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是如何解決信任問題的?

用戶104498339559



嚴格來說,區塊鏈確實實現了“去信任化”,或者“去基於人的信任化”,換個角度說,區塊鏈實現的是“基於代碼的信任”。這種基於代碼的信任,是100%的,一旦代碼經過一次驗證之後(因為寫代碼的還是人),面向的交互對象就沒有人的因素在裡面了,只有代碼。這種信任模型是開創性質的,能夠從底層深刻地改變社會運行關係。在區塊鏈技術之前,我們整個社會沒有100%的代碼信任模型,我們信任微信支付,本質上是信任騰訊公司;我們存錢進銀行,本質上是信任銀行公司;我們相信我們買到的股票真的是股票,是因為信任國家擔保的交易所以及法律體系。我們整個社會的運行,有大量的信任模型,其實依賴於信任個人、公司、組織、政府,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制約和擔保、公證、法律法規、程序等一系列明規則、潛規則,以及這些信任因素之間的組合。比如我們相信購買的股票真的是股票,這一份信任的來源組成=50%政府擔保的公司法和交易所+20%第三方銀行資金監管+20%公司品牌聲譽+10%各種審查審計和監管=100%的信任;即我們相信買到的股票真的是股票。如果去掉其中一個因素,那麼這份信任就會打折扣,運行起來會有人不放心,進而影響了交互的規模擴大,以及產生了中間協調(仲裁)的消耗。這裡面其實也有代碼信任的成分,比如交易所平臺就是靠代碼自動運行的,但是它佔的比重不大,因為這份代碼是可以人為干預的,所以我們更多的是信任來源是這個交易所平臺的管理機構。

所有這些“傳統”的信任模型,是運行良好的,也是久經考驗的,中間雖然可能有各種瑕疵和漏洞,但它們本身也可以通過信任因素的改進,進行迭代升級完善,比如某類合同容易出現違約,那麼可以通過增加抵押擔保比率來控制風險。所謂的信任問題,並不是在區塊鏈技術出來之前就無法解決。而是區塊鏈技術,提供了一種新的解決模型,即“100%基於代碼的信任模型”,沒有任何人為的其他信任因素存在,完全機器化的信任模型。我們知道,計算機也是控制在人手上的,怎麼做到控制計算機的人沒法干預計算機的運行?區塊鏈技術其實採用了點對點的通訊技術和配套機制,通過分散部署成千上萬的計算機節點,然後這些離散化的節點互相自動化監督,這裡面的配套機制確保,這成千上萬的節點無法串通起來,並且在邏輯上可以論證,構築其極高的防作弊壁壘。注意,這種技術本身並不保證這個結果,比如比特幣和以太坊有上萬個節點,整體安全已經經過全面的論證,但採用同種技術的其他區塊鏈項目,並沒有這麼多的節點,那麼它們的安全壁壘也許很低,需要額外設計一些複雜的機制,也就是說,可以通過區塊鏈技術構建起100%的代碼信任模型,但是它並非充分條件,只有少數的區塊鏈項目可以最終搭建出100%的代碼信任運行支撐平臺,後面還會再進一步闡述。

區塊鏈的這套模型也是人為創造的,本身也是可以迭代的,但它在某個固定階段的運行,假如是完全100%的代碼信任模型,一旦運行起來,無法在代碼規則之外進行人為干預,這個代碼規則如果有問題,在運行期間也無法挽救,比如說以太坊的DAO事件,涉及一千萬個以太幣(在代碼規則內)被“盜竊”,近期以太坊的parity錢包代碼漏洞,導致有人用1美元鎖死了價值1.54億美元的以太幣。所有人只能眼睜睜看著,無法阻止,無法干預,所以這種信任模型要長期運行,需要代碼本身沒有漏洞,經過嚴格的審查後再上線,一旦上線就是不可逆的。這同時進一步證明了,這種信任完全是100%基於代碼的,確實沒有人為的干預,如果代碼規則允許這麼幹,那就可以這麼幹,無法被阻止,即使這個規則是一個預期之外的“漏洞”,由代碼表述的不嚴謹引起。

