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我公司当副总吧”:别傻了!离开平台你还剩下什么?

合伙君说

别把平台当作你的能力。你要明白,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离开平台剩下的,才是你的本事。


某兄,以前在某单位采购部,近期岗位调整,到了一个清水衙门,伴随而来一件窝心事。

他在采购部时,和一家供应商老板交情匪浅,那老板认为他很优秀,不但请他过去讲课,给很高的课酬,还表示,以他这样的能力,来自己公司当个副总经理绰绰有余。

于是拨通那供应商老板的电话,希望去对方公司谋个职,还委婉表示不用“副总”那么高的职务。

那老板倒是很客气,再次表达了对他能力的赞赏,对他原单位“不惜才”也表示遗憾,但是他过来的事还是要从长计议......

后来他发过几次微信,老板也没再回复。

他问我要不要去见上一面?

我说:“没有必要了,人家老江湖,说话留一线,不愿意点破。你自己也应该明白,不在采购岗位了,也就没了利用价值,以前人家说的都是客套话,千万别当真......”

虽然残酷,但我还是说了实话。

1

这是一个功利的世界,当你背靠大树,坐揽资源之时,总会有人紧贴过来,向你百般献好,极尽能事,让你相信自个儿是多么的卓尔不凡。

但是,真相只有在你离位之时才会呈现。

“来我公司当副总吧”:别傻了!离开平台你还剩下什么?


著名演员阿诺·施瓦辛格,曾在网上发布过一张照片,他躺在自己的铜像下睡觉,并悲伤地写到“时代如此变化”...

这句话并非感慨自己年岁已高,而是因为他当州长时,出席了这家以他雕像为名的酒店开业典礼。

总经理向他承诺:“无论任何时候,我们会为您免费预留一间房间。”

但是,当他从州长位子退下后,去入住时,却被告知要付钱,因为酒店房间现在供不应求。

于是,施大爷才上演了这一出,其实他想传达一个信息:

“当我处于重要位子时,他们总是称赞我,当我失去这个位子时,他们便忘了我,也不再遵守诺言。”

他试图告诉大家,当人们认为你“重要”的时候,每个人都是你的“朋友”,但是一旦没有利益瓜葛时,你就可有可无了。

施大爷不知道的是,中国早有句俗话总结这个现象:

“在位时,如鱼得水;离位时,如驴打滚。”

这句话,是听我一位老领导说的,他被免职时,众人对他的称呼迅速由“张总”变为“老张”,与此同时,也上演了各种变脸戏法。那老领导才做如此感慨。

所以,杨绛说的一句话我特别认可:

当你身居高位,看到的都是浮华春梦;当你身处卑微,才有机缘看到世态真相。

2

美国曾做过一项社会实验:

一名男子在地铁站,用小提琴演奏着巴赫的几首曲子。并在身边放一顶帽子,以示乞讨。

在45分钟里,大约有2000人经过,只有6个人停下来听了一会儿,大约20人给了钱就匆匆离开,他总共收到32美元。

没有人知道,这位卖艺者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约夏·贝尔。他演奏的是一首世上最复杂的作品,用的是一把价值350万美元的小提琴。

就在两天前,约夏·贝尔在波士顿一家剧院演出,所有门票售罄,聆听他演奏同样的乐曲,每人要花200美元。


“来我公司当副总吧”:别傻了!离开平台你还剩下什么?

约夏·贝尔


这项实验能衍生出很多说法,但有一点很值得思考:平台的重要性。

没有声势浩大的伴奏、

没有宏伟宽卓的音乐庭、

没有璀璨闪亮的舞台,

没有经纪公司长期的宣传与包装,

约夏·贝尔再牛,可能只比其他流浪乐手多收几美元而已,这就是平台的力量。

前段时间,认识了一位写手,曾是一个超级公众号主笔,很多流传甚广的爆款文章就出自他手。

如今出来单干,做自己的公号,可是阅读量惨不忍睹,单篇能上1万都不易。

是他的水平下降了吗?非也,仅仅是平台的缘故。

在那个百万级大号,放张照片,写上一句:“我好爱你们哟。”,就能轻易突破10万+;

而他自己的号,一字一斟酌,一句一拿捏,例证详实,金句扎堆,可几天过去仍然阅读量寥寥,无他,只是平台。

就像白岩松说过的一句话:

让一只狗天天上央视,就能变成名狗。但要知道,没了央视的舞台,很可能不用多久它就会变回土狗。

我并非全然否定个人努力的作用,这相当于是阿拉伯数字的“1”,没有这个“1”,一切都是白搭。

但是平台,就好比是“1”后面的“0”,每多一个,你的量级就会指数级攀升。

离开它们,你就会贬值到底,毕竟,1元钱再好看,也不如100元招人爱。

3

你有没有发现,这人啊,都特别不容易看清自己,尤其是春风得意之时,无论是名不见经传的小荷,还是如雷贯耳的施大爷,抑或是那位大号阴影下的写手,都难逃此劫。

这大概就是人类的一个共病:把自己的能力凌驾于客观环境之上。

这种当局者迷的倾向,弗兰克在《成功与运气》中曾大篇幅提到,他曾举了个例子:

每个人骑自行车,都会遇到顺风和逆风。可当你去GOOGLE里搜索“顶风”一词时,会出现一堆逆风前进的图片;而当你搜索“顺风”时,根本搜不出几张图片。

这说明人们会高估自己的能力,而忽视环境的作用,这种自我仰视,往往会为今后的道路埋下败笔。


“来我公司当副总吧”:别傻了!离开平台你还剩下什么?


