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許多網民變得非常暴戾,導致噴子也越來越多,這是為什麼?

藍房子裡的貓


我們的社會處於發展的轉型期,所以社會體制和法律肯定沒有發達國家的那麼健全,所以在很多事情和社會現象上的怨氣其實一直都純在,只是在現實生活中人們不是不噴,可能更多的選擇了沉默,轉而到網上來發洩埋怨一下,所以不是題主說的僅僅在網上噴,問題的根本是很多社會矛盾本身就純在,面對怨氣,要麼堵(治理)要麼疏(打壓)怎樣才能更有利於社會發展呢?這個留個大家來討論


用戶1860557062184


真正的噴子對社會來講功不可沒。由於他們的存在,才使的對社會一些不公事件,仗義執言。更加推動了政府及法律對事件處理的正確性,雖能力甚微,但各路匯聚一起便會產生巨大能動力,頭條新聞,各抒已見,實乃百姓談古論今之舞臺,聲言之多,各不相符,但本意不失為參與之初衷。

歷史車輪浩浩蕩蕩,激濁揚清乃社會之本,各路噴英踴躍參加,勇於直言,對社會進步推動之大,己達空前之盛。

言語雖不相同,但不可否認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棋子點小,但他具備推動社會進步的巨大推動性!望正在路上的噴子們噴出時代的最強音!


於澤起


我不覺得噴子越來越多,而是本來就那麼多,是網絡的開放性讓我們看到了這些人的存在,才有了“越來越多”的觀感。另外,對噴子的定義,需要客觀界定。不能因為觀點、意見跟自己相左就把別人稱為噴子,要不然,人人都可以成為別人口中的噴子。

在我看來,不針對事件本身或者別人觀點本身發表看法,妄顧事實、故意偏離主題(或者無限放大)的進行人身攻擊和亂扣帽子的行為才是噴子行徑。比如:自己什麼觀點都不說、也不做針對性的反駁,上來就一頂美分、牧羊犬、五毛、賣國賊的帽子四處扣,這本身就是噴子行徑。

對各種新聞事件,我覺得,只要能做到:就事論事,客觀評論,就很好,哪怕是觀點帶有批判性也是可以的,畢竟很多社會新聞事件裡包含著是與非的思辨,有些還涉及到法律層面的罪與罰。因此,理性思辨、探求真相、懲惡揚善都是成熟的公民社會應該具有的行為屬性。廣大網民在表達對事件的看法以及個人好惡情緒的時候,能闡明個人經歷和感受的同時,不對與自己感受相左的其他觀點報以侮辱性的言語攻擊就算是比較理性的評論了。俗話說:真理越辯越明、兼聽則明,也是這個道理。

對待噴子行徑,可以舉報。我個人不主張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否則,我們自己也會淪為自己所不齒的那種人。


南疆利箭


現在是新時代,不是那個舊社會,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言論自由的社會,社會是個大群體,並不是個人群體。社會治安以前的亂,總會有人頂風作案。群體社會偷盜搶,也是隨處可見。不是網民暴戾,而是個別群體的汙染,世界這麼大,總會有消極的人出現在公眾視線。也總會有負能量的人出言不遜,惡意中傷,不足為奇,不足為怪。單個的群體,影響不了整個社會大局。隨著國民素質的提高,正能量還是滿滿的,對於噴子,也就睜隻眼閉隻眼,他們也就消停了,不狂躁了,因為沒人把他們放在心上,也就沒勁去噴了。


生活感悟小高


提到網絡上的噴子……點開方舟子 黃毅清那些大V級人物微頭條的評論區看看……

有些網絡上的噴子,是對文章觀點的反駁!有些是在網絡上發洩!有些噴子看到別人發的文章開頭,還沒看內容,就開始在評論區裡開噴……簡直就是槓精!