DAO事件本身造成的後果,在數據層面是不可逆的,但以太坊社區通過投票表決,決定廢棄整個區塊鏈數據,快照複製重新生成一條發生故障之前的數據鏈條(原鏈條也繼續存活著),而parity錢包漏洞所鎖定的資金則仍沒有“解救”辦法,也許會永遠鎖定下去,告訴所有人,這真的是“100%基於代碼的信任”。

這種信任模型因為100%信任代碼,有這麼一個前提,要求代碼100%沒有致命問題,有致命問題,造成不可逆的損傷,也就是損失掉100%的信任,變成0%的信任。基於這麼一個前提,所以區塊鏈項目最終也會有明顯的頭部效應(馬太效應),那些經過很長年頭運行,經過大量用戶驗證和審查,確認沒有問題的,在具體應用細分領域會得到滾雪球式的認可度。同時,跟其他的技術發展軌跡一樣,隨著應用的範圍擴大,區塊鏈也有技術分層的需求,核心底層簡單易於迭代和維護,不易出現問題,而高層則有較高容錯性,可以設計複雜的應用。將功能和容錯性向上層移動,上層具體應用只覆蓋有限應用人群,所以像比特幣這種底層涉及資金結算的核心功能,追求的是大道至簡,因為出現問題影響巨大,這個道理很簡單,不應該考慮在CPU裡面直接開發淘寶這樣的網站。現在有底層公鏈的提法,未來隨著頭部效應的增強,估計這種底層公鏈的並不會很多,就像電腦CPU大概只有Intel和AMD這1-2種存在,事實上我們也不需要那麼多的底層架構,全球互聯網只需有一個也夠用了。

“100%基於代碼的信任模型”能夠成立,要求節點部署、開發人員、代碼審查、測試人員、用戶的充分離散化,簡單來說,就是任何一串代碼的上線,需要千錘百煉,經歷充分的論證和驗證,並且由離散化的用戶(保證無法串通)自主選擇部署。如果這個區塊鏈項目是少數幾個人說了算,或者由某個公司集中進行維護,那麼它更像一種中心化的信任,代碼的信任只佔少數幾個百分點,這種情況下,即使用了區塊鏈技術,因為沒有形成充分離散化(去中心化)的高安全壁壘,那也應該歸類到“傳統”的信任模型裡面去,存在代碼人為干預、數據篡改及回滾(廢棄鏈條)的風險。用區塊鏈構建支持“100%基於代碼的信任模型”,需要證明最終運行的效果是充分去中心化,不存在少數幾個人可以輕易決定更新代碼以及集中化決策的情況,比如比特幣上一次升級,沒增加多少代碼,整整爭議了三年,窮盡了一切可能性,最終形成用戶接受的定案,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去中心化),排除了節點運行的人為干預因素。如果達不到這個效果,自然無法滿足支撐100%代碼信任模型的運行,也就無法獲得需要通過這個模型運行所創造的一切價值。我們應該客觀地看到,能真正實現這個效果的是極少數,大部分區塊鏈項目更適合用“增加一部分代碼信任,但不是100%的代碼信任模型”來表述,即“用代碼替換部分原有的信任化”。

很多區塊鏈山寨幣項目也期望建立完全去中心化的效果,以支持新的信任模型運行,但找了公關公司宣傳提振幣價,其實效果都比不上創始人意外死亡,那樣對於實現去中心化是最好的。

我們說過,我們社會的運行基於“傳統”的信任模型也是運行良好的,什麼情況下,區塊鏈這種“100%基於代碼的信任模型”能夠有用武之地?支撐這種信任模型能夠創造多大的價值?

