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說」腸道微生態與代謝綜合徵的“千絲萬縷”-從“腸”計議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肥胖、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和高尿酸等代謝紊亂疾病日趨常見,代謝綜合徵患病率逐年攀升。由於代謝綜合徵既能提高心腦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發病危險,同時又是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升高的重要因素,因此受到大眾健康的廣泛關注。目前陸續有報道認為,腸道微生態是機體的一個重要的“特殊系統”,通過誘發全身慢性低度炎症反應,與代謝紊亂有著密切的聯繫。腸道微生態失衡在代謝障礙性疾病(代謝綜合徵、糖尿病和脂肪肝等)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中起著觸控作用。

1、人菌共生

「健康說」腸道微生態與代謝綜合徵的“千絲萬縷”-從“腸”計議

(圖片源於網絡)

人體的健康不僅與自身的基因組有關,還與人出生後腸道內定居的永久居民-“微生物庫”平衡相關。腸道菌群從無到有,伴隨著人的一生,其與宿主處於動態共生的狀態是進化的結果。

「健康說」腸道微生態與代謝綜合徵的“千絲萬縷”-從“腸”計議

(圖片源於網絡)

人體微生態系統包括口腔、胃腸道、皮膚、泌尿生殖道和呼吸道五大微生態系統,其中腸道微生態系統最為主要,是機體最大的微生態系統。腸道菌群作為人體重要的組成部分,受宿主的遺傳、免疫、飲食習慣、環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的影響,處於動態平衡中,與宿主細胞不斷地進行物質和信息交流,廣泛參與宿主的營養、代謝、免疫調控及機體炎症反應。

2、什麼是代謝綜合徵?

要認識代謝綜合徵,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代謝綜合徵。代謝綜合徵是指以肥胖和胰島素抵抗為核心,導致人體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物質發生代謝紊亂的病理狀態,是一組複雜的代謝紊亂症候群,是指個體同時存在內臟型肥胖、高血壓、高血糖、血脂異常等多種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

「健康說」腸道微生態與代謝綜合徵的“千絲萬縷”-從“腸”計議

(圖片源於網絡)

研究表明胰島素抵抗在代謝綜合徵形成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胰島素抵抗是指機體對胰島素生物效應的不敏感,是代謝綜合徵、2型糖尿病以及心腦血管等疾病共同的發病基礎。當一個人有下述的危險因素時:大腰圍,高血脂,高血壓和高血糖,會被診斷為患有代謝綜合徵。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中國成人的代謝綜合徵患病率為11%,且此患病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

3、腸道微生態與代謝綜合徵組分之肥胖、血脂異常

在國內,超重或肥胖的患病率已接近50%。肥胖是引起胰島素抵抗、代謝綜合徵、2型糖尿病以及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一大殺手。將肥胖小鼠和瘦型鼠的腸道菌群分別移植到無菌小鼠,接受肥胖小鼠腸道菌群的無菌小鼠體重明顯增加。腸道菌群失調作為一種環境因素,導致肥胖及脂代謝紊亂可能的機制,與影響宿主代謝和脂肪儲存相關,腸道里的“壞細菌”數量增加、 “好細菌”減少,造成免疫毒素入血,進而誘發慢性炎症,造成脂肪在腹腔和肝臟大量堆積,最後導致代謝綜合徵。

「健康說」腸道微生態與代謝綜合徵的“千絲萬縷”-從“腸”計議

(圖片源於網絡)

4、腸道微生態與代謝綜合徵組分之高血糖

「健康說」腸道微生態與代謝綜合徵的“千絲萬縷”-從“腸”計議

(圖片源於網絡)

腸道菌群失調誘發宿主輕度慢性炎症反應、胰島素抵抗以及能量代謝紊亂,與2型糖尿病發生關係密切。腸道菌群代謝生成的短鏈脂肪酸能夠調節小腸和結腸內分泌細胞分泌的腸道激素(PYY、GLP-1等)的釋放,進而參與調節機體能量平衡和血糖穩態。腦-腸軸也是調節代謝的重要途徑,腸道菌群及代謝產物通過調節腸道內分泌細胞及激素分泌功能,傳遞飽腹感,從而調節中樞攝食行為和胰島素分泌,進而調節葡萄糖代謝。腸道菌群調節膽汁酸代謝,膽汁酸作為信號傳導分子在糖代謝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高脂飲食使得經過腸道菌群作用的次級膽汁酸組成改變,破壞腸道屏障功能,從而導致腸道通透性增加。多種治療糖尿病的藥物也被證實可顯著調節腸道菌群。

