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石達開渡過了大渡河會怎樣?

足下生輝41374356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要回答石達開渡過大渡河之後會如何,我們就要先看一下石達開過大渡河的過程。

歷史上石達開過大渡河的情況

我們都知道,石達開是太平天國前期的戰神級人物,基本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尤其是湖口大捷,在對陣湘軍曾國藩的時候,基本是把曾國藩按在地上不斷摩擦的節奏,打的曾國藩是不要不要的,甚至一度逼得曾國藩要跳湖自殺。與石達開前期戰果輝煌相比,後期的石達開,尤其是天京之變之後出走的石達開,就基本沒有打出過像樣的仗來,基本上就是到處流竄,不斷地失敗。

其實我認為前後石達開判若兩人的原因就在於太平天國前期的時候,整個太平軍集團是一支有信念的軍隊,至少當時參加太平天國革命的人對太平天國的正確性深信不疑,但是在天京之變之後,太平天國失去了正確性,參加太平天國革命的人也失去了信念,導致到了後期,太平軍戰鬥力急劇下降,由一支正義之師變成了一支流寇級的軍隊。

石達開率領的軍隊也是如此,在眾多的戰役中我們可以明顯地感覺到,前期的太平軍能打硬仗,很多時候戰鬥到關鍵時刻其實拼的就是一口氣,信念更為堅定的地方更能堅持下去。而到了後期的時候,太平軍基本不能打硬仗,每次拼到關鍵時刻總是沒有拼下去,而是很容易就出現了潰敗的局面,因為失去了信念。

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石達開帶領的部隊到處流竄作戰,因為他也一直沒有在一個地區打開局面,也就無從下手建立根據地,幾年時間裡,竟然一直流竄作戰到了四川。

到了大渡河的時候,軍隊也就只剩下了大約3萬人,其中能打的精銳部隊已經很少了,其他的很多都是戰鬥力不強的部隊。

到了大渡河的時候,他的部隊戰鬥力強的精銳部隊少,是他沒能過去的重要原因。

這是我在谷歌地球上截的圖,石達開最終兵敗紫打地,就在第二張圖中間標記的地方,安順場。而這個地方屬於石棉縣。我們可以看到,一路上兩邊都是大山,只有沿江的道路可以走,很多地方其實都是狹窄的小道。

所以這一路上確實是容易中埋伏的,如果我是清軍,我也可以選定一個石達開必經的路線,在上面設伏,不用多少兵力,石達開是過不去的。

真實的歷史是,當時石達開本來是有部分部隊過了河的,但是這個時候他的小妾生了個兒子,石達開很高興就在當地逗留了幾日,以示慶祝,便把渡過的部隊又召了回來,以防過河的部隊被對岸的清軍襲擊。

但是就在慶祝完了之後河水暴漲,之後石達開數次搶渡都沒能成功,部隊也在數次搶渡過程中不斷地損耗,最終在紫打地這個地方全軍覆沒。

如果過了大渡河?

其實當時沒有過河是石達開自己的失誤造成的,他不應該在孩子出生後逗留當地,而是馬不停蹄地繼續渡河,按照這個假設來說,石達開渡河就沒什麼問題了。

其實渡河之後的石達開大軍則會不出意外地出現在成都平原,然而卻依然改變不了他的命運。還是那句話,當時的太平軍已經失去了信念,與前期的太平軍早已不可同日而語,而成都是清朝在西南的最為重要的城市,必然會有重兵在那裡把守,流寇級的石達開軍團還是一如既往地不能展開攻堅戰,很可能在成都地區與重兵把守的清軍經過幾次交手之後又繼續流竄作戰。

那麼接下來能往哪去呢?很可能只能是陝北地區了。

一路上又是艱難險阻,很可能又要過幾個“大渡河”一樣的地方,也很有可能會在一個“大渡河”全軍覆沒。

所以石達開一旦只能流竄作戰,他的命運就是註定了的,即便能夠過的了大渡河,充其量也只是多堅持一段時間而已。

其實,一支失去了信念的軍隊,敗亡只是遲早的事情。


老威觀史


以石達開的水平,渡過大渡河又怎樣? 老天給過他機會。

1863年5月14日,石達開率軍來到大渡河邊的安順場。

如果當天渡河,太平軍會迎來一片新的天地。結果,石達開的小妾當天為他生下一個兒子,石達開特別高興,下令部隊在河邊休整三天,每日設宴慶祝。


(查看大渡河的石達開)

