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網購,這些“套路”要當心

雙十一網購節馬上要到了,大家擠在這一天網購,無非想佔點便宜。因為商家們一般會推出降價、贈紅包、送購物券等優惠活動。

但是這幾年,人們也開始關注到文盲式購物這一現象。很多人只顧撿便宜,最後卻發現買到手的是一大堆沒用的東西,本來是為了省錢,結果卻花了冤枉錢。

俗話說,從南京到北京,買的沒有賣的精。文盲式購物現象的存在,除了和用戶不夠理智、愛貪小便宜有關外,其實,跟商家們的套路也有莫大的關係。

雙十一網購,這些“套路”要當心

套路一:商品價格先漲後降

這是很多商家都在玩的套路。即在雙十一促銷前的一段時間裡,先提高商品的價格,等到雙十一那天再降價,並以大幅降價為噱頭來吸引用戶。用戶看到價格降了那麼多,在佔便宜的心理驅使下,可能就下單了。其實,降價後的商品價格未必就低於原價。要想知道自己得沒得優惠,就需要用戶此前對商品的價格有所接觸瞭解。

套路二:“訂金”寫成“定金”

在雙十一那天到來之前,很多商家已經在預熱了,預熱方式之一用戶要想在雙十一那天以低價取得某商品就需要事先向商家支付一筆錢。預先支付的這筆錢到底是定金還是訂金,很多人可能覺得是一回事不放在欣賞。其實,訂金和定金的差別很大。簡單來說,如果後期用戶想取消訂單,訂金是可以退還的,而定金則不可以退還。所以,用戶在繳納定金/訂金時,要謹慎對待,以免後面取消訂單時蒙受損失。

雙十一網購,這些“套路”要當心

套路三:大數據殺熟

這一兩年,大數據殺熟現象頗受人們關注。所謂大數據殺熟,簡單來說就是,對於同一時間提供的同樣的商品和服務,平臺向老用戶收取的費用反而比新用戶更多。甚至同一用戶在取消訂單後不久,再進行第二次下單,價格也會有所上漲。有網友就曾爆料,在某程訂票時,因操作有誤,就退回重新搜索該票,但價格莫名其妙就貴了近1500元。用戶在雙十一網購時也應該對大數據殺熟有所提防,多關注商品公開價格信息,以及留意平臺此前有無殺熟的行為。

套路四:低價拼團

很多商家推出低價拼團的活動,其實充滿了套路。它們不少是為了擴大用戶數量,甚至是獲取消費者個人信息,而且商品的質量往往無法保障。此前就有消費者反映,參與一元拼單買榴蓮、9元拼單購鞋櫃等活動後,一成團就售罄,拼團失敗後卻無法退費;即使僥倖拼團成功,商家也是從參團者中抽取幸運消費者才能購買商品。如消費者毛女士參加的9.9元毛毯拼團活動,填寫地址和手機號碼之後便再無下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