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死後,清政府是如何對待他的家人的?

歷史漏砂


李鴻章所處的時代是大清走向滅亡的時代,滿清這艘破船內外交困、風雨飄搖。

李鴻章為挽救大清做了很多工作,也做出來很大貢獻。由此好多李粉們對他大加吹噓,接著國際友人禮節性質的話茬誇他是千古完人。其實馬關條約簽訂之前談判的時候,李鴻章像狗一樣搖尾乞憐,日本人一點都不把他放在眼裡,弱國無外交。你讓一個乞丐去當美國國務卿也一樣威風,你讓普大帝去當索馬里的總理也一樣狼狽。

在當時的體制下,就憑著李鴻章那點本事和大腦裡的思維和觀念,你讓他當大統領,未必比慈禧做得好。

也有不少人罵他是賣國賊,李鴻章賣的是慈禧的江山,人家慈禧都不急。你生的哪門子氣?對大清統治者來說,江山是他們的,只要不危及自己的統治,別說賣一個臺灣,就是賣十個臺灣,哪怕把東三省龍興之地都賣了,人家愛新覺羅家族都不會心痛。

說句實事求是的話 ,李鴻章不是漢奸也不是什麼偉人,更不是怎麼偉大的愛國者。只不過是個慈禧的高級打工仔,為了追逐名利而忙碌的平凡人,我們對李鴻章也不必求全責備。

人都有老的時候,1901年那個淒涼的秋天,七十八歲高齡的李鴻章拿著一支毛筆,代表清政府和列強顫顫巍巍地在《辛丑條約》簽下自己的花名。這是"李簽約"最後的絕唱。

四個月之後,李鴻章的生命就走到盡頭,在寒冷的冬天撒手人寰,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享年78歲。

作為一個打工仔,李鴻章的結局是圓滿的。李鴻章死後大清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各國使館下半旗致哀,慈禧老佛爺送了輓聯,稱他是曠世奇才、國之棟樑。

李鴻章病重時,慈禧多次派人前去看望,問他有什麼要求,李鴻章說不想讓後人得到朝廷額外的照顧,只想讓他們自食其力,做個守法公民。

都說李鴻章是救世主是大英雄,可是他活著的時候,沒有避免甲午海戰中國慘敗,沒有避免中國遭受列強的欺辱;死後地球照樣轉圈,中國人照樣一日兩餐,世界末日也沒有到來。

大家也別為李鴻章的後人擔心,李中堂早就為自己安排好了後路。

李鴻章和大清的棟樑如軍機大臣那桐等人早就看透滿清氣數已盡,在他們慷慨激昂說要愛大清保大清的時候,就已經為自己準備救生圈了。他們加緊聚斂財富,在外國銀行存下幾輩子都花不完的鉅款。

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中,就指示親信掠奪錢財,此後利用職權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洋務運動的改革開放時,李鴻章不失時機利用跟洋人合作,進口設備和武器的時候盡情收取回扣。

不僅如此,李鴻章還在慈禧的允許下開辦了自己的兵工廠——江南製造局,名正言順地聚斂財富。當時老百姓說李大人是"洋務洋務,為自己服務",“宰相合肥天下瘦”。

李鴻章死後,家人"腰纏萬貫","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閎說李鴻章留給子孫六千萬的遺產。李鴻章的一個人的公開財產五千萬,(不包括他的弟兄、侄子、外親和其它親屬的資產。)而美國媒體披露李鴻章僅僅在匯豐銀行的存款就達3億多,世界各地的存款不計其數,已經無從統計。如果僅僅是六千萬的話,那李中堂簡直就是一個大清官了。

梁啟超說:"大家都說李鴻章富可敵國,此其事殆不足信,他的資產也就是數百萬金,意中事也。"數百萬金大約合今人民幣9億元左右。如果算上李鴻章在香港和美國日本等地的房產,數額就不可思議了。

李鴻章兒子共6人,其中3個孩子夭折,另有女兒三個。三個兒子存活下來的兒子分別是長子李經方( 過繼而來),次子李經述,三子李經邁。

分遺產的時候,李鴻章把主要財產分給了三個兒子。

李鴻章的後人有的開辦鋼鐵製造廠,有的從事紡織機械,有的經營船舶製造,有的開銀行,有的搞教育,有的搞稀有金屬冶煉,有的則投資證券,總之李家是盛產億萬富翁的群體,李鴻章的直系後代都在海外定居。李鴻章活著為大清鞠躬盡瘁,深愛著這片土地,死後也該讓自己的後人到外面的世界生活了,不能世世代代當大清的裱糊匠。

總之,當不少人為李鴻章的嘔心瀝血心疼的時候,李鴻章早就默默地為後人準備好了後路。

當不少人為《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的簽訂痛心疾首、悲痛欲絕的時候,李中堂並沒有痛不欲生,人家只是一個打工仔,犯得上為老闆的公司倒閉去拿根繩子跟老闆去煤山上吊嗎?


歷來現實


清朝沒有對李鴻章的家人後代怎麼樣,因為畢竟李鴻章為清政府付出了心血,也付出了最後的尊嚴。

李鴻章到了40歲都沒有兒子,古人講究“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已經有了一定地位的李鴻章當然也希望有人能繼承自己的事業。

所以,李鴻章過繼了六弟的兒子李經方做了自己的兒子,李經方成為李鴻章的長子。

哪知道3年後,李鴻章的正室趙氏生下了李經述,不久,小妾莫氏又生了李經邁。

這下親生的嫡子和庶子都有了,有人就說了,看來著李經方的長子地位不保了。

哪知道李鴻章並沒有因為有了親生兒子就冷落了長子李經方,他不僅為李經方聘請了最好的私塾先生,準備,還請了外國老師,讓他學習外文,在外交場合時,總是帶著李經方見世面,長見識。

1882年,李經方考中舉人,李鴻章非常高興,馬上將他調入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不久便跟隨駐英欽差大臣出國了,很快還成了中國駐日大使。

