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入RCEP問題上,印度何妨學習一下當年中國入世?

近日,在泰國曼谷召開的第三次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領導人會議宣佈,RCEP的15個成員國已結束所有文本談判以及實質上所有市場準入談判,準備明年簽署協議。這對由於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自由貿易遭受威脅,增長陷於疲軟的全球經濟來說,可謂一大利好。

在加入RCEP問題上,印度何妨學習一下當年中國入世?

RCEP談判始於2012年11月,由東盟10國發起, 6個重要區域經濟體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作為對話夥伴國共同參加。RCEP談判涉及中小企業、投資、經濟技術合作、貨物和服務貿易等十多個領域,旨在通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建立一個區域統一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定。根據最初的意向,協定將涵蓋約全球一半的人口,這些國家國內生產總值之和約佔全球的32.2%,貿易額約佔全球的29.1%,達成後將成為全球涵蓋人口最多、最具潛力的區域自貿協定。

不過稍有遺憾的是,作為RCEP的重要參與方印度,在會議最後階段突然宣佈退出談判。當然,印度的退出,客觀上加速了RCEP談判速度,能讓該協議在明年如約簽署。

在加入RCEP問題上,印度何妨學習一下當年中國入世?

《日經亞洲評論》:中國、日本和東盟正在等待印度批准簽署RCEP貿易協定

一直以來,印度就被認為是導致協議談判龜速前進的主要方。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多次對此表達不滿,表示如果印度不願意開放市場,他願意暫時在沒有印度參與的情況下達成RCEP。另據國際媒體報道,一名印度官員透露,印度在各國就RCEP達成初步協議後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改變基本關稅和具體產品規定。

莫迪政府給出放棄RCEP的理由,是擔心一旦加入該協議,將會造成大量外國低價商品流入印度市場,衝擊本國產業。《印度時報》報道稱,莫迪表示由於關稅差異、與其他國家的貿易逆差以及與關稅無關的壁壘,印度決定不加入RCEP。他認為RCEP未能照顧到印度包括農民、商人、工人、消費者以及各行業的利益。RCEP協議的確也遭到印度國內各種利益團體的抵制,不少聲音認為,印度已經對其他15國存在貿易逆差,RCEP更會帶來大量貨物進口,將對當地工業造成衝擊破壞。印度國內反對黨也趁機利用該議題向現政府施壓以攫取自身政治利益。

在加入RCEP問題上,印度何妨學習一下當年中國入世?

在加入RCEP問題上,印度何妨學習一下當年中國入世?

《印度時報》截圖

作為全球重要新興經濟體以及未來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國,RCEP自然是歡迎印度的加入,以增加該協議的分量。印度政府以維護本國利益為由放棄加入RCEP自然無可厚非,這也是一國政府行使自身主權的權利。

不過,印度放棄加入也不僅僅是RCEP的一個損失。暫時沒有了印度,RCEP的規模會小一點,但它仍將是世界最大的自貿區之一。但對於正處於迅速發展階段的印度自身來說,這種“不入群”行為其實也相當於自絕於機遇之外。

印度此時對於加入RCEP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的擔憂,似乎與本世紀初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有許多相似之處。當時中國國內許多行業和民眾都視其為洪水猛獸,認為將會對國內產業造成巨大沖擊,帶來企業破產、洋貨充斥、失業增加等等各種社會問題。的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曾經有過短暫的不適應期,依據世貿組織要求進行各種改革,工業企業優勝劣汰,導致行業洗牌,部分工人下崗重新擇業等等。但我們更應該看到的是,在加入世貿組織後的近20年裡,中國經濟保持了持續的高速增長,綜合國力顯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科技競爭力也實現了突飛猛進。

在加入RCEP問題上,印度何妨學習一下當年中國入世?

青島港前灣自動化集裝箱碼頭

加入世貿組織,給中國帶來了競爭與挑戰,而也正是在這種競爭中,也實現了國家整體發展環境的蛻變並最終贏得發展。試想,如果當年中國政府因為擔心加入世貿組織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而放棄這一重要決定,不與國際社會更好地融入,雖然是一個大國,但似乎很難想象現在的中國能享有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

每一個大國的發展都與國際社會的融入程度有密切關係。印度,作為一個地區大國,自然也不例外。中國和印度都是從發展中大國正在走向新興大國的路途上,雙方的發展經驗,不妨可以相互借鑑。當然,RCEP是開放的,也許某一天,印度還會回來。

撰文 / 於林濤

(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