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清楚保費的4大去向,買保險就不怕坑了

我們買一款保險,不管保費花了5千還是1萬,很多朋友會好奇:

這筆錢到底給了誰,全部用作我的保障了麼?今天咱們來聊一聊。

不管我們購買的是什麼產品,保費一概會被保險公司分成4份。

01)風險保障費用:

被保險人一旦出險,保險公司要在第一時間做出賠償,那麼這筆錢不可能從投資市場中現用現支。所以,保險公司會將保費的一部分投入到風險保障的賬戶中,應對隨時可能到來的報案出險。

02)渠道分銷費用:

一款保險產品的售賣過程看似簡單,但這之間會經過2-3道渠道分銷。每經過一道,自然就有一筆費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佣金。不過對於長期險來說,渠道分銷費用在繳費的前兩年佔比較大,後期這比費用基本為0.

03)產品運營費用:

一款保險產品從設計到上架銷售,中間會有很多的運營費用產品。比如精算師、運營專員的工資;比如保險公司打品牌做廣告的開支;甚至公司的煤水電暖氣費,保潔阿姨的工資等等,都可能從這筆錢裡支出。

04)投資利潤費用:

用我們的保費減去上面的三項支出,就是保險公司買一款產品的所得利潤。拿著這筆錢再去做投資或者給股東、被保險人進行分紅等等。

我們搞清這筆錢的去向有什麼作用呢?下面南姐就用這個知識點為大家解決三個常見的、基礎的、困擾咱們大家的保險問題

為什麼小公司產品更便宜

在買保險的過程中,很多朋友也在堅持“便宜沒好貨”的購險思路。

但當我們明白了我們保費的4大去向後,你就能明白,小公司與大公司之間收費差異完全出在了“渠道分銷費用”“產品運營費用”上。

渠道分銷費:線下的保險公司採用傳統的代理人分銷模式,假如說你接觸到的是最底層的業務員,那麼他每賣出去一單產品,不僅僅他自己要抽取佣金,他的團隊主管,甚至大區主管、區域經理都會從中抽成。但互聯網的保險產品,保險公司只需要為分銷網站支付一筆佣金即可。

產品運營費用:國壽請姚明做代言,平安贊助中超聯賽。你聽到的、看到的大品牌不是白來的,是拿錢砸出來的,這筆錢誰來出?誰買保險誰出唄。

所以說,買東西買貴的無可厚非,但如果你想省一點還有好保障,選互聯網保險也沒有問題,因為這些產品便宜在了宣傳上,而沒有在產品本身偷工減料。

退保的錢為什麼這麼少

“買了保險想退保,就能退出那麼一點錢來,這算不算坑?”

首先,南姐在這裡明確的告訴你,所謂退保就是結算保單的現金價值,大多數保險產品的現金價值很低,這是件很正常的事情。

因為在你的保單過了猶豫期後,你交的保費中的很大一部分就會變成:

產品運營&渠道分銷:保費你退掉了,但是代理人和分銷渠道不會把他們的工資返還給保險公司;

風險保障:

保險本身就是一種風險分擔的模式,你平安無事不代表所有購買了同款產品的人都不出險,這筆錢在繳納的時候就被劃出去了。

所以說,很多長期險種在退保的時候,並拿不到什麼錢,因為產品的現金價值並不高。這也就是南姐並不建議大家退保的原因。即使大家在購險的時候著了“某某福”的道,南姐都建議在經濟能力允許的情況下長期持有。

ps:當然了,如果只交了一年保費,及時止損也是可以的。

揭穿年金險常見套路

保險產品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健康保障,一類是財富保障。而年金險就恰恰是後者中最常見的一種。

對於年金險產品,保險公司一種常見的套路就是:“我們產品的預定利率是....”

大傢伙一看“利率”兩個字,就“把心放在肚子裡了”。但你注意,這個利率不是拿“保費”算的,而是用保費中的“利潤投資費用”來算的,那麼你交的保費中有多大的比例是利潤投資費用呢?這個保險公司一般是不公佈的。

所以說,我們對年金產品的產品演示,不能只看熱鬧,更要看門道。買年金產品看收益,最重要的是要測算產品的內部收益率,簡稱IRR。這個數值越高,產品的收益也就越高。

不過在這裡南姐提示大家,不同的產品對於不同年齡的被保險人來說IRR的數值也是不同的,所以測算內部收益率這件事別人沒法幫你,只能自己來。為了挑到真正的好產品,你一定要仔細讀完下面鏈接中的文章。

(相關閱讀:IRR測算全教學)

好了,搞明白了我們的保費區分後,這3個問題是不是迎刃而解了?今天的內容就是這樣,希望能夠幫到你。

搞清楚保費的4大去向,買保險就不怕坑了

今天的時間有限,沒有把現金價值這個知識點和大家說的太細,簡單來說:

保障終身且含身故責任的產品,保單的現金價值會一路走高,最後和保額趨同;

消費型產品或定期產品,保單在保障初期會一路升高,在後期會越來越低最後趨近於0

所以說,如果真的對自己持有的保單不滿意,退保的時候也要儘量爭取到最大的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