其一,現有的某些信任模型是由一個極大的成本支撐的,比如銀行體系一年要花掉天量的系統維護費,包括大量精裝修的銀行網點和櫃檯,其實都構成了其現有信任模型下所需要的成本,換一種信任模型,能否顯著降低成本?如果可以,那麼作用就出來了,而且也就符合人性的追求便利效率低成本的自然需求。同樣一宗跨境資金的交易,通過比特幣的多重簽名方式實現,比通過銀行的外匯兌換和信用證等方式,快捷了何止百倍。新模型的第一個應用領域,就是負擔鉅額運行成本的舊模型所在的領域,比特幣一出來就面向“貨幣”這個領域給人以驚喜,恰恰是因為貨幣的社會運行成本是很龐大的(只是大部分人沒有直觀感受到,我們並不認為每一個銀行網點的精裝修成本其實都算在我們花的錢裡面,銀行只是在路邊擺攤是沒有人敢進去存錢的)。

如果對應領域運行原來的信任模型建立就是零成本,應該沒有必要替換。還有,使用原有信任模型的領域無法用代碼實現,那麼也無法替換,比如一種食品,它要有精美的包裝,大量的廣告宣傳,通過這些來建立消費者的信任,顯然,這就不好替換了,包括用區塊鏈實現食品溯源,因為裡面不是完全的代碼因素,其實都不易產生效果。

其二,有哪些領域的信任模型可以切換到“100%基於代碼的信任模型”,新的模型可以創造出哪些原來不存在的應用。這裡面的想象空間是巨大的,還有很多可能性是我們現在的水平無法想象出來的。

底層技術的創造或突破,會對上層應用造成深遠的影響,且新的應用是可以不斷堆疊出來的。電子計算機大概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發明,原理是用電子電路表示出“0”、“1”,可以執行0、1的二進制運算,然後基於這個最簡單的運算邏輯,將原來“人工的計算”轉化為“自動的計算”,直到今天,我們所有的基於計算機的應用,不管是VR 3D仿真、還是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歸根結底,還就是通過底層無數個1+0的簡單邏輯運算構建起來,在發明的當時,我們並無法精確描述“計算”的應用範圍有多大?以此類比,“信任”的應用範圍有多大?能解決多少問題?目前來說,完全受限於我們的想象力,所謂誇大,大都是舉例不當。


葭學十八


區塊鏈是如何解決信任問題的?

應“汕頭神馬都是浮雲”的邀請

答;區塊鏈是杭州複雜美科技有限公司搞的一個網上交易平臺。主要是以賺錢為目的的供應鏈應收款融資、票據融資、授信融資、區塊鏈合同存證。

區塊鏈於2018.11.19日在中國33個大城市宣佈正式開源。 個人觀點認為;這是一個與時俱進的作法,至於今後運作怎麼樣?還真是不好回答。

如今利用網絡賺錢是馬雲的首創,而馬雲賺錢賺得是缽滿盆滿也沒有看見這些富人來回報社會。一不小心跑到美國聯合國那邊去,不要一分錢的做官去了。

有人說現在都是高智商的人引領低智商的人向前衝的闖的最佳時機,而本人不是這樣想得, 就拿區塊鏈的其中供應鏈中的應收款融資來說,它主要是滿足借款人因為自己應收款沒有收回來,而造成短期流動資金不足的融資需求。說穿了就是一個具有合法性的高利貸集團公司。

不過話說轉來,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一些想富而沒有機會的富人會千方百計的往上攀爬。

至於說如何解決信任問題,就不好說了。因為信任是沒有問題為前提,既然有問題就根本達不到信任。中國文字博大精深,只要讀過書的人,都會分析它。

再一個就是區塊鏈的公司名稱前面有“複雜美”三個字,本身一般人提起“複雜”二字就膽戰心驚,你還搞個“複雜美”,這樣更讓人理解不透。

綜合上述;本人沒有應收款作為擔保,也不需要融資來解決暫時的金融危機,故對此所謂的“區塊鏈”沒有一點興趣。

入市需謹慎,借錢、融資有風險。


知足常樂於上海2018.12.7日


知足常樂0724


先說答案,區塊鏈是通過多方參與來解決信任問題的。至於如何通過多方參與來解決信任問題,且聽我來一一道來。

區塊鏈是一個賬本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逢給人講解區塊鏈,我必然要講,區塊鏈系統就是一個分佈式賬本系統,而區塊鏈所作的事情其實也就是記賬而已。