5、腸道微生態與代謝綜合徵組分之高血壓

高血壓是代謝綜合徵的組分之一,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險因素。腸道菌群與高血壓存在直接或間接的相關性,腸道微生態失衡影響類固醇代謝,導致腎臟鈉瀦留,引發高血壓。菌群代謝物短鏈脂肪酸通過增加腎素釋放,刺激交感神經系統,進而升高血壓。另外,腸道菌群在對食物中的蛋白質發酵時會產生毒性代謝產物氧化三甲胺,後者加劇腎功能不全、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增加血小板聚集,並有一定的升高血壓的作用。益生菌發酵乳可有效降低血壓,原因是通過產生具有抑制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活性的多肽。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口服米諾環素調整菌群結構後高血壓得到改善。一氧化氮是一種重要的血管舒張因子,益生菌可增加血管內皮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活性。益生菌還可以通過調節血脂、改善胰島素抵抗、調節免疫,有助於改善血壓。


「健康說」腸道微生態與代謝綜合徵的“千絲萬縷”-從“腸”計議

(圖片源於網絡)

6、腸道微生態與代謝綜合徵組分之高尿酸

鑑於飲食健康與痛風發病的緊密聯繫,腸道菌群與痛風的發生關係密切。 與健康者相比,痛風患者的腸菌特點與糖尿病腸菌特點更為類似。人體的腸道菌群不僅參與尿酸代謝,且參與了炎症因子的釋放,在痛風的發病進展過程中也起著關鍵的作用。

「健康說」腸道微生態與代謝綜合徵的“千絲萬縷”-從“腸”計議

(圖片源於網絡)

7、腸道微生態與代謝綜合徵組分之脂肪肝

「健康說」腸道微生態與代謝綜合徵的“千絲萬縷”-從“腸”計議

(圖片源於網絡)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代謝綜合徵在肝臟的表現,往往發生在超重肥胖的人群中,同時伴有高血糖、血脂異常和高血壓等代謝綜合徵組分。而腸道微生態的構成和功能改變可以通過影響能量吸收和儲存、產生肥胖、促進胰島素抵抗等機制與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生和進展息息相關。腸道微生態失調時,腸道菌群紊亂及腸黏膜屏障功能障礙引起腸道黏膜通透性增加,促進腸道來源促炎症因子、腸源性內毒素及內生性乙醛入血,加劇肝細胞發生炎性損傷和氧化應激,誘導及加重胰島素抵抗、非酒精性脂肪肝和代謝綜合徵的發生發展。

8、小結與展望

人類對腸道菌群的認識才剛剛開始,隨著基因組測序技術和生物信息學技術的發展,腸道菌群的結構及其生物功能將被揭開神秘面紗。腸道菌群從食物中攝取能量、產生重要代謝產物,參與機體代謝平衡與穩定,已不再是被人們遺忘的“功能器官”。腸道微生態是人體健康所必須的重要且複雜的生物系統,人們逐漸認識到,腸道微生態是人體健康的“晴雨表”。

「健康說」腸道微生態與代謝綜合徵的“千絲萬縷”-從“腸”計議

(圖片源於網絡)

腸道菌群作為環境因素與宿主相互作用的觸控點,可能在肥胖、代謝性炎症和胰島素抵抗的發生中發揮重要作用。腸道菌群未來可能成為預防和治療代謝綜合徵的靶點。一個平衡和多樣的腸道微生態環境,可以預防諸多代謝紊亂。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及適量運動對腸道微生態可以起到一定的調節作用。膳食干預、微生態製劑,糞菌移植和代謝減重手術通過修復、調節和重建健康的腸道微生態系統,是改善腸道微生態失衡的有效方式,在防控代謝綜合徵相關疾病中的作用已受到醫學界的廣泛關注。腸道微生態研究為我們維護健康以及預防、緩解甚至治療代謝綜合徵提供了新的視野。因此,普及和提高腸道健康意識,刻不容緩!

「健康說」腸道微生態與代謝綜合徵的“千絲萬縷”-從“腸”計議

(圖片源於網絡)


供稿:上海市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

上海市醫學會是一個有著百年曆史的社會團體,以促進醫學科技發展、醫學知識普及為己任,一直以來堅持科普惠民的理念,所屬各專科分會積極響應學會號召,集中全市最優秀的醫學專家,開展多種形式科普活動,全方位推進醫學科普宣傳。上海市醫學會於2018年獲得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首批“上海市健康科普文化基地”稱號,將擔負起更大的責任和義務,繼續著力於向人民群眾傳播正確的醫學健康知識,提升全民健康素質,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將基地建設成更為優質、更受歡迎的醫學健康科普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