有著李鴻章的提攜,李經方本可以在國際外交舞臺上嶄露頭角的,但一場變故卻發生了。

《馬關條約》的簽訂,父親李鴻章背上了喪權辱國的罵名,其實就算李鴻章不籤,也會有其他人籤,他不過剛好是清政府推出來的替罪羊罷了。

李鴻章簽完字後,便一病不起,但清政府本著“一事不煩二主”的原則,想讓李鴻章繼續交涉割讓臺灣給日本的具體事宜。

李經方站了出來,替父親做了這件恥辱的事情,從此他也成了“漢奸”。

因此,李經方退出了政治,靠著李家雄厚的家底開始經商。

李鴻章的二兒子李經述,某種程度上是嫡長子,但這個人的成就卻不如李經方,他一生酷愛詩文,但卻不出門,靠著李家的家資維持度日。

三兒子李經邁,也沒有進入政治圈而進入了商界,而且酷愛收藏,也有條件去世界各地收集文物古董,成為了一名收藏家。

李家的後人並沒有像大家想象的一樣只啃老底,事實上,李鴻章在教育子女方面學習了老師曾國藩的理念,李家後人在其各自領域都做出了非常卓越的成就。


關注明離子,看更多歷史故事。


明離子


據史所載,李鴻章一生中育有四子一女(長子李經方原是李鴻章六弟李昭慶之子,後過繼給李鴻章為長子),即長子李經方、次子李經述、三子李經邁、長女李經璹和次女李經溥。



長子李經方。1901年九月二十七日,李鴻章在北京家中病逝,李經方負責護送李鴻章靈柩回籍。翌年四月,清廷以李鴻章靈柩回籍有期,讓李經方以四品京堂候補,同年清廷讓李經方前往上海參加工部左侍郎盛宣懷與英國人馬凱關於通商條約的談判。不久,清廷又讓李經方參與到安徽及滬寧鐵路的籌建事宜中。

1907年三月,李經方被清廷任命為出使英國大臣,全權負責清國與英國的談判事務。1911年十二月,李經方從英國調回來的不久,他就被委任為郵傳部左侍郎,管轄清國郵電交通等事務,在郵傳部任上,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將本屬於列強所控制的郵政業務重新奪回到清國的手中,此後清廷就讓他兼任中國第一任郵政總局局長,直至辛亥革命被罷免。



次子李經述。李經述是位大大的孝子,1901年李鴻章臥病不起時,他每天都在李鴻章的跟前服侍著,夜不解衣,晝不甘食,夜不交睫,連續五十多天都寸步不離,不敢有絲毫的懈怠。而且他每天都用燒香籲天,願以身相代,來讓自己的父親平安。但畢竟是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李鴻章大限已至,非人力所能改變的,因此無論李經述如何的悉心照顧,如何的祈求上天,李鴻章終究還是去了。

此後,李經述痛不欲生,自覺是他照顧不力,才致使父親離世,遂欲以身殉父,不過在家人的苦苦哀求下,他才打消了這個念頭。但之後因李經述實在是過於悲痛,在悲痛欲絕下他的身體是越來越差,“每念必哭,每哭必喘,每喘必汗,焦肝灼肺,漸漸形在神亡”。之後他自覺將不久於人世,在寫下遺書的一週後就隨父而去,此時距離李鴻章去世不過百日。



不久,在直隸布政使周浩和按察使楊士驤等的上奏下,慈禧特降恩褒揚其嘉行,並準其列入國史孝友傳。

三子李經邁。李鴻章死後的第四年,他奉命出使奧地利大臣,負責全權負責清國在奧地利的外交事務,是當時清國最年輕的外交官。1906年,授光祿寺卿。1907年9月,因其母重病,他並辭去奧地利大使職,回國效力,之後歷任江蘇、河南、浙江等地按察使。1910年,李經邁以首席隨員的身份追隨載濤前往日本、歐美考察軍事,次年回國署理民政部右侍郎。



長女李經璹。記載不詳,只知她嫁給了直隸布政使任道鎔之子任德和,比他大6歲,婚後兩人住在蘇州的鐵瓶巷,抗戰爆發後,從蘇州遷往上海,住在靜安寺的愚谷村,此後其他信息一概不知。

次女李經溥。記載依舊不詳,她嫁於晚清時期名臣安徽按察使張印塘之子張佩綸,是張佩綸的祖父,此後其他信息一概不知。



總的說,李鴻章死後,清廷對他所遺留下來的子嗣還是很不錯的,是讓他們高官厚祿享之不盡,用之不竭,可謂是恩寵有加。


澳古說歷史


1901年,就是光緒二十七年,李鴻章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辛丑條約》。

實在受不了這口窩囊氣,在條約上簽字後,回到家中,李鴻章就大口大口地吐血。

慈禧太后聽說李鴻章病了,立即派遣御醫為李鴻章治病。

由於病情嚴重,加上歲數大了,1901年11月7日,李鴻章離開了人間,享年78歲。

李鴻章死後,清政府如何對待他的家人的?

五千兩白銀治喪,十處祠堂祭祀

李鴻章去世,讓慈禧太后好像丟魂落魄一樣。

慈禧太后不停地感嘆:李鴻章啊,李鴻章!大局未定,倘有不測,再也沒有人分擔。

慈禧太后一再稱讚:李鴻章真是“再造玄黃之人。”

無論如何稱讚,人已經死了,都得安葬。

慈禧太后下詔,追贈李鴻章為太傅,晉封一等侯爵,諡號文忠。

虛名之外,慈禧太后也給予李鴻章的家人很多實實在在的恩惠。

慈禧太后特批賜贈白銀5000兩給李鴻章家人,用於安葬李鴻章。

清政府讓李鴻章享有一項特殊的“榮譽”:在李鴻章原籍與李鴻章曾經立功的省份建立祠堂,總共建立10處祠堂,以表彰李鴻章對清朝的貢獻。

最讓人驚歎的是,李鴻章享有一份特殊榮譽,是清朝從1644年——1901年,統治中國257年中,唯一一位漢族官員獨享的榮譽,那就是建造“京師祠”。清政府還規定:地方官員必須每年定期到李鴻章的京師祠去祭祀。

5000兩白銀是貨真價實的,李鴻章家人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恩惠。

賜封給李鴻章的爵位、諡號,為李鴻章建造10處祠堂,看起來是虛名或者形式,其實,只要清朝統治還在,這些就都是李鴻章家人的福廕。

即使清朝滅亡了,清政府給李鴻章的這些獎賞,也讓其後人有時候從中得到或多或少的、或明或暗的好處。

對於李鴻章的家人,清政府具體是如何安排的呢?

