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佳廣州獨唱音樂會昨晚唱響

雷佳廣州獨唱音樂會昨晚唱響

《獻給祖國的歌》雷佳廣州獨唱音樂會現場。

大洋網訊 昨晚,《獻給祖國的歌》雷佳廣州獨唱音樂會在廣州大劇院唱響。音樂會上,歌唱家雷佳全新演繹了十多首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金曲,《瀏陽河》《誰不說俺家鄉好》《在希望的田野上》《花開新時代》……每一首經典曲目,都唱進了人們的心坎裡。

這場主旋律、正能量的音樂會,是廣州城市文化綜合實力出新出彩的一個縮影。文藝精品迭出、名家大師雲集、文化娛樂消費旺盛……廣州,這座擁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歷史文化名城,正在文化強市的道路上自信前行。

現場:

歌聲中盡是對這片土地的熱愛

本場音樂會陣容強大,著名作曲家趙麟擔任音樂總監,著名指揮家景煥執棒廣州交響樂團,央視著名主持人任魯豫主持。音樂會整體樂隊編制以大型西洋管絃樂隊為基礎,規模宏大,配器豐富。

當晚,身著白色晚禮服的雷佳甫一登臺,觀眾席便爆發了熱烈的掌聲。一曲創作於1951年的《瀏陽河》拉開了音樂會的帷幕。隨後雷佳演唱了上世紀50年代的《玻璃窗》《新疆好》,三首連唱,將大家帶到了那個激情燃燒的年代。

在廣州交響樂團演奏了管絃樂曲《絲路音樂瞬間》後,雷佳再度登臺。接下來雷佳演唱了分別創作於上世紀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的《誰不說俺家鄉好》《雁南飛》《在希望的田野上》,她用融合了美聲、民族、戲曲之美的深情演唱,表達了對國家、民族的赤誠熱愛,對美好未來的嚮往。

下半場伊始,主持人透露影視演員黃曉明在現場,引發了觀眾熱烈的掌聲。而當雷佳以一襲紅色晚禮服登場時,現場的掌聲更為熱烈。《金銀藤,蔓蔓兒長》《高天上流雲》《陽光路上》等歌曲唱出了上世紀80年代以來人民生活欣欣向榮、國家飛速發展的蓬勃氣象……結束曲《赤子》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國慶晚會上的點題之作。

整場音樂會,每一曲畢,現場都掌聲雷動。雷佳用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歌唱故鄉、歌唱土地,表達對祖國的熱愛。而在演繹風格上,雷佳繼承原作、致敬前輩,既不“跑味兒”,又唱出了新意。

返場環節,雷佳和全場觀眾一起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國》,掌聲與歌聲齊飛,熱情與激情澎湃……散場時,不少觀眾哼著這首歌,久久不肯離去。有觀眾表示,“這些歌從小聽到大,是珍貴的記憶,是我們鄉愁的一部分。”“這些歌一響起,就立刻把我帶回了那些年代,我深深地被感動著。”“雷佳唱出了對這片土地發自心底的熱愛,唱出了文化自信。”

文藝精品迭出 出新出彩“出城”

《獻給祖國的歌》雷佳廣州獨唱音樂會這套曲目主旋律十分正能量。而其全球首演之所以定在廣州,是因為雷佳“一直很喜歡廣州,這個城市充滿活力。觀眾熱情、包容,也很懂音樂,特別知道鼓掌的‘點’在哪裡。”另一方面,“廣州是改革開放的前沿地,聽到這些歌,很多參與過這些奮鬥歷程的人都會想到自己,這是非常有溫度的一件事。”

在音樂會上,雷佳特別介紹《花開新時代》這首歌詠新時代、讚美奮鬥精神的新歌,是音樂會主創人員對廣東人民的深情致意。這首歌為改革開放40週年而作,由雷佳首唱於去年12月8日廣東省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文藝晚會。

