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層固化騙了多少人?真正決定命運的是這一點

階層固化騙了多少人?真正決定命運的是這一點

知名經濟學家周金濤曾經說過一句很牛的話:人生髮財靠康波。

什麼是康波?

康波就是康波週期,1926年俄國經濟學家康德拉季耶夫,發現發達商品經濟中存在的一個為期50~60年的經濟週期。

在這個週期裡,前15年是衰退期;接著20年是大量再投資期,新技術不斷採用,經濟快速發展;後10年是過度建設期;過度建設的結果是5~10年的混亂期,從而導致下一次大衰退。

前幾天看了一篇很牛的文章,作者闡述了很相似的觀點,如果你想致富,那麼各個因素的作用大小分別是:時代>國家>家庭。

我認為可以更進一步,駁斥現在很流行的一種觀點:階層越來越固化,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由家庭出身決定的。

既然從更宏觀的尺度上我們拿的牌是一樣的,那麼儘管微觀尺度上的牌有差異,甚至差異很大,那也不能起到決定作用。

歸根結底,家庭出身只能決定你的人生下限,就是你即便什麼都不做,就能得到的東西。但是在時代和國運這個核心牌都一樣的情況下,個人奮鬥才能決定你的人生上限。


- 01 -

為什麼說家庭的作用被高估了?

我不能否認,家庭出身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的作用很重要。

但是出身這件事情還是被高估了,至少出身這一手牌沒達到決定牌局勝負的地步。

學術研究上有個詞叫證偽,就是說假設一個觀點是絕對正確的,那麼當你找到了一項不符合這項定理的情況時,那就說明這個定理是錯的,至少不能適用於所有場景。

中國歷史上生於皇帝家卻落成個木匠畫師的不在少數,叫花子、販夫走卒當皇帝的也不少見。

那也許就有人說了,這只是極其偶然的現象。但這至少證明了出身決定論並不是完全正確的。

而且這個現象很偶然麼?我不認為。

不管是我自己還是身邊的一些人,雖然可能因為家庭的原因,在收入、見識、格局等等方面暫時不如那些家庭好的孩子。但是很多人成長特別快,短板很快被補上了。

自媒體圈裡就有很多這樣的人:

有的人大學畢業之後擺過地攤、住過地下室,現在保底年薪50w;

有的人進體制內一年,兼職自媒體,年收入暴增60倍;

有的人沒讀過大學,一個95後小女生,年紀輕輕就拿百萬年終獎……

一個人的一生並不是短短的一二十年,人生長到足夠你奮鬥、學習、拓展人脈,做一切事情來提升人生的密度和厚度。

馬雲、李嘉誠你可能趕不上,但是做箇中產,或者超出中產做一個有個小目標的富裕人士,還是可能的。

如果“學習+工作”的十幾二十年,你手上的牌竟然跟最初父母給你的一樣,那你的問題肯定不只是家庭出身不好,而是個人奮鬥的意願、方法、方向有問題。

更關鍵的是,一個家庭的興衰並不是一代人可以決定的,當你把時間尺度從人生尺度換算成代際尺度,你就會發現致富這件事情根本不是爆發式的衝刺,而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

起點低一些沒關係,看著別人年紀輕輕買房買車也不必羨慕,而是要持續的投資自己,努力奮鬥,以及投資下一代的教育。

都說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誰也沒聽過名車傳家久,房子繼世長的。

人生最終的牌局勝負,不能只看前二十年手上牌好牌壞,還要看你怎麼把壞牌打好,以及怎麼為自己抓一手更好的牌。

- 02 -

真正重要的是成長:

為什麼有人頑固地保持平庸?

有很多人定義混的好還是不好,要看財富、權力大小,或者地位高低。

但就像海明威說的:真正的高貴是優於過去的自己。

所謂的“混得好”,要看對比過去,你是不是快速成長了。

我導師以前對我恨鐵不成鋼的時候,說我頑固的保持平庸。

我當時不理解,平庸就平庸唄,怎麼還頑固呢?

後來我發現還真的是“頑固保持”著平庸,因為要想改變一個人實在太難了。

一方面自我改變真的太痛苦了。

另一方面,每個人都傾向認為自己真的不錯,哪怕他明知道自己有缺點,他也會找各種各樣的理由來證明這個缺點不算什麼。

但是世間事往往是均衡的,想要得到一些,必須要付出一些。

從行為層面上講,你需要重構自己的行為體系,比如想要保持健康、學習知識、提升本領,都要付出足夠的汗水練習,走出自己的舒適區。

寶爸是一個房地產公司的副總,很多員工私底下說他是全公司最勵志的人。我們可以看看他的每天生活:

每天五點鐘起床,跑步一小時;

因為晚上常有應酬,以及健康飲食的需要,每天中午不吃飯;

每天不管多晚都要堅持學習兩小時,以35歲的“高齡”考上了哈佛的碩士。

說真的,寶爸成長的非常迅速,不是對比別人,而是對比自己。

更重要的是,他並不是單純改變一個行為,而是改變了一個行為體系,讓鍛鍊、學習、延遲滿足等等新習慣共同推動他前進。

從心態層面,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你要養成強大的內驅力,不斷的推動你前進。因為只有那種對事業深植於靈魂的渴望和熱愛才能真正成為你的驅動力,才能指引你前行。

2017年,滴滴創始人程維程維受邀在清華演講,其中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

年輕時,要選難走的路,因為那是向上的路,讓明天的你和今天的你更不一樣的路。

選擇難走的路,說說簡單,走三天兩天也簡單,但是如果你要真正數十年如一日的走這條路,那還是要發自靈魂的熱愛和渴望。

要知道真正定義我們人生的是艱難的事業,而讓我們走過艱難時光的,是我們對事業深沉的熱愛。


- 03 -

對標而不是對比

希望你爬過最高的山不是早高峰

知乎上有一句很著名的話:跟別人比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如果往更深層次裡說原因,就是王小波說的,“人一切的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一方面,對別人有,但自己沒有的東西極度渴望;

另一方面,對自己無力改變現狀憤怒、失望。

很多人我們既想當無所事事的鹹魚,又想跳過龍門站在雲端,可是世界上哪有這麼好的事兒?

只有那種一點努力都不願付出,一點腦子都不想動的人,才會把一切怪在家庭出身的頭上,他們會忽略時代和國運這個大的核心規則對所有人的總體公平:只要你足夠好,機會總是有的。

所以我說你永遠都不要放棄自己,而是要始終跟優秀的人對標,去尋找自己的缺點,以及如何成長。

如果你爬過最高的山就是早高峰,最久的堅持就是保持平庸,那你就不要想什麼改變人生了,洗洗睡吧。

來源:businessman。發現好文分享給朋友們,內容僅供朋友學習、交流之目的。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迴向給文章原作者及眾讀者.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