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企跨界玩美妝,未來是“重生”還是“赴死”?

藥企跨界玩美妝,未來是“重生”還是“赴死”?

藥企跨界玩美妝,未來是“重生”還是“赴死”?

​“巾幗英雄一聲吼,沙場颳起黑旋風......”

大家試想一下,如果將現代小姐姐們關注的“美白”話題,放回到動盪不安的南北朝時代來討論,那將會是怎樣的一番情景。

最近,片仔癀化妝品就發佈了一支腦洞超級大的廣告——《女將軍的黑歷史》。以“花木蘭從軍”為原型故事,用荒誕詼諧的方式講述了“黑將軍”墨玉的美白史。

藥企跨界玩美妝,未來是“重生”還是“赴死”?

不同於一般美白廣告的套路,片仔癀以“黑臉女將軍”這種無厘頭的人設來吸引觀眾的好奇心,用“往後餘生,不想白活,只想白白的活”等雙關句子,直戳大家的“美白痛點”。

這番操作過後,片仔癀不僅收割了一大波話題流量,還成功圈粉了一批年輕消費者,可謂是一舉兩得。

藥企跨界玩美妝,未來是“重生”還是“赴死”?

或許講到片仔癀,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國寶中藥”的頭銜。其實人家早在30多年前,就開始跨界做化妝品了,並且還是中國首個宣稱“以傳統草本文化為理論基礎,將名貴配方成分片仔癀應用於化妝品之中”的護膚品牌。

上世紀80年代,片仔癀推出了皇后珍珠膏,這款面霜一上市就迅速風靡國內外市場。1994年,時任總理朱鎔基和夫人勞安訪問比利時,比利時王后就曾對皇后珍珠膏的功效讚譽有加,可見其國際影響力。

藥企跨界玩美妝,未來是“重生”還是“赴死”?

其實藥企跨界美妝日化領域這事,片仔癀並非個例。目前國內外有非常多的醫藥企業,都在做“斜槓青年”。

比如,以痔瘡膏聞名的馬應龍,就順便用自己的獨家配方研發出了眼霜和唇膏等產品。賣中藥的同仁堂,更是把水、乳、霜、精華、面膜出了個全套。

外國品牌強生、高德美、GSK等,都是做藥品起家的。像凡士林、LA MER這些護膚品,最初也是出身醫用。

藥企跨界玩美妝,未來是“重生”還是“赴死”?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大家有沒有考慮過,為什麼這麼多的藥企都會選擇進軍美妝日化領域呢?

“因為公司業務涉及醫藥工業、醫藥流通、醫院診療,所以受國家各種相關法規及行業政策影響較大,並將面臨藥品降價風險、藥品研發風險等問題。”

馬應龍2018年中報裡的這段話,或許可以解釋我們的疑問。

藥企跨界玩美妝,未來是“重生”還是“赴死”?

沒錯,其實最根本的目的還是為了盈利。

據調查統計,今年上半年已發佈半年報的127家藥企中,就有約11%的企業出現虧損情況。而反觀美妝市場,最近這幾年一直呈現增長趨勢。因此,與門檻高、研發投入大、週期長的醫藥行業相比,美妝日化產品的投資風險就相對來說小多了。

不過,眾多醫藥品牌把化妝品行業作為自己的“副業”,這種操作對於企業發展到底是“重生”還是“赴死”呢?

藥企跨界玩美妝,未來是“重生”還是“赴死”?

接下來,咱們不妨從多方面來分析一下。

首先,或許很多國人對於“含有藥物成分的化妝品”這一概念,是從一些國外美妝品牌引進之後才逐漸清晰的。但其實,把藥材與護膚品相結合的這種方式,在我國夏商時期就已經有了記載。

最早,《山海經》裡就曾有關於中藥美容的描寫。到了秦朝,《黃帝內經》又為中醫藥美容奠定了理論基礎。後來歷經千年,中藥與美容護膚相結合的方法逐漸成熟。

可以說,我國醫藥企業在這方面的研發,有著歷史積澱的條件優勢。像片仔癀、馬應龍等,就是把自己製藥的獨家秘方應用到了美妝產品中。

藥企跨界玩美妝,未來是“重生”還是“赴死”?

其次,隨著近些年“健康護膚”理念的普及,以及大家護膚需求的多樣化,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鍾情於含有天然藥物提取成分的美妝產品。

以日系護膚品為例,大多主打“純天然”原料的賣點,質地親膚的同時還兼具舒緩修復功效,可以解決痘痘肌、敏感肌等困擾。因此,特別受到亞洲消費者的青睞。

所以,在龐大的市場需求下,中國藥企借勢跨界,或許還是可以瓜分到一塊“蛋糕”的。

藥企跨界玩美妝,未來是“重生”還是“赴死”?

不過,雖然中國的化妝品市場發展空間巨大,但是對於藥企來說還是舉步維艱的。

首要因素就是,今年一月國家藥監局對於“藥妝”的一紙禁令,使得眾多產品應聲下架。規定明確指出,化妝品宣稱“藥妝”、“醫學護膚品”等“藥妝品”概念的,屬於違法行為。

這也就讓藥企無法再借著“藥妝”的宣傳口號來打擦邊球,失去主要營銷賣點之後,藥企研發的護膚品牌生存環境將愈發艱難。

藥企跨界玩美妝,未來是“重生”還是“赴死”?

再有就是,中國藥企跨界美妝行業這事尚處於起步階段,在不成熟的市場環境下,一定會出現魚龍混雜的情況。

除了少數像片仔癀這類的老字號品牌之外,大多數企業還在“摸著石頭過河”。所以能否獲得消費者的認可,就成為了一個棘手的問題。日化領域表面看起來是片沃土,但是大家對於新品類的購買態度,還是會相對謹慎的。

藥企跨界玩美妝,未來是“重生”還是“赴死”?

最後一點,營銷渠道也是藥企跨界需要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從原本的醫院、藥店轉戰商超、專賣店,除了需要重新建立團隊之外,還要於處於半壟斷狀態的那些大品牌競爭,難度可想而知。

而近年來逐漸興起的電商渠道,留給“遲到者” 的機會也並不算太多。再加上大多數國貨品牌“老齡化”的問題,更是讓電商發展之路困難重重。

藥企跨界玩美妝,未來是“重生”還是“赴死”?

綜上而言,藥企跨界美妝日化行業,機會背後的“痛點”還是非常多的。就目前來看,能成功立住招牌的大多還是那些老字號大企業,其他品牌則多為“陪跑”的狀態。

但即便是如此,“片仔癀”們的跨界轉型,還是需要堅持深耕細作,才能讓老字號在主流美妝市場裡步伐更穩健。

至於醫藥企業跨界玩美妝,未來到底是“重生”還是“赴死”呢,這事我們不妨暫且抱著積極的態度來觀望吧!

藥企跨界玩美妝,未來是“重生”還是“赴死”?

藥企跨界玩美妝,未來是“重生”還是“赴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