上帝的機會只給有準備的人。

第二天大渡河水暴漲,再也無法安然渡河。

當地土司王應元沿河邊擺放數百個真假大炮,雖然只有幾個是真炮,當著太平軍的面,這幾個真炮放了幾下,把石達開的膽子嚇破了,不敢冒險搶渡。

石達開的後路也被另一位土司用巨石堵住,使得太平軍進退不得。

石達開在這種情況下並不是檢討自己的錯誤,而是遷怒於為大軍帶路的彝族人,將他們全部斬殺,而後只會對天長嘆,束手無策。


(掙扎的太平軍)

時間和機會就這樣流逝了,等到四川總督駱秉章率軍把石達開團團圍住之後,石達開這才孤注一擲,下令突圍。

石達開此時已陷入兵家所說的絕地,敵人人數眾多且又居高臨下,且得天時地利人和。

由於石達開斬殺當地彝人,民眾對太平軍恨之入骨,紛紛幫助清軍衝殺,石達開只得殺妻斬妾,帶著曾仕和等人和幼子石定忠投降清軍,最後落得個凌遲的下場。


(投降清軍)

72年之後,大渡河邊發生了類似的情況。且看咱們的紅軍是如何擺脫困難的。

轉移到大渡河邊的紅軍,在蔣公眼裡,已是“石達開第二”,斷無逃脫的可能。

可是中央紅軍吸取了石達開的教訓,靈活機動而又快速高效地應對敵情。

紅軍官兵英勇頑強,在距離瀘定橋160公里的安順場,從崎嶇的山路和懸崖峭壁之中,紅4團先頭部隊一晝夜疾行240裡,到達瀘定橋邊,馬上組織22位勇士手攀橋欄、腳踩鐵索,向對岸猛衝猛打,飛奪瀘定橋。


(飛奪瀘定橋)

紅軍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和意志力、戰鬥力,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蹟。

紅軍不但能戰,還得民心。紅軍很好的執行了民族政策,得到了群眾特別是少數民族同胞的幫助,紅軍穿過彝民區比當年石達開的部隊快了8天。

正是這寶貴的8天,紅軍得以擺脫追兵,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

紅軍不是盲目流竄的太平軍,紅軍有著明確的戰略目標和方針。


(大渡河)

紅軍的“北上抗日”的戰略方針符合民心,所謂得道多助,這一點是石達開比不了的。

太平軍的“拜上帝會”那些綱領,很多都是反人類的。 紅軍善於利用國民黨軍內部的派系矛盾,且紅軍內部是堅強團結的,這些因素也是促成紅軍順利渡河的關鍵,而這些都是石達開所不具備的。因此,大渡河是石達開的墳墓,卻是紅軍的勝利場。

就算石達開僥倖渡過大渡河,在沒有明確政治目標,沒有根據地,沒有人民群眾支持,沒有後勤補給和兵員補充的絕境,也許下一個峽谷,下一條河流,下一座山腳,就是石達開的死地。

歪眼小史工作室


剛日讀史


石達開強渡大渡河的時候,已經是強弩之末了。1857年,石達開率10萬大軍出走。石達開脫離天京以後,進展並不順利,大軍先後輾轉於安徽、湖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但都沒有佔到什麼便宜,反而損失慘重。

兩年以後,1859年,石達開由江西攻入湖南,企圖在湖南立足,但是卻被湘軍大敗,被迫退往廣西。此時,石達開10萬大軍僅剩一萬有餘,而廣西凋敝,無法供養石達開的將士,且石達開軍處於清軍的圍攻之中。走投無路的情況下,石達開曾想棄軍而走,找一個地方隱退。可惜,並沒有石達開的理想之地。

