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所有人都在勸你“儲蓄不如錢生錢”時,有人提出了不一樣的看法

這幾天,連嶽先生寫了好幾篇文章都講到了跟財富有關的觀念。給我印象比較深的有兩篇,一是《儲蓄永遠是富人思維》,另一篇是《用煙火氣談戀愛》。

儲蓄,說明你有能力,有自律,保證你明天比今天更有力量,這是100%的富人思維,永遠都是。

——連嶽 《儲蓄永遠是富人思維》

想省錢,就要去掉“別人有的我也要有”這個思維誤區,“別人有的,我可以沒有”,這才是省錢的指導思想。

——連嶽 《用煙火氣談戀愛》

當所有人都在勸你“儲蓄不如錢生錢”時,有人提出了不一樣的看法

01-

在《儲蓄永遠是富人思維》裡,連嶽先生說——

“儲蓄是窮人思維,消費才是富人思維。這可能是近年來最毀人的謬論,信了,財命也就死了。”

……

“消費是不需要鼓勵的。這麼舒服的事,人們自己會做。儲蓄的人並非不消費,他一生擁有的財富更多,他的總消費量也更多,再儉樸的億萬富翁,消費量也遠遠大過平均值。”

對於能夠維持溫飽,但可能還達不到小康水平的我來說,也曾經很為自己的財富感到焦慮——錢可以買到那麼多好東西,誰不想多要呢?

但礙於掙錢能力非常一般般,加上在父輩的觀念、成長的經歷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下,我一直是個比較“摳門”的人。相比起消費,尤其是高水準的消費,我總是傾向於“節約”和追求性價比。

曾經一度,我也很是為此苦惱。因為“錢是掙出來的,不是節約出來的”這句話也對我產生了影響。


因此,我覺得自己之所以掙不了大錢,可能就在於我捨不得花錢吧。

於是,開始嘗試“大方”,學著用“富人”思維去消費——想要的,就買;高級的東西,得有幾樣;旅行,走起!

在這個過程中,我需要克服自己“節儉”的心理衝突,也要扛住眼看著賬戶餘額遠未達到預期的心理壓力……結果就是,花錢的時候不是特別爽,過後又有一絲後悔。錢沒有因此而變多,儲蓄反而在減少……

不管原因為何,現在的我,就是一個捨不得花錢,更傾向於儲蓄的人。

以前,我覺得這樣不好,因為似乎只關注“節流”會讓人喪失追求更多財富的動力。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可能也的確如此。但,觀念和習慣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有著很強大的背景和對個人而言“合理”的原因。

所以,盲目地因為流行的觀念就去改變,其實未必是好事。

當所有人都在勸你“儲蓄不如錢生錢”時,有人提出了不一樣的看法

02-

我的這個感慨在《用煙火氣談戀愛》一文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印證。

這是一篇答讀者問。

提問的妻子闡述“……比起這些的痛苦,讓我更痛苦的是我老公。不要談收入,他絕對稱得上是個好老公好爸爸,愛孩子、對我愛護有加、沒有任何壞毛病、自己也很節儉。可是,他對於賺錢,增加家庭收入,沒有一點點行動……”

對於每月需要刷信用卡來度日,又覺得很多東西(比如孩子的玩具繪本、培訓班、家庭旅行)不能再省的情況,妻子感到很痛苦。更重要的是,看不到老公的上進心,因此對未來也充滿了悲觀。

剛看到提問時,我在想,連叔會說這個老公不負責任吧?

事實證明,連叔就是連叔。

他不但沒有批評老公不負責任,為這位妻子的痛苦和不滿再添一把火,反而肯定了這位不想努力賺錢的丈夫——“他保守,但保守的好處是不會有坑。

他節儉、沒有任何壞毛病、愛你愛孩子、顧家,這也是價值,長久來看,這是更大的價值,是家庭幸福的基石。賺錢的心思過於急迫,容易太貪,失去必要的警惕,生意的風險及可能的騙局會讓你們的處境更糟糕,甚至萬劫不復。不犯錯誤是財務安全的第一步。”

同時,連叔還針對這位讀者對家庭財務狀況的具體描述提出了很多具有指導性的建議。比如讓她看到家庭財務其實是平衡的,只要咬咬牙挺住從某個月開始不借信用卡,便可使家庭財務進入新的狀態;比如幫她分析讓她看到家庭財務還有很多的潛力可挖,若能認真審視家庭每一筆開支以壓縮不必要的開支、不跟風消費,家庭財務漏洞很快能堵上,擁有健康的家庭財務狀況。

在這個滿地都是土豪,朋友圈滿屏都是一派賺錢繁榮景象的時代,我以為只有我自己這麼沒有經濟頭腦總是為如何能為家庭創造更多的收入而苦惱呢!

