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在彭城戰敗後,項羽為何不趁勝追擊?

大侃聊歷史


“宜將勝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指的是鴻門宴事件。彭城之戰後這次,項羽還是盡力追擊了的。


若非大風哥救場,項羽原本不需追擊

彭城之戰,項羽猛衝猛打,連續擊敗劉邦,終於導致了劉邦聯軍的總崩潰!

其實,此時的項羽,似乎無需追擊劉邦了。

因為:劉邦,已經被楚軍重重圍困了!

項羽冷冷地望著劉邦:受死吧!你的帝王夢就此為止了!

就在大家等著看劉邦是要被俘還是自殺時,忽然颳起西北大風,飛沙走石,伸手不見五指!逆風而立的楚軍將士被吹得一片混亂!劉邦順風而起,率數十騎突圍而出!

難怪:若干年後,已經平定天下的劉邦在回到故鄉時,他要唱起大風歌!因為,沒有大風哥哥,劉邦早就被擒了!

再次死裡逃生,留下兩段爭議

爭議事件一:

劉邦跑出去不遠,就被丁公追上了!

雙方短兵相接,劉邦兵少,岌岌可危。

此時,劉邦對著丁公高喊:兩賢豈相厄哉(英雄何必為難英雄)?

丁公聞言,放鬆追擊,放劉邦走了!

當年,劉邦剛起兵時,丁公就被劉邦俘虜過,當時,劉邦放了他。這天丁公放走劉邦,也可以算是投桃報李的春秋之義吧。

不過,後來劉邦可不管什麼春秋之義,責丁公對項王不忠,殺了!

爭議事件二:

劉邦繼續逃跑時,遇上了自己失散的一對子女。駕車的夏侯嬰將他們接到車上一起跑。

可是,劉邦嫌車太慢了,一腳把子女踢下車去!夏侯嬰下車撿起,劉邦又踢下,循環三次!

帝王無私,帝王無情,可見一斑!

善敗者不亡

僅靠無情,當然是成不了大事的,劉邦還是有一些善敗者不亡的本領的。

敗退到下邑,劉邦暫時遇到了自己的大舅子呂澤,安穩了下來。

隨即,劉邦做出了兩個救命的決定:

1、迅速部署了三道防線,遲滯項羽的追擊;

2、劉邦本人,繼續跑路,一路收集散兵,奔向滎陽。

三道薄弱的防線自然是攔不住項羽的,不過,他們卻拖住了項羽將近一個月的事件!劉邦得以收拾部眾,重新調整!

騎兵!

劉邦抵達滎陽,卻並不安穩!

滎陽雖然是堅城,但是,此時城中全是士氣低落的敗兵!如果任由項羽臨城而攻,這支已經膽寒的部隊是守不住的!後來的淺水原之戰中,李世民就是趁勝追擊,在沒有攻城器械的情況下,攻破了堅城!

三國時期的張遼、曹仁,都需要主動出擊,挫敗敵軍士氣,才可能堅守!

想在滎陽站穩腳跟,要先在戰場上挫項羽!

為挫敗項羽,劉邦、韓信,以極高效率,進行了一場影響深遠的改革:建設戰略騎兵部隊!

劉邦將軍中的騎兵整頓起來,秦人李必、駱甲為左右校尉,以灌嬰為總指揮,組成了自己的獨立騎兵部隊!

項羽,以騎兵對騎兵,來一場吧!

京索之戰,站穩腳跟

項羽的騎兵已經抵達滎陽東,時間不等人,漢軍騎兵一組建好,就迅速出擊,擊敗了項羽!

對於京索之戰,許多人一直在爭論:到底是韓信指揮的,還是劉邦指揮的?

其實這個沒什麼好爭的,劉邦、韓信,當時都在軍中,生死一戰,劉邦、韓信,當然都是要就近指揮的!

事實上,京索之戰的勝負手,在於那隻迅速搭建出來的獨立騎兵!

因為:這是漢軍第一次使用獨立的騎兵,這無疑給了狂傲的項羽一個驚喜!

京索之戰後,“以故楚兵卒不得西”。劉邦站穩腳跟。

項羽追擊的停止

楚軍之所以停止追擊,並不因部隊損失多。


楚軍自齊到彭城大戰,再由彭城一路追擊到滎陽,不過兩個月。顯然,依靠的,是騎兵。

而楚軍的步兵,仍在繼續攻齊!

