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替代產量近7千架的戰機 米格首次與西方合作 思路老舊再嘗苦果


上世紀90年代初,俄羅斯空軍裝備的L-29和L-39教練機已經嚴重老化。為了換裝新一代教練機,開始向國內的軍機設計局招標。最終米格設計局的米格-AT教練機和雅克設計局的雅克-130教練機進入最後的競標階段。L-29和L-39教練機全球總產量約6500架,可以說,哪型戰機中標,只要性能先進,營銷得當,將商業無限。

米格-AT教練機是俄羅斯與法國首次進行軍事合作的產物。其中後者主要提供戰機所需要的航電設備和發動機。1994年完成技術凍結,1996年首飛成功。相比於競爭對手,米格-AT教練機設計非常傳統,飛機採用下單翼的設計。

米格-AT教練機的發動機採用法國阿爾法噴氣教練機的改進型號,單臺最大推力僅有14.12千牛。相對於4.6噸的空重,可以看到戰機的推重比並不高。後期俄羅斯計劃為其配備國產發動機。

米格-AT教練機的機背細節,可以看到有很多合頁狀的開口。這樣的設計對於戰機的日常維護很有好處。與法國空軍阿爾法噴氣教練機的很多設計非常相似。

米格-AT教練機的前機身設計,可以看到非常小巧。

米格-AT教練機雷達罩的設計,可以看到雷達罩的體積非常小,預判其內部雷達也小得可憐。對於戰機後續的發展埋下了隱患。

米格-AT教練機的座艙視野非常好,非常適合於飛行學員的中級訓練任務。可以看到這型戰機整體的定位與我國的教-8教練機非常相似。

圖片中的米格-AT教練機是其中一架原型機,由於長時間沒有飛行,其中的彈射座椅已經取出,另外後座是一些當時試飛用的航電設備,在雙座戰機配裝大量的航電和試飛用的測試裝置,是很多國家航空工業的常規做法。

米格-AT教練機前機身特寫,小小的進氣道,可以看出其發動機功率非常小。理論上,用這型戰機取代當時的L-29和L-39教練機是合適的,但是進入21世紀後,世界多個國家均發展更為高級的教練機,說明,這種簡單的中級教練機已經不再受歡迎。

最終經過幾年的試飛論證後,在2002年,俄羅斯軍方確定在新型戰機的競標中,勝出者是更為高級的雅克設計局的雅克-130高級教練機/輕型攻擊機。這型戰機不管是體型,還是發動機功率,以及航電系統的數量和技術均大大優於米格-AT教練機。目前全球雅克-130高級教練機/輕型攻擊機的生產數量已經超過150架。

近幾年,俄羅斯雅克-130多次參加世界多個商業航展,並且已經被多個國家採購。更為關鍵的是,意大利的M346和我國的教-10高級教練機,與雅克-130飛機也有血緣上的關係。米格設計局當時簡單的設計思路,讓自己又錯失了一份超大訂單。現代戰機,價格貴一點可以,但是如果性能也過於簡單就不好賣了。相對於L-29和L-39近6500架的總訂單,米格-AT教練機,由於定位問題,又再一次讓米格設計局雪上加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