對於記賬,我們很熟悉,有手寫記賬,有電腦系統記賬等等,但是無論是哪種記賬,都需要解決信任問題,即看賬本的人要相信這個賬本記錄的內容是真的。例如,你自己做的流水賬,你自己肯定相信,因為賬是你自己做的,自己不可能騙自己,對吧。而公司的賬是財務做的,所以每年需要審計,核賬。而銀行我們在銀行的存款記賬則是銀行系統做的,我們之所以認可,是因為有銀行這個主體背書。

所以說,不管是什麼情況下的記賬,總要解決信任問題,即讓看賬本的人相信你這個賬本是真實的。

傳統的解決方式

傳統的解決方式大致是這樣,通過一個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機構來記賬,即由第三方機構信用背書的方式來記賬,這樣的賬本讓大家認可。

(中心化記賬)

總結起來講,就找一個大家都信任的第三方來記賬來解決信任問題。

區塊鏈的解決方式

區塊鏈的記賬方式簡單來講則大致是這樣,通過每個人都拷貝一份賬本的方式來記賬,當每發生一筆新的交易的時候,每個人都在賬本上加上這筆交易的記錄。因為每個人都有賬本的記錄,發生新交易的時候同步記賬,所以每個人之間不需要相互信任,只需要看自己的賬本就好。這就是區塊鏈解決信任問題的方式。

總結

如果一句話描述的話,區塊鏈就是通過多方參與多方持有賬本參與記賬的方式解決信任問題。

關注令狐一衝,關注區塊鏈技術和行業動態


令狐一衝a


區塊鏈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分佈式賬本,又被外界稱為信任的機器。

那麼區塊鏈是如何解決信任問題的呢?現在八卦姐就來跟你說一說。

1.用“智能合約”解決“陌生信任”

從比特幣開始,區塊鏈技術就在不斷髮展,以太坊在2014年進一步衍生出一個多種新功能的智能合約技術,智能合約以數字化的形式上鍊,"而區塊鏈記錄的信息一旦生成將永久記錄,並無法篡改,"可以解決“陌生信任”信任問題。

2.用算法機制保證信任

Ulord 公鏈通過共識機制、主節點、投票機制、非對稱加密技術等機制,保證系統中的所有節點都能夠在信任的環境下自動安全地交換數據。

3..促進大眾更加珍惜信任

區塊鏈是第二代互聯網。在某種程度上將會促進用戶越來越珍惜自己的信用,大大增強整個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目前區塊鏈去信任特徵目前已經應用到金融、保險、房地產等領域。


Ulord優壹


要了解決區塊鏈的信用問題,首先就要了解比特幣和區塊鏈的關係,我在以往的回答也多次提過,比特幣就是區塊鏈,區塊鏈就是比特幣,相輔相成。比特幣的去中心化,是由整個網絡用戶構成,沒有中央銀行,去中心化是比特幣安全與自由的保證 。還有就是比特幣的不可更改,不可複製,匿名,總量限定2100萬枚。這些都尊定了比特幣的信用基礎。接下來在瞭解一下比特幣信用交易。

比特幣的交易數據被打包到一個“數據塊”或“區塊”(block)中後,交易就算初步確認了。當區塊鏈接到前一個區塊之後,交易會得到進一步的確認。在連續得到6個區塊確認之後,這筆交易基本上就不可逆轉地得到確認了。比特幣對等網絡將所有的交易歷史都儲存在“區塊鏈”(blockchain)中。區塊鏈在持續延長,而且新區塊一旦加入到區塊鏈中,就不會再被移走。也就是說,比特幣在得到6個區塊確認後,會向所有區塊廣播,所有區塊都會正確的記錄下來。

