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窯“三寨”換新天

瓦窯“三寨”換新天

瓦窯“三寨”換新天
瓦窯“三寨”換新天瓦窯“三寨”換新天
瓦窯“三寨”換新天瓦窯“三寨”換新天
瓦窯“三寨”換新天瓦窯“三寨”換新天

常說的“三寨”就是隆陽區瓦窯鎮的阿石寨、阿依寨和舊寨。這是三個傳統的白族聚居村落。過去,曾因語言不通交流不暢,基礎設施滯後等各種原因,上訪事件較多。如今,在黨和國家好政策的支持下及各級的關心關懷,“三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產業發展有了新支柱,群眾精神風貌有了新氣象,村民過上了甜蜜的幸福生活。

基礎設施大提升 生產生活條件得改善

基礎設施是一個地方發展的基礎。近年來,隨著各級對“三寨”幫扶力度的加大,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統籌改造路房水電,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有了根本性地改變。

打通致富路。多年來,村裡道路都是沙土路,晴天塵土飛揚,雨天“人和泥爭鞋”,外面的人進不來,村裡的農產品出不去。在各種項目的助推下,如今,通村道路全部硬化,部分村組巷道全部硬化,並且在村內主幹道還裝上了太陽能路燈。

引來幸福水。此前,村民吃水主要靠幾口井,大部分人家挑一擔水要走半個多小時,遇到雨天,路特別難走,年年都有人為吃水滑倒摔傷。如今,通過實施飲水安全工程,村裡100%的人家都用上了清澈的自來水,並達到安全飲水標準。腿有殘疾的村民楊阿煥深有感觸地說:“以前吃水靠別人捎,煮飯的水都省著用,現在自來水接到家,用水不再揪心犯愁,也不再欠人情了。”

共圓安居夢。70年代,村民住的大多是茅草房。到了90年代,慢慢更換為瓦房。因為住房條件較差,村民生活習慣也較差,生活垃圾順手扔,牲畜糞便隨處可見,一下雨就汙水橫流。近幾年,村裡結合居住點佈局調整,對危舊房就地改造或實施異地搬遷,徹底圓了群眾的“安居夢”。同時還添置了垃圾桶,購買了垃圾清運車,發動幹部群眾徹底整治人居環境。如今,村裡乾淨了,村民房前屋後沒了垃圾堆,多了鮮花、蔬菜和果樹,村民們都說日子美了。

產業多元化 敲開致富門

“三寨”過去很窮,窮得只會在土裡刨糧,砍樹燒炭。近年來,通過發展特色種養業及務工經濟,村民增收渠道不斷拓寬,乾癟的腰包逐漸鼓了起來。村民們說,同一片天地,過去是溫飽,現在是小康。

壯大特色種養殖產業。通過政府無償提供給群眾核桃苗,並提供技術支持及市場銷路等方式,現在各家各戶都有了自己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綠色”銀行。隨著核桃種植面積的擴大,生態環境逐步改善,許多竹鼠在山林裡安了家。舊寨村主任楊紹團帶領村民對竹鼠實施家養,帶動全村養殖竹鼠70多戶9000多隻,帶動村民增收100餘萬元。為了做優做精,2019年,村裡還組織農戶成立了合作社,統一技術指導、產銷對接,提升產業組織化程度。村民們還積極發展黑山羊養殖,舊寨村還在山後建設了一個集中養殖山羊的地方,各家各戶白天把羊趕上山,輪流由各家派出一人看護,村民自發地走上了互助發展之路。

發展務工經濟。過去,村民受思想觀念、種植結構落後等因素影響,他們幾乎都圍著耕地山林打轉轉。村兩委認識到,讓富餘勞動力有活幹,既是拓展增收的渠道,也能為社會和諧穩定創造條件。近年來,村裡抓住農閒時節大搞培訓,利用村內基礎設施建設現場培養,使大部分勞動力掌握了一到兩門實用技能。有了技能,有了致富動力,外出務工就有了信心、寬了門路。2018年,“三寨”村民在廣東打工的就有100多人,帶動人均增收5000元。

龍頭企業帶動天地闊。有“萬畝茶園”之稱的保山知名企業鳳溪玉葉茶葉有限公司的茶葉基地就位於阿石寨村。近年來,瓦窯鎮通過政府搭臺的方式促進貧困人口就業,依託鳳溪玉葉茶葉有限公司採茶、製茶用工需求,將當地建檔立卡貧困戶勞動力轉移至鳳溪玉葉茶廠務工增加貧困戶務工收入,累計務工總人數417人,實現務工增收200餘萬元。同時,阿石寨村還以入股鳳溪玉葉茶葉有限公司的方式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年集體經濟收入達到了5萬元以上。村民們都說,在家門口就賺錢打工,真是綠山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啊!

黨建聚人心 新風正氣來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感謝共產黨”,聊起村裡的新氣象新風貌,鄉親們說得最多的就是這句話。質樸的話裡,飽含對黨的感激,充滿對黨組織的信任。然而,就在幾年前,這裡黨組織軟弱渙散,村民“平時沒事不找幹部、有事辦不成罵幹部、辦事不順心告幹部”。近年來,隨著黨建的加強,不僅改善了鄉村面貌,而且密切了幹群關係,全村新風正氣撲面來。

著眼功能強化,狠抓基層組織建設。近年來,瓦窯鎮深入開展基層黨建活動,培養致富能人入黨、提升黨員致富能力,推選致富能力強的黨員進入村兩委。這樣,既解決了村民的貧困問題,也鍛造了一支靠得住、留得下的工作隊。三寨新發展的黨員中多是80後的年輕人。談到為啥想入黨,幾位年輕人都說,就是希望跟著黨幹,向黨員幹部學習,為群眾多辦點事,為村裡建設多出份力。

著眼思想的提升,群眾觀念大不同。以前,“三寨”的女娃娃都不讀書,20年前,村裡一個大學生都沒有。因為村民受教育的程度較低,與之相伴的是生活的不文明,譬如:衛生習慣較差,隨意打架鬥毆,社會治安不理想。而現在人人都上學了,大學生也越來越多了。村民的文化素質普遍提高了,精神生活也越來越豐富了。白天村民發展生產忙,晚上跳起了廣場舞。阿依寨支部書記楊玉光深有感觸地說,現在的“三寨”呀!吵架鬥毆的少了,文明禮貌的多了,呈現出安定和諧的良好局面。

著眼傳承保護,民族文化大放異彩。瓦窯鎮成功打造了舊寨村傳統民居村落、阿旺寨美麗鄉村等民族特色村寨。小浪壩舊地基彝族火把節、春節耍龍舞獅、打鞦韆等民俗活動深受群眾喜愛。對流傳於鄉間的山歌小調進行普查和挖掘,《細皮白》成功出版,充分展現民族文化魅力,進一步提升了民族文化自信。

天地未改人已變業已新。現在的“三寨”,村莊變美了,村民的日子變甜了。“三寨”人始終相信,有了黨的領導,大家一起努力,更好的日子還在前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