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坐飛機,入手索尼WH-1000XM3和BOSE 700哪一款更合適?

用戶1293488218123


題主說的這兩款產品,一款是索尼當下頭戴式熱門降噪耳機WH-1000XM3,另外一個是BOSE新推出的700。這兩款產品都有著非常出色的降噪性能,BOSE的降噪耳機有著較高的名氣,而索尼的1000X系列自打誕生之初就是朝著顛覆而去的。

降噪耳機是用了之後回不去的一種存在,很多人喜歡降噪耳機的理由是感受能讓自己感受片刻的安寧,享受屬於自己的世界。不過新影音喜歡降噪耳機的理由卻有所改變,在原來不得不開大音量用來消除環境音的影響,如今只需要打開降噪耳機的降噪就可以消除。長期大音量下對聽力的影響是很大的,降噪耳機從這個角度來說保護了我們的聽力。

因為降噪耳機的降噪功能是獨立的,即使不播放音樂也可以讓人享受安靜。新影音作為一個WH-100XM3的老用戶,將著重在佩戴、操作、降噪及音質、續航、穩定性等幾個方面跟大家分享這兩款產品的對比。

佩戴感受

佩戴方面,二者都是便攜頭戴式耳機的典範。新影音就主觀感受來說一下,這兩款產品主要有三點區別。首先是耳罩內部空間,BOSE的空間會更大,長期佩戴下來的內部悶熱感會比索尼來的更慢一些。仔細觀察WH-1000XM3耳罩內部的海綿要比Bose 700更厚,導致了內部空間會有一定的佔用。用手去觸摸腔體表面和內部海綿,Bose 700的更加輕薄,這似乎在電路或者電池做了一定的妥協。

其次是Bose 700頭梁部分的側面壓迫感更小,從WH-1000XM3換到Bose 700之後總會給人感覺運動佩戴時可能會脫落的感覺。最後就是Bose 700耳罩的部分要比WH-1000XM3的耳罩更加緊一些,這點對於戴眼鏡的用戶來說至關重要,WH-1000XM3耳罩部分對於鏡腿跟皮膚的壓迫力度更小一些,長時間佩戴會更舒服。不過二者在最後這點上的區別就新影音的主觀體驗而言相差沒有上面兩點來的更大。

還有一個小細節就是WH-1000XM3基本上是以皮革和塑料來包裹耳機。Bose 700是皮革和金屬來包裹,接觸皮膚的部分偶爾也會是金屬。懸掛在脖子上的耳罩Bose 700是朝天外翻,BOSE這一系列的“操作”都是區別於索尼正常思維下的產品。或許這就是BOSE在官網上大書特書的優化佩戴。

配對&操作體驗

操作方面,硬件上新影音在習慣了WH-1000XM3之後使用Bose 700經常誤觸。無論是側面的觸摸式操作腔體還是按鍵,都要比WH-1000XM3操作起來更加“輕鬆”,這種“輕鬆”是相對於WH-1000XM3的“吃力”,無論是佩戴還是掛在肩上,Bose 700誤觸的困擾一直伴隨著新影音一週的使用過程。其實WH-1000XM3和Bose 700有著非常相似的操作邏輯,只是WH-1000XM3的按鍵更加緊,誤觸控制的比Bose 700更加好一些。

如果說硬件上的操作體驗是可以去慢慢習慣,但是軟件上的體驗就是一些客觀存在的問題。配對方面,Bose 700可以直接在手機設置的藍牙開關中配對,但是這樣配對之後再使用BOSE音樂這個APP就變得極為困難,需要用戶解除配對後來到BOSE音樂這個app上進行配對,發現設備後要等待3分鐘左右的時間才能做到使用這個app。

而WH-1000XM3不存在這個問題,在手機設置的藍牙中配對完成後,打開Headphones app就可以直接設置耳機了。在app中,Bose 700設計的很簡潔,值得把玩的就是降噪檔位的調節有10級調節。而WH-1000XM3這邊的調節選項就很多了,除了識別場景還可以設置20級降噪調節,其他的諸於均衡器的玩法新影音在之前的文章已經介紹過了,這裡不再贅述。

Bose 700在軟件上可以設置選擇連接的多款設備。WH-1000XM3如果配對了多款設備,開機後會主動優先配對最後一次連接的設備,WH-1000XM3需要長按7秒開機鍵進行重新配對選擇新設備,直觀的感受中Bose 700這點的確更好一些。而習慣了WH-1000XM3的操作後感覺Bose 700會方便一些。