比特幣區塊鏈解決了現有的信用危機,特別是人與人的信任危機。在道德缺失面前,比特幣區塊鏈是最好的選擇。





銳翔Leo


區塊鏈的信任機制需要共識來進行驗證,那麼如何驗證?挖礦就是手段。

EOS的節點制度雖然更節省資源,但是目前並沒有證明它比挖礦機制更好。目前在現實社會中如果我們要建立一種信任關係,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比如一家新的銀行為了讓客戶相信它的實力,就會在繁華的地帶建立高樓大廈,當我們看到這種實體大樓就很信任他,但是在如今網絡時代,高樓大廈其實也沒多大必要。中國的銀行有政府背書,但美國的基本是商業銀行,還存在倒閉的風險,所以它就需要投入大量資源(比如建大樓)來實現信任背書,這其實也是一種資源的浪費。

區塊鏈正是用挖礦這種共識機制來為信任背書,和傳統銀行建高樓大廈是相同的目的,所以並不是完全的無意義。當然,或許有其他好的方法去替代挖礦機制,但是也需要時間的證明,比特幣也是用了十年才證明自身的價值。


Node區塊鏈加速器


哈嘍大家好,我是滴神;滴福記(DFG,Digital Finance Group)致力於為大家普及區塊鏈相關知識,傳遞最新的區塊鏈行業資訊,分享有關區塊鏈的趣聞。歡迎大家關注。


區塊鏈是如何解決信任問題的?


區塊鏈解決信任問題的核心要點,在於區塊鏈技術能夠保護數據的足夠安全。它可以讓儲存的數據不會受到單方面篡改的影響,也可以通過加密技術和鏈式結構追溯數據的源頭,從而將數據的安全責任明確到每一個節點/人。


在傳統的數據保存中,數據都是集中存儲在單個計算機中,同時保存副本的。但即便如此,仍然很難避免保存的數據被單方面的全部修改。


而區塊鏈技術上的數據保護,則是將數據副本保存在每一個參與區塊鏈的人手中。如果有人要修改任何數據,都需要取得51%以上的參與者同意才能完成修改,這樣就極大的限制了單方面修改的風險。如果修改無法取得多數人的同意,那麼修改無效,從而保護了真正的數據安全。


第二,加密和鏈式結構能夠讓人追索到數據的源頭。我們可以每一個數據環節,找到數據在何處生成,又在何處被修改,如果錯誤的數據被保存在區塊鏈上,則可以通過鏈式結構找到錯誤出現的點,將責任明確到人。這樣也能提高人們對數據的謹慎保護。


在這樣的基礎上,再結合區塊鏈技術的其他特點,人們可以將數據安穩的保存在區塊鏈上。比特幣區塊鏈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無人監管的自主運行了將近10年,而且沒有出過任何差錯,因此它用數據奠定了信任的基礎,也成就了區塊鏈的威名。


因此,區塊鏈是用保護數據安全的方式解決信任問題的。


滴福記


區塊鏈是分佈式記賬,就是每個交易者都記賬,古西方的佛羅倫薩就採用這種模式。這種方式的優點是帳本很難被篡改,除非你有本事更改所有的賬本。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分佈式記賬是相對於中心式記賬而言的,例如銀行。如果黑客攻克了中心賬本,那麼記錄被篡改是很有可能的。所以區塊鏈技術在未來的金融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


自由金融


區塊鏈是去中心化的平臺,不需要一箇中心化平臺來平衡信任問題。在區塊鏈中,所有的數據交易都會被記錄,不可篡改且可溯源。

區塊鏈技術就是能夠讓數據公開透明化,利用區塊鏈技術,我們能知道信息的來源和確定其真實性,因此能夠實現在不同節點中建立信任感。


密碼傳媒


是人的素質,萬事歸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