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裔人才在美碾壓華裔:中國孩子到底缺少什麼樣的教育?

青少年教育心理


我感覺印度和中國人才差距還是非常大的,不是說印度比中國人聰明,就如印度的大學和中國不同,他是集中制的,三傻裡面說的非常清楚,也就是說印度集中全國的力量重點支持印度理工學院,把全國的最最等級的學生招收進去,而且每年學校畢業時,美國大的公司都去印度理工學院招聘。但是反過來中國相對教育資源非常公平,北大清華也做不到壟斷地步,而且國內的經濟也在逐步壯大,更加需要大量人才,所以畢業生根本不需要出國,但是印度呢不同那些學生不出國,收入非常低廉。所以導致了印度頂級人才去了美國,中國呢基本都留在國內,為國家發展壯大做貢獻。但是在中國解放前不同,那時中國大量人才去了沒有,幾乎所有領域都有中國人的身影。但是那時怎麼不見得有印度的人才呢。只能說明一點,印度辛辛苦苦給美國選擇和培養人才,從之前印度的探月器就可以看出來,假如印度真的比中國人聰明,那麼怎麼造個衛星還要靠美國俄羅斯幫助,還來個硬著陸,但是反觀中國呢幾乎一步一個腳印幾乎很少有失誤。更加不用不說印度的軍工等領域更加開了掛。


阿杜哥的歌


我覺得中國學生花了太多時間學習,綜合素質的培養太差。在工作中起決定作用的不止是成績。說一下我最近和一個印度人接觸的故事。

一個多月前,為了出租房子,老婆登了個廣告。想不到這房子還非常搶手,有好多人打電話來問。老婆想等等看,多幾個人篩選一下。有一個人,她多次打電話來一直問。聽起來她比較禮貌,所以說印象比較好,老婆最後決定把房子租給她。後來約好時間見面看房子,一看這個人是印度人。這情景很像職場上找工作的時候,那些積極主動聯絡HR的人,可能機會會更大一些。

她說剛剛從印度來的,在印度的時候是個律師,現在在這裡的律師事務所做助理。她住進來幾天後,就是感恩節,這個女孩子送給老婆一張賀卡,是她自己親手製作的,畫些畫再寫些字。老婆收到了,非常的開心,一直說印度人真的很會做功夫啊,這其實就是禮輕情意重。他們也做關係,但和我們的做法是完全不一樣的。

前天她又打電話給老婆說可以來一下嗎?還以為她有什麼關於房子的事,有需要幫忙的。結果她是展示她的一個民族服裝,原來這幾天是他們最重要的節日,相當於中國的農曆新年。他們就把最好的最漂亮的民族服裝拿出來穿。其實我們也沒有很熟悉,但是她真的敢SHOW給我們看。

這幾件事情就是在一個月之內發生的,我們對她已經很有印象,感覺很親近了。對比一下我們的教育,只注重學習成績,把其他很多方面的培養都誤了,想想馬雲馬老師說的一些要點,情商愛商也很重要,真的有道理的。我覺得這個印度人就做得挺好。




我是快樂藤爸


最近《財富》雜誌調查顯示,世界500強公司中30%的公司由印度人擔任CEO。谷歌、微軟的CEO都是印度裔。還有諾基亞、日本軟銀集團、存儲卡製造商SanDisk、半導體企業Global Foundries、製圖軟件公司Adobe等等,他們的掌門人都是印度裔。在這麼多成功人人士的背後凸顯出印度教育的成功,有很多值得中國教育學習的地方。

1、 印度教育迴歸生活。印度大家可能沒有去多,但一定看過印度電影,包括很熱門的《三傻大鬧寶萊塢》,阿米爾·汗飾演的蘭徹是皇家工程學院的異類,他特立獨行,不死記硬背,公然質疑學校的教學方法。同時也能從電影中看到印度生活的混亂,看到印度生活的不易,更能看到印度孩子想通過教育改變自己命運的決心。

2、 印度教育更開放。印度是講英語的國家,跟歐美國家交流更加方便,可以更加方便的學習相關的知識,在進行溝通時更會表達自己。在上訴成功人士裡都看到,他們都能夠帶領公司創造了成功,個人魅力時很強大的。這也是源於印度教育更注重個性的發展,跟尊重孩子的天性。

3、 印度教育競爭更殘酷。印度是個多人口的國家,人口多於中國,資源卻不如中國,很少聽到印度出色的資源類企業,這些讓印度更加重視孩子的教育上。很多印度孩子都是在基層工作一步一步走出來的,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自我的價值。


陪寶寶寫日記


我就喜歡美國企業的CEO都是印度人,最好所有美國企業的CEO,高管,研發都是印度人。印度人實在太優秀了,相信美國企業全面讓印度人接手後,美國會再次輝煌。但是有個前提,一定要充分相信印度人,不超過30年,全美公司不超過50%都是印度人CEO效果一定不明顯的。給印度人一個舞臺,還你一個全新美國。


