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拿了證,也不一定當教師”

11月2日

2019年下半年

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

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拿了證,也不一定當教師”

筆試開考

江蘇本次考試報名人數超過了40萬,報名規模全國第三。從2014年的4萬人,到今年的40萬人,5年增長9倍,“成為一名教師”正在變成更多人的職業理想。

中小學生增多,教師擴招成必然

9月3日,是中小學教師資格筆試開啟報名的第一天,因報名系統堵塞,各省報名時間順延兩天。報考教師資格“熱度”背後是對教師的需求旺盛。

教育部統計,近年來我國小學在校生規模繼續增加,去年為10339.25萬人,比上年增加245.56萬人。初中階段在校生去年為4652.59萬人,比上年增加210.52萬人。小學生師比為17.0:1,初中生師比為12.8:1。中小學在校生人數的逐年增加及生師比均指向一個事實——中小學師資缺口依舊存在。

教育部11月1日晚間發佈消息,今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考生人數再創新高,達590萬人,考試科次1237萬,比上半年考生人數增加一倍多,加上上半年考生人數290萬,全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人數近900萬人。

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拿了證,也不一定當教師”

另一方面,根據國家最新規定,教育培訓機構教師須持證,這也倒逼相關人員考證上崗。去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的《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指出,從事語文、數學、英語及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知識培訓的教師應具有相應的教師資格。

“今年這次考試,我們一口氣組織了100多名機構內的教師集體參加考試。”南京一所教育培訓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不少線上線下的培訓機構都組織了教師集體報考教師資格證,隨著教育培訓行業的更加規範化,持證上崗是大勢所趨。

“省考”到“國考”,證書含金量提升

我省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在全省範圍內實施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和定期註冊制度改革,將“省考”改為“國考”。

省教育考試院有關負責人介紹,全國統考之後,最大的變化就是科目覆蓋面更廣,基本上涉及到各個學科,光是筆試就需要組織39門科目,面試基礎科目達到44門,這還不包括中職專業課。

有關專家指出,教師資格考試上升為國家考試後,原先各省自行組織考試形式單一、成績互不認可等問題迅速得到解決,國家教師資格考試標準建立,教師資格考試的權威性和公信度也得到提高。

改革後入學的師範生也納入考試範圍,全省每年將新增3萬名師範生加入考試大軍,促進了師範教育的標準化改革,也對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這也意味著考試對象範圍就更廣了。”省教育考試院有關負責人說,報考學段覆蓋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和中職。考生結構也呈現出多元化,有在校師範生、非師範生、社會人員,考生報名積極性明顯增強,教師資格報考人數逐年增長。

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拿了證,也不一定當教師”

“拿了證,也不一定當教師”

近年來教師的社會地位不斷提高,工資福利不斷增長,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報考教師。但記者在考場外採訪多位考生,他們也表示,報考教師資格證只是多一個選擇,也並非一定當教師。

南師大外國語學院本科畢業生陸威目前在一所985高校讀研一,她也報名參加了本次考試。“我的專業是外語非師範類專業,但考一張教師資格證,將來的就業面會更寬一些。”

“以後說不定我就去當教師了,而且考了證以後是不是輔導小孩作業也能比其他家長好些?”有著穩定工作的企業職員丁強說,來報考純屬“打醬油”,沒有給自己壓力,“多學點東西總是好的”。

“需要注意的是,報考教師資格,與最終選擇教師職業,並不是一回事。有不少報考者是為了多一個選擇。”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說,比如我國有不少學生選擇了學前教育專業,甚至有些男生選擇讀學前教育免費(公費)師範專業,但不少學生畢業後並沒有選擇到幼兒園從教,而我國學前教育目前缺師資在200萬左右。“所以不能簡單地把教師資格考報名人數創新高,解讀為教師職業越來越吃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