我就遇到過一個無聊的噴子,那個噴子好像不喜歡文章裡面的觀點,也許他根本就沒看全我的文章,他看到我的單位名稱,於是他就在評論區裡開噴:“日本人的狗漢奸,你知道個屁!” 估計他噴完了,一定會很開心……偷著樂na……


為什麼網絡上的噴子越來越多?因為無聊的人太多……那些無聊的噴子其實是在網絡上進行的一種宣洩!平時生活中無法宣洩自己的壓力!認為網絡上誰都不認識自己,越噴越覺得痛快!

另外,網絡上沒有制止噴子言論的平臺,沒有人管噴子們的言論……所以其他網民也逐漸加入了噴子的隊伍當中,來宣洩情緒……得到了自身心裡的痛快!!!


月l半彎


本人也是個噴子,遇到自己認為不對的事每每就會噴上幾句,否則難以散發胸中的抑鬱之氣,我這個噴子與網友們想象中的噴子有些不同,生活不算太好,可也算不得太壞,工作輕松悠閑,家庭也算得上幸福和睦,我之所以做噴子,既非網友們所言是仇富心態,也不是對澀繪不滿,而是對當前存在的某些醜惡現象深惡痛絕。

俗話説盜亦有道,即便是做個噴子,也應該有自己的底綫,要分得清是非黑白,不能人曰亦云盲目亂噴,噴子也應該有自己的道德標準,對於充滿正能量的事情我們要贊揚和大力支持,對於那些違悖fa律與道德的醜惡現象就要無情的鞭撻,唯有這樣才能對得起噴子這一稱號。

一般情況下,我極少會用惡俗的語言對網友進行人身攻擊,只有對某些無恥下流的地域噴子等,我才會用粗俗甚至是下流的語言,因為與它們根本沒有道理可講,它們也不會和你講道理。

噴子,是網絡時代的産物,也是這個時代的特色,如果把噴子説的一無是處對於我們是不公平的,我欣賞很多噴子,他們敢於説真話,他們敢於無情的批判目前存在的各種醜惡現象,或是他們和我一樣自身存在許多的不足,但是他們有正氣、有傲骨,我想這就足夠了,也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給這個世界增加了一絲新鮮亮麗的色彩。


北方雪野一樵夫


曾經有句流行時髦的臺詞: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社會學家們描述整個社會形態時喜歡用“多維流形”。亦即說社會的複雜性不能簡單用黑與白或有規律無規律來界定……。現在正是社會生產結構的轉型期,各種利益分配糾結交織,各種五花八門的“噴”也就在所難免。問題的關鍵是對網絡如何管控與引導。😱🙏😂🌹


眾人昭昭吾獨昏昏


網絡噴子有四類人,其中有你嗎?

秦玉龍/文

經常上網的人都知道,網上討論常不好好說話、動輒惡語相向的人不在少數。常在網上罵人、惡意攻擊他人的那些瘋狂的網絡噴子,到底都是些什麼人呢?筆者多年觀察發現,網絡噴子基本上是由四類人構成。

一是匿名。由於在微博、博客、公眾號留言、評論不需要實名認證,所以一些人就覺得自己戴著一副假面具,沒有人認得出自己是人還是狗,所以就肆無忌憚的在網上大放厥詞,大肆罵街,而不用承擔任何法律及道德責任和後果。

二是水軍。一些行業、圈子乃至品牌僱傭水軍,在網上專門挑起事端,以對方“抹黑”自己所在行業、圈子、品牌為名,對其群起而攻之,甚至不惜動用人肉搜索,將對方的身份、地址、電話公之於眾,達到解恨的目的。

三是“鐵粉”。所謂“鐵粉”,即鐵桿粉絲。明星有鐵粉,名人有鐵粉,網絡紅人有鐵粉,一些企業或品牌也有鐵粉。這些鐵粉要麼是是非不分的死忠粉,明星放個屁都要接著,而且不許別人批評、評價這個明星的任何事,否則就會對你發起圍攻,詛咒你祖宗八代。要麼是利益相關者,打著鐵粉的名義,維護行業、圈子利益,以相互“潑糞”而聞名網絡。