清政府對李鴻章直系七人,都有安排。

兩位夫人,享受俸祿,安度晚年

李鴻章一生共娶了四位夫人。

1861年,原配夫人周氏病故。

第二任夫人趙小蓮,為李鴻章剩下一個兒子,名字叫李經述;趙小蓮為李鴻章生下一個女兒,名字叫李經璹,小字菊藕,大多數稱呼她李菊藕。

1892年,趙小蓮病逝。

所以,李鴻章夫人周氏、第二任夫人趙小蓮的去世,都早於李鴻章去世。

李鴻章死後,他的側室莫氏、侍妾冬梅都享受誥命夫人的俸祿,吃喝無憂、生活富裕。

側室莫氏生育兒子李經邁。

李鴻章死後,莫氏跟隨兒子李經邁生活。

李鴻章一生共有三個兒子和兩個女兒,他們的名字是:李經方、李經述、李經邁、李經溥和李菊耦。

長子李經方,清朝重用,辛亥革職

從李鴻章死後,至清朝滅亡的11年中,李經方職務變換比較頻繁,所以,這部分文字看起來十分瑣碎,請耐心閱讀。

李經方是李鴻章從自己的六弟李昭慶跟前過繼來的。

1901年,清政府命令李鴻章,儘快趕到北京,與十一國公使談判。

大兒子李經方始終跟隨在父親李鴻章身邊,照顧父親、協助議和。

李鴻章在北京病逝後,李經方護送父親靈柩,回到老家合肥。

1902年4月,清政府委任李經方以四品京堂候補,命令他在上海,與盛宣懷一起同英國人馬凱談判,談判內容是關於通商條約的。

與馬凱的通商條約簽字後,清政府命令李經方參與安徽及滬寧鐵路的籌建事宜。

1903年2月,李經方、李經邁等人,在合肥大興集夏小郢,將李鴻章安葬入墓。

父親李鴻章入土為安之後,李經方趕到北京,向清政府奏請:將坐落在北京崇文門總部衚衕的一處住宅交出,用來建造京師李鴻章專祠。

將父親李鴻章相關事宜安排好之後,李經方在家以四品京堂候補。

1907年3月,清政府任命李經方擔任英國大使。

李經方繼續發揮他突出的外交才能。

1911年12月,清政府將李經方調回國內,擔任郵傳部左侍郎。

當時,第二次科技革命在西方方興未艾,中國也開始發展近代化的通訊事業。

由於清政府深受西方國家奴役,中國的郵電通訊等部門都被英國人把持。

根據在英國工作時對英國人的瞭解,李經方充分發揮外交才能,經過多輪談判,終於從稅務司中將郵政業務轉回郵政部。當時中國稅務司由英國人把持。

清政府任命李經方擔任中國郵政總局第一任局長。

在李經方主持下,弱勢的清政府中,郵政事業獲得了快速發展,尤其是電報業務,獲得了長足進步。

1912年,清朝皇帝遜位後,李經方所有職務全部被解除,不再擔任任何官職。

李經方居住在上海,為宗社堂獻計獻策。

辛亥革命勝利後,清朝皇族中的頑固分子結成宗社黨,反對清帝退位、反對革命政府,企圖恢復清朝統治,宗社黨的總部叫宗社堂。

1917年,張勳復辟,李經方、李經邁極力吹捧張勳,希望清朝能夠東山再起。

張勳復辟失敗後,李經方躲到大連,居住在平民城區,長年累月,深居簡出。

李鴻章家族在安徽的合肥、六安、霍山、壽縣等地方擁有大量土地、房宅。李鴻章死後,李經方繼承了不少家產。

恢復清朝無望,自己年歲又高,1933年李經方寫好遺囑,明確地將遺產分配給兒孫。

1934年9月28日,李經方在大連病逝,享年80歲。

次子李經述,盡孝盡忠,承襲爵位

1901年秋,李鴻章與十一國公使談判,十分艱難,李鴻章累倒了,住在賢良寺裡,大口大口吐血。

李經述急忙帶上長子李國傑,前去探望李鴻章。

在李鴻章床前,李經述每天晝不思食、夜不思眠,一連50多天寸步不離。

李鴻章去世後,李經述痛不欲生,不斷自責自己無能。

李經述竟然打算自殺殉父,家人一齊圍繞在他身邊跪下,請求他不要衝動,李經述才沒有自殺。

由於傷心過度,李經述身體徹底垮了下來。

李鴻章死後,清政府讓李經述承襲其父親李鴻章的一等侯爵,以四品京堂候補。

每當想到父親,李經述總是哭泣不止;每次哭泣,李經述都會喘氣不止、大汗淋漓。

李經述感覺自己在世時間不長了。

1902年2月11日,李經述寫好遺書。一週之後,李經述跟隨父親到西天去了。

李經述終年38歲。

李經述去世,距離其父李鴻章去世僅有短短的100天。

直隸布政使周浩、按察使楊士驤聯名上書,請求袁世凱褒獎李經述。這時候,袁世凱接替了李鴻章的職位,擔任直隸總督。

袁世凱上奏清廷,慈禧太后特別下詔褒揚李經述,恩准將李經述列入國史孝友傳。

李經述死後,他的長子李國傑承襲一等侯爵。

三子李經邁,頭銜很多,善於理財

李鴻章死的那一年,三子李經邁25歲。

清政府特賞李經邁主事;

特賞李經邁員外郎,在工部都水司行走;

給李經邁賞戴花翎,以四、五品京堂用;

