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石縣七旬老人王鳳山的核桃致富夢

槐樹原村地處靈石縣海拔1100多米的大山深處,這裡的村民世世代代種植玉米和小麥,因為海拔高,氣溫低,糧食畝產不過150公斤,擱在二十年前被村民們戲稱是“種一山坡,收一土鍋”。本鄉本土的王鳳山老人一輩子不服輸,二十年間,他帶頭種植核桃樹,成立合作社,帶領鄉親脫貧致富的故事讓人欽佩,如今,在他的帶動下,槐樹原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壇鎮鄉槐樹原村是晉中市有名的古村落,現如今,保存完整的城堡和建築依舊訴說著近千年來曾經擁有的文明與輝煌。地處大山深處的槐樹原村民平靜的在這裡生活著。直到1999年的一天,王鳳山老人的一項決定打破了他們的固有生活狀態。

靈石縣七旬老人王鳳山的核桃致富夢


(採訪:王鳳山 靈石縣鳳山林業合作社理事長 當年縣委政府號召,靈石縣適宜種植核桃樹,通過人大決議,就在全縣發起核桃產業種植,當時不用說群眾,我也想不通,因為槐樹原的土地種糧食還可以打三二百斤,為何要種核桃樹,但想到自己第一是共產黨員,第二是村委主任,就響應了這個號召。

槐樹原多年來的土地種植結構要改變,豈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王鳳山的這一決定在槐樹原一下炸了鍋,他給自己出了一道巨大的難題。

(採訪:張忠義 靈石縣作家協會會員 當時村裡人都不認可,小拇指頭這麼粗的東西,連枝葉都沒有,你告訴我們插到地裡就能變成搖錢樹,那東西鬼都不相信。

(採訪:王鳳山 當時相當艱苦,白天動員會,晚上走家串戶,一家一家的做工作,最後老百姓掏不起這個錢,我就拿出三千塊錢購買了三百畝的苗子,當時縣上補貼點,就和老百姓把這個種上。

好歹樹苗種上了,但並不算完,核桃樹栽培技術要求高,隨便插到地裡根本活不了,必須按規定每個樹坑挖到一米見方,澆水一擔,施肥上百斤,然後埋土搗實,才能讓樹苗存活。儘管這些種植技術王鳳山和村民強調了無數遍,但有的人還是不以為然,認為種樹又不是繡花,多挖一尺少挖一尺沒多大關係,於是馬虎交差。

王鳳山卻絲毫不敢大意,一連幾個月奔波在地頭田間,帶人督查每一塊地,每一個樹坑,緊張時連飯也顧不上吃,但他咬牙堅持不鬆勁,他要讓大家知道,這第一步事關核桃產業的成敗,決不能含糊。

(採訪:王曉健 王鳳山之子 靈石縣壇鎮鄉核桃協會會長 從最初人們反對,到近三五年,這個核桃產業掙到錢了,人們的信心才稍微有點提高,之前十五年來他一直在默默付出。)

1999年王鳳山承諾的三百畝核桃苗總算如期栽完,但他並沒有鬆一口氣,第二年,又向縣裡申請種植了八百畝核桃苗。同時為了說服村民,王鳳山首先在自家地裡搞起試驗,用事實帶動農民一起幹,當年春天,他田裡的樹苗茁壯成長,成活率百分之百。

(現場:王鳳山 我種的五十畝,我每天都在核桃樹裡,但凡我有時間,就在我的園子裡,這你把園子當成家了?對,明年我要大豐收,後年要更大的豐收,要給全縣做個榜樣。)

2002年整個壇鎮鄉的核桃林面積已達萬畝,急需要經驗豐富的核桃技術帶頭人,於是,已卸任槐樹原村委主任的王鳳山當年被壇鎮鄉公選為全鄉核桃協會會長,他再次挑起了發展核桃產業的重任。

靈石縣七旬老人王鳳山的核桃致富夢

靈石縣七旬老人王鳳山的核桃致富夢

(採訪:王鳳山 當時因為技術不懂,我是半路出家,首先是出去培訓,我帶了三個人出去培訓,回來以後三個人又帶了三個人,六個人又帶了十二個人,通過二年時間,培訓出來一個十二個人的隊伍,就跑遍全鄉的各個村子,每年從春天三月份一直修剪到七月份,就服務於全鄉。

直到2016年,王鳳山將技術服務隊擴大到五六十人,以槐樹原的技術骨幹為主,包攬全鄉核桃樹的修剪、栽培、澆灌、施肥等,同年,他成立了鳳山林業合作社。

(採訪:尤新安 靈石縣壇鎮鄉核桃技術服務隊隊員 從事這個工作起碼有二十年,我達不到專家吧,最起碼懂這個樹了,樹型啊,品種啊,基本上懂點了。

經過十年的生長,槐樹原的核桃林達到了豐產,幹核桃每畝產量250斤,果農人均收入增長1000元。2017年,壇鎮鄉核桃林以槐樹原豐產園林為示範,進一步改良品種,高接換優,核桃產量大增,成功地培植起“晉龍一號”、“清香品種”、“遼核三號”,尤其是“清香品種”每年供不應求,吸引了中科院和中國農業科學院的專家親臨現場給農民講授科學種植方法,引導農民向科學化、精細化管理邁進。

經兩院科研機構化驗證實,壇鎮鄉的核桃不僅營養豐富、口感良好,尤其是含硒量高,對人體具有抗氧化、抗癌症的食療效果,經濟價值更大。

(採訪:王鳳山 今年這個核桃還可以,通過篩選,選出一二三類,因為村裡現在正在申請無公害綠色產品富硒核桃,我們要上電商平臺,通過電商平臺,品牌也有了,品種好了,分了類了,槐樹原的核桃在將來必定要在靈石縣起到示範帶頭作用。)

20年過去了,壇鎮鄉核桃樹面積發展到22000畝,掛果樹12000畝,經濟效益達到了一千萬左右。王鳳山創建的槐樹原千畝核桃園林已成為全鄉八大示範園林之首,種植核桃達1543畝,成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2017年,他的兒子王曉健繼任了全鄉核桃協會的會長,王鳳山坦言說,他有更多時間服務槐樹原的核桃樹了,至死不渝。

(採訪:王鳳山 不管如何,既然堅持到現在,我就要堅持到老,堅持到我不能動,看看我這二十多年了,核桃樹效益究竟是個啥,我死也放心了!

(採訪:武文傑 山西省韓信嶺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主任 我們縣核桃產業發展的技術支撐相當一部分依託我們的鄉土人才,也就是鄉土專家,希望王鳳山,胡守智這些鄉土專家繼續發揮他們的優勢,多培養徒弟和接班人,把這個產業好好發展,提高科技含量,提高經濟效益。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詩人艾青的詩句正好詮釋了王鳳山老人20年來無私奉獻、默默堅守的這份鄉土情結,初秋時節,走進豐收的槐樹原,村民無不為這份來之不易的果實發出感慨,也在憧憬著核桃產業的振興帶給槐樹原更好的未來。

靈石縣七旬老人王鳳山的核桃致富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