顯然,在漢軍穩住陣腳的情況下,要騎兵突下滎陽是不現實的。

因此,項羽果斷結束追擊,開始重新整頓。

再次來攻,已經是一年後的事情了!

彭城之戰後,項羽的追擊算是盡力了。

儘管追擊未竟全功,但從進軍、奇襲、千里追擊,項羽仍完成了一場由騎兵單獨完成的軍事奇蹟,展現了驚人的軍事天賦!

儘管一路狼狽,劉邦仍以其堅忍冷靜(無情),展現出善敗者不亡,卻又讓人有些不齒的王者氣質!

楚漢歷史之所以精彩,在於:王者光環下的那絲卑鄙與暴者背後的那絲溫情,一一展現。歷史,本就該如此多面、立體!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這個問題問得不對。項羽是有名的軍事家,大勝之後,怎麼可能不追擊?史書上明確記載了,楚軍對劉邦進行了追擊,而且追得劉邦十分狼狽。

在《史記》中的《項羽本紀》和《高祖本紀》中,對彭城戰役後的記載都是一致的。當時楚軍包圍了劉邦,就在劉邦走投無路的時候,突然颳起了大風,造成的混亂破壞了楚軍的陣型。劉邦趁機逃走,楚軍追擊劉邦。史書記載:

而漢王乃得與數十騎遁去,欲過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漢王家:家皆亡,不與漢王相見。漢王道逢得孝惠、魯元,乃載行。楚騎追漢王,漢王急,推墮孝惠、魯元車下,滕公常下收載之。如是者三。曰:“雖急不可以驅,柰何棄之?”於是遂得脫。求太公、呂后不相遇。審食其從太公、呂后間行,求漢王,反遇楚軍。楚軍遂與歸,報項王,項王常置軍中。

我們可以看到,楚軍追擊劉邦是如何的猛烈。乃至於劉邦連父親、妻子都被楚軍俘虜了。而他自己帶著的兒子、女兒都想拋棄掉。

有記載說是當時追擊的楚將丁公與劉邦有舊,網開一面放走了劉邦。劉邦取得天下後,丁公去投奔劉邦,反而被劉邦殺了。理由是給天下對主公不忠心的人一個教訓。

但是,楚軍對漢軍的追擊,到滎陽附近就基本停止了。這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楚軍實力不足。項羽南下,只帶了三萬騎兵。這三萬騎兵雖然打敗了五十六萬漢軍,可也遭受了傷亡,精疲力竭。而且,處理戰役後的善後問題,也需要精力、體力和人力。所以,對漢軍的追擊不可能是無休止的,有一個追擊的極限,這個極限就是滎陽。

二、劉邦派隨何去說反了英布。英布原是項羽手下的大將,他的軍隊是楚軍精銳。項羽不得不派自己的主力龍且去對付英布。雖然最後打敗了英布,但也分散了兵力,貽誤了戰機,使得劉邦有了整頓喘息之機。

三、劉邦在滎陽收集敗兵,蕭何把關中的兵力也派來與劉邦會合,使得兵勢復振。這樣,韓信用這些兵力,大破楚軍,使得戰局穩定。史書是這樣記載的:

四月,至彭城,漢兵敗散而還。信復收兵與漢王會滎陽,復擊破楚京、索之間,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韓信在戰敗之際,力挽狂瀾,以敗兵擊破了追擊的楚軍,這是楚軍無法繼續追擊的原因之一。

我們從以上的歷史可以看出,彭城之戰後,楚軍不是沒有乘勝追擊漢軍,而是儘自己最大的所能進行了追擊。並且楚軍在追擊中險些抓到了劉邦。

最終由於兵力不足,英布叛變和韓信阻擊,使得楚軍功敗垂成。當然,項羽沒有親自參加追擊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這也留下了“不可沽名學霸王”的名句。

我是歷史笑春風,歡迎大家關注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歷史笑春風


這個說法並不正確,彭城之戰後項羽並非沒有追殺劉邦,而是一路從彭城追殺到了滎陽,途中數次將劉邦逼入絕境,只是最終沒能成功將劉邦擊殺罷了。至於劉邦最終成功逃過一劫,除了佈置得當、應對及時之外,最重要的在於一場並不為人所熟知的戰役——京索之戰。正是由於這場戰役,使得項羽最終功虧一簣,錯過了擊殺劉邦的最佳時機。

