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可能致死!臨床應用時,這些問題一定要弄清楚

阿司匹林是心血管疾病一級和二級預防的基礎藥物,數以億計的患者都在服用小劑量的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消化道不良反應明確,發生率較高,胃出血和穿孔甚至是致死性的。

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使消化道損傷危險增加2~4倍,其導致嚴重消化道出血的絕對危險為每年0.12%。


阿司匹林可能致死!臨床應用時,這些問題一定要弄清楚

高質量的阿司匹林腸溶包衣在十二指腸內鹼性環境下才溶解,因而可避免對胃黏膜的直接損傷,但並不能明顯降低胃腸道出血的風險。

這是因為,阿司匹林誘發消化道出血的機制中,除了對胃腸道黏膜的直接損傷作用外,阿司匹林抑制環氧化酶(COX)活性,減少胃腸粘膜保護因子前列腺素的合成,減少血栓素A2的合成,降低血小板的聚集能力,易致出血。

因此,當你為患者應用小劑量阿司匹林時,這些問題一定要交代清楚。

1、阿司匹林應該餐前還是餐後服?

阿司匹林普通製劑的傳統用法是餐後服用,旨在通過食物的緩衝減少對胃腸黏膜的直接損傷。

但是腸溶阿司匹林抗酸而不耐鹼,若在餐後服用並不能體現腸溶片的優勢。

進餐後,食物的緩衝使胃內酸性環境稀釋,胃液酸鹼度提高,腸溶衣易於溶解;

此外,藥片與食物混合使藥物在胃內停滯時間延長,也容易使腸溶衣破壞。

而餐前服用,由於空腹胃內酸性環境強,腸溶衣不易溶解且胃排空速度快,在胃內停留時間短,從而可減少藥物對胃黏膜的損傷。


阿司匹林可能致死!臨床應用時,這些問題一定要弄清楚

觀察性研究亦證實:

餐前服用腸溶阿司匹林可以明顯降低胃腸道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於餐後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出現上腹痛、燒灼感等不適症狀的患者,改為餐前20~30min 服藥後大部分患者不再出現消化道不適症狀。

因此,對於阿司匹林腸溶片,建議餐前服用以減少對胃黏膜的損傷。

2、腸溶片要不要交待“不能嚼碎服”?

阿司匹林腸溶片最常用的方法是:口服,每天100mg,飯前用適量水送服。

由於阿司匹林腸溶片具有抗酸性,所以在酸性胃液不溶解而在鹼性腸液溶解。

阿司匹林腸溶片相對普通片來說其吸收延遲3-6小時。

當患者出現疑似急性心肌梗死發病時:

建議首次劑量300mg,嚼碎後服用以快速吸收(不限於腸溶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可能致死!臨床應用時,這些問題一定要弄清楚

因此,一般情況下不必交待“不能嚼碎服”,以免患者誤解,延誤急性心肌梗死發病時的自救。

3、需要交待患者的注意事項

(1)用藥期間出現任何上腹部不適時,如噁心、嘔吐、腹痛、腹脹、厭食、反酸、噯氣、燒心、燒灼感等;或出現血腫、鼻衄、泌尿生殖器出血、牙齦出血等,應及時就診;

(2)由於小劑量阿司匹林的消化道症狀不明顯,應提醒患者監測糞便顏色,當出現血便,或黑便時,及時就診;

(3)阿司匹林服藥後12個月內為消化道損傷的多發階段,3個月時達高峰。應提醒患者每1~3個月定期檢查糞便潛血及血常規,一旦出現白細胞、血小板計數下降或血紅蛋白降低應即停藥。

(4)對高危患者:65歲以上的老年人、有消化道出血或潰瘍病史、有消化不良或有胃食管反流症狀、Hp感染等患者,以及聯合使用其它抗血小板或抗凝藥物、NSAIDs或糖皮質激素、活血化瘀中成藥的患者,最初3 個月內每2 周監測1 次糞便潛血及血常規。

(5)乙醇可加劇阿司匹林對胃黏膜的損害作用,患者服用時應避免飲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