另外,BOSE在耳機中的的語音提示實在是有些讓人無法形容,不知道是土味還是另類。WH-1000XM3的語音提示倒是相當標準,標準的像是機器音。不過這些都是無關體驗大局的小細節,兩家都應該可以做得更好才對。

降噪&音質感受

二者在降噪性能上都非常的優秀,在只打開降噪的情況下WH-1000XM3降噪整體更加均衡一些,除了交通工具本身的噪音之外,WH-1000XM3能將一些人聲和靠近中頻的噪音也消除掉,Bose 700來說則比較專注於交通工具的低頻噪音。日常使用的話二者相差不大,在特定的場合下如果不考慮一些因素,WH-1000XM3的降噪效果更加理想。

相比較於Bose 700,WH-1000XM3的另外一個降噪優勢在於人聲的過濾更加乾淨,對於出街和宿舍環境之中,索尼WH-1000XM3的降噪效果更符合國內用戶群體對一款降噪耳機的期望。雖說Bose 700的介紹中強調了新的腔體設計帶來更好的降噪,但是這個提升在WH-1000XM3面前來看似乎是在擠牙膏。新影音認為,綜合下來WH-1000XM3的降噪更加符合我個人對這一產品的期待。

在日常通勤方面,WH-1000XM3在開啟降噪的一瞬間能夠瞬間告訴你這個世界安靜了。而Bose 700有一個淡入淡出的特效一樣。作為一款後出的產品,這次Bose 700有些意外,居然沒有趕超WH-1000XM3的降噪水平。同時WH-1000XM3的環境音模式能夠很好的讓人注意到站點信息。綜合舒適佩戴體驗,WH-1000XM3更加優秀的包裹性可能已經顛覆了人們對BOSE產品的期待,同時包裹性也是耳機產品被動降噪(隔音)性能的一個關鍵,對臉部的貼合也讓帶眼鏡的用戶感受到更加舒適。

聲音方面的區別比降噪的區別更大,在搭配使用iPhone Xs MAX的時候使用的是AAC編解碼器,WH-1000XM3的風格更加濃郁,解析力高,低頻層次感強,聲音細節多,中頻密度更高,更加耐聽一些。Bose 700的聲音乾澀清淡,數碼味道更重,高頻清亮,結象紮實。

新影音在這次聲音對比的環節之中發現,BOSE似乎沒有通過EQ去補償降噪損失的低頻頻響。而WH-1000XM3這次依然是在索尼的調音技術下讓音樂潤色了不少。WH-1000XM3的音質上的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尤其是低頻部分,WH-1000XM3能夠非常的“抓耳”。如果用戶是為了低頻而盲狙Bose 700,這次BOSE可能會讓你失望了,高頻變亮後,跟QC35相比,Bose 700的低頻被削弱了不少。。

如果使用安卓手機可以使用LDAC編解碼器WH-1000XM3的聲音會變得更加中正和自然,聲音的音質自然也會比只支持AAC編解碼器的Bose 700更好一些。尤其是聲音細節上,這與BOSE 700高頻的亮是不同的。因為聲音細節不併代表聲音是否亮。耳機能表達出的聲音細節越多,越能烘托出原作曲對音樂的情感,這不是通過BOSE 700高頻的亮所能夠簡單表達出來的。

除此之外,在手機的相同音量大小下,Bose 700總要比WH-1000XM3的聲音小一些,不過這個並不影響用戶的決策。總體來說,這次在降噪開啟後的聲音對比,Bose 700的問題可能出現在了前期算法和後期放大上,這是不應該的。

續航&其他感受

WH-1000XM3的官方標稱的續航要比Bose 700高一些,兩款產品都支持快充,習慣每天一充的用戶是沒有什麼區別的,如果經常忘了去充電,WH-1000XM3顯然更適合。

Bose 700這次主打的是全新的設計和Bose AR,可能跟我實際使用習慣有關係,這次沒有體驗Bose AR所帶來的便利。WH-1000XM3的自適應聲音控制是根據手機傳感器來設定狀態的,有時候你躺在床上,手機大幅度移動也會導致識別場景的失誤情況。感覺有意無意之間兩個耳機都想往智能的方向做產品,但是現階段音頻產品跟智能相關最多的還是語音控制,於是Bose 700內置了8個麥克風,其中2個用於拾音。

而反觀WH-1000XM3,由於各方面均衡且聲音更優秀,相比Bose 700更加實惠的價格贏得了新影音的推薦位置。本以為Bose 700這次的推出能夠給降噪耳機產品帶來一些新的東西,但實際上並沒有。索尼從第一代MDR-1000X開始直到WH-1000XM3使用了三代產品成功顛覆了Bose在這個領域的領導地位,新影音不希望看到的是單方面吊打,因為這樣子只會有更多的擠牙膏產品。