公元1861年,就在石達開即將覆亡的時候,天地會義軍陳開等人率四萬人投奔石達開。石達開勢力得到一定恢復,於是企圖由湘黔邊界進入湖北,由湖北入川,再圖大業。

但是天不遂人願,石達開入川以後,依然被各路清軍圍堵,不得已在川、滇、黔三省交界處巡迴逃遁。1863年,石達開佔領昭通,由昭通強渡金沙江進入四川西昌,並伺機北上。

強渡大渡河,就是在石達開北上途中展開的。石達開渡河的位置在現在雅安石棉縣的安順場。石達開如果北上,必須由大渡河南岸進入北岸。

但是,在清軍的圍剿中,當石達開的部隊到達大渡河南岸的時候,所剩只有7000餘人了。石達開派出了4000人搶奪大渡河的控制權,但是沒有成功。最後,清軍援軍到達,石達開和7000名將士全部成為了清軍的俘虜。

如果石達開渡過了大渡河會怎麼樣呢?其實不會怎麼樣,最終也難逃一敗。因為石達開就算渡過大渡河,手上的兵力也只有數千人,不可能再興起什麼風浪。更何況,石達開渡河以後,不可能進入重兵雲集的成都,那樣意味著自尋死路。而只能沿著高原東端往北進軍,然而這一帶環境惡劣,人煙稀少,難以有石達開的立足之地。如果石達開北上,以沿途的艱難,就算清軍不再追趕,恐怕石達開的軍隊也會徹底垮掉。

總之,石達開以及太平天國,從天京事變開始,就已經不可挽回地走向了覆滅之路。石達開到達大渡河,不管過不過河,終究還是難以逃脫敗亡的結局。


蘇綻


眾所周知,曾國藩喜歡相面。咸豐八年九月,他駐紮在江西,軍務閒暇,便經常召集一些中下級軍官來營交談,然後就給他們免費相面,還把相面結果記錄在了日記裡。

九月二十一日,曾國藩接見了三個人,其中,有個叫做何勝必的百長。

九月二十五日,曾國藩接見了五個人,其中,有個叫胡中和的遊擊,還有一個叫蕭慶高的都司

因為,石達開在大渡河全軍覆沒,胡中和是翼王的候補死神之一,蕭慶高與朱桂秋則是第二梯隊的候補死神

同治二年三月二十七日,石達開率兩萬大軍來到四川省越巂廳紫打地。此時,他的面前橫著大渡河,右邊橫著松林河。如果過了大渡河,可由榮經趨成都;如果過了松林河,可以來到瀘定。

為了防備石達開渡過大渡河,四川總督駱秉璋把川軍將領唐友耕安排在了紫打地對岸;為了防備石達開版的飛奪瀘定橋發生,駱秉璋把業已升為提督的胡中和派到了瀘定。不過,因為天降洪水,石達開大軍被困死在了紫打地,胡中和這步棋最終變成了一記閒子默默無聞,唐友耕卻因為生擒石達開而名揚天下。

不過,駱秉璋不會預料到洪水的發生,他推測在正常情況下,唐友耕不能阻擋石達開渡過大渡河。因而,他又在榮經佈下了第二道防線,而派往榮經的將領就是總兵蕭慶高與何勝必。

行文至此,如果石達開渡過了大渡河會怎麼樣?也就有了答案

顯而易見,如果他渡過了大渡河,就會在後有唐友耕追兵,前有蕭慶高、何勝必的情況下被痛揍。當然,如果他渡過鬆林河,就會在後有唐友耕追兵,前有胡中和的情況下被痛揍。

不過,在咸豐八年,這些翼王未來的對手都是還是湘軍中的小蝦。

問答的最後,放一個彩蛋:

曾國藩接見後,把相面的結論記錄在了日記裡,並用△和○標記在人名之前。小編認為,○應該是我喜歡。△則是我討厭。其中,胡中和名字的前面,有三個○。曾國藩相劉松山,都只畫了兩個○。翻看曾國藩的日記,你會發現除了胡中和,他從未用三個○標記過一個人。這說明啥?說明胡中和能力震懾晚清嗎?錯,說明從古至今,這世界都是看臉的,連鋼鐵直男曾國藩看見漂亮的人,也會忍不住畫上三個○表示肯定。


