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坐享繁華,有人劈柴餵馬,北京學子們的差距有多大?

“我都不想說什麼了。我們在房山跟關禁閉似的,去建國門上個專業課得坐將近2個小時的地鐵……”DT君(ID:DTcaijing)趕緊擺了擺手拒收了艾倫的苦水。艾倫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的研究生,當年懷揣理想來到北京,卻發現自己來到了一個叫做良鄉的地方。用艾倫自己的話來說,他剛來良鄉就發現這裡“非常適合學習”。

但這僅僅是鬧心的開始。由於專業需要,艾倫平時常在北京的2個校區和研究所之間來回奔波。這3個地方分別是地處西南的房山良鄉校區,和天安門毗鄰的研究所,以及京城東北角的望京校區——一條從西南到東北斜穿北京的完美的對角線。

如果你對北京的面積有所瞭解,就能知道艾倫的出行成本有多麼感人。這還沒完。雖然長時間的市內交通會在同學的談笑風生中悄悄過去(但艾倫仍然非常想念當年北京地鐵2元隨便乘的時代),但校區之間的生活便利度差異帶來的落差感是一直存在的。在良鄉,一打開外賣軟件基本上都是肯德基麥當勞這樣的快餐速食。到了望京,突然多出的部隊鍋、烤豬蹄讓他感覺到了自己真實地生活在了文化多元的首都。

校區之間就能產生這麼大的體驗差異,那麼樣本擴大到學校和學校之間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分析了北京34所雙一流大學周邊3公里內的店鋪數據,看看究竟誰才是北京最“浪”的大學。

1

首都高校地理位置大比拼

要評估一所學校的地理位置是否優越,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就是計算它與城市中心的距離。在中心選址上,這次我們選擇的是天安門。

計算了34所大學到天安門的距離後,我們對一些同學產生了羨慕之情的同時,更加心疼另一部分同學……

通過計算我們發現,地理位置最有排面的三所學校是北京協和醫學院、中央戲劇學院和中央音樂學院,這三所學校到天安門的通行距離分別為1.8公里、3.8公里和4.4公里。對於在這三所學校的唸書的學生來說,他們所處的無疑是最北京的北京。尤其是對於協和醫學院的同學來說,飯後遛個彎兒就能到天安門,單程步行頂多半小時,折回學校就當消食兒了。

有人坐享繁華,有人劈柴餵馬,北京學子們的差距有多大?

按照售樓處的廣告套路來說,協和、中戲、央音這三所著名高校無疑是“不出遠門,坐擁帝景”的典範。

有人“坐擁帝景”就有人“歸隱山林”。當我們從後往前看,就找到了這些最適合修行的Top 3學校——北京大學(昌平校區)、北京化工大學(昌平校區)和中國政法大學(昌平校區)。這三所學校到天安門的通行距離分別達到了60公里、64.4公里和87.4公里。

市區內昂貴的地價讓高校紛紛把校區外遷到了郊區,包括北大、北航、央財等名校都把新校區建在了昌平區的沙河鎮,從而形成了沙河大學城。這樣一來,雖然距離市區比較遠,但高校聚集帶來的商機仍然能讓學生享受到相應的便利。如果要去市區,還有地鐵昌平線可以換乘。

但北京還有一所更加“遺世獨立”的存在——中國科學院大學(雁棲湖校區)。相比在城區裡、在大學城裡的學生,生活在雁棲湖邊上的同學們就真的過著“劈柴餵馬”的生活。生活在懷柔區,遠離城市、從寢室能到長城、日常活動就是翻牆進雁棲湖玩耍的中科院同學們,他們估計比社科院的艾倫更加容易思考人生——“我真的在北京上學嗎?”

這樣說來,距離城市中心越遠,大學生的日子就過得越寡淡無味嗎?

2

寶地中關村

事實並非如此。

在單純地統計了34所大學到天安門的距離之後,這一次我們進一步統計了學校周邊3公里內的購物、餐飲和體育休閒相關場所的數量,以此衡量學校周邊的繁華程度。

根據數據我們發現,學校周邊的繁華程度與距離市區遠近存在一定關係,但也不盡然,更多地是與資源的集中度掛鉤,並形成了二環內、中關村、望京、五道口(北清所在地)等幾個相對繁華的區域。

有人坐享繁華,有人劈柴餵馬,北京學子們的差距有多大?