四是對自己不滿的人。這些人的特點是對現狀不滿,對別人不滿,也對自己不滿。在現實生活中,他由於人微言輕,沒有話語權,也沒有膽量公開向別人挑戰,只 好躲在網絡後面,匿名發洩私憤。不管什麼消息,什麼內容的文章,都能讓他們義憤填膺,在後面狂噴一氣。其實,他們只是看了一眼文章標題,連文章什麼內容都不知道,只是為噴而噴,不需要理由。

可以說,以上幾類網民,成為了製造網絡髒話的主力軍。在信息化時代,網絡既能成為反映民情民意的公共輿論空間,也能淪為網民發洩情緒、表達語言暴力的場所,從而使得一些心理陰暗的人把互聯網當成了“廁所”和“垃圾桶”,肆意在網上“隨地大小便”。

《網絡禮節》一書認為:網民應該堅持“網上網下行為一致、給自己在網上留個好印象、平心靜氣的爭論、寬容”等十大基本的禮節。說髒話,不僅沒有“搶佔道德制高點”,更會妨礙爭論的繼續、共識的形成。從而使得網絡失序,淪為互相傷害的虛擬空間。

眾所周知,網絡作為公共言論平臺,在這裡發表言論,一定要恪守文明道德的底線。青少年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很快,但辨別能力較差,網絡流行語容易引起學生的模仿,如果網絡用語摻雜大量髒話就會產生消極影響。

筆者認為,要想從根本上解決網絡髒話現象,每個網民都責無旁貸,應先從自身做起,不在網上說髒話,不容忍網上說髒話的人。大家要對自己的言論負責,強化“慎獨”意識,即使隱去了現實生活中的身份,也要遵守基本的社會公德,使用文明用語。切記,網絡並非法外之地。





秦玉龍


在互聯網上,凡是有熱度的地方,往往就存在著各種噴子。


這是某熱搜榜上的一個話題#老師提水桶校門口給女生卸妝#

<strong>

內容大概是某學校的一位老師為了阻止女生化妝進校園,所以就提了個水桶在校門口給女生擦臉卸妝。


下面是部分網友的評論截圖:

<strong>

無可否認,學校或者這位老師的行為極具爭議性,是否適當還有待商榷,但評論下的肆意謾罵和惡意揣度則無疑更為值得批判。

他們的語言已經超越了對事情本身的討論,而上升到對該老師的惡性攻擊,其中還不乏粗俗的用詞。


當然,類似的事情遠不止這一例。


最近,一位14歲的女孩在模仿網絡上的“易拉罐制爆米花”視頻時發生意外,導致不幸身亡。因製作該視頻走紅的知名博主“辦公室小野”馬上被推到風口浪尖上。謾罵詛咒鋪天蓋地而來,網絡上甚至出現了她的遺照。

女孩的離世讓人痛心,這位博主沒有做好安全警示,在網絡上示範各種高危的操作,也理應受到譴責。然而,這就是各位噴子可以惡意詛咒她本人甚至她家人的理由嗎?在自以為的道德制高點上肆意謾罵,難道就比這位博主更善良了嗎?


噴子是如此無孔不入,把網絡暴力的槍口對準著廣大網民。只要誰站在了舞臺中間,就有可能成為瞄準的對象,無論你之前做過了什麼,哪怕可能只是輕輕地撩撥了一下頭髮...

<strong>

網絡噴子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存在?他們的心理又是怎樣的呢?


其實網絡上的噴子不盡相同,還是分幾種不同類型的。在此請允許我先插入一個概念。

天主教教義裡,有七種原罪。這七宗罪在著名詩人但丁的《神曲》中,按照從輕到重的順序排列,分別是色慾,暴食,貪婪,懶惰,暴怒,嫉妒和傲慢。

<strong>

而最為嚴重的後三者,“暴怒”,“嫉妒”和“傲慢”則恰恰是現今網絡噴子的三種主要表現形式和心理狀態。下面我將為大家詳細剖析。


01

噴子類型:暴怒型

活躍範圍:各大網絡遊戲,論壇,貼吧


這種噴子最為典型,也是最顯而易見的,非常簡單粗暴,基本上出口成髒,句句都離不開生殖器,還時不時的要問候別人的家人。

對於這類型的噴子,基本上無法溝通,因為無論你說什麼,他都會以一句髒話回敬,基本上是為了罵而罵,帶有極大的負面情緒。


他們普遍的教育程度不高,在社會處於中下層的居多,收入比較少,生活水平低,而且心理承受能力還比較差,因而常常導致心理失衡。當在現實生活中受到挫折的時候,他們往往會帶上面具轉戰到互聯網上來。

