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離世,他“掘地三尺”挖山藥,仍在努力地生活……

在清淺的歲月裡,守候一份相融以沫。

牽你的手,朝朝暮暮,牽你的手,等待明天,牽你的手,走過今生,牽你的手,生生世世。

2019年5月5日,對於家住大名縣張集鄉後莊村的李東朝大爺來說,卻是晴天霹靂,陪伴自己走過幾十載風風雨雨、相融以沫的老伴撒手人寰。

“跟了我一輩子,沒有過上一天好日子,任勞任怨,好不容易有奔頭了,人也不在了”

李大爺說到這裡,總是眼裡噙著淚,無奈地搖搖頭,嘆嘆氣 。

老伴離世,他“掘地三尺”挖山藥,仍在努力地生活……

三年前的一次,李大爺的老伴嗓子疼,因為炎性反應,而出現淋巴結的炎症性的增長,隨著炎症的消退,腫大的淋巴結會減少或者消失。

但是,老伴的頸部淋巴結卻逐漸長大,因為淋巴結腫大,但並不疼痛瘙癢,很容易被人忽視掉。因此,當時李大爺和老伴也沒有當回事,至到老伴有身體發熱、消瘦以及盜汗等症狀,而且總感覺沒有精神、渾身乏力。這才引起了注意。

老伴離世,他“掘地三尺”挖山藥,仍在努力地生活……

李大爺老兩口因為當地醫療條件有限,從此東奔西走,尋醫問藥,從石家莊到河南,輾轉各地。最後在北京確診為淋巴癌晚期。

在老伴患病期間,常常會厭食、噁心、嘔吐、口乾舌燥、胃部不適和腹脹等反應,而李大爺總是不厭其煩地陪在老伴身邊,親歷親為,伺候在左右。

“我最虧欠我老伴了,我們這個家多虧了她”

說到這裡,李大爺停頓了許久。多少往事浮起,多少心酸歷程,太多的承載不能用言語所表達。

老伴離世,他“掘地三尺”挖山藥,仍在努力地生活……

像李大爺他們這一輩子,生活平淡的如家鄉的水,期間也沒發生過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故事。他們不會像《父母愛情》中那樣手拉手出門,他們也不太善於表達對彼此的情感,大多都是比較含蓄的表達。

老伴離世,他“掘地三尺”挖山藥,仍在努力地生活……

與這個氣派的房子相比,李大爺屋內的傢俱卻略顯地格格不入,我們十分費解。

老伴離世,他“掘地三尺”挖山藥,仍在努力地生活……

“這都是我和我老伴之前的購買的傢俱,跟了我們大半輩子,有感情,捨不得換,這都是原樣擺放的。”

對於這些傢俱,李大爺總是如數家珍,信手拈來。往事歷歷在目,恍如昨日。

【六畝山藥地,記載著歲月與過往】

今年已是60歲的李東朝大爺,有二個兒子常年在外打工,自從老伴去世後,李大爺更是起早貪黑下地幹活。

老伴離世,他“掘地三尺”挖山藥,仍在努力地生活……

因為挖山藥是個力氣活,李大爺每天都帶著熱水壺下地,異常辛苦,為了保證山藥能夠保證質量,李大爺要挖一個很深的大坑。

老伴離世,他“掘地三尺”挖山藥,仍在努力地生活……

李大爺說:“挖山藥可是個技術活,必須挖大坑。不會挖的會把山藥挖斷的,賣時就不值錢了"

老伴離世,他“掘地三尺”挖山藥,仍在努力地生活……

李大爺告訴我們,之所以挖山藥首先挖一個大坑,再把土一點一點刨開,是因為種山藥沙質土地比較好,山藥長的直,亮白,但刨的時候要小心,沙土容易往坑裡流,要把土刨出來,得需手慢慢的往外刨,山藥也不容易拆斷,要用工具山藥就損壞了,刨的時候,坑深了就需要爬在地上慢慢的清土,輕輕地把山藥拔出來,用力大了山莎容易拆斷,損壞了賣不上好價錢了。

老伴離世,他“掘地三尺”挖山藥,仍在努力地生活……

自從老伴去世後,農事的操勞和家務的料理使李大爺顯得更加憔悴了。頭髮已經泛白,額頭堆滿皺紋,背已見微駝……

老伴離世,他“掘地三尺”挖山藥,仍在努力地生活……

老伴離世,他“掘地三尺”挖山藥,仍在努力地生活……

真愛無言,“愛了一輩子,卻都不說”。雖然農事辛苦,但李大爺在田間地頭只要講跟老伴的一起幹農活的田間趣事的時候,臉上總洋溢著幸福的表情。

“老伴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我,我得結結實實好好生活下去。再苦再累也不怕。”

老伴離世,他“掘地三尺”挖山藥,仍在努力地生活……

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當地政府得知老人的事情後,邀請家鄉來客助農平臺幫助像李大爺這樣年事已高的老人售賣白玉山藥, 解決老人們的後顧之憂,過一個溫暖的冬天。

老伴離世,他“掘地三尺”挖山藥,仍在努力地生活……

李大爺還告訴我們大名白玉山藥之長這麼好,它有秘訣:

山藥對土壞要求很高,需要厚度1.5米的鬆軟沙質土壞,這裡的土壞是沙質土壞而鬆軟,長出山藥長而直,口感也特好。

老伴離世,他“掘地三尺”挖山藥,仍在努力地生活……

種的時候,特注意,要挖很深的坑來填種子,再拿土掩好,否則,掩的不好,一下雨,會衝出大洞,會給山藥生長帶來很大隱患,山藥長不大,彎彎曲曲而不直,產量低,口感也不好。

老伴離世,他“掘地三尺”挖山藥,仍在努力地生活……

當地農民用的都是農家肥種植山藥,成本高,產量低些。

老伴離世,他“掘地三尺”挖山藥,仍在努力地生活……

農家肥主要是雞糞,鴨糞,羊糞,豬糞,雖然農戶費事價格比一般化肥高500一600元,產量低1000一2000斤,但這樣種出山藥毛須長,長得直,沒斑點,沒裂縫,口感綿軟細膩、這樣種植長來的山藥拉絲多,營養豐富,深受大家喜愛。

這次我們除了幫助到李大爺,還有他們:

老伴離世,他“掘地三尺”挖山藥,仍在努力地生活……

▲張集鄉張鐵集村,李保鎖今年65歲,家裡種了5畝山藥,還有兩萬斤沒有賣。


張集鄉後莊村,霍炳軍,55歲,家裡種了6畝山藥,家裡還有一萬多斤沒有賣。

老伴離世,他“掘地三尺”挖山藥,仍在努力地生活……

▲張集鄉後莊村,霍炳軍,55歲,家裡種了6畝山藥,家裡還有一萬多斤沒有賣。


老伴離世,他“掘地三尺”挖山藥,仍在努力地生活……

▲張集鄉甘露村,郭章順60歲,家種12畝山藥,還有5萬多斤沒賣。

老伴離世,他“掘地三尺”挖山藥,仍在努力地生活……

▲張集鄉後莊村,任玉民65歲,種了2畝山藥,還有5千多斤沒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