彭城之戰劉邦慘敗,劉邦在項羽追擊下倉皇逃離

漢二年(前205年),劉邦在一統三秦之地,又大舉東擴之後,趁著項羽主力被牽制在齊地的機會,親率五十六萬大軍兵分三路大舉攻楚,並迅速攻陷西楚都城彭城,彭城之戰爆發。

△楚軍防線和劉邦進攻路線

面對劉邦的進攻,項羽本打算徹底平定齊地叛亂之後再率軍回援,卻沒想到劉邦進兵速度如此之快,彭城迅速告破。無奈之下,項羽只得冒險將主力留在齊地,造成自己仍在齊地的假象,自己則親率三萬精騎,長途奔襲回援彭城。

劉邦攻陷彭城之後,也在積極應對項羽的回援,在彭城周圍佈置了極為嚴密的防線,他將戰鬥力最為強悍,且最為忠心的漢軍嫡系部隊佈置在了彭城外圍,其中呂澤(呂雉兄長)駐守下邑,以彭越為魏相進駐梁地,又令樊噲北攻鄒魯、瑕丘、薛,並駐守在今山東嶧縣、棗莊、鄒縣、曲阜、滋陽一帶,並將最不靠譜、剛剛歸附的各路諸侯三十萬聯軍,留在了彭城附近的肖碭地區。

△劉邦佈置防線和項羽回援路線

劉邦並未料到項羽會率領少量部隊回援,從而使得項羽迅速突破樊噲防線,利用騎兵快捷靈活的特點,繞過劉邦外圍主力,迅速挺進至彭城以西的肖縣,並於拂曉自西向東對肖碭地區的諸侯聯軍發動了進攻。

對於背後突然出現的項羽大軍,諸侯聯軍毫無防備,這支倉促組建、戰鬥力不強、忠誠度很成問題的軍隊,僅僅半天時間,便在項羽的攻擊下,迅速陷入潰敗。

△劉邦敗退路線

劉邦見大勢已去,只得率領為數不多的親軍撤離彭城,意圖重整旗鼓、回頭再戰,然而項羽根本不給其機會,一路追擊不止,又先後在谷水、泗水、睢水等地多次大敗劉邦。無奈之下,劉邦只得一路向滎陽方向撤退。

劉邦憑藉三條計策,成功從項羽的追擊下逃走

彭城之戰後,劉邦一路逃亡極為狼狽,不僅導致原本歸降的各路諸侯紛紛反叛,而且父親劉太公和妻子呂雉也被項羽虜獲,劉邦甚至為了逃命多次將兒女趕下馬車。那麼,劉邦又是如何在項羽的追擊下成功逃脫的呢?劉邦使用了三條計策。

△劉邦三條計策成功阻止追擊

計策之一:留偏師牽制楚軍主力。《史記·高祖功臣諸侯者年表》有載“漢王敗走,賀方將軍擊楚,追騎以故不得進,漢王顧謂賀:‘子留彭城,用執圭東擊羽,急絕其近壁’”。由此可見,劉邦敗退之際,曾留下祁侯繒賀於彭城一帶與項羽主力不斷糾纏,為自己的逃亡爭取時間。

△劉邦佈置兩道防線阻止追兵

計策之二:佈置兩道防線阻止追兵。彭城之戰漢軍雖然遭遇慘敗,但傷亡慘重的其實只是諸侯聯軍,而佈置在彭城外圍的漢軍主力其實並未遭遇太大損失,因此劉邦在撤退到下邑的呂澤軍中後,立即在“豐縣-下邑-碭縣”一線佈置了第一道防線,其中以王陵駐守豐縣、以呂澤駐守下邑、碭縣守將則不詳。之後撤退到虞縣,又令靳歙等人在雍丘一代設置了第二道防線,用來組織項羽的追兵,而自己則繼續向西撤退。

