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A一年再申請真的好嗎?

包蕊傑


有部分家庭可能會遇到這樣的窘境:一方面,對於美國大學的期許比較高,希望至少能夠進入前五十甚至前三十的名校,另一方面,可能因為準備時間較為倉促、英語基礎不夠、課外活動比較蒼白等等原因,還未具備衝擊頂尖名校的條件,眼看著提前批申請大潮已經風起雲湧,心裡打起退堂鼓,我要不要GAP一年再申請?以下分三種情況討論:

第一種情況是 比較特殊的高考生,確實決定出國比較晚。在高考失利或者未能取得滿意的成績之後,臨時決定要出國,大部分情況下這樣的同學肯定需要GAP一年。但是具體是明年春季入學還是秋季入學, 要取決於學生本身的學習能力和英語基礎以及對“時間性價比”的要求。

因此,高考後決定出國的同學們一定要根據自己實際的英語水平測試情況來參考後續複習安排。

可以提供給各位家長參考的一種思路是:申請明年春季入學。相對來說學校綜合排名不一定會很高,但是可以大大的節約時間。對於今年高考失利的優秀學生,通過短期突擊,在今年10-11月拿到託福90分以上的成績,就可以嘗試申請。進入美國前100的綜合性大學之後,保證大一大二GPA高分,同時通過夏校來彌補學分。不但可以與同屆學生同期畢業,也會有很多轉學的機會。

希望申請工程方向專業的學生則可以參考一些不需要提交SAT的文理學院。如果能夠錄取,可以通過很多文理學院都有的3+2項目來實現本科+碩士的工程名校發展。(詳情參考《要不要讀文理學院》。)

如果一定希望申請至少前五十的大學,那麼SAT/ACT是下半年的必考選項。以明年秋季入學為佳,且最晚要在12月底之前拿到成績。這個時候建議同學們多多聽取任課老師和督導的評估,理性選擇。

第二種情況是 明確了美國本科留學方向的同學,在現階段覺得自己的實力與目標院校差距較大,希望多一年準備時間的。

這裡又有分兩種不同的學生:一種我們稱之為“得隴望蜀”型,另一種可以說是“不得已而為之”型。

前者本身具備了一定的標化成績和課外活動優勢,但是距離自己想申請的頂尖名校還有差距,希冀於下一年的努力。但是不要忘記在美本申請三要素中,我們要去衡量,多花一年時間能夠真正對哪些元素有重大提升,以及這樣的提升是否有意義。

第一項是學術能力(包括學校課程難度rigor of course、GPA、學校排名和推薦信等),在這個部分中最重要的學校課程難度(一般來說是高難度美國高中/IB國際班 > 國內其他國際班 > 大陸體制內學校)是基本無法改變的,學校的成績和排名能夠提升的空間也比較小,推薦信老師到了明年還是那麼幾個。

第二項是標準化考試成績,這是相對來說可以有比較大提升的空間。但是不要忘記,每一年標化考試的大趨勢都是水漲船高,也許今年1450分還是一個不錯的分數,但是到了明年可能會被越來越多的“1500俱樂部”碾壓。

第三項是綜合實力(課外活動、學術大獎、申請文書等),這個部分通過更加充分的準備也能夠有機會提升;但是取決於在複習備考之餘,能夠留出多少時間去提升自己課外活動的含金量和豐富性。

最後,選擇GAP一年的同學還需要向美國大學說明這一年自己為什麼要推遲申請,具體做了什麼。如果僅僅是為了提高錄取的機會,甚至有可能會有刷分的嫌疑,還會對申請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後者叫做“不得已而為之”的學生類型是少數派,其最大的特點是其英語和學術能力確實距離出國留學差距很大,不但託福分數很低甚至整體文化課成績也落後很多。這種情況下我們一般不建議學生通過“語言班”的方式提前出國(具體可以參考《要不要去美國讀預科》),而是在國內做好相對充分的準備,至少具備了能夠在美國課堂和校園的“生存能力”之後,再出國留學。

這樣的家庭可以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參考延遲半年或者一年,通過次年春季或者秋季入學的方式,來給孩子爭取更多的時間。

最後一種情況 也是廣義上被美國文化所熟悉的“gap year”:就是在被美國大學錄取之後決定延遲一年入學。其目的有很多,有的同學希望增加自己的遊歷並開闊眼界,要去各地旅行體驗生活;也有的同學有非常好的實習機會,希望先增加一些社會經歷再就讀大學;還有的同學為了自己的義工項目,果斷抽出人生中重要的一年時間,全心全意投入;我們還曾經有一位學生在申請成功大學之後要舉辦自己的巡迴音樂會而gap一年。這樣的情況不但被絕大多數美國大學理解,也可以順利申請到延期入學,還會對自身的成長有完全不同緯度的提升,


卒子過河19


連GAP都拼不對的話,可能也不用申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