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世界美美與共

剛剛過去的金秋十月,新中國迎來 70 週年華誕。短短一月之後,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舉行再次匯聚世界目光。

5日下午,虹橋國際經濟論壇“70年中國發展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分論壇舉行,來自 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政界、智庫屆、媒體界人士出席,與會嘉賓們認為,新中國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在發展自己的同時造福世界,中國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更是對世界的繁榮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中國發展驚豔世界

“70年前,中國還是一個飽受欺凌的國家,而現在,中國已經站在時代前沿,中國所有的成就都是中國人民在過去70年中不懈努力的結果。”塞爾維亞前總統托米斯拉夫·尼科利奇說,中國和塞爾維亞都曾經歷深重的苦難,對於中國改革發展的不易塞爾維亞人民深深理解並珍視同中國的友誼,永遠不會忘記中國在塞爾維亞最黑暗的時刻伸出的援手。“如今兩國在金融、環保、礦業等領域都有深入的合作,塞爾維亞人非常自豪能夠做中國人民的朋友,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倡議等國際公共產品已經證明,這將給世界各國帶來發展機遇。”

“70年對於國家來說是短暫的,而中國取得的成就是驚人的。”泰國前副總理披尼·扎祿頌巴說,70年前中國貧窮落後,民眾流離失所,70年後,中國不僅在經濟上取得巨大成就,在科技方面如高鐵、航天等領域也取得了世界領先地位。扎祿頌巴認為,新中國在非常薄弱的基礎上發展到現在,克服了眾多挑戰,這對於面臨貿易保護主義、民粹主義等挑戰的當下世界各國都有非常重要的借鑑意義。“每個國家都應當像中國一樣,學會應對挑戰、克服困難,在取得自身發展的同時,為國際社會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從一窮二白到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社會面貌70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馬建堂從人均國民收入、製造業規模、基礎設施規模等方面細數中國取得的各項成就。“人民生活實現了從溫飽不足到全民小康的歷史性跨越,城鄉基本公共服務不斷完善、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不斷壯大、消費結構持續升級、健康水平顯著改善。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始終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

中國智慧擘畫美好未來

“1949年,沒有人能想到新中國的成立將在接下來的70年中給世界帶來如此巨大的改變。”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亞洲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馬丁·雅克在論壇上表示,20世紀70年代初期,發展中國家只佔全球GDP的三分之一,現在已經佔到60%,這一改變的關鍵因素就是中國的崛起。他說,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並不是要取代現有國際體系,而是給世界一個走向未來的公共產品,而要理解這些中國智慧,必須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意義。“這個理念在中國的歷史中可以找到淵源——自古以來中國對於‘天下’的概念就是整個世界的概念。這是中國送給世界的獨特禮物——更包容、更民主的全球治理方案。”

“敦煌是貫通人類東西方歷史、獨一無二的文化寶庫,見證了古絲綢之路上人類共同謀求幸福的歷史。”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在論壇上向與會嘉賓們介紹了敦煌作為古絲綢之路的咽喉之地,以中華文化為基礎,千年間持續不斷創新、吸收、消化不同文化的營養,讓不同文明共生共榮的獨特魅力。“只有通過平等交流才能促進對話,只有兼容幷蓄才能取長補短,才能使不同民族的文化不斷創新發展。古老的敦煌莫高窟就已經體現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智慧。”樊錦詩表示,如今的世界早已在互聯互通中有了無數無形的“絲綢之路”,更需要人類著眼於人類整體和美好未來,借鑑一切文明成果,從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新中國70年間走過的路,是和平的道路,是與世界共贏的道路。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認為,中國政府在處理國與國關係上始終以和為貴,處處蘊含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寫入憲法是中國對世界的莊嚴承諾,‘五通’也正在不斷成為踐行這一理念的堅實橋樑。”朱光耀說,進博會的連續舉辦是中國以實際行動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系、堅持自由貿易原則,而此次進博會上參展國家之多、商品之豐富,更是以另一種方式踐行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將為世界和平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進博會這一開放創舉是中國對外開放新階段的重要平臺,也是增進相互理解、增進文明互鑑的重要契機。“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相信中國在與世界各國攜手並進、和平合作的不懈努力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願景就會展現在不遠的將來。

(本報記者 張斐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