這類人會認為網絡是法外之地,只要披上馬甲,就誰也發現不了他,可以用各種粗言穢語進行肆意的宣洩,把在現實生活中的不滿全部都轉移到對他人的攻擊身上,從而讓自己的情緒得到緩解。


部分噴子的程度可能更為嚴重一點,已經具有反社會人格的傾向。這種心理的形成,可能是在兒童期或者青春期的時候就奠定了基礎。他們一般都成長在家庭不健全或者不和諧的環境下(如父母離異,或者經常爭吵等)。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一般都存在心理創傷,成長過程艱辛而痛苦。這導致了他們在成年後,心理依然很不成熟,人生觀,價值觀跟正常人有很大偏差,最終導致了他們在網絡上這種為所欲為的行徑。

對於反社會人格的噴子,一般尋求的並不是語言攻擊所帶來的快感,而是他們內心所欠缺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認同感。他們明明知道這種謾罵的行為會引起其他網友群起而攻之,但就是忍不住要幹。這說明了,他們的行為是有一定目的性的,其他人的參與則恰恰滿足了他們的心理需求。


他們的心理已然扭曲變態,表面上看雖然可恨,但跳出來分析,其實他們也挺可悲可憐的。


02

噴子類型:嫉妒型

活躍範圍:微博,抖音<strong>


第二種噴子的典型表現就是嫉妒。他們往往會嫉妒那些生活條件比自己優越的人,心想別人憑什麼可以過得比自己好。這種噴子往往都帶有比較嚴重的仇富心理。


他們身上,嫉妒和仇富心理已經出現泛化和偏激化的傾向。他們會偏執地認為,仇富是理所應當,仇視一切富人,認為富有必定和腐敗扯上聯繫,憑什麼別人生活得比我好。然而,他們一邊在仇視富人的時候,一邊卻又渴望成為富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仇富”帶給這類人的必定是扭曲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為什麼會有這種心態呢?


其實無論在何時何地,人們對財富的眼紅都是一種心態的存在,只是我們往往會自覺地找到平衡這種心態的理由,譬如把這種富人財富的擁有理解成對方巨大代價和艱苦努力的付出,祖輩幾代人打拼下的遺蔭,或一些一夜暴富者和富家子弟沒有某種寶貴的精神財富等等。但是一旦自己替對方尋找的富裕的因由不能很令自己信服,或者認為對方付出的富裕成本太過低廉,尤其是當財富和腐敗的重疊性太多的時候,那種不公平感就會升華到仇視,因而產生了仇富的心理,這是嫉妒的使然。

<strong>

為了宣洩,他們不得不在網絡上尋求慰藉。對過得比自己好的人,均以最大的惡意去揣度,甚至不惜惡意辱罵,散播謠言等等。無論受害者的財富是否通過公平手段獲得,都逃不過噴子這種“不患貧而患不均”的“仗義”。說到底,還只是嫉妒的心理在作祟罷了。


在這裡順帶科普一個概念:基尼係數。它是用於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貧富差別程度。基尼係數在0—1之間,其中,基尼係數為0時,社會分配處於絕對公平;基尼係數為1時,社會分配處於絕對不公平。按照聯合國有關組織規定,當基尼係數為0.4—0.5時,收入差距較大,社會不穩定勢頭就會浮現;當基尼係數為0.5以上,特別是超過0.6以後,社會很容易動盪失控。

根據北京大學《中國家庭動態跟蹤調查》顯示,2012年中國的基尼係數已經為0.49,接近0.5的警戒線。貧富分化現象比較顯著。嫉妒型噴子的增多一定程度上是當前社會狀態的一個反映。所以,對他們的分析不應脫離了時代的背景。畢竟,這群人可能只是在這個貧富分化加劇的社會中找不到自己定位的可憐蟲而已。


