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祕的占夢文化


神秘的占夢文化


不管是科技發達的現在還是茹毛飲血的古人,人們對夢的好奇從未停止。古人認為很多時候,夢都是未來境物的變形,《漢書藝文志》中更是說,“眾佔非一,而夢為大”,占夢之術無論在民間還是廟堂之上都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時至今日,周公解夢這樣的書籍仍然經久不衰。

很多人並不相信風水、相術之類,但是他們對夢總有一種神秘感。當人們還不瞭解夢的本質和夢的原因的時候,會使人感覺到有一種說不清的力量在冥冥中支配著自己。

神秘的占夢文化


占夢在中國已有很長的歷史了。最初,原始人只關心那些與自己生活有密切關係的夢,只是後來隨著人類活動愈來愈複雜,人們要預卜的事情也就愈來愈增加,這樣被納入預卜的夢也就愈來愈多。於是占卜由自發相信某些夢兆就轉變成有意識去尋找各種夢兆,由對夢兆的習慣性解釋轉化成了對夢兆的複雜辨析。

在先秦時期,一些著名學者開始對夢進行理性的思考。而後,歷代都有人分別從不同方面探討夢,也正是由於這些人對夢的不斷辯論,才促使我國對夢的研究在橫向上逐漸擴大,縱向上逐漸加深並提出了一些理論。像《黃帝內經》的“淫邪發夢”說、《周禮》的“六夢”說、《列子》的“情化往復”說,以及王清任的“腦氣阻滯”說等等。

神秘的占夢文化


根據現有文獻記載,黃帝是最早提到占夢的人。

皇甫謐在《帝王世紀》上說:“黃帝夢大風吹天下之塵垢皆去,又夢人執千鈞之弩驅羊萬群。”醒後黃帝自我分析:“風為號令,執政者也;垢去土,後在也。天下豈有姓風名後者哉?夫鈞弩,異力者也;驅羊萬群,能牧民為善者也。天下豈有姓力名牧者哉?”,於是“依二佔求之”,得風后、力牧兩位名臣。

關於黃帝和堯舜禹時代的占夢活動,只是遠古的傳說,而直到殷朝時,中國歷史對夢和占夢才有了可靠的文字記載。甲骨卜辭中有關殷王占夢的記載很多。殷王總是問,其夢有沒有禍,其夢有沒有災。這一方面說明,殷王對其夢的吉凶非常關心,另一方面也說明,占夢在殷王的生活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在殷朝,占夢是觀察國家吉凶、決定國家大事的一個主要工具,因而占夢也就成了官方宗教神學的一個組成部分。

神秘的占夢文化


不過,夢的傳說和占夢活動極為頻繁的時期是在周人滅殷之前。據說當時周文王和周武王做了不少好夢,預兆著周必定會取代殷。

《帝王世紀》上說:文王曾夢“日月著其身”。日月是帝王的象徵,這顯然是說文王受命於天。《逸周書·程寤解》上記載太姒的夢:“太姒(武王的母親)夢商之庭產棘,太子發(武王)取周庭之梓,樹之於闕間,梓化為松、柏、椹、柞。寐覺以告文王,文王乃與太子發佔於明堂,王及太子發並拜吉夢,受商之大命於皇天上帝。”

依照釋夢師的說法,棘是灌木,此夢中代表的是殷商。梓是喬木,此夢中代表的是周人。梓在棘間化為松、柏、椹、柞之類的大樹,此夢的意義很清楚,就是上天把“商之大命”給予周人。

《尚書·太誓》中還記載著武王伐紂時的明誓之言:“朕夢協朕卜,襲於休祥、戍商必克。”武王到底做了一個什麼夢,《太誓》裡沒有講。在《墨子·非攻下》裡是這樣說的:“武王踐阼,夢見三神曰:‘予既沉漬殷紂於酒德矣,谷攻之,予必使汝大戡之。’武王及攻。”

神秘的占夢文化


《逸周書•武儆解》裡還記載了公元前1043年,周武王臨死前做了一個噩夢,“惟十有四祀四月,王告夢,丙辰,出金枝《郊寶》《開和》細書,命詔周公旦立後嗣,屬(告誡)小子(成王)誦文及寶典。”他告訴周公姬旦說,他夢到自己命令周公為其立後嗣姬誦(也就是武王的兒子成王)。可見占夢已經政治化,舉凡國家大事都要進行占夢。

《周禮·春官》對這一時期的占夢制度有了比較詳備的記載。周王專門設有太卜一職,總管占卜事務,太卜即卜筮官,一般由兩人擔任,屬“下大夫”之列,“掌三夢之法。一曰致夢,二曰觭夢,三曰鹹陟”,公眾號嗣漢天師府即執掌如何致夢,如何占夢以及占夢的程序。太卜之下,設有卜師、上士四人,卜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這其中官員三十四人,胥徒四十四人,編制共七十八人。在當時,這是一個相當龐大的機構。其中,該機構的“中士,史二人,徒四人”,具體職責就是為周天子占夢。