△英布被成功策反

計策之三:策反英布迫使項羽分兵。在下邑修整時,劉邦曾徵求麾下群臣意見,這時張良提出了著名的“下邑之謀”,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策反英布,劉邦聽後認為這的確是個妙計,於是派舌辯名臣隋何前往九江,此時項羽的使者同樣在九江,隋何用計迫使英布降漢。項羽得知之後,只得分兵派龍且攻打英布。

△項羽只得命龍且率兵攻打英布

我們知道,項羽從齊地回援時手中只有三萬精騎,即使楚軍的戰鬥力再強,面對劉邦這三條計策,也已經很難成功追殺劉邦。而劉邦正是憑藉著三條計策,成功為自己贏得了近一個月的時間,使得漢軍主力得以安然返回滎陽,就連已經六十多歲的酈食其也都毫髮無損地撤回了滎陽。西漢開國功臣,一百四十多個列侯更是無一傷亡。

劉邦組建郎中騎兵,京索之戰擊敗項羽

在見到項羽騎兵的威力之後,劉邦自知僅憑目前的漢軍根本無法抵擋,於是決定組建自己的騎兵部隊。劉邦的“郎中騎兵”,主要由大批善於騎射、有騎兵作戰經驗的關中秦人組成,不但普通士兵多為秦人,就連李必、駱甲、王翳、楊喜、呂馬童等各級指揮官同樣多為秦人。

△劉邦開始組建“郎中騎兵”

劉邦立足滎陽,一面積極組建自己的騎兵部隊,另一方面命令各路漢軍不斷向滎陽集結,於是蕭何率領著關中援軍抵達了滎陽,韓信收攏殘兵之後也到了滎陽,靳歙也率領軍隊趕到了滎陽,各方軍力的匯聚,使得漢軍重新恢復了戰鬥力。

當項羽突破漢軍防線,殺至滎陽附近時,劉邦已經在“京、索”地區擺開了陣勢。《資治通鑑》有載“楚騎來眾,漢王擇軍中可為騎將者,皆推故秦騎士重泉人李必、駱甲;漢王欲拜之。必、甲曰:‘臣故秦民,恐軍不信臣,願得大王左右善騎者傅之。’乃拜灌嬰為中大夫,令李必、駱甲為左右校尉,將騎兵擊楚騎於滎陽東,大破之,楚以故不能過滎陽而西。”

△京索地區

楚漢雙方在京索地區展開了一場極為激烈的騎兵攻防戰,這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較早的騎兵典型戰例。雖然項羽率領的三萬楚軍是精銳之師,但經過月餘的不停激戰和長途跋涉,這支精銳楚軍已經是強弩之末,再加上楚軍後續步兵主力未能及時跟進,前線楚軍兵力過於單薄。而劉邦的漢軍主力本就在彭城之戰中損失不大,再加上從關中來的援軍,此時元氣已經日漸恢復。此消彼長之下,楚軍最終在京索之戰中戰敗。

京索之戰,在中國歷史上,甚至在楚漢戰爭史上,都算不上一場規模宏大的戰役,但它在戰略上卻對楚漢戰爭的全局產生了極大影響,進而間接影響了歷史走向。此戰之後,項羽根本無法越過滎陽再對劉邦展開進攻,雙方開始陷入對峙階段,直到劉邦開闢北方戰線,最終形成絕對的戰略優勢。


香茗史館


西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是秦末各路諸侯逐鹿中原的最重要的兩股勢力,他們的故事層出不窮,《楚漢爭霸》也是閃耀那段歷史的存在!

當年,劉邦趁著項羽的兵力被牽扯在齊地的時候,奪取了項羽的“彭城”,項羽殺回來戰敗了劉邦,這個時候不是項羽沒有乘勝追擊,而是在險象環生中,劉邦得以僥倖逃生!

那麼,在彭城失敗後,劉邦怎麼贏得了一線生機呢?

  1. 爭取時間步驟一:在彭城附近預留有一隻部隊與項羽的主力糾纏!項羽得知自己的彭城被劉邦聯軍攻破之後,就決定自己只率領三萬精銳回救!而劉邦則將自己的部隊部署在彭城周圍,其中自己核心的部隊在外圍,彭城內部的基本是是一些剛剛收編的聯軍,項羽帶著部隊殺了回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跳過外圍的部隊,直接殺進了內部迫使劉邦棄城而逃。彭城之戰失敗了,劉邦逃跑的時候,留下了自己的一隻部隊與項羽的主力不斷糾纏,為自己的逃亡不斷爭取時間!