慈禧太后特旨以三、四品京堂候補。

1905年,清政府任命李經邁出使奧地利大臣。李經邁是當時清廷最年輕的外交官。

第二年,李經邁被授予光祿寺卿。

1907年9月,因為母親生病,李經邁歸國,歷任江蘇、河南、浙江等地按察使,慈禧太后特別下旨李經邁以副都統記名。

1910年,清政府安排李經邁為首席大臣,跟隨貝勒載濤到西方國家考察一圈。他們先到日本,然後到歐洲,最後到美國。這次主要是考察、學習西方國家的近代化軍事。

從西方國家考察後,回到國內,清政府賞賜給李經邁二等第一大帶雙龍寶星,暫時代理鑲紅旗蒙古副都統。

第二年,李經邁被任命為清政府民政部右侍郎。

不久,代理郵傳部副大臣。

清政府發佈誥命,授封李經邁為光祿大夫,建威將軍。

清朝被推翻後,李經邁到上海生活,秘密與宗社黨人密切聯繫,試圖恢復滿清統治。

1917年,李經邁積極參與張勳復辟活動,擔任外務部左侍郎。

事與願違,張勳復辟只是迴光返照,僅僅12天之後,跳樑小醜張勳被打回原形,復辟徹底失敗。

李經邁再次回到上海,精心管理自家數以千計的公寓,收取租金,很快積累起鉅額財富。

李經邁英語水平極高,加上具有擔任駐外大使的資歷,清政府和北洋軍閥向英國借款的時候,每次都由李經邁參與,並且從中斡旋。

參與對英借款活動,李經邁獲得了無數真金白銀,每一次斡旋成功,李經邁所獲得中介費都不少於200萬兩白銀。

收取租金、獲得酬金,李經邁家產超過一億兩白銀。

二十世紀20年代,李經邁擁有6輛小轎車,還擁有專用遊覽的輪船、汽艇。

在上海生活期間,李經邁住在大樓中路的六樓和七樓(複式樓層)。

李經邁家庭陳設中西合璧,大量的皇家賞品、與祖宗畫像、以及西洋油畫,佈置在寬敞的豪宅中。

李經邁用了一張巨大的、完整的白色老虎皮,做成一片地毯,鋪放在大門口。

李經邁用9個大房間,專門收藏各種古董。

李經邁的豪華生活,堪比清朝皇帝。

1938年,李經邁在上海,因病去世,享年62歲。

長女李菊藕,填房張家,嚴格育子

李菊藕本來名字叫李經璹,小字菊藕,是著名作家張愛玲的祖母。

1888年,李菊藕22歲。

父親李鴻章愛才心切,欣賞張佩綸的才能,把女兒李菊藕嫁給左副都御史張佩綸。

李菊藕成為張佩綸的第三任夫人。

李菊藕嫁給張佩綸後,生養了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

1901年,李菊藕的父親李鴻章病逝;一年多一點後,李菊藕丈夫張佩綸在南京逝世。

張佩綸生前是清朝翰林院侍講。張佩綸死後,李菊藕接受朝廷俸祿。

丈夫死後,李菊藕回到天津李府。

李菊藕專心致志教育兒子張志沂,張志沂就是張愛玲的父親。

守寡的李菊藕染上了肺結核,到上海治療。

1912年,李菊藕在上海病逝,享年46歲。

次女李經溥,命運不濟,婚姻平淡

李鴻章的小女兒李經溥,嫁給了任德和。

任德和比李經溥小6歲,其父親是直隸布政使任道鎔。

因為女大男小,歲數懸殊,李經溥對婚姻生活感覺不很滿意。

但是,物質生活上,李經溥十分富有。

李經溥與任德和原先在蘇州生活;1946年,遷居到上海。

李鴻章將自己的一生都獻給大清王朝、特別為慈禧太后用盡了全部心智。

李鴻章死後,慈禧太后對待李鴻章的兒女,能用的就重用,不能用的都賞賜俸祿,讓他們過上富足奢華的生活。

李鴻章的兒子們也都盡心盡力,企圖恢復清朝統治。

有心復辟,無力迴天!李鴻章的兒子們縱有通天財富,也只能承受滾滾歷史潮流的洗禮。


岳飛的飛


裱糊匠李鴻章為風雨飄搖的清政府簽了不少不平等條約,揹負了“賣國賊”的罵名

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曾國藩被人稱為聖人,李鴻章被稱為裱糊匠,曾聖人的名號頗有爭議,而李鴻章裱糊匠的名號卻當之無愧,李鴻章為了不爭氣的清政府揹負了不少罵名,也得到了各國列強的好評,就像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稱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德國海軍大臣柯納德稱其為“東方俾斯麥”。



李鴻章是道光二十七年進士,不過他卻是從當曾國藩幕僚才有機會得到重用,最後成了和曾國藩齊名的中興四大名臣之一,曾國藩在鎮壓太平天國起義中發展了湘軍,而“無湘不成軍”、“湘軍將帥半天下”一家獨大的局面讓大清帝國很尷尬,也引起了清廷的猜忌。

1861年底,太平軍準備移師進攻上海的消息給了李鴻章機會,這一年他38歲,在上海的江南豪紳聽說太平軍要來,就寫信給曾國藩,說只要湘軍來保護上海,他們願意每個月提供60萬兩的白銀給湘軍作軍費,曾國藩自然樂意了,這麼一大筆錢對經常缺餉的湘軍無疑是個大餡餅,於是曾國藩寫信給弟弟曾國荃,曾國荃說我正圍著南京,沒空,曾國藩又找湘軍宿將陳士傑出山,陳士傑以母親年紀大要在家照顧為由推辭了。



這時候清廷害怕湘軍得到這筆鉅款勢力會愈發壯大,更加威脅到清政府中央統治,就發了個上諭,說何地無才,幹嘛一定要湖南之人充勇,讓別的省按照湖南募勇章程妥為辦理,募好兵勇去上海就好了。

曾國藩看清廷這樣說了,為了減輕清廷對他的猜忌,就選了自己的幕僚、安徽人李鴻章去另外組建新軍前往上海,就這樣李鴻章回安徽募集了4營安徽子弟兵,淮軍就這樣成立了。

有了軍隊也就有了一席之地,此後淮軍在鎮壓太平天國和平定捻軍過程中不斷髮展壯大,李鴻章的地位也水漲船高,在洋務運動中成為了洋務重臣,也成了一個外交能手,被慈禧太后倚為左膀右臂,可惜李鴻章常常被指定去和外國列強簽定逼迫中國出讓利益的不平等條約,被稱為晚清的裱糊匠,也被世人大罵“賣國賊”,1901年,李鴻章簽訂完《辛丑條約》,回來後就開始大口大口的吐血,做了清朝喪權辱國多年替罪羊的李鴻章,終於熬不住了,沒多久就病死在北京,享年79歲。



李鴻章死後,清政府是怎麼對待他的家人?

李鴻章的離世,讓慈禧太后為之流下眼淚,還感嘆說:“大局未定,倘有不測,再也沒有人可分擔了。”並追封李鴻章為太傅,晉一等肅毅侯,諡文忠。

李鴻章共有三子二女,長子李經方是李鴻章六弟李昭慶之子過繼給李鴻章的,當時李鴻章年過四十還是膝下無子,就把李經方過繼為嗣,過了三年李鴻章的繼室趙小蓮為李鴻章生了個兒子李經述,李鴻章仍然以李經方為嗣子,而自己的親生兒子李經述成了次子,李經方極得李鴻章喜愛,考中舉人後留在北洋大臣衙門,隨李鴻章襄辦外交事宜,在甲午戰爭清政府戰敗後,李經方隨李鴻章到日本談判,李鴻章被日本浪人槍擊受傷後,李經方被清政府委任為對日談判全權大臣,在辦理完割讓臺灣交接後,李經方避居上海,不再回京覆命。



後來李鴻章出使俄國、德國,李經方也有隨行。1901年李鴻章過世後,清廷以李鴻章靈柩回籍有期,李經方以四品京堂候補,參與安徽及滬寧鐵路事宜,後來又出任出使英國大臣、郵傳部左侍郎,兼任中國第一任郵政總局局長。

