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I第三次擴容A股在即 海外機構調研忙

MSCI史上對A股單次最大比例的擴容在即,據測算,此次將為A股市場帶來2000-4000億元的跟蹤資金。而在此之前海外機構調研熱情高漲。據統計,四季度以來,海外機構累計調研了69家上市公司。從行業上看,被調研公司主要集中在電子行業、計算機。分析人士表示,這透露了海外機構在為未來做積極準備。

MSCI第三次擴容在即 海外機構調研忙

近日,明晟公司(MSCI)宣佈,11月份半年度指數評估結果將於北京時間11月8日凌晨06:00公佈,26日收盤實施,27日生效。今年5月、8月,MSCI已順利完成A股納入比例提升前兩步,11月將進行年內第三次擴容,A股大盤股納入比例由15%提升至20%,中盤股也將以20%的比例首次納入。

作為全球影響力最大的股票指數之一,MSCI明晟指數被全球超過12萬億美元的資金追蹤。2017年,MSCI首次將中國A股納入其新興市場指數。此後,MSCI對A股多次擴容,而此次調整則是MSCI史上對A股單次最大比例的擴容,據測算將為A股市場帶來300~500億美元的跟蹤資金。

據國盛策略測算,預計11月MSCI的第3次擴容將帶來約2200億元增量資金,佔全年MSCI引入外資的45%。分析人士認為,隨著A股市場進一步對外開放,疊加A股納入MSCI等事件,外資長期流入大勢所趨,將成為支撐市場底部的重要力量,將率先利好於入選股票,並逐步向外傳導。

雖然目前MSCI還未正式擴容,但海外機構已經提前開始行動。統計數據顯示,四季度(10月1日)以來,截止11月5日,但包括QFII在內的境外機構己經密集地調研了69家A股上市公司。受三季報披露“靜默期”的影響,10月份下旬之前機構調研數量持續減少。海外機構還調研到這麼多的公司可見外資對A股的熱情之高。

《投資快報》記者注意到,最近兩年,前往A股上市公司調研的機構中,海外機構投資者持續增多,個別上市公司甚至出現全是海外投資者調研的現象。一家經常獲海外機構調研的上市公司董秘表示,國際機構投資者對A股市場確實越來越感興趣,不過,海外機構投資者前往公司調研,與國內機構投資者調研流程相同,並無其他特殊情況。

數據顯示,四季度以來,樂普醫療(300003)、海康威視(002415)、大華股份(002236)、廣聯達(002410)、科大訊飛(002230)、華測檢測(300012)、海大集團(002311)、匯川技術(300124)、埃斯頓(002747)、精測電子(300567)這10家公司家公司接受超過10家(含)的海外機構的調研。這當中,樂普醫療以接待45家海外機構的抱團扎堆調研,成為四季度以來最受海外機構歡迎的公司。

“能吸引到多少家機構前去調研,這固然重要,但同時也要結合調研方式來看。比如,相比業績說明會、新聞發佈會等公開調研方式,特定對象調研、現場調研等更值得關注與推敲,背後往往釋放出一些有價值的信號:是不是存在業績企穩回暖等預期。”一位參與過調研的海外機構人士分析稱。

中小創為調

研的重點

從統計數據來看,中小創為海外機構調研的重點。統計數據顯示,下半年以來海外機構調研的69家公司中,滬市公司只有10只;深市主板公司也只得15只,兩者加起來比例還不到三成,但很顯然,中小創為四季度以來海外機構調研的重點。其中,中小板公司有35家,佔比50.72%。

對此,分析人士指出,部分成長經過連續調整後,當前部分成長股的估值處於其合理區間。從絕對估值的角度,不少中小板及創業板股票估值相對於之前估值泡沫時期已經有了相當大幅度的回調。海外機構調研的上市公司集中於中小板和創業板,表明外資普遍對中小創個股充滿期待。

其實,依照MSCI此前的A股納入及擴容計劃,在MSCI第三次擴容中,A股175支中盤股將迎來首次納入,納入因子將由0%一次性提升至20%。依照自由流通市值佔比推算,本輪擴容期間,中盤股與大盤股對應增量資金規模比例大約為2:3,因此中盤股受到的價格提振效應或將更加明顯。

