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美食不都是“黑暗料理”,這兩樣代表了最講究的生活方式

美食永遠是旅行中的一部分,在世界各地旅行,總得體驗一下這個國家最具特色的美食。不過,英國美食在人們的印象中一直都是“黑暗料理”的代表,甚至越深入瞭解英國美食,越是不斷刷新對“黑暗”的認知,簡直就是隻有想不到多難吃沒有做不到多難吃!

曾經聽人評價英國美食:英國的國菜“鰻魚凍Haggis”在印度能稱得上是“米其林”,可見英國美食給人的印象。

英國美食不都是“黑暗料理”,這兩樣代表了最講究的生活方式

鰻魚凍(本圖來自於網絡)

還有英國遍地開花的“炸魚薯條”

英國美食不都是“黑暗料理”,這兩樣代表了最講究的生活方式

高傲的英國人講究起來,也是沒有底線的,他們的早餐和下午茶就是最好的代表。

世界各國的早餐都各具特色,甚至把這個國家的性格帶到了早餐裡。比如美國早餐簡單快捷,主要是吐司、華夫餅、牛奶配穀物等;日式早餐清淡健康,主要是味噌湯、米飯、納豆等;韓式早餐是泡菜的天下;意式早餐反倒簡單,一個羊角包加一杯卡布奇諾咖啡;中國地大物博,早餐得按城市分,比如北京就是包子油條炒肝……而經典的英式早餐沉澱了上百年的文化,在英國甚至還有一個叫“英式早餐協會(The English Breakfast Society)”的非營利性組織, 致力於維護英式早餐的傳統與傳承。

英國美食不都是“黑暗料理”,這兩樣代表了最講究的生活方式

有人說健康的飲食方式是“早飯吃得像國王,午飯吃得像王子,晚飯吃得像乞丐”,這句話最合適概括英國人對早餐的態度。英國戲劇家薩默塞特·毛姆(Somerset Maugham)曾說過: “要想在英國吃得好, 那就一天三頓都吃早餐吧!”這句話巧妙地吐槽了英國的“黑暗料理”,也證明了英國人對早餐的態度——吃出儀式感!

一頓完整的傳統英式早餐(Traditional Full English Breakfast)必須包括培根(Bacon), 香腸(Sausage), 雞蛋(Egg), 烤番茄(Tomato), 蘑菇(Mushroom), 吐司(Toast), 焗豆(Baked Bean), 炸薯塊(Harsh Brown), 黑布丁(Black Pudding),具體內容也根據不同地域和口味略有區別,再來一杯早餐茶(Breakfast Tea),還得配上一張報紙,才開啟了英國人的一天。

英國美食不都是“黑暗料理”,這兩樣代表了最講究的生活方式

英國美食不都是“黑暗料理”,這兩樣代表了最講究的生活方式

英式早餐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3世紀,英國貴族被稱為“Gentry”,認為自己是高貴的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傳承人,給到訪的親友準備一頓豐盛的早餐,食材全部取自自家的土地,目的就是為了“炫富”。英式早餐就成了貴族一項重要的社交方式,尤其是中世紀騎士打仗或狩獵,荒郊野外必須吃飽了才有力氣。到了維多利亞時代,昔日貴族逐漸沒落,中產階級也紛紛效仿貴族的英式早餐,工業革命時期,工人們工作都很辛苦,更要一頓豐盛的早餐“打底”,豪華的英式早餐就這樣走入了尋常百姓家。

我在巨石陣附近索爾茲伯里民宿的早餐

英國美食不都是“黑暗料理”,這兩樣代表了最講究的生活方式

我在坎特伯雷大教堂的酒店裡,第一次吃到了完整的傳統英式早餐,這些食材必須都裝在一個大盤子裡端上來,吐司也放在一個小架子上。

英國美食不都是“黑暗料理”,這兩樣代表了最講究的生活方式

英國美食不都是“黑暗料理”,這兩樣代表了最講究的生活方式

英式早餐的食材非常講究:培根選用的是豬背肉;雞蛋要單面煎,流質的蛋黃才是靈魂;番茄和蘑菇都用來解膩,番茄對半切開煎或烤;黑布丁不是甜點,而是豬血和其他碎肉混合燕麥洋蔥等做成的黑血腸,切片後煎煮烤都可以;焗豆是用番茄醬熬製豆子,有酸甜的口味;炸薯塊混合了土豆和洋蔥,吃之前炸或者烤都可以。

英國美食不都是“黑暗料理”,這兩樣代表了最講究的生活方式

烤腸

英國美食不都是“黑暗料理”,這兩樣代表了最講究的生活方式

番茄

英國美食不都是“黑暗料理”,這兩樣代表了最講究的生活方式

黑布丁

英國美食不都是“黑暗料理”,這兩樣代表了最講究的生活方式

雞蛋,一定要流質的蛋黃

不過嘛,口味就見仁見智了,我是覺得依然帶著“黑暗料理”的風采。估計歪果仁也是沒見過中華美食,培根烹飪大師Tim Hayward甚至這樣評價重口味的英式早餐: “我愛英式早餐愛得小鹿亂撞, 煎大雜燴是英國獻給文明世界的最好禮物”……

想減肥的,千萬別吃英式早餐,因為每餐包含1300卡路里的熱量!但這也阻擋不了英國人對傳統英式早餐的熱愛與自豪。

英國美食不都是“黑暗料理”,這兩樣代表了最講究的生活方式

布萊頓的早餐就沒那麼好看

在英國的最後一天,我登上了卡蒂薩克號——世界上最快的帆船,曾8次往返於中英之間運輸茶葉,使得英國從一個並不生產茶葉的國度陷入了對茶深深的迷戀,他們是世界上人均喝茶數量最多的國家,掌握了一流的配茶技術。世界風靡的下午茶文化也正是起源於英國。眾所周知,下午茶不僅僅只是喝茶,而是三層托盤裝著精美的糕點,再配上一杯香噴噴的茶。