  2. 爭取時間步驟二:在逃亡路途中設置防線阻止項羽追兵!劉邦雖然戰敗逃跑,但是他自己的主力部隊得以保留,因為被項羽打敗的大部分都是其他各路諸侯的兵力,所以在逃回老窩的過程中,劉邦就在撤回到呂澤軍中後,就佈置了兩條防線在阻擊項羽的追兵,而自己側一路向西逃回自己的老巢,這兩道防線拖延了項羽的時間。
  3. 爭取時間步驟三:用“離間計”迫使項羽分兵!劉邦逃跑的時候,張良就給劉邦出了一條“下邑之謀”的離間計,目的就是為了策反英布,迫使英布降漢,而項羽就不得不分兵去攻打英布,本來項羽只有三萬的兵力,經過層層阻擊,而現在又要分兵去攻打英布,可想而知,劉邦面對的壓力就會小很多!


通過上面的三條方法,劉邦贏得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最終安安穩穩的回到了滎陽,並組織了一隻騎兵,與項羽的部隊發生了“京索之戰”,贏得了戰爭,扭轉了“彭城失敗”的頹勢!

我是xiaoZ彈史,翻看滾滾煙塵,知曉橫趣點點。歡迎【關注】我,一起尋找歷史中的真我!


xiaoZ彈史


彭城之戰是楚漢戰爭中的一場大戰,是經典的以少勝多、速戰速決的著名戰役。

這場完勝的戰役,卻留下千古遺憾,項羽沒有一鼓作氣趁勝追擊,斬殺劉邦,讓劉邦逃回漢中,在遊擊大師彭越不斷騷擾項羽後方,給劉邦喘息休整機會,最終劉邦憑整個集團優勢力量,拖跨項羽,贏得天下!

項羽為什麼不趁勝追擊呢?

最根本的原因在於項羽天生的無與論比自負與高傲,自從從鉅鹿之戰後,項羽從不把任何人任何軍隊放在眼裡,他傲視群雄,睥睨天下,未曾把劉邦放在眼裡,他的人生信條天下事沒有勇氣與拳頭解決不了的。



彭城之戰,劉邦趁項羽率楚軍主力與齊軍作戰,彭城守備薄弱之際,糾結了大大小小的王,組建一支五十六萬聯軍,迅速奪了項羽的老巢彭城。

此時的項羽正與齊軍交戰,愛妻還在彭城,得知老窩被端,虞姬有危險,項羽留下主力繼續與齊軍作戰,自己輕率三萬鐵騎火速回援彭城,最終劉邦的五十六萬聯軍如烏合之眾,被打了紛紛向項羽投降,而漢軍幾乎幾全軍覆沒,劉邦僅率幾十名隨從逃回漢中!

經此役後,項羽更加輕視劉邦,更加相信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勇氣與拳頭不能解決的問題,項羽天生的自負,可惜,項羽不明白,他是那個時代的最歷害的英雄,可他麾下的將士不是,漢軍的戰力不比楚軍弱多少,任何輕視對手的人,就是在輕視自己的生命,最終被擁有集團優勢力量的劉邦戰敗霸王項羽,贏得天下!


大風起兮雲飛揚y


毛主席在人民解放軍渡江解放南京時,寫過一首詩,裡面有二句話:"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這裡的霸王就是指楚霸王項羽。

劉邦彭城失敗,楚霸王應該知道,劉邦和自已爭奪天下,現在劉邦敗逃,自已應該追殺過去,不讓劉邦有喘息的機會,不讓劉邦有重新召兵買馬的機會。可楚霸王卻自恃自已勇猛,天下無敵,消滅劉邦是早晚的事。這樣讓劉邦在滎陽恢復了生氣,有了同楚霸王爭天下的兵力和士氣。