結果看了留言才知道,原來,我的平凡、 平淡和苦惱,也是很多人的日常。

當所有人都在勸你“儲蓄不如錢生錢”時,有人提出了不一樣的看法

03-

我們是否只能哀嘆、自我否定、羨慕他人?連叔用溫暖的文字和超正的觀念回答說,不是的。

從古至今,普天之下,能積累財富無外乎兩條途徑:開源、節流。
能開源當然是再好不過,因為那意味著你有賺錢的能力。

但連叔也無數次地教導我們:不懂的事情,不要碰。

如果暫時不具備開源的能力,那麼節流也是極好的。

突然想起我父母,他們可算是“開源”和“節流”的代表。爸爸總說“錢不是節約出來的”,媽媽總是量入為出,妥善安排家庭收入——可花可不花的,不花;該花的,不心疼。

結果,一直想要開源的爸爸,一路跟風投資,企圖通過自己的智慧讓家人生活得更好,卻因為求財心切而讓自己的財務狀況一團糟,甚至連累了整個家庭。

而媽媽,卻在保守卻穩健的“節流”中,為家庭積累了小小財富。雖然不多,但足夠讓家人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並幫助爸爸和家庭度過了財務難關。

所以,錢不一定能生出錢,像富人一樣的生活也未必能讓你變成富人。

因為,倘若沒有足夠的財商,對金錢沒有管理和規劃的能力,能夠通過儲蓄獲得生活的保障,已經是值得稱道的一件事了。

當所有人都在勸你“儲蓄不如錢生錢”時,有人提出了不一樣的看法

04-

前兩天聽《冬吳同學會》,也談到了我們和父輩對於財富的觀念差異——父輩收入不高,但似乎總能在我們需要時給予不小的支持;而我們看似月入幾千上萬,卻常常入不敷出。

這裡面反映的,其實還是消費觀的問題。父輩雖然收入少,但卻量入為出,以節儉作為消費的指導思想——
喏,說到這兒,不得不提我的姨媽姨夫和么爸么媽。他們兩家都在農村,靠著種地、餵養雞鴨和農閒時打些小零工為生。靠著勤勞和節儉的生活習慣,兩家都積累了不小資金,可以幫助兒女在城市置業、安家,甚至在親戚朋友需要時伸出援手。

而年輕的我們呢,卻習慣於超前消費,以享受作為消費的指導思想。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這是對未來有信心的表現。沒錯。但同時別忘了,這種自信可能是建立在對自己認識不清基礎上的虛假自信。而這,可能反而會對一個人的財務狀況產生負面影響。

當所有人都在勸你“儲蓄不如錢生錢”時,有人提出了不一樣的看法

05-

追求財富,沒有錯。這種追求,本身也是對自我的激勵和鞭策,同時也是社會進步的動力。

但作為個體來講,如果缺乏對自己清晰的定位和認識,一味地陷入了對財富的追求之中,則可能對整個人生都造成不良影響。

財富的到來,一方面需要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機遇。

很多人可能並沒有強烈的求財之心,只因為熱愛或責任感而腳踏實地地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深耕而自然地收穫了財富;
而另一些人,明明有能力卻缺乏敬畏心,總是不停地轉換跑道,結果到頭來賺取的財富還不足以償還這個過程中捅出的窟窿。

連叔說,消費是個智力活。我深表贊同。

辨別清楚該省和該花,並且均不手軟,有勇氣有魄力有毅力,這本身就是智慧的體現。

當所有人都在勸你“儲蓄不如錢生錢”時,有人提出了不一樣的看法


堅持學習,不跟風,不恐慌,清晰定位,量入為出,在保障家庭基本生活的基礎上“折騰”以創造更多的可能性,才是正常家庭應有的財富觀念。

哈,這和養育孩子還挺像——家長得對孩子有明確清晰的認識(包括孩子資質、對孩子的期望等等),在保證孩子身心健康的基礎上挖掘和發展特長,才能讓孩子擁有幸福和快樂的能力。

反正都不能跟風。都要一家之主有篤定之心。

感謝連叔。

我終於不再覺得自己掙不了很多錢是一件很丟人的事情了。
我終於不再覺得,一定要擁有隨便買買買和說走就走的底氣,才能算是一個合格的成年人了。

我開始接納自己賺錢能力的匱乏,以及認識到“平平凡凡,健康平安,利用有限的資源將家人都照顧妥當,就已經是極大的價值的體現”。

我大概不會再懊惱自己的不能幹,也不再間歇性地為如何賺到更多的錢而傷不必要的腦費不必要的神了。

這當然不是說我們可以心安理得地懶惰或是不求上進。

而是,我們不必為了“賺更多的錢”而將大部分心力都耗費其中,甚至因此忽略了生活中那些平凡的小確幸。

我們可以在接納自己財務現狀的前提下,去挖掘自己的喜好、所長,並在此基礎上“自然而然地”引領家庭達到擁有更好財務狀況的彼岸。

踏實過好每一天,和“愛的人一起為家庭的財務健康而奮鬥,或開源,或節流”,用煙火氣過日子,做這“值得做的大事”。

我們能做好的。
並且在多年後因為這份理解,而更感覺到甜蜜。

再次感恩連叔傳遞的好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