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工程塑料企業集中度較高,以外資和國有企業為主

我國工程塑料企業集中度較高,以外資和國有企業為主

摘要:工程塑料作為近年來新興的高端原材料,持續展示出其產品優勢及市場潛力,已成為工業及資本競相追逐的領域,部分發達國家已將“以塑代鋼”提上了發展議程,工程塑料常態化、支柱化已成為工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將重點分析我國工程塑料行業發展現狀及企業佈局情況。

工程塑料是能長期作為結構材料承受機械應力,並在較寬的溫度範圍內和較為苛刻的化學物理環境中使用的塑料材料。其具備耐高溫、耐腐蝕、耐磨損、比重輕、低吸水、抗拉伸等性能,同時規模化生產成本低於金屬材料,且屬於可再生資源,有力於資源的循環利用。被廣泛應用於軍工、航空、航天、電子電器、機械等工業領域,同時部分產品也在向民用領域積極滲透。未來隨著下游需求的不斷擴展,工程塑料也將成為產業格局調整下的基礎原料之一。

我國工程塑料企業達60餘家,萬噸級規模化企業佔比較少

由於工程塑料技術壁壘較高,我國對於這一領域的佈局較晚,產業發展狀況稍顯滯後,部分產品仍依賴進口,對於國外企業的依賴性較強。近年來無論是在政策及市場方面都給與了工程塑料塑料產業大力的支持,使得行業取得了較為快速的發展。目前我國在五大工程塑料領域都有所佈局,且逐漸形成了上游原材料生產、樹脂聚合、工程塑料改性、下游加工應用的全產業鏈集群,產業規模持續擴大,技術能力穩步提升,在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的同時,也進行了一定量的出口,進入國際市場。我國工程塑料行業規模持續擴張,但是在高端工程塑料領域仍由國外企業所佔據,我全國工程塑料企業的崛起之路道阻且長。

目前我國已佈局工程塑料領域的企業有60餘家,同時形成萬噸級以上規模化生產的企業30多家,總體產能與國外企業存在一定差距,但是部分龍企業無論是在技術實力、市場佔有率、產能佔比方面都可圈可點,萬華化學、雲天化、藍星集團、神馬集團、雲天化、中石化儀徵化纖等一批企業先後上市,成為我國工程塑料的領軍企業。同時國外企業也在我國進行產業佈局,德國科思創、美國英威達、日本帝人、三菱麗陽等國際知名生產商都在我國建成過規模化的工廠,加強了與國內企業的競爭。

圖1 我國工程塑料企業分佈圖

我國工程塑料企業集中度較高,以外資和國有企業為主

我國工程企業集中度較高,以外資及國有企業為主

工程塑料行業屬於技術密集型產業,企業集中度較高,同時由於外資企業在這一領域佔據較大的優勢,市場及產能佔比一直領先於國內本土企業。目前在我國工程塑料企業中外資企業佔比34%,國有控股企業佔比36%,民營企業佔比21%臺資企業佔比9%。

圖2 我國工程塑料企業類型佔比

我國工程塑料企業集中度較高,以外資和國有企業為主

從產能角度分析,外資企業產能佔比較高,企業平均產能達到14萬噸/年,國有企業平均產能7萬噸/年,臺資企業平均產能12噸/年,民營企業4萬噸/年。總體而言由於工程塑料對於技術及資金投入的要求較高,外資及國有型企業發揮空間更大,民營企業在這一領域的弊端更加凸顯,但是也不乏這一領域的強者,如民營企業中的鑫寶新材料,在聚苯醚領域已成為我國的領軍企業,規劃產能達到5萬噸/年,在我國聚苯醚市場中佔據較大的市場份額。

圖3 我國工程塑料企業平均產能

我國工程塑料企業集中度較高,以外資和國有企業為主

從區域分佈來看,我國工程塑料企業聚集度較高,近70%集中在華東地區,有17%集中在中南地區,其他區域分佈較少。華東地區上下游產業較為發達,且地區支持力度也較大,更利於產業發展。在未來規劃中部分企業仍選在原址進行擴產或新建,產業區域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有利於形成工程塑料的產業集群。

圖4 我國工程塑料企業地理分佈

我國工程塑料企業集中度較高,以外資和國有企業為主

結語

工程塑料作為未來工業生產及日常生活的重要原材料之一,越發受到市場的青睞。部分發達國家工程塑料已發展為常態化、支柱化,我國近年來也加強了對這一領域的佈局,目前已有60餘家企業進入這一領域,其中部分企業已成功上市,成為我國工程塑料領域的主力軍。未來我國工程塑料領域的企業及產能都會進一步增加,但是企業集中度也會進一步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