辛亥革命後,李經方被罷官,居住在上海,張勳復辟期間,李經方跑出來支持,復辟失敗後,李經方跑到大連蟄居,1934年病逝,終年80歲。

次子李經述生於1864年,1885年考中舉人,曾任參贊官隨李鴻章出使歐美,李經述是個有才氣的詩人,不過為人內向,沒有把自己的詩作拿出來示人。李經述在中舉後,試場的運氣就不好了,考了幾次都沒中進士,1895年李鴻章奉命東渡日本議和,李經述要求一起去,李鴻章不同意,要他在家複習功課準備考試,這次考試李經述已經進入了被錄取的一檔,只是當時李鴻章因為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成了眾矢之的,連帶著李經述也被考官討厭,於是李經述再次榜上無名。



李經述還是個孝子,在李鴻章與十一國公使談判結束後,經常咳血,住在賢良寺裡,李經述得知後就帶著長子李國傑去探望,在看到李鴻章臥床不起後,連續五十多天在床前服侍,直到李鴻章嚥氣,在李鴻章過世後,本來身體就不好的李經述也垮了,在李鴻章過世一百天後,也跟著撒手人寰,享年38歲,在他死後,清廷有感於他的孝行,特為降恩其嘉行,讓他承襲李鴻章的侯爵爵位,由他的長子李國傑再次承襲。

三子李經邁生於1876年,跟他兩個哥哥比起來,在政治上、學業上都不能比,李經邁有很多頭銜,都是朝廷看在李鴻章面上特賞的,在李鴻章死後,1905年任出使奧地利大臣才是實務,是當時清廷最年輕的外交官,次年授光祿寺卿,後來又歷任江蘇、河南、浙江等地按察使,辛亥革命後退居上海,張勳復辟時他也出來支持,復辟失敗後回到上海當了寓公。



李經邁善於理財,英語又好,擅長和外國人打交道,在上海做房地產賺了很多錢,因為有錢還差點被人綁架,後來請了幾個白俄當保鏢,日夜隨身護衛,李經邁於1938年去世,享年62歲。

李鴻章的兩個女兒一個叫李經溥,一個叫李經璹,李經溥一生平淡無奇,李經璹則嫁給了張佩綸,她的孫女就是愛上漢奸胡蘭成的中國現代作家張愛玲。

可以說在李鴻章死後,清廷對他的家人頗為照顧,也算是對他多年裱糊匠工作的肯定!至於李鴻章留在世間的名聲,也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摯潷畫畫紅塵


近年來,史學界掀起了一股對晚清重臣李鴻章的評價浪潮,有人認為李鴻章一生籌備洋務,平定太平天國,是晚清時期當之無愧的中流砥柱,只可惜受時代的侷限性而壯志未酬;也有人認為李鴻章敗給日本、簽訂條約,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賣國賊”。但不管怎麼說,清王室不能做的髒活累活,都是李鴻章去辦,給清王朝提了最後一口氣,多存在了數十年,對晚清政府而言確實是有功之臣。


晉爵立祠,優厚有加

站在清政府的角度來說,愛新覺羅家族也確實沒有虧待這位“國之棟樑”,生前高官厚祿、位極人臣;死後詔贈太傅,晉爵位立祠堂,是清王朝歷史上京師設祠堂的唯一一位漢臣,足見其殊榮。

1901年,李鴻章簽訂完《辛丑條約》之後就感覺身體不適、大限將至,同年11月7日病逝於北京故居。李鴻章死後,清王室深為惋惜,一方面分撥銀兩為李鴻章籌辦喪事,另一方面對李鴻章的後人大加分賞、差撥銀兩,以慰李鴻章的勞苦功高。


加官晉爵,榮華萬分

李鴻章長子李經方曾擔任出使各國大臣,父親死後仕途就此結束,看清天下局勢的李經方後來回大連隱居,從此不問世事,享年80有餘。李鴻章次子李經述(其實是正兒八經的嫡長子)是清朝時期有名的大孝子,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李鴻章臥床期間日日在塌前悉心守護。李鴻章死後,李經述由於悲痛至極,在100後也患病身亡。

清政府聽聞這件事後,朝野上下感動不已,將李經述列入《國史孝友傳》,並承襲了李鴻章生前的爵位,後來由李經述的兒子李國傑繼承。除此之外,清王室對李鴻章5位夫人以及其他的幾個子女總體而言還是撫卹有加,幾個孩子都加官晉爵,並賜予大量銀兩作為安家之資,並沒有什麼不當之處!


與狼共舞的歷史和旅行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慈禧和光緒皇帝逃到西安,為了儘快安撫八國聯軍慈禧恢復李鴻章直隸兼北洋大臣的職務負責和八國聯軍談判,第二年簽訂《辛丑條約》,慈禧和光緒得以回到北京。條約簽訂之前李鴻章舊病復發,之後愈發嚴重,垂暮之年遭遇這樣的變故使李鴻章心情極度憂鬱,積勞成疾,加上俄國人整天對他威脅催促簽訂密約讓他更加難以忍受。1901年9月27日李鴻章病逝於北京賢良寺,終年78歲,慈禧和光緒聞訊失聲痛哭,再給李鴻章的上諭中對他特別加恩,按照大學士的規格予以撫卹,賞給陀羅經被下葬,派遣恭親王溥偉前往祭奠,諡號文忠,追贈太傅,晉封一等侯,入祀賢良祠。

隨後又賞白銀五千兩治喪,賞給他的兒子李經述四品京官的職位,承襲李鴻章一等侯爵的爵位;李經邁賞給候補京官,其餘的子孫都給予不同程度的優待,賜給在天壇,地壇祭祀的待遇,又下令在他的老家和立功省份以及京師建立專門的祠堂,地方官每年過年的時候前去祭祀,列入國家的祠典,朝廷給予他的榮譽和他的家人的待遇可以說是達到了頂點。


微風書房


李鴻章是歷史上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才能可與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與俾斯麥、格蘭特並稱為“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的名臣,為清廷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貢獻,為中國更是奉獻了一生。

1901年冬,七十八歲高齡的李鴻章代表清政府和列強簽訂的《辛丑條約》之後,終於再也支撐不住了,開始大口大口的吐血,之後便病逝於北京,結束了他譭譽參半的一生。

無疑李鴻章的晚年是最為痛苦的,不僅僅是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賣國條約,還有永遠不會被人們理解的傷痛。

那麼李鴻章死後,他的子女後人的結局怎麼樣呢?

