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影響印度推遲簽署RCEP的四個因素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人大重陽”

本文大概1400字,讀完共需2分鐘

「解读」影响印度推迟签署RCEP的四个因素

作者張洋系尼赫魯大學博士生候選人、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學者,本文刊於11月6日觀察者網。

2019年11月4日在泰國首都曼谷舉行的第35屆東盟峰會上,15個國家經過談判後表示已經做好準備在明年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而印度總理莫迪決定推遲簽署,直到“重要的問題”被解決。莫迪此言意指印度希望簽署RCEP後,能受到針對進口激增帶來衝擊的適當保護。印方在峰會前透露的信息多是對廉價商品將衝擊印度市場的擔憂。與RCEP多個國家的貿易逆差也是印度的重要考慮因素。

「解读」影响印度推迟签署RCEP的四个因素

印度總理莫迪推遲簽署的決策主要受到四方面因素的影響。第一,莫迪的價值觀。莫迪是虔誠的印度教徒,印度教思想中有“任何人都不應被忽略”的觀念。在這種觀念影響下,不管是大企業,還是小商販的利益,均被認為需要受到保護。莫迪此次在曼谷明確表示RCEP協議不能滿足所有印度人的利益。莫迪所屬的印度人民黨(BJP)脫胎於國民志願團(RSS),而RSS的經濟分支國民覺醒組織(SJM)曾在全國發起使用本國商品的運動,甚至升級為抵制外國貨的行為。

第二,莫迪的個人利益。為了利於統治,得到大部分民眾的支持,莫迪不得不考慮各個方面的利益關切。 印度總理是宗教熱衷者,宗教利益很可能被置於高於國家經濟利益的地位。

第三,莫迪面對的國內政治環境。簽署RCEP受到反對黨、民間團體、貿易專家以及多個行業的質疑和反對。國大黨主席索尼婭·甘地稱RCEP對印度來說是不合時宜的,會給農民、零售商以及中小企業帶來無盡災難。該黨領導Jairam Ramesh則更加言辭激烈,稱簽署RCEP對印度來說是自我毀滅。莫迪

政府的重大決策,如廢幣政策、商品和服務稅(GST)實施等,多受到國大黨的猛烈抨擊,上番言論也不足驚歎。而莫迪的後盾包括國民覺醒組織(SJM)也反對簽署RCEP,這股力量尤其對莫迪的執政基礎構成影響。另外,印度的鋼鐵、汽車、乳製品以及紡織等行業也擔心簽署RCEP後,會受到澳大利亞、新西蘭、以及中國等國家相關產品的衝擊。

第四,印度的經濟開放歷史經驗。經濟開放對印度的民族產業打擊較大,曾導致印度脆弱的民族產業失去部分國內市場,而被淹沒在全球化浪潮中。印度已與多數RCEP國家有著單獨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並與多數國家的貿易處於逆差。此次峰會,印度尋求當進口超出一定界限、對一些進口產品增加關稅的自動觸發保護機制,並對市場準入、非關稅壁壘有著重要關切,這些均沒有得到理想的回應。

以上四個因素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印度現階段對於簽署RCEP的決策。由於改變導致印方推遲簽署的這些因素成本很高,短期內難以實現,因此印方簽署RCEP有可能在2020年再次被推遲。印方或可考慮首先開放部分沿海省份,先推動地方的商貿往來,尤其以友好省份機制為切入點,尋求更多經濟合作。以地方推動出口,減小貿易逆差。

印度此次參加RCEP談判之始,也有意消除外界對其不情願參加RCEP的觀念。在接受曼谷媒體採訪時,莫迪稱印度依然致力於RCEP談判全面而平衡的結果,但是印度希望是雙贏。另外,印度國內並不是沒有支持簽署RCEP的聲音,印度工業聯合會(CII)表示如果不加入RCEP,將不利於印度的出口及投資流動。總之,印度簽署RCEP不是完全不可能,但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並附帶官微二維碼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成立於2013年1月19日,是重陽投資董事長裘國根先生向母校捐贈並設立教育基金運營的主要資助項目。

作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人大重陽聘請了全球數十位前政要、銀行家、知名學者為高級研究員,旨在關注現實、建言國家、服務人民。目前,人大重陽下設7個部門、運營管理3箇中心(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來,人大重陽在金融發展、全球治理、大國關係、宏觀政策等研究領域在國內外均具有較高認可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