叢中笑6603


彭城大戰過後,項羽不是沒有乘勝追擊劉邦,而是沒有下死命令置劉邦於死地。

彭城大戰後,劉邦的五十六萬諸侯聯軍被項羽三萬鐵騎殺的落花流水,劉邦也被追入“上天無路,下地無門”的尷尬境地。半路上還落個“拋妻棄子”的罵名。

《史記·季布欒佈列傳》:劉邦被項羽手下的將領丁公抓住了。劉邦說了一句話:兩賢豈相戹哉!我們兩個都是賢良的長者,長者何苦為難長者?就這一句話,丁公把劉邦等人放了。丁公放走了劉邦,項羽沒有殺丁公。最後,還是死在了劉邦之手。

由此可見,項羽也派人四處捉拿劉邦,只是沒有下死命令(格殺勿論)。


小劉解讀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



他的一生主要成就是斬蛇起義,推翻秦朝 消滅項羽,並建立漢朝,他的勝利充滿了許多的疑問,其中在彭城之戰中,以五十六萬大軍對戰項羽三萬軍隊,卻在此戰中戰敗逃跑,但是項羽卻沒有乘勝追擊,像我們不懂兵法的人都知道,這種優勢下項羽如果乘勝追擊,直搗黃龍,會有機會擒住劉邦的,可是項羽卻並沒有這麼做!


彭城之戰的過程

漢高祖二年四月,劉邦劉邦率領大軍,分南北中三路開始向彭城及其周圍地區推進,在劉邦佔領彭城之後,便將50餘萬大軍佈防於今天的山東棗莊,曲阜以及江蘇沛縣等附近!

而項羽在得知劉邦佔領彭城之後,十分著急,便將守城指揮之權交給部下,自己親自挑選了3萬餘精銳騎兵,迅速回擊彭城的劉邦軍!

劉邦戰敗的原因分析

劉邦此戰戰敗其中主要的原因便是驕傲自大,自以為是,他在佔領了彭城之後便以為項羽的老窩被拔除,而我兵馬又多項羽回擊的可能性並不大,所以便在項羽宮內與飲酒作樂,為勝利而慶祝,他並沒有想到項羽會率軍回擊,便沒有做出彭城相應的防守部署!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代表人物(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強的武將之一,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

項羽戰勝的原因分析

此戰項羽的勝利取決於項羽的指揮得當,反應迅速,且兵種性質比起漢軍還要優越。當返回彭城之際,西楚霸王項羽決定在拂曉時間進攻漢軍,而漢軍在受到項羽的突然襲擊後,完全沒有任何防備,亂做一團,被楚軍斬殺十萬餘人,自此漢軍潰敗,劉邦以及其殘部逃亡至滎陽。

項羽軍乘勝追至滎陽地區後,本可一舉殲滅劉邦軍,但由於韓信援軍趕到,反擊楚軍取勝,遂阻止了楚軍的推進,保住了戰略重鎮滎陽。

東哥結語

東哥認為項羽之所以不乘勝追擊,完全是因為當時的戰略考慮,彭城之戰的勝利本身就以少勝多,而劉邦狡猾無比,即便是殘兵敗將,也不能輕易,更何況項羽本身的性格也是比較狂,根本沒有把劉邦放在眼裡,所以便認為沒有必要追擊!

而針對這場戰爭毛主席有著自己的評價!

毛主席在《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說:“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歡迎大家關注我


東哥聊歷史


當然追擊了,而且追的很急,劉邦為了逃命把自己老婆,父親都丟了,魯元公主和惠帝劉盈也被劉邦丟下,若不是趕車的夏侯嬰幾次將公主和太子抱上車,亂軍之中怕是難以存活。

雖然追擊了,但是沒有親自全面追擊,這才有“不可沽名學霸王”之說,但是項羽從齊地回師,兵貴神速這才打了劉邦一個措手不及的同時,糧草和輜重不夠,也沒有攻城的能力,劉邦十餘騎逃走之後,佔據滎陽,只有騎兵的項羽是沒辦法繼續追擊的

彭城之戰前夕,項羽在攻打齊國,劉邦這才鑽了空子,率領五國聯軍擊破彭城,一路所向披靡讓劉邦喪失警惕。入彭城之後沒有整理軍隊,應對項羽的反攻,認為項羽大勢已去,收去彭城的財寶和美人,日日飲酒作樂。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四月,漢皆已入彭城,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

項羽作為當時最為頂級的軍事統帥,反應是非常迅速的,大膽採用全騎兵作戰,繞過重兵,回襲彭城,一路高歌猛進,一天時間就擊敗了劉邦的五十六萬大軍,在泗水和睢水更是擊殺二十萬人馬,可以說是戰爭史上的以少勝多的典範。

