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藍綠本底生態優勢

深圳市光明區建築工務署把“推進生態治水工程,穩步提升生態環境”列為今年工作計劃首要任務,開足馬力鑄造精品工程

發揮藍綠本底生態優勢

中國改革報廣東記者站11月6日訊(記者 劉延春 通訊員 田禮奇 張益蘭)玉田河、西田水是綠的,新陂頭南溼地和鵝頸水溼地是綠的,光明科學城2平方公里的科學公園是綠的,20多公里的馬拉松綠道更是綠的……如今走在深圳市光明區的藍天下,享受著藍綠本底生態宜居城市環境,市民們常常不由自主地為當地政府部門創建的生態文明佳績點贊。

今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正式發佈。光明區召開區委常委會議強調,按照走在前列的標準抓好各項工作,其中提到:要在可持續性發展先鋒方面走在前列,發揮光明藍綠本底生態優勢,體現生態文明理念,加快全面消除黑臭水體等工作,嚴守生態紅線。

記者瞭解到,光明區多年來一直把生態文明建設列為工作重點。作為承擔了治水提質、生態文明建設等重點板塊建設任務的光明區建築工務署,更是把“推進生態治水工程,穩步提升生態環境”列為今年工作計劃首要任務,鉚足了幹勁,開足了馬力,鑄造精品工程,助力建設美好藍圖,為圓滿完成今年各項工作計劃衝刺。

記者走訪瞭解到,被深圳市委、市政府要求以最高水平、最高標準謀劃建設的光明科學城,工程建設正在進一步提速。光明科學城中心區被定位為光明科學城國際化高品質公共服務配套區。該片區以2平方公里的科學公園生態綠核及由綠核延伸出的放射狀綠色網絡為生態本底,是綠色理念、生態技術探索實踐的示範區。

其中光明區建築工務署負責建設的科學城智慧公園佔地面積約21萬平方米,流域面積約3.77平方米,是串聯整個片區的一條綠廊活力帶,將充分利用自然水系和生態綠地,融入科技創新元素,為廣大市民提供一個充滿科技體驗樂趣的公共空間。目前,該項目正開展設計工作。

光明馬拉松綠道全長27.4公里,致力打造“山水湖田一線牽”的最美馬拉松山湖綠道。其已為今年3月舉辦的光明山地馬拉松賽事提供約13.47公里賽道。目前,綠道一期一標已完工,二期二標累計完成形象進度90%。

值得一提的是,水務項目建設存在時間緊、任務重、徵地拆遷難等諸多實際問題,而光明區建築工務署採取“三機制”,發揮“兩優勢”,使得治水工作快速推進,全面消黑除臭取得顯著成效。

光明區建築工務署治水發揮的“三機制”,一是每日專人巡河機制。在人員緊缺的情況下,對每條迎檢河道安排專人負責,並對迎檢河道每日進行全線巡查,發現問題,記錄問題,解決問題,確保問題儘早暴露、儘快解決。

二是每週問題銷號專題會機制。針對每日巡河人員發現的較為複雜的技術問題、現場需協調的問題等無法立即解決的問題,每週日下午組織問題銷號專題會,群策群力,對各種疑難雜症問題進行彙總並研究,對存在問題進行銷號處理,讓每條河道工程施工進度進入高速通道,提高效率。

三是日報告機制。每天各項目負責人梳理項目當天完成情況及存在問題,部門內安排專人負責整理統計日報,並在微信群報告,讓各級河長、區屬部門、參建單位瞭解項目進展情況,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存在的問題。

光明區建築工務署治水發揮的“兩優勢”,一是充分發揮 EPC承包模式的優勢。堅持高質量發展理念,以超常規方式推進水環境整治進度,堅持要求設計專業人員常駐工地,參與日常巡河,現場遇到技術問題及時發現和解決,確保了工程質量和進度。

二是充分發揮項目組專業優勢。根據在建水務項目特點,劃分前期組、河道組、管網組、設施組、資料組,發揮專業特長,重視以老帶新,推動項目建設。

如今治理後的木墩河、樓村水、白花河碧波盪漾,已恢復往日生機,黑臭河道變身生態河道,給市民提供了更多綠色福利。新陂頭南溼地工程,鵝頸水溼地工程均已完工。鵝頸水生態溼地有利於提高鵝頸水水質,致力打造光明溼地公園建設標杆,形成互動性、教育性、休閒性於一體的親水景觀空間。

新陂頭南溼地則以“湖山養生”為主題,充分利用溼地水質淨化、調蓄湖調蓄作用,對補水進行淨化和調蓄,改善河道補水效果。此外,公明排洪渠的水變乾淨了,臭味消失了,昔日的渾濁黑臭、淤泥淤積也不見了。如今渠壁修葺一新,排洪渠的兩邊青草、鮮花與清澈水面相映襯,公明排洪渠已初現優美生態。馬田排洪渠工程已完工,實現初步水清岸綠,周邊社區民眾切身感受到環境美化,休閒散步之餘,紛紛點贊政府的持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