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聞木鐸聲

荊泉 | 又聞木鐸聲

“滕州日報”

關注我們!

荆泉 | 又闻木铎声

木鐸金聲陶鈞力,日升月恆化育功。我經常在想,滕州一中這座百年學府,在莘莘學子的人生旅途裡究竟代表了什麼。座標,驛館,燈塔,還是家園?

歲月如歌。

三十年後,我們在校園重逢,就像無數回在夢裡那樣。樸質的大門,蒼翠、金黃、火紅織染的校園,絢麗沉靜而幽遠。天空湛藍如洗,偶有云朵飄過。

我們歸來了,89屆的學子們,潮水般湧回了校園。用力擊掌,緊緊握手,擁抱、歡笑。那麼的自然又熱烈。斌身如飛鴻,千里歸來,卓然已大師風範,聚後又將赴遠方。君和卿情深緣也深,相依相傍踏歌行,笑看晴和雨。寄溫婉依舊,為鵬輕輕披上了紅圍巾,戴上紀念章。鵬還是大嗓門,暢談長笑,被芳在背後猛地扯長雙耳,疼得又叫又笑。華修成了氣質美女,主持聯歡魅力四射。煒風華依舊,朗誦《再別康橋》情深款款。勇的頭髮見少了,一身藝術氣質風姿絕佳……

歡飲,暢談,高歌。酒酣、眼花、耳熱。恍惚間,時光之河倒轉,我們溯流而上,回到了33年前的青蔥歲月。敞開心扉,塵封的記憶打開。再回首,光陰的故事,有多少愛可以重來。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鋪的兄弟,我可以抱你嗎?一生有你,一生何求,我怎麼哭了?你在他鄉還好嗎?只要你過得比我好,留下一路祝福,且行且珍惜。

彈指間,歲月的印記已經爬上額頭,染白了鬢角。“逝者如斯,而未嘗往矣。”那些年,我們一起走過的歲月,心有靈犀的默契,彼此割捨不開的聯結,純真清澈柔和,猶如江面的清風、石上的清泉,和山間朗照的明月。

漫步在校園,踏上天橋,穿過操場,一山一水,一樓一閣,已經有些陌生,又那麼倍感親切。當年樓前的幼筍,如今已蒼翠參天。園中的蒼松,更加挺暢飛揚。尚善樓已成為校史館,圓柱方椽、墨瓦黃牆,在訴說著故園的滄桑往事。那株飽經風雨的山核桃老樹,虯枝鐵幹,更加蒼碧蓊鬱。那樹上掛的鐵鐘,黝黑古樸,靜穆而深沉。在樹下佇立,恍惚間有鐘聲悠悠響起,清越而激揚……

木鐸金聲,悠悠經年。

當年的老師們神采奕奕,邵老師更加年輕了,中氣十足。周老師仍然幽默開朗,風度翩翩;展老師還是那樣謙和,慕老師像老大哥那樣親切……

一個又紅又大的“盼”字,在黑板上閃耀。是啊,為了這一天的重逢,我們期盼了太久,十年、二十年,還是三十年?班主任邵景升老師,輕輕展開了早就寫好並珍藏不知多久的賀詞,我們齊刷刷站立,高聲朗誦“風華正茂三十年,英才賢士雄姿展。功成名就顯身手,天倫之樂忠孝全!”

此時,太陽當空朗照,光影流轉間,老師的眼裡似有淚光閃耀。當年的教室,此刻似乎擁有了淨化和隔離的功能。我們忘記了年齡,忘記了身份,忘記了窗外的一切,只留下滿臉率真和滿心的感恩。一次次,我們站起、鞠躬、問好,動作整齊、聲音洪亮。三尺講臺,老師講的依然動情投入,卻又似乎多了幾分的絮叨。“繼續拼搏”“孝敬父母”“報效祖國”“保重好身體”等囑咐,瑣瑣碎碎,一遍又一遍地在耳邊重複著。這些道理,以前聽時只覺尋常。今天聽來卻如醍醐灌頂,如沐春風,倍感親切。

“迎著晨風,向著朝陽。校旗飄揚,鮮花怒放。”周廷梁老師動情地揮舞著雙臂,帶領我們齊聲唱起了這久違的歌曲。熟悉的旋律在心底流淌噴湧而出,挾裹著我們的歡樂、激情、夢想,還有遠逝的青春,一起在血脈裡澎湃奔騰。不知不覺間,我們的眼角溼了,心裡無比的柔軟。耳畔似有木鐸聲聲響起,浸潤心田,召喚著我們穿越了時空,回到了青年、少年,還有童年……

“透過夜霧,燈火輝煌。可愛的學校,培育我成長……”今夜,一中的校園幽靜而莊嚴,有清風吹拂,明月在天。

荆泉 | 又闻木铎声

凡本公眾號註明來源“滕州日報”或未明確註明出處的信息,版權均屬於本公眾號,未經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公眾號授權使用信息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微信號:滕州日報”。違反上述聲明者,本公眾號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微信

ID:tengzhouribaosh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