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管理者共同研究教師和教研過程

《綱要》精神能否在實踐中得到落實主要依靠幼兒園教師隊伍專業化水平的高低,而園本教研是提高教師隊伍專業化發展水平和園所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所以,針對當前教研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我們與園所管理者展開了夥伴式的互動,充分發揮管理者的主動性,在與他們共同經歷這一嘗試探索的過程中,一起研究教師、研究教研過程和多樣化的教研方式,以提高園本教研的實效性。

一、透過案例看阻礙教師發展的最大障礙是什麼

案例:通過某幼兒園“值日生”的例子來分析教師的固有觀念是如何阻礙其教育行為的。教師的教育觀念難以轉化為教育行為,最大的阻礙在於教師頭腦中那些已經存在的固有觀念,尤其是其中那些曾經被認可過的但又與新的理念不太相符的觀念,它不僅導致了教師的因循守舊、不願改變,更是束縛了教師的大腦和手腳。這些固有觀念已經成為教師多年以來非常習慣的東西,而且多數並不為教師自己所意識或承認,只有在教師的實際行為中才能表現出來。而《綱要》中所倡導的新理念是外在於教師的,當我們以新的觀念來要求教師時,他們頭腦中所固有的觀念往往會佔據主要地位而對新理念起“拖後腿”的作用,這使教師處於固有觀念與新理念之間的矛盾衝突中。幫助教師化解這一衝突,並在實踐新理念的過程中通過體驗形成新觀念,是教研應給予教師的必要支持。面對問題,我們決定從研究教師入手。

與管理者共同研究教師和教研過程


二、研究教師

(一)研究教師的學習特點,幫助教師成為主動的學習者

1.教師是如何學習的教師的學習是主體建構性的學習,是以問題為中心的行動學習,是基於經驗的反思性學習。

2.教研如何支持教師的主動學習案例:潔民幼兒園(1)讓教師在實踐中和主動的建構中學習。(2)讓教師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中和行動中學習。(3)讓教師在合作性研究中學習。(4)讓教師在不斷的反思中學習。

(二)研究教師的原有經驗、困惑和需要,幫助教師在教研活動的全過程中獲得主體性體驗

案例:“值日生”活動的例子——棉花互動幼兒園管理者與教師一起備課、觀摩、反思,共同經歷教研活動的全過程:

1.教研活動前——在日常實踐中觀察、瞭解、傾聽教師的問題和困惑,針對教師的問題策劃設計教研過程。

2.教研活動中——通過與教師的積極互動,瞭解和挖掘教師行為背後的原因及教師的原有經驗。

3.教研活動後——進行管理者之間的集體反思和個人反思。

與管理者共同研究教師和教研過程


三、研究教研過程

(一)讓教研過程幫助教師,將新的教育理念內化為自己的信念。案例:教研幫助教師將“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這一理念內化為教師自身信念的例子——棉花衚衕幼兒園這個過程可以用下圖表示:(體驗)(運用)(體驗)(內化)實踐認識新理念積累新經驗再實踐教師自己的(指導)觀念。

教師的行為教研的任務:

1.調動教師的原有經驗,抓住教師的原有經驗與新理念之間的認知衝突,激發教師對關鍵問題的思考,激發教師的研究動機,鼓勵教師在實踐中大膽嘗試和體驗。

2.為教師提供深入思考和實踐的時間和空間,支持教師在實踐中運用新理念大膽地嘗試各種不同的解決辦法,運用新理念反思自身的教育行為,不斷的積累新的經驗。

3.引導教師在實踐中運用自身的新經驗,不斷地體驗其中的價值,一步步靠近新理念,最終實現由新理念向自身信念的內化,進而自覺地指導自身的行為。

(二)讓教研活動過程為教師的學習、研究、實踐服務案例:自然角的三次研究——曙光幼兒園。在組織教研活動時,管理者應抓住八個要素:

1.具體的教研問題;

2.真實的問題情境;

3.明確的教研目的;

4.適宜的教研形式;

5.平等、民主的探究氛圍;

6.有效的引領與支持;

7.及時的反思;

8.經驗的提升。

(三)讓教研過程出現在日常教育實踐的尋常時刻

案例:我們的教研活動變“活”了——宇鋒幼兒園“時間活”——在教研活動的發起上,由教師依據研究的需要,主動自薦活動的時間。“地點活”——在研究地點的選擇上,根據教師的實際需要和問題自身的性質,靈活選擇在教育活動現場或其他地方進行研討。“內容活”——在研究問題和內容的確立上,教師在自我研究的基礎上,篩選和提出困惑的問題,從而確定研究的內容。“形式活”——對問題的研究和探討上,通過輪流主持、互動研討、專題辨析、成果展示、邀請專家參與研討等多種形式,與理論對話、與同行對話、與專家對話,使教師在質疑和釋疑中產生新認識。“思維活”——在研究的過程中,教師敢於對自己的行為提出問題,敢於對其他教師提出質疑,能夠辨正地看待兒童的發展,多角度地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和可能的解決辦法。

與管理者共同研究教師和教研過程


四、研究多樣化的教研方式

(一)根據特定的教研目的選擇適宜的教研活動方式。我們引導管理者:研究基於解決教師實際問題、滿足教師不同需要的、多樣的教研方式,讓教研方式更加有效地為教研目的服務。這裡所說的教研方式不僅包含常規性的教研活動方式,而且還包含日常工作中非常規性的教研方式。下面將從園內的教研活動方式和園際間的教研活動方式兩個方面,來介紹我區幼兒園在教研方式上的嘗試和探索。

1、園內教研活動方式

(1)教師之間的教研活動著中介紹:①作品分析式教研活動;②問題跟進式教研活動;③兩難問題辯論式教研活動

(2)保育員之間的教研活動例:北海???幼兒園——保育員教研活動

(3)管理者之間的教研活動例:北海幼兒園——行政教研

2、園際間的教研活動例:潔民幼兒園和曙光等幼兒園之間的邀請式教研活動

(二)根據教育實踐的需要將日常工作與教學研究同步開展

1由常規性工作轉化而來的教研——轉化式教研

2由教師的自薦活動引發的教研——自發式教研

3由教師個人根據自己的需要主動尋求幫助或發出邀請而生成的教研——求助式教研和邀請式教研

最後,我們的體會:——在落實《綱要》的過程中,教研員與管理者、教師共同結成學習的共同體,共同經歷嘗試、探索和創新的過程,並共同在原有基礎上獲得成長。

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部分內容來源網絡,因無法核實出處,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