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立冬”,今冬會冷嗎?國家氣候中心:今年冷冬概率幾乎為零

中國氣象局5日召開例行新聞發佈會,介紹了10月份全國天氣氣候特徵、未來十天天氣趨勢等情況。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室首席葉殿秀介紹,從氣候預測結果來看,2019年冬天全國氣溫接近常年到偏高,“寒冬”發生概率幾乎為零,但也不排除季節內的這個冷暖起伏變化。

七省出現重度氣象乾旱,江蘇西南部出現“特旱”

“熱”和“幹”是今秋的兩大關鍵詞, 今年10月全國平均氣溫偏高,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七高。同時,10月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長江中下游等地的氣象乾旱緩和,華西中部秋雨偏多。

長江中下游地區近期迅速發展的氣象乾旱引人關注。國家氣象中心最新監測結果顯示,7月下旬以來,安徽、江西、江蘇、湖北、湖南、浙江、福建等七省持續高溫少雨,氣象乾旱迅速發展。10月10日,這些地區重度及以上氣象乾旱面積曾一度達62.7萬平方公里,其中特旱面積達26萬平方公里。

根據監測,截至10月30日,七省重度及以上氣象乾旱面積達17.4萬平方公里,較10月10日減少72.2%。其中,湖南已不存在中度及以上氣象乾旱,但江西大部、安徽大部、江蘇大部、福建東南部、湖北東南部、浙江西北部等地仍有中度至重度氣象乾旱,其中安徽中部、江蘇西南部等地出現特旱。

週五“立冬”,今冬會冷嗎?國家氣候中心:今年冷冬概率幾乎為零

乾旱可分為四大類:氣象乾旱、農業乾旱、水文乾旱和社會經濟乾旱。氣象乾旱(也稱大氣乾旱)指某時段內,由於蒸發量和降水量收支不平衡,水分支出大於水分收入而造成的水分短缺現象。

圖片說明:乾旱可分為四大類:氣象乾旱、農業乾旱、水文乾旱和社會經濟乾旱。氣象乾旱(也稱大氣乾旱)指某時段內,由於蒸發量和降水量收支不平衡,水分支出大於水分收入而造成的水分短缺現象。

週五“立冬”,今冬會冷嗎?國家氣候中心:今年冷冬概率幾乎為零

農業乾旱監測

10月以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共開展飛機人工增雨作業71架次、地面增雨作業1297次,累計增加降水逾16億噸。預計11月9日之前,長江中下游氣象乾旱區降雨仍偏少,氣象旱情持續;11月中旬,江西、湖南、浙江等地部分地區降雨較前期將有所增多。氣象部門將進一步加強對氣象乾旱的滾動監測預報,抓住有利時機及時增雨,為緩解旱情貢獻力量。

“雙十一”,強冷空氣發貨,局地降溫超過12℃

預計11月上旬,影響我國的冷空氣勢力較弱,我國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2~3℃,中東部地區降水明顯偏少。

未來10天,中國大部地區氣溫偏高。但是11月11日開始,將有一次強冷空氣自西向東影響我國,長江及其以北大部地區平均氣溫將下降6~10℃,局部超過12℃。11月進入寒潮多發季,也是寒潮爆發次數最多月。各地需加強防禦強降溫和大風天氣對生產生活可能帶來的影響。預計這場冷空氣影響江蘇時間在13日前後。

又是“聖嬰”搗亂,氣候異常和超長“厄爾尼諾有關

這一輪“氣象乾旱”曠日持久, 此前已有很多報道確認今年為厄爾尼諾年,全球氣候受到了影響。 據國家氣候中心監測顯示,2018年9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發生過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對全球氣候持續造成影響。

江蘇省氣象臺專家表示,今年入秋以來,江蘇各地表現為冷空氣弱、水氣上不來,冷暖空氣無法形成交匯等現象,因此難以形成雨水,氣溫居高。

厄爾尼諾(西班牙語:El Niño),又稱聖嬰現象,與另一現象南方濤動合稱為ENSO。主要指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的熱帶海洋的海水溫度異常地持續變暖,使整個世界氣候模式發生變化,造成一些地區乾旱而另一些地區又降雨量過多。

週五“立冬”,今冬會冷嗎?國家氣候中心:今年冷冬概率幾乎為零

對於我們國家來說,厄爾尼諾現象容易帶來“暖冬”,北方地區容易出現高溫乾旱天氣,南方會出現暴雨洪澇災害,東北易出現“冷夏”現象。厄爾尼諾現象最可怕的地方,就在於它更能引起極端天氣的發生。比起單純的氣溫變化,極端天氣更容易引發危險。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于丹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