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易患肩周炎,莫慌,刮痧幫你趕走它!

中醫傳統療法 | 老師易患肩周炎,莫慌,刮痧幫你趕走它!

開學已經有一段時間了,老師們長期伏案工作,很容易因為勞損而引起肩周炎,導致舉手困難。特別是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群,軟組織的退行性病變,對各種外力的承受能力減弱,長時間舉手板書,右手(大部分人習慣右手板書)更容易引起肩周炎,嚴重時會影響生活和工作。

肩周炎俗稱凝肩、五十肩

廣東省中醫院傳統療法科主任陳秀華教授介紹,肩周炎俗稱凝肩、五十肩。肩周炎以肩部逐漸產生疼痛,夜間特別疼痛,逐漸加重,肩關節活動功能受限,而且會越來越嚴重。肩周炎的常見症狀為肩關節疼痛和活動不便。而中醫傳統療法——刮痧,可以幫助舒緩肩周炎的症狀。適逢教師節,羊城派記者請陳秀華教授談談如何用刮痧緩解肩周炎症狀!

47歲的黃老師

左肩痛兩月餘得到緩解

中医传统疗法 | 老师易患肩周炎,莫慌,刮痧帮你赶走它!

【陳秀華教授正為肩周炎患者刮痧治療】

因左肩關節疼痛兩個多月貼風溼藥膏沒有明顯好轉,在廣州某中學任教的47歲的黃老師擔心開學影響工作,於是趁暑假期間來到廣東省中醫院傳統療法中心陳秀華教授處就診。檢查發現黃老師除了左肩周關節疼痛,伴手上舉及外展功能障礙。分析後陳教授認為黃老師病因在於肝腎陰虛,溼熱瘀阻。在為黃老師在頸項部及左肩部循經刮痧治療後,黃老師沉重的左肩倍感輕鬆,可以從90度往上伸展到150度,往後曲伸的功能障礙亦馬上緩解。

刮痧是個技術活,

選對穴“出痧”很關鍵

陳秀華教授介紹,治療肩周炎,刮痧選穴為風池、肩井、肩髃、肩髎、肩前、肩貞、阿是穴、曲池、手三里、外關。

首先在穴位上塗上刮痧油(如植物油、藥油等),以防止刮痧板刮傷皮膚,同時亦可滋潤皮膚。然後,用刮痧板(如牛角板、玉石、砭石,或者銀元、陶瓷湯匙代替亦可)與皮膚成45度夾角,由風池刮向肩井,單方向刮拭。皮膚局部出現紅色粟粒狀,或暗紅色出血點等“出痧”即可。然後可以從肩前向肩髃刮拭,從肩髎到肩貞刮拭,遇到關節要避免過度用力,以出痧為度。

另外,可以找阿是穴,即肩部的壓痛點,適度刮拭至出痧即可。最後,沿著手臂的曲池、手三里到外關,單方向由曲池到外關刮拭,以出痧為度。

各部位取穴方法

風池: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取穴法:正坐或俯臥位。在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大致與耳垂齊平處,用力按壓有酸脹、腦部沉重感,即為此穴。

肩井:在肩上,前直乳中,大椎與肩峰連線中點,肩部高處取穴。

取穴法:坐位。先確定大椎穴與肩峰最高點(肩部最高骨)的位置,再取兩者連線的中點,在兩筋之間,按壓有明顯酸脹感處即為此穴。

肩髃:肩峰前下方,三角肌的上部,上臂外展平舉時,肩前呈現凹陷處。

取穴法:坐位。上臂外展,在肩部高骨(鎖骨肩峰端)外,可見肩關節上出現兩個凹陷,前面的凹陷處即為此穴。

肩髎:在肩部肩髃後方,上臂外展平舉時,於肩峰後下方呈現凹陷處。

取穴法:坐位。用力握拳,屈肘,上臂外展,可見三角肌鼓起,在其後下緣肩縫(肩部最高點)直下處有凹陷溝,按壓有酸脹感處即為此穴。

肩前:在肩部,當腋前皺襞頂端與肩髃穴連線的中點;正坐垂臂取之。

肩貞:在肩關節後下方,肩臂內收時,腋後紋頭上1寸。

曲池:坐位。屈肘成直角(形如拱手作揖),肘彎橫紋盡頭處即為此穴。

手三里:

在陽溪與曲池的連線上,肘橫紋下二寸處。

外關:抬臂俯掌,從掌腕背橫紋中點直上3橫指,在前臂兩骨頭之間的凹陷處,按壓有酸脹感,即為此穴。

刮痧禁忌:

同一部位至少間隔3~6天

刮痧後應等三小時後再洗澡,刮痧後要等皮膚毛孔閉合恢復原狀後再洗澡,以免風寒之邪入侵體內。通常需等待三小時左右。

此外,不可在原刮痧處進行補刮。同一個部位刮痧應至少間隔3~6天刮一次為佳,不可過於頻繁。如果前一次刮痧的部位痧印未退,不建議在原處再次刮痧。

通訊員:袁嘉勵

中医传统疗法 | 老师易患肩周炎,莫慌,刮痧帮你赶走它!
中医传统疗法 | 老师易患肩周炎,莫慌,刮痧帮你赶走它!中医传统疗法 | 老师易患肩周炎,莫慌,刮痧帮你赶走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