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藩王之身對抗中樞朝廷,為何朱棣做到了史上其他人沒做到的事?

  在朱棣起兵反抗建文帝朱允炆之前,以一省之力對抗中樞政權成功過的先例是零

,那麼朱棣為何要拼死來爭奪這一線的生機呢?

以藩王之身對抗中樞朝廷,為何朱棣做到了史上其他人沒做到的事?

朱棣

  沒有辦法,朱棣完全是被生活所逼,但凡建文帝心慈手軟一點兒,朱棣也不至於豎起造反的大旗,如果建文帝像漢武帝那樣使用推恩令,那麼估計歷史上也不會有什麼明成祖了。

以藩王之身對抗中樞朝廷,為何朱棣做到了史上其他人沒做到的事?

漢武帝

  但是生活沒有也許,建文帝有三大智囊齊泰、黃子澄、方孝儒,這三個人都是有名的才子,但是這三人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陷,都是讀書人,而且是很厲害的讀書人。

  這就比較麻煩了,文人都是清高的,帶著點“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優越感,他們想當然的認為在他們的謀劃下,所有的藩王都如土雞瓦狗一般不堪一擊,畢竟歷史上還沒有出現過能夠打贏中樞政權的藩王呢。

以藩王之身對抗中樞朝廷,為何朱棣做到了史上其他人沒做到的事?

方孝儒

  於是,在他們的謀劃下,建文帝開始了對藩王們的剪除行動,周王朱橚第一個倒臺,接著是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齊王朱榑以及岷王朱楩,一年之內在五個舉足輕重的藩封被廢,然後矛頭直指燕王朱棣。

  據說朱棣在建文帝還是皇太孫時戲弄過他,說道:“沒想到你小子也有今天。”因為朱允炆並不是長子嫡孫,他只是朱元璋從種種條件篩選下來最接近的人選。

以藩王之身對抗中樞朝廷,為何朱棣做到了史上其他人沒做到的事?

建文帝

  而朱元璋在分封諸王鎮守邊疆時就是考慮到他們的武功,所以在邊疆的諸王中以寧王和燕王的軍事才能最強,而且燕王還有一定的政治天賦,所以在當時的朱允炆看來,處理諸藩王就像漢景帝時削藩一樣,無論自己怎樣藩王們都會要造反的。

  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打著與七王之亂時“清君側”差不多的口號進行軍事行動國,後來朱棣成功上位之後歷史上把這次戰役叫做“靖難之役”。

以藩王之身對抗中樞朝廷,為何朱棣做到了史上其他人沒做到的事?

靖難之役

  託朱元璋的福,開國時期那些攻守兼備的天才將領基本都被朱元璋收拾了,如徐達、常遇春、藍玉等蓋世猛將都死的死、殺的殺,只剩下一個以防守著稱的老將耿炳文。

  相比中樞朝廷的巨大體量,僅有北平之地燕王無論是人力物力都是薄弱,光一個濟南城就讓朱棣亂了手腳,戰役打了足有三年,最後還是朱棣以奇兵突襲南京,谷王朱橞和曹國公李景隆開城內應,朱棣才成功闖入南京城中,而宮中此時發生大火,建文帝不知去向。

以藩王之身對抗中樞朝廷,為何朱棣做到了史上其他人沒做到的事?

朱棣

  據說朱允炆逃離京城後,顛沛流離,千方百計逃避追殺,後隱居於湄江的觀音崖(也有稱是陝西城固觀音崖)一帶,誠心向佛終了一生,著名的藏君洞也因此而得名,當然了這都是後世同情建文帝的人一廂情願罷了。

  而朱棣憑藉著出其不意的斬首戰術,成功的將自己推向了皇帝的寶座,也開啟了藩王入主中樞,小宗入祧大宗的奇蹟,於是朱棣在死後被上廟號為“太宗”。

以藩王之身對抗中樞朝廷,為何朱棣做到了史上其他人沒做到的事?

太廟

  後來明朝再次出現小宗入祧大宗的情況,那就是嘉靖皇帝朱厚熜,因為天子只有七座家廟,其中只有稱“祖”才可以萬世不移,從嘉靖到朱元璋前面還有太宗、仁宗、宣宗、英宗、憲宗、孝宗、和其父興獻王七人,而朱棣是小支入祧大宗之始,顯然是不能移到偏殿的,於是就將朱棣的廟號升級為成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