李鴻章有兩位正室兩個侍妾,而她們共為李鴻章生下兩兒兩女。不過,李鴻章還從自己的六弟李昭慶那裡過繼來一個兒子,叫做李經方,所以他名義上有三個兒子兩個女兒。

本著女士優先的紳士風格,咱們先來看看李鴻章的兩個女兒。

李鴻章的兩個女兒分別叫做李菊藕和李經溥。長女李菊藕年輕時喜歡上了年長自己二十歲的張佩綸,就是張愛玲的爺爺,不顧其母親的反對,嫁給了張佩綸,到她38歲時就已經守寡了。而李經溥則一生平淡無奇,人生軌跡和許多高門女子一樣,嫁給了一個小自己6歲的人,一輩子都被嫌老。

再來看他的三個兒子,大兒子是從自己的六弟李昭慶那裡領養的李經方,李經方曾被李鴻章送出國去讀書,回國後經常和李鴻章出使各國。擔任過英國大使,但是在李鴻章的嚴格管束下,產生牴觸心理,於是他辭掉官職,到海外經商,最終定居海外,李鴻章死後,又回國發展,定居上海,後支持張勳復辟,復辟失敗後李經方蟄居大連,1934年9月,李經方病死大連,享年80歲。

二兒子李經述是李鴻章親生的兒子,留學回來後就任參贊官常伴隨李鴻章出使歐美等國。1901年李鴻章病重時,李經述每天在父親跟前服侍,晝不甘食,夜不交睫,連續五十多天寸步不離。李鴻章死後,李經述悲痛欲絕,日久成疾,不久就病逝了,享年38歲。李經述愛好詩文,其文筆優雅,感情充沛,曾手書《瞻園日記》十一冊,是一個非常有才氣的詩人。

 

三兒子李經邁,是李鴻章最小的兒子,是當時清政府最年輕的外交官。辛亥革命後,李經邁退居上海,之後又支持張勳復辟。復辟失敗後他回到上海,又當起寓公。李經邁早年受父蔭從政,愛好新事物,自願瞭解西洋文化,能說一口流利的英文,中年自食其力、經商置產,其善理財,遂使資產鉅萬,成為富翁。1938年6月,李經邁在上海病逝,享年36歲。

事到如今,李鴻章的後人墮落的墮落,發家的發家,最成功的比如有李氏三兄弟:李家昶、李家景和李家曙,現都已是億萬富翁。其他的後人也都分佈在世界各地,有的淹沒於茫茫人海,有的佔據一片天地,但是每年他們還會齊聚在一起,共同紀念自己的祖先,並銘記自己是李鴻章的後人。







歷史品鑑錄


1901年1月15日李鴻章簽訂了《辛丑條約》,在簽字回來後大口大口地吐血 ——“紫黑色,有大塊”,“痰咳不支,飲食不進”,被診斷為胃血管破裂,11月7日病逝於北京,享年79歲。

李鴻章為清朝還是做了很多貢獻,從太平天國跟著他師傅曾國藩開始,到後來又平定捻軍叛亂,之後開展洋務運動,建立北洋軍,在外交上也多次與列強爭取。這些功勞,慈禧都記在心裡,所以在李鴻章去世之後,慈禧詔贈太傅,晉封一等侯爵、諡文忠,賜白銀五千兩治喪,在其原籍和立功省建祠10處,京師祠由地方官員定期祭祀。

慈禧對李鴻章還是相當可以,她稱讚李鴻章為“再造玄黃”之人。而對於李鴻章的後人,慈禧也是褒獎了一番。

長子李經方為李鴻章的弟弟過繼個李鴻章的孩子,在李鴻章去世第二年,清廷以李鴻章靈柩回籍有期,伊子李經方以四品京堂候補,命李經方在上海參加工部左侍郎盛宣懷與英國人馬凱關於通商條約的談判。之後歷任出使日本大臣、出使英國大臣、郵傳部左侍郎等。

次子李經述由於是李鴻章親生兒子,所以在李鴻章去世之後承襲一等侯爵,以四品京堂後補,但是他自覺未能保住父親的生命,實為兒子的無能,他也因為悲傷身體狀態非常不好,於1902年2月11日寫下遺書,一週之後,他也隨其父仙去了。

三子李經邁在李鴻章去世之後在家居喪,孝期滿後,恩賞三品京堂,照例起服入北京,朝見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之後任出使奧地利大臣,是當時清廷最年輕的外交官,次年授光祿寺卿。

李鴻章的三個兒子都收到了慈禧的照護,而即使沒有慈禧的照顧,李鴻章的孩子也不會擔心將來,因為李鴻章去世前留下的家產最少有一千萬兩以上,足以讓李家的後人幾代不憂愁。


帝國烽火


李鴻章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但他比較尷尬的是漢族背景,所以有中堂之稱的李鴻章甚至一輩子沒能擠進軍機處。這雖然不能否定李鴻章對於清末政局的重要性,但可以反應出滿清對於漢族官員的任用上顯得非常現實,所以儘管李鴻章畢其一生匡扶大清,在其歸天以後,其家人受到的待遇只可謂是中規中矩,並無特殊優厚。但在其家族政治聯姻的基礎下,後輩也算是人才輩出,社會影響力較大。

李鴻章旁系侄孫

李鴻章有兄弟六人,自己排行老二,所以有李二先生之稱。其大哥李翰章早年就拜曾國藩門下,因協同曾國藩進剿太平天國和捻軍而累功升遷,特別是同治時期,四年的時間就從稅務官爬到湖南巡撫的位置,成為封疆大吏,至光緒二十五年(1899)去世前,已做到兩廣總督加兵部尚書銜,並授太子少保。
(左李鴻章
、右李翰章)

李翰章共有兒子十一人,其中最有出息的當屬次子李經楚,其人才學廣博、融通中西、精通政務,是憑本事受到清廷重用,在對外事務的談判中展現出叔父一樣的外交能力。且由於家族的財力雄厚,出資組建了交通銀行,於1908年任交通銀行首任總理,並通過該銀行籌款贖回了京漢鐵路,這是其在職期間的最大貢獻。相比之下,李翰章的長子李經畲更為老實,自己以才學考取了進士,還名列殿試二甲、朝考一等,後來父親去世得了二品頂戴的安撫,做了個規規矩矩的閒差京官,一生清廉,後因拒絕日本人拉攏滿清遺老的邀請,留得美名於後世。因愛好國粹戲曲,撮合南北各派戲曲名流交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餘叔巖與梅蘭芳的兩大名角合作,為傳統文化的發展做出貢獻。