《史記·項羽本紀》:春,漢王部五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東伐楚。項王聞之,即令諸將擊齊,而自以精兵三萬人,南從魯出胡陵。四月,漢皆已入彭城,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項王乃西從蕭,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日中,大破漢軍。漢軍皆走,相隨入觳(音鼓)泗水,殺漢卒十餘萬人。漢卒皆南走山,楚又追擊至靈壁東睢水上。漢軍卻,為楚所擠,多殺,漢卒十餘萬人皆入睢水,睢水為之不流。圍漢王三匝。於是大風從西北而起……漢王乃得與數十騎遁去。

如果不是剛好颳起大風,劉邦逃的快,那就沒有漢朝什麼事情了。戰場上沒有擊殺劉邦,後來再追就是攻城和拉鋸戰了,而且劉邦還派韓信擊敗了一直追擊到蕭索的楚軍,這才憑藉滎陽和項羽對峙。

實際上劉邦雖然慘敗,但是地盤和根基未失,死掉的士兵雖多,但也是諸侯聯軍的。劉邦憑藉關中和巴蜀依舊有能力和項羽爭奪天下。更何況彭城之戰是在項羽的地盤作戰,打爛的也只是項羽的根基,項羽雖然迅速擊敗聯軍,但是齊國、韓信、英布、彭越的包夾依舊還在,從根本上並未解決矛盾和衝突。

很多人認為項羽應該一鼓作氣,擊敗劉邦,徹底平定心腹之患,但實際上戰場上沒殺死劉邦之後,項羽已經沒有能力繼續追擊,劉邦西逃的時候派人策反了英布,聯繫來了彭越

項羽的戰術很明顯就是斬首行動,千里襲擊彭城的目標就是劉邦,然而圍漢王三匝的情況下,依舊讓劉邦跑了,這時候三萬騎兵的項羽是沒有能力繼續西進的。

一天擊殺了二十萬人馬,雖然大多是自相踐踏和趕到泗水和睢水中淹死的,但是項羽軍隊和馬匹顯然是吃不消的,以三萬比二十萬來說,就是一個人要擊殺七人的戰績。更何況項羽是從齊地長途奔襲回來的,馬匹和士兵的體力畢竟有限,更何況離開彭城一代的平原,劉邦固守城池,項羽是沒什麼辦法的。

項羽還需要鞏固自己的統治,收攏敗兵,策反魏王豹、陳餘等人,憑藉三萬騎兵就能追擊尚有關中和巴蜀的劉邦那是異想天開的。兵力和糧草不足是項羽無法長久作戰和追擊的根本原因,不是不追,而是沒能力再追,更何況劉邦西逃的時候還派人策反了英布和彭越。

後方不穩,兵力不足,沒有攻城器械和糧草,項羽如何追擊?因此直到第二年的冬天項羽才發動反擊,劉邦用陳平離間了范增和項羽,又用替身紀信詐降,這才逃出昇天。


塵子渝


項羽不是不想殺劉邦,未乘勝追擊事出有因。彭城之戰中,項羽切斷漢軍歸路,猛攻彭城將漢軍打敗,劉邦北逃,此時項羽是緊追不捨、趕盡殺絕的,被驅入谷水、 泅水而死傷的漢軍有十萬餘人。項羽再次乘勝追擊,在靈壁東將漢軍逼入睢水,又死傷十萬餘人。劉邦走投無路時靠著大風飛沙的攪局,趁亂率數十騎逃脫。這次逃脫,劉邦直接逃回滎陽、成皋,那項羽這次為什麼沒有再度追擊,繼而打下漢中呢?

第一,項羽兵力不足。三萬人追,不可能沒損失。三萬人能剩下多少?這是騎兵,適應遠距離作戰。但是攻城不是長項,滎陽得攻堅,攻不動。

第二,受到有力阻擊。 劉邦逃命中,說服了九江王黥布,讓他來擋。讓項羽耽誤了時間與兵力。

第三是劉邦有穩固的後方。項羽就算帶了三十萬也未必能拿下漢中,劉邦一系列措施曾鞏固漢後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