雁小驢


如果石達開真的渡過了大渡河,實際上最終多半也是會被清軍消滅的。石達開可以說是太平天國最富有英雄主義色彩的人物。他十六歲出山,十九歲的時候統率千軍萬馬,二十歲被封為翼王。無論是太平天國的將領,還是敵方統帥,他們對石達開的評價都很高。

比如李秀成說其他天王才能一般,而他只佩服石達開;曾國藩認為太平天國的將領中石達開最為強悍狡猾。

不幸的是太平天國最終爆發了內亂,石達開全家被殺,而他自己隻身逃亡。雖然後來石達開重新返回天京主政,但是他和洪秀全已經是互相猜忌了。

這個時候石達開只能被迫離開天京,帶著自己的部隊另外去闖一片天地。由於石達開名聲好,而且天京之變中他的確深受其害,所以當時很多太平軍的將士都願意跟著翼王石達開。這直接使得太平天國各地戰場急轉直下,清軍趁機反攻。

石達開一走,洪秀全就發現形勢不對了,因為很多部隊都被翼王石達開帶走了。所以洪秀全放下自己的天王架子,多次下詔請求石達開以大局為重,重返天京主政,而石達開不為所動。

由於天京形勢危急,洪秀全罷免了洪仁發、洪仁達的王爵,並且鐫刻義王金牌以及滿朝文武求救的表章去請求石達開,但是石達開仍然坐觀成敗。

其後,石達開帶兵從安慶出發,沿途轉戰各省,雖然多次擊敗清軍,但是他孤軍作戰,沒有根據地,使得補給困難,軍心不穩。很多跟著石達開的將士便想返回天京。

1860年1月,傅忠信首先帶著自己的部隊回朝。

1860年3月,餘忠扶也率領麾下士兵脫離石達開,蔡次賢亦是如此。

這個時候的石達開採取殺人立威的辦法,使得軍心更加渙散。

所以1863年5月,石達開到達大渡河的時候,身邊只有4萬餘人了。要知道石達開剛開始的時候可是有20萬部隊。

對於石達開的這支孤軍,清軍必定是要剿滅的。在當時的情況下,石達開哪怕渡過了大渡河,後面的結局多半是覆滅的。

因為他孤軍深入,而且人心不穩,清軍又集中兵力剿滅他,這種情況下是很難倖存的。

石達開還是講義氣,最後剩下6000人,他首先遣散了4000老弱病殘,然後帶著2000人和清軍談判周旋,最後清軍出爾反爾消滅了他。

s


歷史是什麼


石達開是太平天國的翼王,五千歲,算是一個非常悲情的英雄,與太平天國其他幾個王相比,翼王石達開更是受到世人的敬重。可惜最後他率領著孤軍在大渡河的時候被清軍所阻擊,最後英勇犧牲。

在早期太平天國起義的時候,石達開謂是太平天國的一個軍事奇才。他率領軍隊屢次打敗清軍和湘軍,當時敵人甚至都對他非常敬畏。曾國藩在與他作戰失敗的時候,甚至要跳湖自殺。本來太平天國當時確實有了擊敗滿清,奪得天下的實力,但是定都天京之後,內部的矛盾一下子激發出來了,最後讓太平天國事業走向下坡。

天京事變是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重要事件,天京事變中,洪秀全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威,殺掉了政敵東王楊秀清,而且在事變中株連甚廣,被殺的人多達數萬人。在前線的石達開回到天京,怒斥天王北王他們殺人太多。雖然後來天王殺了北王以平眾怒,但是這個時候太平天國的分裂已經不可避免了。而且天王能力不行,對石達開猜忌甚深。

後來石達開率領大軍出走,是因為天王已經越來越不相信他了,他不忍和天王兵戎相見,再下去的話兩個人必有一死。他出走之後是還在不停的打擊清軍,為太平天國爭取有力的戰略態勢。可惜太平天國後期已經完全迴天無力了,最後他率領一支孤軍,在四川大渡河被清軍全殲,他自己也英勇就義。