李經畲)

李經畲與李經楚同娶了當時的四川望族薛氏族女,此二女皆為工部侍郎、總理各國事務大臣薛煥之女,李薛二家的聯姻為此二人的政治生涯提供了動力。其中李經楚的妻子薛氏為他生下二子二女,長子李國式曾任中東鐵路局上海辦事處主任;次子李國武,曾於駐俄海參崴總領事館主事,後任職於上海造幣廠;長女李國筌,曾任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次女李舜如,嫁給駐俄赤塔領事館主事畢文秉。李翰章的第三子李經滇生下李國瑊,後過繼給九弟李經準,這個李國瑊後來任臺灣清華大學的教務長,其二子李家同也從事了教育工作,曾擔任國立清華大學代理校長,至今仍在暨南大學職教,是我國著名的學者教授。


(李鶴章)

李鴻章的三弟為李鶴章,此人也是跟著曾國藩立功揚名,被曾國藩贊為將才,但文武全才的他成為家族避嫌的犧牲品,李鴻章曾以“避嫌不舉,殊負其上進之心”,所以李鶴章“以門第鼎盛為由,有功不居,堅辭獎敘,隱歸故里”,於光緒六年(1880)去世。雖然李鶴章一生沒有做到多大的官,但他的兒子們應該是整個家族混的最好的。
(李經羲)


李鶴章一共有4子3女,其中最著名的是三子李經羲,在李鴻章去世的同年,他被朝廷升為廣西巡撫,後累遷至雲貴總督,是清朝最後一位雲貴總督。即使是辛亥革命以後,他仍然活躍在政壇,黎元洪任臨時大總統期間,他還被任命為國務總理兼財政總長。另外,李鶴章的子女也在家族聯姻中收穫頗豐,其子李經馥娶了曾國藩次子曾紀澤的女兒;其孫李國芝娶了盛宣懷孫女盛毓菊;成為政界、商界強強聯合的聯姻典範。這種聯姻也讓李鶴章的後代擁有了不錯的發展基礎,其直系後人中出了如著名的藏書家李國松、安徽財政司司長李國筠、清末詩人李家煌等、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的首任院長李道增、前中國駐美大使李道豫、鋼琴演奏家李道基。


李鴻章的五弟為李鳳章,一生最輝煌之時是對皖南的賑災,救活災民數萬,又加之平太平天國之功,授二品頂戴。後來得到李鴻章舉薦督辦洋務,大哥李翰章任兩廣總督時,二哥李鴻章亦授直隸總督,因此與李鶴章一樣,以家門鼎盛低調引退。隱退期間不忘時時救濟百姓,1889年黃河決堤時,他自己捐萬金賑災,因此獲正一品封典,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慈善家。其子李經祜受朝廷後補京堂封賞,卻並未躋身政壇,其孫李家載成為京劇名家,但如果在那個年代,名門出戏子就算是“家門不幸”了。李鳳章的女兒則多指配於名門子弟。

“昭慶從軍最早,與兵事相始終,勳望與同時諸將相等,所部多以積功至大官,顧以鴻章親嫌,敘功轍辭不受,治軍十餘年,大小數百戰,未嘗列名薦牘”——《清史大臣傳》

李鴻章六弟為李昭慶,累擢至記名鹽運使,光祿大夫,贈一品封典,這個六弟為官一生兩袖清風,素有“窮老六”之稱,話說一個家族鼎盛至兩位封疆大吏,窮點似乎顯得更低調些,與兩位哥哥一樣,因大哥與二哥的鋒芒,選擇低調處事,並未做到官至高位。且這個窮老六又是個短命鬼,不到37歲便患病吐血而亡。


(李經方)

其膝下長子李經方早年過繼給李鴻章,次子早逝。三子李經榘受朝廷撫卹,特封候選知州,候補知府,賞戴花翎,賞給一品封典,1895年誥授光祿大夫,娶了首任英國公使郭嵩燾之女;四子李經敘安排在上海製造局會辦,金陵製造局總辦,1897年隨駐美大臣至美,以二等參贊住駐秘魯,代辦出使大臣事物,娶了翰林院編修許其光之女;四個女兒皆配於四品以上名門子弟。李經敘之子李國源娶了段祺瑞長女段式萱,這段聯姻讓李昭慶一脈後人在清朝滅亡以後仍然混的風生水起,其後人中李家昶、李家景和李家曙在海外擁有龐大的家族產業,被稱為李家的“三艘航空母艦”。

李鴻章還有個四弟叫李蘊章,就史書記載,這個四弟是個理財高手,早期隨著李鴻章辦理軍餉、稅務,可惜後來患病殘廢,居家修養再未出山。其膝下七子並沒有顯赫事蹟,但皆受到朝廷候補官銜封賜,八個女兒也都許配各層級官吏,這也是清廷以及李氏家族自身對後人最普遍的安排辦法。

李鴻章直系一脈兒孫

李鴻章有三子兩女,其中長子李經方是六弟過繼而來,李鴻章生前就有意培養此子。早年拖洪汝奎為其尋名師授學,培養其中舉入仕,本應於外省候補,李鴻章上下打點,使其留在了北洋衙門,跟著李鴻章處理外交事務,併為其提供赴英、赴日的外交鍛鍊機會。特別是李鴻章馬關遇刺之後,李經方接過父親的重任,擔任了繼續對日談判的全權大臣。李經方自幼受到西方教育,精通多國語言,在李鴻章赴俄祝賀尼古拉二世即位期間,他一直單獨作為李鴻章的中方翻譯,並最終與父親一道帶回了聯俄抗日的《中俄密約》,隨後李經方再與父親一起訪德、訪美,這一系列鍍金成為李經方日後主事外交的堅實基礎。
(李經方晚年)


李鴻章是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九月二十七日去世,李經方自此開始了獨立處事的政治生涯,父親舊僚盛宣懷對其幫助很大,助其對英進行通商談判,參與滬寧鐵路籌建等。後於宣統二年(1911)擔任郵傳部左侍郎,他以長期的外交經驗,將洋人操控的郵政系統從稅務司剝離回郵傳部,成立了郵政總局,他也成為第一任郵政總局局長。李鴻章給李經方鋪好了官路,也從思想上禁錮了他,這是傳統式家長作風的弊端,馬關時的李經方雖代理全權大臣,卻每輪談判條款皆需李鴻章親閱;東南互保時李經方勸李鴻章傭兵自立,李鴻章卻從未聽其所言。所以李經方的政治生涯完全籠罩在父親的光環之下,至晚年時,他成為沉默寡言的政壇清流,無論是辛亥革命、張勳復辟,還是溥儀偽滿稱帝,他都無動於衷。
(李經述、二排正中)