卡蒂薩克號

英國美食不都是“黑暗料理”,這兩樣代表了最講究的生活方式

英國美食不都是“黑暗料理”,這兩樣代表了最講究的生活方式

下午茶起源於17世紀中葉(約1840年),當時的貴族每天只有兩頓正餐,晚餐是晚上8點,人們在兩餐之間經常感到飢餓,於是第7世貝德福德公爵夫人安娜·瑪利亞·羅素就吩咐僕人在下午4點用麵包片夾奶油和果醬,再配一壺中國的紅茶,邀請她的朋友們來一起享用,邊吃邊聊,很快就被英國上流社會所效仿。從此,“下午茶”這個詞成了“偷得浮生半日閒”的美妙,午後溫暖的陽光下,與三五好友一起坐在悠揚樂曲環繞的餐廳裡,品嚐著精緻的糕點,味蕾的滋潤與飽腹感使得忙碌了大半天的身心得到了片刻放鬆。小小的一片茶葉,連接起了東西方文明,英國就這樣用中國的舶來品創造了自己獨特華美的飲食文化,以內涵豐富,形式優雅的“英式下午茶”享譽世界。

英國美食不都是“黑暗料理”,這兩樣代表了最講究的生活方式

英式下午茶從每天下午4點開始,在當時的貴族看來,下午鐘聲敲響4次的那一刻,時間就停滯了,女主人以最講究的茶具和最珍貴的茶品招待盛裝來訪的朋友,共度安靜的午後時光。

英式下午茶有一套極為考究極為冗長的禮儀,比如拿杯子要用三根手指,司康用手掰開,而不能用刀切,之後我會單獨寫一篇。

裝著下午茶的三層托盤,絕對是最有英國範兒的一景,也是英國美食的代表之一。三層銀色托盤從下至上分別裝有三明治及手工餅乾、司康和果醬、草莓撻等甜品,吃的順序也是由下至上、由鹹到甜。這和正餐中從主菜到甜食的順序是一樣的,茶一般用純品茶,比如大吉嶺、伯爵茶、錫蘭茶等。品嚐間再啜上一口茶,最享受的時刻莫過於此。

英國美食不都是“黑暗料理”,這兩樣代表了最講究的生活方式

英國美食不都是“黑暗料理”,這兩樣代表了最講究的生活方式

英國美食不都是“黑暗料理”,這兩樣代表了最講究的生活方式

隨著時代的發展,下午茶也衍生出了多種樣式,不過,英國不少餐廳依然保留著最傳統純正的下午茶。點心盤的內容不論如何變化,英式司康、果醬和手工餅乾都是必不可少的,小黃瓜三明治則是英式貴族的代表茶點。

我在巴斯的古羅馬浴場旁邊,有著200多年曆史的“泵房餐廳(The pump room)

”裡品嚐了一次下午茶,這就是他家的招牌菜。舊式宴會廳,挑高的天花板垂下來的水晶吊燈,舞臺上樂手演奏出悠揚的樂曲,這裡一直曾是巴斯上流社會的社交中心。

英國美食不都是“黑暗料理”,這兩樣代表了最講究的生活方式

英國美食不都是“黑暗料理”,這兩樣代表了最講究的生活方式

英國美食不都是“黑暗料理”,這兩樣代表了最講究的生活方式

巴斯的下午茶茶盤一上來,我就看著有點奇怪,專門問了當地人,為什麼司康在最下面而三明治在中間,而我在國內看到的很多都是三明治在最下面。她回答其實三明治在哪層,主要是看司康是甜的還是鹹的。所以,並不是有些餐廳擺錯了。

還有哪些值得推薦的下午茶呢?那些高檔餐廳酒店裡的下午茶太過於華麗,還是說兩家歷史悠久又為平民所接受的餐廳吧。

英格蘭北方的約克(York),有一家家喻戶曉的“貝蒂茶室(Betty’s Cafe Tea Rooms)”,也是約克人氣第一的美食店。在約克城裡有兩家,一家在古城內Stonegate街,1962年開業,另一家在Stonegate街西南口的聖海倫廣場,1937年開業。都不是總店,也沒有90多年的歷史,網上很多的攻略都是錯的,貝蒂茶室的總店在約克郡哈羅蓋特。茶室環境優雅,食物精緻,傍晚還有現場演奏的鋼琴曲,一套下午茶套餐排隊的話,價格大約19.95英鎊,提前預訂反而更貴。

英國美食不都是“黑暗料理”,這兩樣代表了最講究的生活方式

倫敦各種各樣的下午茶更是遍地開花,甚至還有乘坐雙層紅色大巴一邊看風景一邊吃的下午茶。我推薦肯辛頓花園裡的下午茶,又稱為“橘園下午茶(The Orangerie at Kensington Palace)”。橘園坐落在戴安娜王妃曾經居住的肯辛頓宮旁,遠離城市喧囂,鬧中取靜,是倫敦市區里正宗的英國鄉村花園式下午茶。

英國美食不都是“黑暗料理”,這兩樣代表了最講究的生活方式

不過,下午茶的熱量更高,看來英國人大胖子不少,不僅僅是“炸魚薯條”的“功勞”,幾乎所有的食物熱量都不利於減肥。

=========================

環球旅遊達人,旅行體驗師、自由撰稿人、嘉賓主持。已隻身旅行過五大洲近50個國家,200餘座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