其實關於這兩款產品,新影音還有很多可以跟大家繼續聊的,比如說外觀、長期使用是否掉漆、穩定性等等。但是這些可以繼續聊的內容並不夠影響一個人的購買決策,限於篇幅的原因,大家可以跟我留言討論。


紫砂交流圈


  • 價格

WH-1000XM3目前售價大概1900元左右,BOSE 700大概3000元左右。

  • 配置

糾結這兩款耳機,一定是需要降噪功能的用戶。那麼,主要就來對比下兩者降噪的區別。索尼WH-1000XM3擁有20級可控降噪,賬面上的數據優於bose 700的11級降噪。

但在降噪技術上,我更傾向於BOSE。因為,BOSE不僅是生產降噪耳機,在汽車降噪領域也是首選的解決方案。

  • 顏值與佩戴舒適性

顏值是個很主觀的標準,但兩款耳機造型大同小異。但佩戴舒適性確實要著重考慮的。每個人的腦型都不同,對耳機的佩戴要求也不同。建議最好還是親自去帶上體驗一下。

以上就是兩款耳機簡單的對比。

如果是我的話,我會更傾向於選擇索尼WH-1000XM3。

價格更便宜,降噪功能對比BOSE也不會相差很多。而且,我對索尼大法的產品有執念。


當然,這些僅供你參考。結合自己的預算、審美和佩戴感受。你會有自己的選擇的。


一顆大頭蔡


耳機降噪的功能不知從何時成為一項對高端耳機重要的考核指標,在我的印象中索尼應該是最先提出和應用這一技術的廠商,現在市面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降噪產品,但是耳機領域一直都被索尼佔據。在這幾年的技術演變市場競爭中降噪產品的價格也慢慢貼近了日常用戶的生活,索尼也是第一家推出真無線降噪耳機產品,當時可以說是引起了一陣轟動。

除了索尼在降噪耳機方面有著突出的表現外,還有另一家耳機廠商也是有著不錯的產品基礎,那就是BOSE。

題中說到的這兩款索尼WH-1000XM3和BOSE 700都是目前市面上主打降噪的無線頭戴式耳機最受關注的兩款產品,這兩臺產品也是本人比較喜歡的,無論從產品設計還是降噪效果和產質都可圈可點,接下來我就來講講在使用過程中這兩款產品給我們帶來哪些體驗和感受。

外觀設計方面

索尼一直做得比較簡約時尚大氣,這一代WH-1000XM3也是如此,黑色和金色完美的融合,更顯檔次。

很多想要入手頭戴式耳機產品的用戶可能會有這樣的疑慮,重量過重是不是長時間佩戴會很累,耳朵是否會有疼痛等不適感?索尼WH-1000XM3較上一代產品重量輕了20g,達到更輕的0.255kg,重量對於佩戴的顧慮完全可以不用考慮,與耳朵接觸的材料在保證密閉性的同時做到了更加柔軟和親膚,疼痛感不存在的,這點大家可以放心。

索尼WH-1000XM3採用Type-C接口連接更加方便,3.5mm耳機線接口,開關機鍵和降噪開關分佈在耳機底部。

右耳罩上的面板觸控會讓用戶在佩戴的時候更加方便操作,這一點應該很多用戶在日常使用過程中體會比較明顯,在接聽電話、播放音樂等場景下確實會非常方便。

接下來我們將兩款產品放在一起進行一個簡單的對比,就外觀方面兩者各有特點,前文也說道過索尼 WH-1000XM3的設計風格會顯得很高貴,BOSE 700其實就淡出的設計感方面我覺得更有優勢一些,顯得非常特別,但是顏色搭配和用料如果能有更多的變化會更好一些。

產品的便攜性一個我認為比較重要的參考數據,當你在出差或者上班路上和逛街的時候,當你的行李箱和揹包空間有限的時候這一點就會表現的比較突出,剛才提到BOSE 700的設計感很強,但是便攜性就損失了不少,索尼WH-1000XM3雖然依然傳承以往的設計理念但是便攜性真的非常好,各種摺疊真心節省空間。

音質方面

索尼WH-1000XM3可以說無論是技術積澱,還是產品創新,都是高音質的代表。索尼的音頻產品引領行業多年,這代索尼 WH-1000XM3更是為用戶帶來了優質的聽覺享受。很多用戶對BOSE 700的音質第一感覺也是表現非常不錯,但是沒有對比就很難評判什麼樣的音質才能獨佔用戶的耳朵。