03

噴子類型:傲慢型

活躍範圍:知乎,貼吧<strong>


這種噴子跟上面兩種比起來會更隱蔽一些,但給人帶來的感受不會比上面那兩種好,有時候可能會更加讓人討厭。


他們一般不會說什麼髒話,反而更多的是對你冷嘲熱諷,陰陽怪氣,言語裡處處透露出一股傲慢的味道。

當你在認認真真討論問題的時候,他們拿不出什麼乾貨來,卻偏偏要斷章取義,抓著某個點或者某句話不放,拼命放大你的紕漏,從而彰顯自己的高深。更有甚者,有些人連文章都沒有看完甚至是隻看了標題和開頭就來開噴了,只要他們抓到論點,文章如何已經無所謂了。


當你拿出可靠的硬東西來反駁他時,他要麼裝死看不見,要麼轉移話題,迴避要害。

“雙重標準”是他們另一項重要標誌。有人把這概括為兩個“凡是”。


“凡是他們支持的,他們都堅決維護;凡是別人支持的,他們都始終不渝地黑。”<strong>


這種噴子的知識水平和受教育程度比起暴怒型的噴子可能會稍勝一籌,但也高不了哪裡去。他們是達克效應的典型表現(不清楚達克效應的朋友,可參考我之前的文章《學數學有什麼用,買菜難道還要微積分?》),因為無知,倒也無畏,甚至傲慢!用自己那點可憐的知識儲備去四處引戰,通過說贏對方來獲得巨大的快感。引用達爾文說過的一句話來概括:


“無知要比知識更容易產生自信。”


<strong>

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往往地位也不高,極可能是一位失意者。他們有那麼一點點墨水,但常常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命途多舛,久而久之變得有點憤世棄俗,對很多事情都看不慣,對很多觀點都要批判,彷彿只有自己的才是最正確的。他們無法在現實生活中找到肯定自己的辦法,所以只能投身於網絡上,用自己本來就知道的,再加上一點兒百度,就可以刷刷刷的開噴了。

通過把大牛幹倒,他們就能獲得自我肯定,來彌補現實中的遺憾。當然,這也僅僅是“自我”的肯定,沒有人會把他們當回事,更多的只是自娛自樂而已。


其實,他們也挺可憐的,在這點上跟憤怒型的噴子倒是有點相似。


04

當然,現實中的噴子類型不僅僅只有上面三種,他們還有更多的表現形式,只是沒有上面說的那麼典型而已。


在這裡再舉個例子吧,那就是網絡水軍。這種是職業的噴子,然而他們和上面的幾種噴子有著本質的區別,他們知道自己是噴子,是故意而為之,通過操縱眾多的ID去散播負面的言論,從而達到抹黑某人或者某件事的效果,他們的目的是為了控制輿論風向,使其轉向自己所需要的那一個方面去。他們不會因為噴而獲得快感,這僅僅是職業的要求罷了。

受到水軍影響干擾的則是一眾的吃瓜群眾,比較典型的是部分活躍於飯圈的網民(注意只是部分)。他們平時不會當噴子,但是在水軍的帶動下,會不自覺地加入到噴子的行列中去。在這裡舉一個比較出名的示例,就是最近很火的某女團兩位成員粉絲互撕的事件。為了維護愛豆,他們一股腦子地就往前衝,其實這正中了水軍的下懷。然而他們相互指責的很多事情並不一定就是事實,只是以訛傳訛的謠言而已。


在上述行為中涉及到兩種心理:抱團心理和從眾心理


首先是抱團的心理,根據埃裡克森的社會心理階段發展理論,從13歲到20歲左右青春期這段時期,人的主要社會心理發展任務是自我認同,也就是決定我是誰,我在這個社會上扮演什麼角色。在這個時期,父母長輩對人的影響力逐漸退居二線,而青少年與同輩的關係此時成為他們人生的重心。這個時期的青少年追求團體歸屬感,通過自己所屬的團體來定義自己,並根據同輩團體的規則來規範自己的行為,尋找自己在團體中的角色。