上投摩根基金指出,行業分佈方面,中盤股更加側重景氣成長。根據目前披露的MSCI納入A股中盤股及大盤股名單,大盤股與中盤股行業分佈情況存在顯著差異,從板塊分佈來看,大盤股主要集中於金融地產和大消費行業,中盤股則更加側重計算機、電子等成長類行業。

其實,從海外機構所屬行業(申萬一級)來看,四季度以來海外機構調研69家公司中,也主要集中在電子(15家)、計算機(11家)兩行業,其他行業中,獲調研最多的公司的行業是醫藥生物,但也僅有6家,其次為輕工製造,有5家公司。由此來看,海外機構對電子、計算機兩行業情有獨鍾。

“海外機構對電子、計算機兩行業被海外機構調研頻率越高,調研的機構越多,說明市場主力對這兩行業越是關注,就越容易受資金的青睞。”業內人士對《投資快報》記者表示。11月MSCI將迎來歷史最大單次擴容,無論是增量規模還是覆蓋範圍均為歷史最高水平,海外機構較高的調研熱情也是為未來市場走勢所做的多手準備。

對此,分析人士指出,一邊是結構行情,一邊是機構加緊調研,這透露了出了海外機構對於後市預期的普遍認可,為佈局來年行情做準備,而從近期受到海外機構集體看好的品種中挑選投資標的或是一條捷徑。

值得一提的是,四季度以來獲海外機構調研的69家公司中,35家股價四季度以來跑贏大市,其中17家公司累計漲幅超過10%。而獲最多海外調研參調研的樂普醫療,其股價累計漲幅超過27%,表現遠好於創業板創指5.27%的漲幅。

更多海外資金流入A股在路上

11月3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年內推動四項開放措施落地,下一步證監會將修訂QFII、RQFII制度規則,進一步便利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資本市場,儘早全面推開H股全流通改革,研究擴大交易所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研究制定交易所熊貓債管理辦法,更加便利境外機構發債融資。

事實上,2019年以來,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政策頻出,在今年6月份的陸家嘴論壇上,易會滿就宣佈將會陸續推出對外開放的九條舉措,時至今日,九條舉措已然完成其五,剩餘四項措施的落地也得到了易會滿的再次強調,這更加證明了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決心。除此之外,證監會還有著諸如我國資本市場將在2020年逐步取消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外資持股比例等政策即將落地,這對於我國加快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同樣將起到重要的推進作用。

當前我國國內市場的外資佔比不過3%左右,遠遠低於日韓等市場15%以上的平均值,且僅相當於韓國市場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的水平,也就是說,我國國內資本市場的國際化程度亟待進一步提高,不過從另一角度來看,較低的外資比例也恰恰說明了我國資本市場具有很強的待開發性,在愈發豐富的對外開放措施下,更多的外資流入也將會為國內A股市場帶來更多的“活水”,提升資本市場資金的流動性。

受到我國愈發成熟的資本市場制度以及持續對外開放態度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國際指數也將A股納入其中。除MSCI預計將在11月年內第三次提升納入A股比例,由之前的15%增加至20%外,富時羅素也表示將在2020年把A股的納入因子提升至25%。分析指出,A股被納入國際指數以及比例的不斷提升,不只是說明國內資本市場已經逐漸得到了國際市場的認可,而且為國內資本市場實打實地帶來了資金增量。

中金公司認為,中長期針對外資配置中國市場的規模與中國經濟、市場規模不相匹配的系統性修正是外資持續流入中國的根本動力。我們估算未來10年外資平均每年淨流入A股的資金量可能在2000億元-4000億元。隨著外資A股參與率的提升,A股投資行為也在越來越朝著“基於基本面的投資”方向轉變,外資有望在未來10年內持有A股的總市值比例達到10%而成為A股最大的一類機構投資者,從而對A股越來越機構化起到示範作用。

本文源自投資快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