試聽一下現在很火的《野狼王disco》,可以用來感受重低音。BOSE 700重低音表現很出眾,其他部分沒有突出的地方,索尼WH-1000XM3重低音效果表現渾厚,同時在說唱與配樂的層次感更佳分明,而且索尼WH-1000XM3帶來的音樂空間感也好於BOSE 700。

在試聽一下最近抖音比較火的《芒種》,女生乾淨清澈的聲音與琵琶的完美組合讓人很愉悅,BOSE 700的最大感受還是音色表現過於線性,而且在重低音部分表現有點過重,琵琶與歌唱部分彷彿就在耳邊,整體表現平平。索尼WH-1000XM3的音質就更像是在一個空曠密閉的空間單獨欣賞,層次感和空間性能體現一臺耳機音質最好的點,讓你帶上耳機就會有一種置身事內的感覺,完全沉浸式的體驗最受音樂愛好者喜愛。

耳機降噪方面

降噪是這兩款產品的主打賣點,也是近年來耳機產品最核心的賣點,索尼在降噪領域率先研發了自己的降噪芯片,可以說在降噪技術方面有著深厚的技術實力和行業領先水準,從官方的降噪數據來看,WH-1000XM3的降噪為20級可控降噪技術,也就是他可以根據你的使用環境,使用場景,海拔,高度,氣壓變化等情況有效過濾無效的噪音,同時還會根據個人特點進行個性化優化設置,更加智能。

我們在來看看BOSE 700,官方數據為11級可控降噪,比索尼WH-1000XM3低了9個等級,而且在複雜的環境和條件下降噪技術也沒能隨機應變,只能說BOSE 700在降噪方面只做到了從無到有並沒有做到從有到專的程度。

在日常使用過程中兩個場景是我使用降噪耳機最多的,一個是日常上下班坐地鐵走路,另一個是飛機上。降噪等級無法自由切換是BOSE 700的直觀感受,而索尼WH-1000XM3不但在嘈雜的大街上可以享受美妙的音樂,同時也能聆聽到周圍的環境音,還可以捂住右耳罩跟旁邊的人聊天,無需摘下耳機,十分方便。

在機場候機的時候戴著降噪耳機經常會聽不到機場廣播,BOSE 700的好處是很好的包裹性讓你獨享屬於自己的音樂世界,然而當廣播響起的時候,你必須要集中注意力認真聽,這一點BOSE 700的降噪效果並不是很好。而索尼WH-1000XM3這個時候無需摘下耳機就能聆聽環境音就起作用了,不必摘掉耳機也能聽見機場廣播。

最後總結

在核心賣點方面,兩款產品都是主打降噪功能,索尼WH-1000XM3表現更為突出一些,綜合以上所有的數據應該對比,最終兩者哪個更合適也非常明顯了。


人生旅行口袋


肯定選Bose,價格差不多的情況下,Bose 音質略勝一籌,專業音頻設備生產商,可以信賴,豪華車裡大部分都是Bose 印象


李凱文141319


飛得多主要考慮降噪,那降噪和長時間佩戴的舒適是首要的考慮,就不要太顧及音質了。

我用的BOSE QC15,13年在米國買的,不出意外的made in China。包耳式比較舒服,不會給耳廓壓力,但是所謂的蛋白質皮耳罩,不怎麼出汗的人也許用著合適,我汗多,沒幾個月就要換,也是蠻討厭的,後來幹錯萬能的淘寶上淘了一對小羊皮的耳罩,這次半年多了。



SteveHe


bose的音質,分離度高,層次分明,高中音有點“乾脆”,低音非常飽滿。比較適合歐美的現代/電子/搖滾口味。

索尼的產品講求整體感,聲音溫暖,比較適合亞洲人的口感,不太“偏科”。

你自己看,平時愛聽什麼題材的音樂,再加以選擇。


陸家梧桐棲小鳳


我個人更推薦索尼WH-1000XM3。這款耳機帶給了我更舒適和穩固的佩戴體驗,更便捷的操作。好的降噪才能帶來出色的音質,降性能更出色的索尼WH-1000XM3,也能最大程度的保證聆聽感受;超長的續航表現也讓WH-1000XM3更具競爭力。相比之下,Bose 700在性能方面依然是相當出色的水準,但在細節上似乎沒那麼用心,包括音質。當然了這也得你自己去體驗體驗畢竟這是我個人的意見麼。


幸福的小水杯


哪個便宜買哪個,誰家打折買誰家。沒什麼可糾結的,有錢就倆都買。


車指個南


airpods pro。便攜也很重要


125457582


Bose的低音無與倫比也非常與眾不同,bose的聲音一聽就知道真假!習慣bos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