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段店鎮“豆絲灣”裡幸福長

秋陽高照,微風吹進一簇簇竹林,輕輕地發出“沙沙”響聲,清澈的池塘波光粼粼,泛起一層層漣漪。走進段店鎮百席村趙竹林灣,不僅有美景映入眼簾,在農家門前更能聞到晾曬的豆絲的清香。

“趙竹林灣環境優美,有法制廣場、廉政文化廣場、美麗鄉村建設展示館,還有家家戶戶門前的‘豆絲陣’,自9月份以來,豆絲生產成了趙竹林灣的一道靚麗風景。”村黨支部書記王軍奎介紹道。

鄂州段店鎮“豆絲灣”裡幸福長

趙竹林灣有46戶,總人口137人,自50年代起,灣裡就有做豆絲的傳統,以戶幫戶、戶聯戶、戶學戶的方式形成了遠近聞名的“豆絲灣”。每年的秋收時節,家家戶戶忙著準備大米、麵粉、綠豆等食材,還會準備一定數量的柴火。每到豆絲製作季節,家家房頂炊煙裊裊,戶戶灶堂香氣陣陣。

村民們白天勞作,就利用晚上的時間來製作豆絲,既便於互幫互助,又不影響生產生活。那些年,豆絲製作的黃金時節,群眾自發組織“豆絲能人傳藝會”、“豆絲製作技術研討會”、“豆絲質量評議會”,大家齊心協力推出“趙竹林灣豆絲”品牌。近年來,這一品牌不僅在武漢、黃石、黃岡、咸寧等地叫響,連省外的一些商販也慕名而來。

“趙竹林灣的豆絲由主料大米、綠豆、蕎麥等營養材料,採用純手工製作,沒有汙染,自然晾曬,確實是天然綠色食品,這裡的豆絲營養豐富、口味純正、口感細膩有勁道,深受消費者歡迎。”一位來自湖南的商販說:“我是做蔬菜生意的,遠道而來,把趙竹林灣的豆絲生意和賣菜生意一起做,效果還不錯,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

鄂州段店鎮“豆絲灣”裡幸福長

在灣東頭的“豆絲陣”,10多塊晾曬豆絲的“蘆葦床”一塊接一塊,幾位婦女一邊撥弄著豆絲一邊交流。“趙竹林灣的豆絲原材料簡單,但火候很重要,所用的柴火就有很大講究,製作過程中大、中、小火還要運用得當,這樣才能製作出口感有勁道的豆絲。”一位秦姓婦女說起了“豆絲經”。圍著乾淨整潔的趙竹林灣走著,房前屋後、文化廣場、村灣路旁“豆絲陣”隨處可見,一陣陣豆絲的清香撲面而來。今年65歲的趙如貴家裡兩口人,每年做豆絲3個月時間,收入可達到近3萬元。按市場價格,零售每斤可賣到4元,商販批量收購每斤3.5元。村裡還通過電商服務平臺,開通了“趙竹林灣生態豆絲熱線”,不斷拓寬豆絲銷售渠道。

來到65歲的村民汪桐林家,只見她家門前正晾曬著三塊“豆絲陣”,堂屋裡的豆絲製作工具上還沾有豆絲碎片,廚房堆著軟硬柴火。“有這個手藝,加上灣裡人幫忙,我每年的收入還可以。”汪婆婆滿面笑容。“別看她老人家一個人,3個月時間也能收入近萬元。”段店鎮黨委副書記陳喜笑著說。

生態豆絲香,帶來新風尚。趙竹林灣的村民在齊心協力發展豆絲產業的過程中更深刻地領悟到了“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幹事創業的勁頭更足。去年以來,灣裡辦起了美麗鄉村建設示範點,併成立了監督小組,僅用一週時間,村民自發出資達10多萬元,還主動拆除豬圈、旱廁、雞舍、牛欄共41處。如今,趙竹林灣的村民富了口袋,也“富”了腦袋,竹葉香、花香、豆絲香香氣氤氳,浸潤和滋養了文明鄉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