這首歌幾易其稿,詞作家陳道斌曾在接受採訪時透露:“在創作時我和作曲王喆、演唱者雷佳專門討論,對這個主題反覆琢磨,大家有一個共識,就是要創作一首具有新時代感又走心的主旋律作品,這首歌要從個人內心情感出發,把個人對時代和對祖國的情感抒發出來。”曲作家王喆在創作時就希望這樣的歌不僅在晚會上唱,平時也能傳唱,“所以沒用傳統晚會歌曲的作曲方式,在配器上也更注重表現意境,讓整首曲子更有‘花開’廣州的感覺。”

值得一提的是,王喆也是“爆款”舞劇《醒·獅》的音樂創作人。8月30日,廣東省第十一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表彰座談會在廣州召開,廣州市共有《花開新時代》《醒·獅》等9部文藝精品獲獎。文藝精品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窗口,而這些獲獎作品正是廣州近年來文化藝術創作的縮影,也是廣州城市文化實力的體現。

近兩年來,廣州文藝戰線不斷強化精品意識、創新意識、責任意識,文藝創作導向更加鮮明,創作熱情愈發高漲,創作質量不斷提升,共創作推出200多部文藝作品,包括民族舞劇《醒·獅》、芭蕾舞劇《浩然鐵軍》、話劇《行在南國·周先生》、粵劇《初心》等。其中,舞劇《醒·獅》獲得中國舞蹈最高獎“荷花”獎,電影《南哥》、電視劇《奪金》被中宣部、廣電總局列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優秀國產電影展映劇目。

此外,廣州在文化強市的道路上直掛雲帆,在全國也產生了不少影響力,如廣州歌舞劇院創作的舞劇《醒·獅》,在全國公演40多場,受到熱烈歡迎,對傳播嶺南優秀傳統文化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同時廣州又“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到五湖四海”,如今年9月29日、10月1日,中國製作、廣州出品的原創歌劇《馬可·波羅》作為新時代文化交流使者,“回”到“故鄉”意大利,作為卡洛·費利切歌劇院2019/2020演出季開幕演出。當終場謝幕之際,觀眾廳內掌聲雷動,觀眾頻頻高喊Bravo(精彩)!據瞭解,《馬可·波羅》主創主演團隊來自世界各地,擁有不同文化背景,這部歌劇正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成果。

廣州城文化消費暢旺

眾多音樂會一票難求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它的發展既離不開精品力作的不斷湧現,也離不開名家大師和頂尖文藝人才的集群效應。2017年12月,十位文藝“大咖”牽手廣州成為文藝顧問。歌唱家廖昌永和雷佳受邀擔任廣州文化形象大使,定期到廣州舉辦個人專場音樂會。

而他們的音樂會,經常在廣州“一票難求”。去年5月,雷佳《源遠流長尋根之旅》音樂會唱響星海音樂廳,現場座無虛席。今年1月13日,廖昌永《記憶·鄉愁》音樂會在開票15個小時內全部售罄。11月24日,《我愛你,中國——廖昌永和他梅溪湖的男孩們音樂會》將在廣州大劇院唱響。屆時,廖昌永和炙手可熱的青春唱將,將以創新形態的高雅音樂,帶來一場涵蓋70後至00後的音樂盛宴。據悉,這場音樂會於10月28日上午11時28分正式開票,開票5分鐘即售罄,廣州大劇院的售票系統一度癱瘓。而昨晚,《獻給祖國的歌》獨唱音樂會唱響廣州大劇院,也是一票難求。

“一票難求”的背後,是這樣一個數據:廣州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文化娛樂消費支出達到5040元,在全國一線城市中位列第一。

細析“一票難求”的演出劇目,發現其中不乏本地文藝院團的精品,如廣州歌舞劇院的《醒·獅》,也有很多“外來”的精品。有來自北京的演出商曾在接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的劇目一定要到廣州來演,因為只有在廣州演,劇目影響力才能輻射到整個華南地區。”

廣州已經成為華南地區的演藝中心。世界名團名家的中國巡演一般都會安排三站——北京、上海、廣州,分別代表華北、華東、華南的區域核心。而作為廣州的文化地標之一,廣州大劇院自啟用以來,引進了無數殿堂級的演出,在歌劇演出季時,不光是從國內,甚至新加坡、日本、美國打“飛的”前來觀看的觀眾,亦呈增長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