<strong>

而某某明星的後援會/粉絲團則正是他們所需要的團體,他們通過加入這個團體來重新定義自己,找到他們此時的生活重心。這就是為什麼活躍在飯圈的網民主要都是以年輕人為主的原因。


第二種心理就是從眾心理。具體表現就是部分粉絲會跟隨著大夥一起開撕,互黑,對罵,無論正確與否,無論事實如何,先罵了再說。這部分人群往往容易受到外界干擾,而在自己的知覺、判斷、認識上表現出符合團體的行為方式。他們往往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能用客觀的態度去審視事情本身,所以就隨波逐流,聽大夥指揮。青少年的三觀尚未完全定型,極容易被幹擾,而粉絲團偏偏就是這群人居多,所以大規模的互黑很容易就會被挑撥起來。

<strong>


這也許是部分人成長的必經階段吧。


05

面對無處不在的網絡暴力,我們該怎麼辦?


其實,就像我上文所說的那樣,這也應該分類討論。


對於暴怒型的網絡暴力,其實我們大可不必理會,或者回復一句“哦”或者“呵呵”,如果你真的很不爽,也可以複製一整段道德經上去刷屏。但注意千萬不要回懟!因為如果你和他們槓上了,他們只會越罵越起勁!罵得一發不可收拾!屆時受罪的只有我們自己而已。


對於嫉妒型的網絡暴力,其實基本可以選擇忽略。這部分噴子可能只是有點“酸”的心態。畢竟好的生活已經落在自己一邊了,又何必理會別人是怎麼想的呢?刻意炫富只會引起更多公憤,那時來的就不僅僅只有噴子了,呵呵。

至於說到對付傲慢型的噴子,我們一定要保持冷靜。千萬不要被對方氣得面紅耳赤,那樣自己就輸了。你要明白到,無論你怎麼說,怎麼辯論,他們總會有觀點吵贏你的,雖然這觀點並不一定準確,甚至還有點詭辯,但對噴子來說都無所謂,只要能戰勝你就可以。


碰到這種噴子出現,或者你預計到他們將要出現,唯一的手段就是儘量減少會與他們產生摩擦的幾率。“抬手不打笑臉人”,當你對他們表現出善意後,一般都會降低他們跟你鬥嘴皮子的心思。所以,我們可以承認自己的不足,認同對方的部分觀點,告訴他們現在文化提倡百花齊放,各抒己見,求同存異。


尖銳的對抗會正中這幫噴子下懷,軟軟的回應才能避免無謂的爭吵。這雖然是無耐的舉措,但總比被這幫噴子壞了你一天的好心情要好。

<strong>

最後說的水軍還有飯圈間的爭鬥,一般跟我們普通人沒關係,煩惱的只是明星,按我說,眼不見為淨就好了,呵呵。


寫在最後

網絡暴力是讓人厭惡的一種存在。噴子,在現在或者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都會繼續活躍在互聯網上,儘管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但永遠不變的是“噴”的態度。


遇到噴子,我們大可不必生氣,只要我們明白他們的心理,就知道他們大部分可能只是生活上的可憐人而已,又有何必要跟他們繼續計較呢?硬要較勁,爽的是別人,傷的是自己。還是那句話,眼不見為淨就好了。


看完這些,大家還會繼續為噴子而煩惱嗎?



圓爸爸的小百科:致力傳播科普乾貨,分享人文百科;以認真的態度審視問題,拒絕偽科學!歡迎關注。


圓爸爸的小百科


你所說的噴子罵人,老農民來說兩句,故然罵人不對,問題是不罵你就不會改正錯誤,老農問題你,你爸媽罵過你嗎?你爺爺奶奶罵過你嗎?你老婆丈夫罵過你嗎?問題是你要搞清楚別人為什麼罵你,該不該罵你,罵你是提醒你,幫助你,如果都不罵你了,那就揍你了,要揍得你哭爹喊娘,那時候你就知道是罵好,還是揍你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