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乾貨)——避開股票投資中的慣性思維

股民(乾貨)——避開股票投資中的慣性思維

“避開股票投資中的慣性思維”

我們做投資經常會有慣性思維誤區。什麼是慣性思維誤區呢,就像我們開車一樣,有一定車速後你不睬油門車子也會因為慣性往前走。投資中的慣性思維體現在想當然,或者我以為。今天我們來列舉幾個慣性思維。

01市值大的漲不動

曾經相當長一段時間,大盤股被稱為“大爛臭”,寓意為又大、又爛、又臭,也是大藍籌的諧音。這其中很大一個原因是2007年牛市泡沫導致的。當年大盤的市盈率高達60倍,連目前的四大行的市盈率都有50倍左右。要知道現在四大行目前普遍才5-6倍市盈率,也就是隻有牛市巔峰時期的十分之一。估值跌得只有原來的十分之一,你業績再怎麼增長,股價就一直趴在地上動也不動。

所以大家就以為大市值的股票,需要很大的資金推動,基本上漲不動。但是很多績優的藍籌股,雖然市值也很大,但由於各方面的原因,比如管理層很優秀的格力電器;或者護城河無比寬廣的貴州茅臺;或者賽道極其優越的中國平安等。雖然這些公司的市值也很大,但是每年能以接近30%的速度增長。也就是今年股價不漲不跌,估值要下降30%。所以你細心去看這類超級明星股他們的股價基本上每年都是歷史新高的。

02愛追熱點、追主題

一個市場剛開始總是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缺陷。所以很多人受到之前的束縛,總喜歡看著K線圖研究這個股票是否有“莊家”在裡頭。找個有莊家的股票,與莊共舞,跟著趨勢賺點錢。不可否認很多小盤股,流動市值不大,才幾個億是很容易被遊資炒作。但是作為普通小老百姓的我們,很難有這個能力識別並跟隨這類股票賺到錢。

還有很多股民特別愛追熱點,追強勢股。比如最近很火的科技股、5G、人工智能,就喜歡買入這些熱門股票。這個在投資中是非常危險的,由於這些高科技企業,我們很難在現實生活中接觸到。產品體驗不到,就很難真正瞭解這家公司。所以西西建議大家經常去超市看看,在自己的現實生活中看看。這些好的股票都在我們的現實中,能夠看得見、摸得著,自己就是這些公司的客戶,能夠感受到上市公司的產品或服務。你買這樣的股票,心裡就踏實多了。

03總結

慣性思維的危害是比較大,當你習慣性用一種方法思考問題,就很難打破束縛。不過在股票投資這個領域,萬變不離其宗。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這是最本質的。

2007年的大牛市催生了大藍籌的泡沫,2015年的牛市催生了創業板的泡沫。而這兩次泡沫都用了大量的時間來還債,創業板連續跌了四年還有40多倍市盈率,還需要還債。

免責聲明:文章涉及標的不作為投資推薦,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