在統計得出的幾個相對繁華的區域當中,中關村附近的學校有著全北京34所雙一流高校裡最好的生活體驗。地處北京四環西北角的中關村,雖然先天地理位置不像中戲這樣天生擁有王府背景,也不如北大清華所在五道口那樣擁有“宇宙中心”的美名。但一眾聲名赫赫的高校加上超2萬家高新技術企業,讓中關村擁有了其他地方難以比擬的人數和資源優勢。

北京10所最繁華的學校當中,有4所學校來自於中關村,分別是排名第1的中國科學院大學(中關村校區),第4的北京理工大學(中關村校區),第5的中國人民大學和第8的北京外國語大學。

繼續分析單個學校的日常生活後,紮根上海南京西路的DT君都開始羨慕起了中科院(中關村校區)的同學們,因為他們吃得實在太好了。以中國科學院大學(中關村校區)為圓心、半徑3公里的區域內一共有3340家餐飲店可供同學們選擇,餐飲店總數上冠絕京城。

有人坐享繁華,有人劈柴餵馬,北京學子們的差距有多大?

餐飲種類上,中科院仍然勝出。在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偏好中餐廳(換句話說就是更注重吃飽)的同時,坐擁歐美匯、新中關等大型購物場所的中科院同學們更多地在享受學校周邊的咖啡廳、休閒飲食和外國餐廳了。

有人吃得好,就有人玩得好。中關村隔壁的五道口雙傑清華北大,它們周邊3公里內有近200個娛樂場所。一眾酒吧點亮了清北學子的不眠夜。桌遊、KTV、電玩城、密室逃脫等豐富的品類也為學霸們的娛樂姿勢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間。但京城裡最“會玩”的大學並非北大清華,而是朝陽區的北京工業大學。

理工科類院校的北京工業大學(中藍校區)在“玩”上的出色表現,讓我們覺得有些意外。總數上,北工大附近一共有827處休閒娛樂場所可供學生選擇,力壓全北京的雙一流高校——畢竟這是一所與燕莎購物中心毗鄰,與北京歡樂谷隔四方橋相望的學校。數量眾多的商業體給北工大的同學們提供了大量的休閒娛樂機會。

但在北工大之後,我們仍然發現了來自於中關村的強勢追趕者。雖然北工大在我們的“學校附近休閒場所最多的雙一流高校Top 10”榜單上位列第一,但緊隨其後的仍然是來自於中關村的中國人民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關村校區)和中國科學院大學(中關村校區)。

這給了我們一點啟發——如果你想考取北京的高校,有著不同生活追求的你應該考向哪些學校?

3

考向北京

哪所學校才是最適合你的選擇?

很顯然,如果追求全面的生活體驗,中關村必然是高三同學們最好的選擇。畢竟在那裡聚集著大量的教育資源、科研單位、高新技術公司以及隨之而來的各類消費場所——從便民的歐美匯小吃街到相對高端的新中關購物中心。

有人坐享繁華,有人劈柴餵馬,北京學子們的差距有多大?

但如果吃喝玩樂並不是你的首選呢?

按照這個邏輯,我們整理了之前提到的兩個大學城:沙河大學城和良鄉大學城。這兩個地方不像主城區裡的學校那樣,擁有豐富的消費場所,但仍然聚集了日常生活必須的基礎設施。

處在北京北部昌平區沙河鎮的沙河大學城,聚集了北大、中航、北師等學校的新校區,但這裡的餐飲類場所佔比超過50%,而且大多為滿足日常需求的中餐廳。比起市中心五花八門的吃喝,沙河大學城裡的生活的確更適合做學問。

還有一些郊區的學校周邊飯店少,只有冷清的大商場,比如良鄉高校團。北京中醫藥大學良鄉校區、北京理工大學良鄉校區附近的購物類場所佔比分別達到71.69%,69.12%。細分到購物品類來看,其中大部分都是家居建材市場……良鄉大學城的商業配套的確是跟上了,但是大學生的購物體驗改善了多少?還不好說。

對於城市規劃者來說,在市郊建大學城無疑好處多多。市中心地貴,容不下大片大學城;為數眾多的大學生給市郊帶來消費,重塑了周邊商業空間;大學生給市郊帶來人氣,刺激了房價;城郊的大學城成全了城市規劃、商城小老闆、房地產商……

然而對於大學生來說,四年時間並不奢求能夠實現振興六環的豐功偉業。但如果他們有著自己的職業理想,一個適合學習的空間也是必須的(長時間把自己關在學校裡也難以接觸到最新的商業動向,還是得出去走走)。

今年夏天,艾倫從社科院畢業了。對於日常在北京城裡穿梭的他來說,良鄉就像是自己的家,可能沒那麼好但總會記著、想念著。日常去的建國門和望京,也挺好,但總缺少一種感覺。換乘時總要經過的軍事博物館地鐵站,也是他的心頭好——只不過現在都要說再見了。

巨大的北京給艾倫這樣的追夢學子們提供了充足的人生機會,但這條通向職業生涯的路要怎麼走,還得看有能力來到這裡的人自己怎麼選了。

作者 | 鍾黛

設計 | 鄒磊、張梓豪

  • 合作、交流請關注微信公號DT財經(ID:DTcaijing),轉載請添加微信dtcaijing00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