朋友老法,是某集团大客户经理,他伺候一大客户8年,自认为从上到下交情到位,掌握力很强。甚至总经理也私下表态,在这行业里只认他。

老法也到了纠结的年龄,还想再往上窜一窜,经不住同业挖角,于是另谋高就。

当老法代表新东家,找那大客户签协议时,却被对方董事长一票否决,理由是:原公司服务很好,更换理由不充分。

这批复仿佛棒槌,打了老法一个猝不及防,更让他难受的是,新东家也没兑现当初承诺的待遇,理由嘛,你可想而知......

老法纠葛两难,懊恼不已。

所以,人贵有自知之明,分不清自己能力边界的人,最终难逃悲催来袭。

就像李尚龙在《要么出众,要么出局》中所说:

别把平台当作你的能力。你要明白,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离开平台剩下的,才是你的本事。

现实中,多少人都将平台赋予的,理所当然视为已有,天真的以为,那一路的繁花似锦都是自己的一手栽种,怎知没有风调雨顺,没有肥壤沃土,路的尽头只会萧瑟满目。

所以,你必须分清,那满身的光芒是自我的透射,还是所处舞台的映射?

4

为什么写这篇文章?难道只是为告诉你平台有多重要?

当然不仅如此,我还想告诉你:个体与平台是一种共生关系,在入世初期,你要拥有站在平台上的潜质,在生涯后期,你要拥有脱离平台的能力。


“来我公司当副总吧”:别傻了!离开平台你还剩下什么?


在脉脉上看到一则匿名留言,是深圳某知名通讯公司一工程师所写,他在这家企业原本极为优秀,待遇也很丰厚。

谁知风云突变,众所周知的原因,他现在竟然需要重新找工作。

去一家公司面试后,万念俱灰。

他说:面试他的公司,和之前公司完全两个领域,虽然都是产品研发,但相去甚远。

自己说的术语面试官完全不懂,面试官提的问题,他也莫名其妙,大家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是两套不兼容的系统。

那工程师的处境我能体察:

他长年固定在那个岗位,工作按部就班。公司如同一台大机器,他已变成一颗订制化的螺丝,无法在别的机器上使用。

这就是个体被平台同化的一个典型表现,正如《人类简史》的那句名言:

你以为是人类驯服了麦子?其实是麦子驯服了人类。

当你在平台上游目骋怀,感慨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之时,也要当心被平台捆绑,最终落下个天高任鸟摔,海阔任鱼呛。

所以,你要时常问问自已三个问题:

假设你所处岗位没了,你能干什么?

假设你所在公司没了,你能干什么?

假设你所在行业没了,你还能干什么?

如果一个都回答不上来,那么你要当心了,因为离开平台,你可能什么都不是......

作为一个企业的老板你有没有想过中国合伙人时代已经来临!

真格基金创始人提出:合伙人的重要性超过了商业模式和行业选择,比你是否处于风口上更重要。

未来的趋势不是雇佣制,而是合伙人模式。

什么是合伙人模式?如何建立合伙人模式?合伙人模式能给企业带来什么价值呢?

“来我公司当副总吧”:别傻了!离开平台你还剩下什么?

“来我公司当副总吧”:别傻了!离开平台你还剩下什么?

“来我公司当副总吧”:别傻了!离开平台你还剩下什么?

1、喜家德水饺通过358合伙人机制快速裂变出500家门店和百万年薪的店长们;

2、X连锁快餐通过餐厅合伙人体系不花一分钱吸引多位大咖入伙做强平台,并迅速裂变几百家门店;

3、海尔把阿米巴和人单制升级到“平台+合伙人”模式,并快速裂变出2000多家“小海尔”,彻底实现激活人才、激活组织;

4、不用招商,不用招人,不用管人,实现门店自我裂变、自我管理(裂变店长、裂变店员、裂变门店);

5、老板把自己的店“卖”给员工,让员工“出钱、出心、出力”变成合伙人,让自己“省钱、省心、省力”,变成投资人;

6、老板不出一分钱,不占一个股,还能掌控门店,照样赚钱;

7、老板做强平台,让合伙人开店更容易更赚钱,让更多人愿意加盟合伙;

8、与合伙门店“对赌”,让店长、店员玩命干拼命干,赶不走骂不跑;

9、与加盟商和代理商合伙,既能实现快速跑马圈地,又能克服同床异梦,实现合伙共赢;

10、把现有老店(直营店、加盟店)转为合伙店;

11、激发区域经理、督导和后勤部门人员抢着给门店做贡献,争着入股门店;

12、把客户和渠道商变成合伙人,持续给门店引流和做宣传;

13、15年前,马云锁定18罗汉,成就了今天阿里巴巴的神话。

阿里巴巴的案例告诉我们:

合伙可以吸引人才(蔡崇信);

合伙可以留住人才(18罗汉);

合伙可以融资(孙正义);

合伙可以打市场(与雅虎合作);

合伙还能控股(马云不到10%控制公司)

为什么要推行合伙制?

“来我公司当副总吧”:别傻了!离开平台你还剩下什么?

常见实体店的3大“痛点”:招不来员工,留不住员工;没有客人进店消费;拓店慢,拓店难。

而解决这3大“痛点”只需要4招。

1、门店合伙人解决员工问题。门店做合伙制,可以从大企业吸引优秀人才,留住人才;

2、社群运营解决客源问题。总部做社群运营,赋能门店,帮助门店带来客源;

3、城市合伙人解决拓店问题。区域城市合伙,让每个城市合伙人来招商开店,解决了资金问题,也提升拓店速度;

4、强平台解决根基问题,是解决3大“痛点”的根基。

为了帮助更多公司创始人或合伙人在合伙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我们会持续分享关于合伙人的案例和实操干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