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易團一億美元“首單”背後的祕密

原標題:上海交易團一億美元“首單”背後的秘密

上海交易團一億美元“首單”背後的秘密

  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昨天開幕,參展商和採購商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開始對接洽談。首日,上海交易團的“首單”已籤——來自上海青浦分團的企業震坤行工業超市宣佈,已與陶氏公司、施耐德電氣達成1億美元採購意向訂單。

  上海交易團在第二屆進博會上的首個採購意向訂單為何如此迅速?“豪單”之中又透露了哪些玄機?記者昨天找到“買家”震坤行,聽他們聊了聊“首單”背後的故事。

  “購物籃”裡不少“中國首發”

  見到震坤行工業超市公共事務總監仲燕的時候,她正在陶氏公司的展臺。“這次陶氏帶來了很多‘中國首發’,我正好來學習一下。”她透露,與陶氏合作的訂單中,不少是首次亮相中國的產品,“比如運動鞋所採用的中底材料,這是工業智能製造所需的耗材,不少下游企業都需要”。

  記者在陶氏展臺看到,玻璃櫃中陳列的就是用於製造中底的陶氏熙耐特3D 3335液體硅橡膠(LSR)。據介紹,這是一種開創性的硅酮材料,結合3D打印技術,可將有機硅彈性體的性能優勢應用於增材製造,為設計師和製造商提供更大的設計自由,更有助於縮短產品開發週期。

  仲燕表示,首張訂單採購的產品主要包括智能製造所需的電子電氣產品、耗材等,除了首次亮相中國的產品,也包括日常合作採購的產品。

  談起“進博速度”,仲燕還透露了一個小故事。原來,去年震坤行就來參與進博會了,無奈“手速”太慢,沒有在會期中達成交易。不過,企業在逛展時發現了不少長期合作伙伴的身影,更看到了他們帶來的“中國首發”“亞洲首發”,這讓企業決定,今年要早早下手,第一時間把好貨裝進“購物籃”。

  第二屆進博會未開展,展商客商就早早對接。“為了這1億美元訂單,我們與兩家企業做了很多線下溝通,跨國企業會在進博會上展示什麼產品,我們需要採購什麼新品、新品定價多少,每一個環節外企都需要向總部報批,經過共同努力才達成了這個意向。”仲燕表示,關於訂單的商務細節還在進一步洽談中,將於進博會期間簽署採購協議。

  不用飛全球,一站式採購

  1億美元“豪單”的背後,是一個充滿潛力的中國市場。根據《2019年中國工業品B2B市場研究報告》的數據,去年中國工業品B2B市場規模約為2700億元,線上滲透率僅為2.7%,預計未來五年工業品B2B市場規模年複合增長率約為43%,2023年,中國工業品B2B市場規模約達1.58萬億元。

  “下豪單”的震坤行工業超市來自青浦分團,是一家主要為製造業提供一站式工業用品服務的平臺,經營百萬餘種工廠使用的輔料和易耗品(MRO),是這個市場裡的電商領頭羊。向上連接施耐德等8000多家工業用品類供應商,向下連接1.5萬家製造業企業客戶,作為溝通者的平臺最知道客戶的需求。仲燕表示,國內各公司對優質進口耗材的需求一直在高速增長,因此,平臺也在到處尋找新品,“很感謝有了進博會的平臺,讓我們不用飛到全球各地,就能一站式採購。”

  據悉,震坤行工業超市是今年新授牌的18家“6天+365天”交易服務平臺之一,也是承載進博會溢出效應的重要載體之一。仲燕透露,“未來幾天,我們還將繼續在展館內尋找‘好貨’,為明年企業擴大規模做足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