縱觀石達開短暫的一生,可謂是輝煌的一生。雖然他英雄了得,但是太平天國內部的矛盾卻註定了他們悲慘的結局。很多人假設石達開渡過大渡河,可以開創另一番豐功偉績,但是這是不可能的,在當時太平天國已經衰微之後,石達開他們的命運已經沒有逆轉的可能性了。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大渡河,大渡河,在中國近代歷史上有三次發生大渡河的戰爭,其中只有中國工農紅軍成功完全了渡過大渡河的壯舉,而另外兩次都沒逃脫在大渡河兵敗的下場,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兵敗大渡河。

石達開兵敗大渡河讓很多人都感嘆不止,那麼若是石達開渡過大渡河,北伐軍的命運會改變嗎?

結果是不能,我們從石達開北伐開始說起。天京事變之後,太平天國的元氣大傷,而本來是為了主持局勢的石達開,也因為被洪秀全猜忌,不得已逃出南京,帶著十萬太平軍負氣出走,來到安慶,這對太平天國又是一個致命打擊。

單說石達開帶領的十萬人,他到達安慶之後,原本想救下安徽舊部,但是因沒有水師,無法渡過贛江,救援行動失敗,之後他又轉戰浙江,雖然建立的浙閩根據地,但是不久還是被清軍攻佔,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石達開開始謀劃進入四川創建根據地。

石達開轉戰於江西、浙江、福建、湖南、廣東、廣西、湖北、貴州、雲南和四川等十省廣大地區,攻佔了八十九個城邑。但是自身的力量也在不斷的削減,等到達四川渡過金沙江到達大渡河畔之後,太平軍由原來的十萬多人剩下不到兩萬人。

所以石達開看似在到處轉戰,實際上是在到處流竄,沒有辦法建立根據地,這種情況下即使石達開逃過了大渡河,北岸依舊有大量的清軍圍剿石達開,在前有堵截,後又追兵的情況下,石達開很難逃過被圍剿的命運。

並且從石達開本身來看,仍然難以逃過封建統治領導者的某些弊病,例如通過彝民區殘忍好殺,尤其是受阻大渡河以後,更是將帶路的彝民殺死以洩憤。這種隊伍在前進的過程中得不到人民支持,部隊只會越來越少,戰鬥力只會越來越差,最後不被清朝圍剿,也會被拖垮。

所以石達開沒有後方和根據地,失敗的命運是已經註定的事實。

在大渡河漲水之後,清軍統帥駱秉章早已完成對石達開的包圍,石達開最後決定投降清軍以保全餘部將士安全!但是等石達開和部下放下武器歸順後,清軍不僅僅把石達開拿下押往天牢,並將他的餘部兩三千人全部處死。


帝國烽火


最近頭條上的一些文章講石達開過大渡河的一些真實情況,與之前看到的不同,但更具有邏輯性,與真實性。紅軍在安順場不能全部過大渡河的情況下,大隊人馬繼續北上,從蘆定過。石達開也不會那麼傻,過不了大渡河,也是選擇繼續北上,可當時北上要過鬆林河,河水太冷出不去。

如果石達開過了松林河,就不一定經蘆定殺回四川。因為在清朝還有一塊可供石達開安身,就是順現在的川藏路進入西藏後,林芝再向南,現在印度侵佔的藏南地區,在這之前反清農民起義天地會一直在此定居,後來這部分人又去了緬甸。這只是一種選擇,所以只要過了死地,中華大地如此之大,英雄總有容身之地。


紅9九


我是抽菸侃歷史,我來回答一個。

天京事變之後,石達開雖然入京理事,但卻遭到洪秀全的排擠,最終遠走西南。對於石達開的經歷及事變中親人的遭遇,我們都是同情的,但石達開遠走西南的目的,卻是我們永遠都無法原諒的。閔浙戰場開闢失敗,退守廣西修整,大渡河邊天降暴雨,鵝毛不浮,蒼天有眼,是不會讓石達開過河成功的。



石達開遠走西南,為什麼要開闢閔浙根據地?要知道福建的旁邊可就是海島了。在看為什麼閔浙開闢失敗,要入川呢?川陝的西邊當時可都不是太平區域。可見石達開野心真的很大,這是有分裂的節奏。