神秘的占夢文化


周朝的占夢活動,在繼承殷商占夢文化的基礎上有了一個質的飛躍,周人除了沿襲殷人直解夢象和佔龜的占夢方式外,還引入了周易、陰陽五行。比如履卦就說:“履虎尾,不啞人,亨。”意思是說,夢見自己走在老虎的後面,老虎不傷人,就是大吉大利的徵兆。姤卦說:“女壯,勿用取女。”意思是說,夢見女子受傷,不利於娶女,這是不吉利的徵兆。這就使得其占夢方式由早期簡單直接的解夢手段,發展成為複雜的帶有玄理色彩的占夢理論。

到了春秋時期,人們對夢的態度非常認真。《左傳》昭公七年記載:衛卿孔成子夢見衛國的先祖康叔對他說:立元為國君。史朝也夢見康叔對他說:我將命令苟和圉來輔仁元。就因為兩人的夢相合,衛襄公死後,孔成子就把元立為國君,他就是衛靈公。

昭公十七年還記載,韓宣子曾夢見晉文公拉著荀吳,而把陸渾交給他,所以他認定讓荀吳領兵掛帥。荀吳滅了陸渾之後,他特地把俘擄奉獻在晉文公的廟裡。孔成子立國君和韓宣子之命統帥,他們都把夢作為根據,晉文公在夢中的活動,也就是祖先的旨意。當時人們對夢兆的深信不疑由此可見一斑。

神秘的占夢文化


到了西漢武帝時期,董仲舒所宣揚的天人感應的神學成為官方的佔統治地位的社會思想,占夢則成為論證上天感人、帝王受命和漢得天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即使頭腦比較清醒的司馬遷也不能不受這種觀念的影響。

《史記·高祖本紀》曰:“……其先,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予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公眾號嗣漢天師府“夢與神遇”也就是說夢中同神相接。什麼神?即太公當時所看見的天龍。由於“夢與神遇”而懷孕,這說明劉邦是真正的“天子”、“龍種”。

神秘的占夢文化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三個夢

▌一、莊周夢蝶

莊子的名篇《齊物論》的篇末記錄了“莊周夢蝶”的故事:“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有一天,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一隻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樂,悠然自得。醒來後才知道是一場夢。於是思考起來:“不知(莊)周之夢為蝴蝶歟?蝴蝶之夢為(莊)周歟?”

這則故事不到八十個字,卻讓人們千百年一直追尋著它的思想足跡。

神秘的占夢文化


▌二、黃粱一夢

唐朝時期,一個書生姓盧,別人稱之為盧生。

一年,他上京趕考,途中在邯鄲的旅館裡投宿,遇到了一個叫呂翁的道士,並向他感慨人生的窮困潦倒。呂翁聽後,從衣囊中取出一個枕頭給盧生,說:“你晚上睡覺時就枕著這個枕頭,保你做夢稱心如意。”

這時已晚,店主人開始煮黃米飯。盧生便按著道士的說法開始睡覺,他很快睡著了。在睡夢中,他回到家中,幾個月後,還娶了一個清河的崔氏女子為妻,妻子十分漂亮,錢也多了起來。盧生感到十分喜悅。不久他又中了進士,多次層層提拔,做了節度使,大破戎虜之兵,又提升為宰相做了十餘年。他先後生了5個兒子,個個都做了官,取得了功名,後又有了十幾個孫子,成為天下一大家族,擁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然而到了80多歲時,他得了重病,十分痛苦,眼看就要死了,突然驚醒,才知是一場夢。

這時,店主煮的黃米飯還未熟。盧生感到十分奇怪地說:“這難道是場夢?”呂翁聽了便說:“人生的歸向,不也是這樣嗎?”

經過這次黃粱一夢,盧生大徹大悟,再不去想進京趕考了,反而進入深山修道去了。

神秘的占夢文化


▌三、南柯一夢

唐代傳奇小說《南柯太守傳》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天,一個名叫淳于棼的人過生日,他在門前的大槐樹下襬宴和朋友飲酒作樂,結果喝得酩酊大醉,被朋友扶到廊下小睡。恍恍惚惚之中,彷彿有兩個紫衣使者請他上了馬車,馬車朝大槐樹下一個樹洞奔馳而去。他來到了“大槐安國”。該國丞相親自出門遮道相迎,國王還將公主許配於他,招淳于棼為駙馬,並委任他為“南柯郡太守”。

淳于棼到任後,果然不負重望,他勤政愛民,把南柯郡治理得政通人和。前後歷經二十年,上得君王器重,下受百姓擁戴。沒想到,鄰國的檀蘿國突然大興兵戈,入侵大槐安國。淳于棼率兵奮力抗敵,可結果卻是屢戰屢敗。真是禍不單行,愛妻又不幸病故……淳于棼從此失去國君寵信。他心中悶悶不樂,肯求君王准許他回故里探親,君王應允了,並派原來的兩名紫衣使者護送而回。淳于棼返回家中,只見自己身子睡在廊下,不由嚇了一跳,驚醒過來。真是“世上只半日,夢中二十年”。

(道教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