李鴻章的親長子為李經述,這個親兒子在出生時就得到父親非一般的寵愛,他在文學造詣上頗有天賦,可在入仕考試中運氣不佳,在中舉之後廷試未過,當時的李鴻章紅極一時,若非成績太差,想必也不會為難,所以打鐵還需自身硬,拼爹也不能太過分。來年再考的時候偏偏遇到甲午戰爭戰敗,李鴻章的事業墜入谷底,李經述也跟著倒黴,再次落榜。入仕無望的李經述整日在家研究學問,順帶照顧病重的母親,後來李鴻章年邁,清廷仍需他奔波於內外,才特批李經述陪侍身邊,授以三品銜。李鴻章死後,朝廷準其承襲一等侯爵,以四品京堂後補,可他是位大孝子,對於父親的去世悲痛不已,一年後便撒手人寰。
(李經邁,中排左一)

李鴻章三子李經邁與大哥的路線差不多,也是李鴻章培養出來的外交人才,這一點挺符合當時的政治環境,洋務運動興起的時候,李鴻章正是通過協調中外事務才有了中堂之尊,他對兒子的培養完全是按照這個大環境進行。李鴻章去世後,朝廷恩賞李經邁三品京堂,清中葉以後,對官小任重而另加三品京卿、四品京卿者稱京堂,上述所有的恩賞京堂或者候補頭銜都是對李氏後人的安置,擇才俊者才授以實職差事。李經邁也沒有辜負李鴻章的培養,後任出使奧地利大臣,回國後任地方數省按察使,到宣統時還為大清赴國外考察軍備,有點李鴻章為官的影子。辛亥革命後下海從商,成為上海灘鉅富,後參與張勳復辟失敗,退出政治舞臺。


李菊藕與一子一女)

李鴻章的小女兒本是其政治聯姻的工具,但卻造就了一段愛情佳話,也造就出中國近代一位才女——張愛玲。李鴻章將女兒李菊藕嫁給張佩綸時,是以愛才自居,而實際上是借其官場失意時拉攏為自己所用,但張佩綸並未買賬,無論李鴻章如何保舉,他都辭而不受,但對於李鴻章的女兒卻疼愛有加,李鴻章算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李鴻章於病逝後一年多,張佩綸也於南京逝世,他遺下一子一女,男孩是張愛玲的父親張志沂,女孩是張愛玲的姑姑張茂淵,所以張愛玲是李鴻章的親外孫女。


李經方一生娶了六個中國老婆,兩個外國老婆,中國老婆中的原配劉氏為四川總督劉秉璋之女,娶妻時朝廷是有誥命的,為李經方生一女嫁給了戶部官員;繼配夫人張氏為陝西巡撫集馨之女,亦有誥命,為他生下兩女皆嫁給地方候補子弟;夫人何氏生下兒子李國熙,英國老婆生下兒子李國燾,法國老婆生下兒子李國烋。李國燾早年在英國康橋讀書,學成回國後將李家上海的產業經營的不錯;而李國烋是個徹頭徹尾的敗家子,吃喝嫖賭無惡不作,最後北伐軍打到上海,他逼著李經方交出財產,李經方嚇得逃往大連,終其一生。


李經邁則沒有那麼多妻妾,娶了閩浙總督卞寶的女兒,一品誥命夫人,生一獨子李國超,李國超有二子二女,兒子李家翔、李家焜;女兒李家馨、李家淑。李經邁是於1938年去世,他兒子李國超將父親所藏珍貴書籍全部捐給震旦大學,建國後這些書籍分別交付復旦大學和華東師大,李國超攜一家人於新中國建國前夕去往香港,後又輾轉到美國,再未回國。

(李國傑)

李經述的兒子有四位,最出名的便是他的長子李國傑,也是正經八百的李鴻章長孫。由於李經述在李鴻章去世一年後就撒手人寰,所以李鴻章的爵位就承襲給長孫李國傑。朝廷對李鴻章家人最大的恩惠也體現在李國傑身上,在李經述去世後,李國傑歷任散軼大臣、農工商部左丞、駐比利時國公使,1906年任廣州副都統,次年調鑲黃旗蒙古副都統,李國傑是有才之士,但要說這些任命沒有李鴻章的餘蔭所至是不可能的。



1910年李國傑出使比利時,把房子賣給了盛宣懷,歸來時已是民國。受李鴻章恩戴的袁世凱一方面念及李中堂舊恩,一方面也對李國傑之才學另眼看待,當初讓他繼續留任比利時,到1914年回國後,派任為參政院參政。1924年後退職回上海,1930年擔任李鴻章曾親自創辦的輪船招商局董事長,但因負債累累,主持出賣招商局碼頭給美商公司,若非段祺瑞為其上下走動,恐已被國民政府當局法辦,最終因此事於1933年4月在上海地方法院以盜賣國家土地罪判處八年徒刑,准以監外執行,剝奪公權十年。後來抗戰爆發,李國傑並未認清形勢,日本人拉攏滿清遺老時,他選擇做了漢奸,成為日本傀儡政府的交通部長,因此1939年2月19日,國民黨軍統在上海將其暗殺,如果說甲午年“李二先生是漢奸”是爺爺為社稷背鍋,那麼這一次的孫子李國傑則是坐實了漢奸罵名。


綜上,李鴻章的家人在其去世以後算是受到中規中矩的待遇,畢竟滿清是以滿族旗人為根基的王朝,這一點在宗室爵位上皆可看出,漢人如李鴻章這等重用者完全是憑其才能,或者說宗室衰落下不得不為的結果。所以論其後人的安置,有殊才者重用之,無殊才者授京堂、候補銜,以表安撫。而李鴻章生前的人設對於其族人的幫助更勝於清廷的安撫,如慶親王奕劻曾對李經邁直言,是看在與李中堂的交情上才時常提醒他的言行,再如盛宣懷一族對李氏家族不離不棄的幫助。所以說清末的為官之道不在於為朝廷做出多大貢獻,而在於培植了怎樣的官僚圈子,李家出了三位封疆大吏,李鴻章更是尊為中堂,一系列政治聯姻、門生故吏的人脈圈子足夠其後輩坐享數代。

參考資料:《澹園日記》、《李鴻章家族》、《合肥李氏宗譜》、《合肥縣志》、《安徽省志.人物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