遊客37927


都是一頓瞎扯,都沒扯到點子上。

一,印度的精英都到美國去了,例如,印度有100個人到美國留學,畢業後有102個再不回印度了,定居美國了。

中國的精英80%的留在國內和留學畢業後回國為國家服務,只有20%精英留在美國。

二,可以看出,印度人其實不愛國,不齊心,沒有團結是鋼和團隊精神理念,一盤散沙。所以印度永遠發展不起來,永久貧窮,越貧窮出國的人就越多,形成了惡性循環。

中國人肯定比印度人愛國多很多倍,有團結是鋼和團隊精神,就沒有辦不成的事,所以中國永遠比印度發展快些。中國越強大,在國內發展的精英就越多,因為精英在中國的發展和高升的機會遠遠大於美國。

三,再一個印度人比較‘’逗比‘’,有點‘’寶氣‘’,所以逗美國人喜歡,也逗俄羅斯人,法國人喜歡。

中國人很‘’聰明‘’,‘’頭腦很靈活‘’,很早長期就被美國人視為威脅,不被美國人喜歡而歷來加以排斥。

中國的精英早已認識到在美國幹事,永遠是低層幹事的工具和勞動的工具,而美國人永遠是管中國人的高層和領導,中國的精英在美國永遠沒有出頭之日,只是幹事和勞動的工具。


用戶2050799744945


中國牛逼點的都自己回來搞事業了。中國有的是市場,有本事回來就是一番作為,為何要留在美國打工?做個高級管理者就是成功了嗎?現在的人到底怎麼想的?

中國人講落葉歸根,也講報效祖國,中國的發展離不開眾多的海外求學歸來的大牛,新中國成立起就有。源源不斷的人才迴流,才撐起了中國的今天,你居然因為不給美國佬打工就說教育有問題,你真是人才。

再說說印度,中國秦朝商鞅就廢了的世族制,印度還有種姓制。世族(種姓制)不廢除,靠讀書出頭的印度人,回了印度也註定出路不大。所以,給別人安安心心打工才是他們最好歸宿。中國是個有出息的人,都不會趨於人後。你在這裡給我吹印度教育多好?你別自己不行,就以為全中國都不行。


通往羅馬的路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華裔,華裔,華裔!是美國人,和中國孩子有毛上的關係!


青城書吏


回答這個問題,要看在哪裡受的教育。

如果分別在中國和印度受的教育,印度人有語言的優勢,但現在中國教育出來的學生的英文也不錯。

其他方面,中國人和印度人各有長短,但印度人一來數量多,二來比中國人抱團。我有過很多印度同事,他們之間矛盾重重,但關鍵時刻是抱團的,在公司內部有機會的話肯定會優先提拔印度人,這方面中國人差得遠。

印度人勇於表達,不管說的是否驢唇不對馬嘴,但他們會說上一番,不冷場,這種風格很適合美國的職場環境。印度民族本來就愛誇張,也使得他們在說上佔據優勢。

如果像我兒子和他那些印度裔朋友那樣在美國長大的,就沒有這些差異了,美國亞裔孩子中的華裔和印度裔的差別不大,家庭的影響總體來說不是佔主要成分,因為美式教育主要靠學校教育,這些孩子長大後相互之間也沒有第一代移民那種老中和老印的隔閡,相處得很好。

但是,同樣是在美國受教育,很多華人家長還是老觀念,過於側重孩子的理科知識的培養,對其他方面尤其是表達能力的重視不夠,使得相當比例的ABC是悶葫蘆。

因此不管在哪裡受教育,要從小加強表達能力的訓練。我對兒子的要求是敢於說,從小就培養他和陌生人交談,在各種場合能夠表達自己的看法,無論是在商店裡詢問,還是在外面認識新的小朋友,或者在學校活動中作為代表上臺發言,做到敢說能說。

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在美國的職場上是很關鍵的一項技能,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之外,還要說有說相,這樣就不愁吃穿了。


京虎子


這個話題本來就沒有什麼值得討論的!如果印度本國的企業足夠強大,容不下這麼多的人才了,這些人跑去美國當上了世界500強美國公司的CEO那是真可怕!可是事實恰恰相反,印度的精英在自己國家沒有發展的機會,跑去美國當CEO,替美國人打工,試問這難道不是印度的悲哀嗎?中國有能力的人絕大多數都會想著在中國自己創業,因為中國的機會太多了,留在國外的也有很多後來回國發展的!所以這個問題根本沒有擔心的必要,反而是印度自身需要反思的!


手機用戶6421585108


中國孩子在教育方面比印度孩子好很多,你不要誤導人,美國人覺得我們不是民主國家,印度是民主國家,意識形態的差異他們跟願意接受印度人,就像現在西方諾貝爾獎寧願給日本人印度人也不會發給中國人一樣,你看看西方媒體天天抹黑中國,你見過他們抹黑印度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