如果石達開渡過大渡河,進而佔領四川。那麼下一步就是要攻取陝西、寧夏、甘肅,一直向西拓張,此時西邊都是戰亂區域,最終據西南與清政府分庭抗禮。這是石達開分裂清朝的目的所在。



自離開天京到分兵回援,石達開所部的精兵強將所剩無幾。在加上一路顛沛流離,後勤不保、糧草不濟,屢戰屢敗。此時的石達開無論是想據海島,還是佔西南,都需要一個穩定的根據地,從而提供充裕的後勤保障。廣西貧窮,無法負擔軍隊開銷,閔浙難攻之後選擇了入川。從東漢到三國,川蜀不能成事這是肯定的。但寧夏可以,甘肅以西都可以,而且都很好攻佔。

天京已經不能成事了,最初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的時候,石達開反對是最強烈的。之後才有了西征、北伐。經天京事變之後,太平天國實力下降,奪取清政府江山已是不可能了,但據守海島或是西南還是大有可為的。如果石達開成功會給之後造成非常大的麻煩。



綜上,如果石達開渡河成功。那麼極有可能開闢西、南根據地,與清朝分而治之。之後的左宗棠也不會再此建大功。更有可能在天京淪陷,天王身死後,石達開自立為帝,與清朝形成割據存在的東西朝。此後中華版圖將再一次進入分裂期,石達開也不會像現在這麼受人同情,反而會成為分裂中國的罪魁禍首,被歷史殘酷的多次鞭撻,成為民族最大罪人。

愛抽菸、好讀史,我是抽菸侃歷史。點擊關注,與您一起分享不同視角的五千年文明史。謝謝點贊


歷史話光年


石達開過了大渡河又能怎樣?結果還是一樣會,只會以失敗告終!

大渡河,這是一條對中國近代歷史產生深遠影響的河流,曾先後兩次改變了中國的歷史走向。1935年5月,英勇無畏的工農紅軍輾轉來到了大渡河邊的安順場,並以驚人的意志,突破了敵人對紅軍的封鎖,成功強渡大渡河,在我國革命戰爭史上,寫下了最為光輝的一頁。

在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取得輝煌的軍事勝利的72年前,太平天國的一支軍隊也同樣來到了大渡河邊的安順場。然而,同樣的地點,相似的情況,但結局卻截然不同。

1863年5月,石達開率領的太平軍輾轉抵達安順場,準備北渡大渡河。此時,據駱秉章的奏稿,當時石達開部尚有三四萬人之眾,而當時大渡河對岸尚無清軍前來圍堵。然而,就在緊要關頭的5月14日,石達開最疼愛的小妾為他生下一個兒子,興高采烈的石達開竟然將大軍的危險處境置之不顧,下令全軍休整三天。

結果,等到石達開要渡河之時,卻碰上了百年不遇的大水,太平軍受大水所阻,多次搶渡不成,繼而糧草耗盡。最終,石達開決定“捨命全三軍”。不料清軍背信棄義,居然夜襲大樹堡,將石達開餘部一網打盡。

關於石達開渡河失敗的原因,有人歸罪於百年不遇的惡劣天氣,也有人歸罪於他為私情而自誤軍情。但實際上,這些都並非是石達開失敗的全因。

實際上,石達開的隊伍根本無法與72年後那支光榮的工農紅軍相比。首先,石達開從負氣出走那刻起,其實就揹負起了背叛太平天國的罪名了。而他的隊伍也從出走的那刻起,就已經失去了信仰。因此,石達開的隊伍其實就是一支沒有根的軍隊,是一支註定沒有希望的孤軍。

其次,石達開雖為人忠義,但戰略眼光卻不強,自出走後,戰略上就一錯再錯。最後,石達開的隊伍脫離的群眾,同時又沒有處理好與當地的少數民族關係,致使隊伍在清軍的的層層堵截下,越打越弱。因此,即便給他成功過江,也無法建立牢固的根據地,最終等待石達開的,也還會是失敗。

所以,即便石達開真的能渡過大渡河,最終等待他的也還是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