無到交通樞紐 看新中國70週年鐵路發展變化

老售票處

初期 達州火車站在艱苦中起步

“達州火車站自1978年6月1日正式設站以來,可以說是與中國改革開放同步。這其中,從手動倒查到電氣化,再到現在的微機管理,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發展歷程的一個縮影。”馮天敏作為成都鐵路局達州車務段第一代職工,曾任黨辦主任,負責宣傳工作。作為達州火車站發展與歷史進程的見證者,說到達州火車站,馮老內心尤為激動,也有著說不完的話,講不完的點點滴滴,更有著深厚的情感。

“當時提出的口號是:乾打壘,先生產,後生活。”據馮天敏介紹,由於成渝鐵路先行開通,襄渝鐵路是經重慶向北逐步投入使用,在達州(縣)火車站正式設站當日,他由前鋒(廣安)火車站調往達州參加倒查工作。火車站當時位置非常偏僻,除了一幢可以容納600多人的蘇式風格紅磚候車室外,周邊全是田地,工人只能住在簡易的油毛氈棚裡,而廣場和道路都是沒有硬化的碎石鋪成,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雖然條件艱苦,但是每一位職工內心都非常有激情,渾身上下充滿了幹勁。

“單式倒查改為複式交分倒查,就像從座機換成手機一樣。”由鐵道兵新管處正式交由成都鐵路局管理當日的情形,雖然時間過去了40多年,但是馮老依然記憶猶新。據他回憶,倒查是鐵路通車前保障運行安全的必要工作,在來達州火車站之前,他們一直採用的是單式倒查,而來到達州火車站卻要求實行復式交分倒查。由於沒有經驗,再加上當晚有多趟運送鐵道兵新管處工作人員和設備的列車要發送,當時場面非常混亂。

點贊達州建設:從無到交通樞紐 看新中國70週年鐵路發展變化

春運

點贊達州建設:從無到交通樞紐 看新中國70週年鐵路發展變化

春運

點贊達州建設:從無到交通樞紐 看新中國70週年鐵路發展變化

春運


客流高峰期 排隊幾天幾夜才能進站

對於達州火車站客運的發展,馮天敏尤為感慨。據他回憶,剛開始,達州火車站只開行了時速為30公里的三組列車。一組是達州往返於重慶,一組是達州往返於安康,還有一組叫快車,是重慶往返於襄陽,而所謂的快車並不是速度快,只是沿途少停靠幾個站而已。

馮天敏表示,1981年,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推進,出現了少量在達州火車站乘車的外出務工人員,1983年出現第一次務工潮。隨著客流量的增加,火車班次也開始逐步增加。1992年之後達到巔峰狀態,當時擁擠得車站廣場內身無立足之地,排隊進站的乘客分為六列,從檢票口一直排到現在的西客站。那場面,隊列達到風吹不亂,雨淋不散,必須排上幾天幾夜才能進站上車,客運車廂也大多都是由貨運車皮改裝的“悶罐車”。

點贊達州建設:從無到交通樞紐 看新中國70週年鐵路發展變化

點贊達州建設:從無到交通樞紐 看新中國70週年鐵路發展變化

多條鐵路相繼建成 達州成為國家級重要交通樞紐

隨著客流量的巨增,原有的基礎設施已經嚴重不能滿足客運需求。1997年1月,可同時容納3000旅客的候車廳建成,12月25日達成鐵路建成通車,達州站成為川東北乃至西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1998年1月1日達成鐵路正式投入運營,2004年11月1日達萬鐵路正式開通運行,達州成為四川省、重慶市東出北上的重要交通樞紐。2008年12月28日新售票廳投入使用,2009年7月7日達成鐵路擴能改造完成,9月20日達州火車站站臺升級改造完畢,11月2日襄渝二線建成並投入使用。

2010年9月20日,達州至成都"和諧號"動車組開通,成為四川省境內第一個始發開行動車組地級市所在地火車站,12月7日達萬鐵路電氣化改造竣工。2014年1月,達州火車站擴能改造完成,2016年1月10日,歷經6年建成的巴達鐵路正式投入運營,並與先期建成的廣元至巴中鐵路相連。自此,達州成為擁有一條過境鐵路,三條鐵路起點的樞紐中心,同時也加強了作為全國性交通樞紐節點的優勢地位。

馮天敏表示,達成鐵路剛開始投入運行,達州與成都之間單邊需要9小時,經過多次提速後,兩地之間目前運行時間普通列車已經控制在5小時內,動車運行時間控制在3小時內。提速之後,對於沿線城市之間的同城效應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同時對於達州作為交通樞紐在地位上也得到了加強。

點贊達州建設:從無到交通樞紐 看新中國70週年鐵路發展變化

停止散裝業務後的達州火車東站

點贊達州建設:從無到交通樞紐 看新中國70週年鐵路發展變化

河市貨場

點贊達州建設:從無到交通樞紐 看新中國70週年鐵路發展變化

河市貨場

巨大吞吐量 奠定達州物流中心地位

達州貨場,與達州火車站同步建成,是川東北重要的物資集散地。2012年,達州全市物流貨運總量僅次於成都居全省第二位,其中,公路貨運量達1.43億噸,鐵路貨運吞吐量2158萬噸,水路貨運量535萬噸。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川東北片區片區經濟也出現了飛速發展,物資供給量更是出現了高速增長,作為重要的物資集散地,達州貨場已經嚴重無法滿足業務需求。同時,由於達州貨場位於達州市主城區西向門戶,大量的貨車排隊進出場對交通通行形成巨大壓力。

2005年,位於達成鐵路線上的達州火車東站正式啟動貨運辦理業務。但是,由於該貨運位置地處蓮花湖片區,隨著達州城市的不斷髮展,該片區很快被融入主城區範圍,而貨運業務在裝卸過程中出現的揚塵對周邊居民造成很大影響。2016年8月中旬,達州經開區鐵路專用線正式啟用,2017年7月20日達州火車東站全面關閉散堆裝業務辦理。

同時,在的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設計能力450萬噸,貨物堆場面積9萬平方米左右,被中國鐵路總公司納入二級物流節點(即區域性鐵路物流中心)的河市壩貓兒寨新貨場一期於2017年投入使用。該貨場投入使用後,不僅提升了貨物吞吐量能力,為達州經濟建設與發展也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據成都鐵路局達州車務段統計數據,達州車務段全段2018年卸車19.3萬車,裝車13.4萬車,全年發送貨物807.7萬噸。而達州作為西安鐵路局和成都鐵路局的分界口,包括通川區雙龍火車站、宣漢、萬源等地屬於西安鐵路局,並不在統計範圍。

最近幾年作為達州的高速發展期和遠景蘊含的巨大潛力,在四川省委明確定位達州建設四川東出北上綜合交通樞紐和川渝陝結合部區域中心城市之際,根據四川省委、省政府和達州市委、市政府的規劃,設計時速350公里的成都經達州至萬州高鐵將力爭在2019年開工建設,遠景將規劃建設途經達州的西渝高鐵。由此,達州作為交通樞紐的地位也會更加凸顯,為達州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必將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