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國菜”的宮保雞丁,到底是山東菜、四川菜還是貴州菜?

今天,小編為大家說說濟南另一道名菜——“宮保雞丁”。

這道菜,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可謂家喻戶曉,有人可能會有疑問,這不是川菜嗎?誠然,我們在川菜館經常吃到這道菜,但這並不能否認它魯菜出身的事實。

在說這道菜之前先要說人,因為這道菜就是以人名命名的。這個人就是清朝咸豐年間的進士、貴州平遠人丁寶楨。他在同治元年(1862年)任山東按察使、布政使,同治六年(1867年)任山東巡撫。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沈葆楨等人同稱為“中興名臣”。在巡撫任上,他曾經誅殺了慈溪寵閹安德海而名震海內,還在金線泉處修建了“尚志書院”,匯天下名士於其中。後升任四川總督,死於任上。丁寶楨曾被奉為“太子太保”,簡稱宮保,這種榮譽頭銜,在清朝只有總督、巡撫等封疆大吏才能享有。所以被後人尊稱為丁宮保。

號稱“國菜”的宮保雞丁,到底是山東菜、四川菜還是貴州菜?

(丁寶楨,晚清著名政治家,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


丁寶楨不僅僅是一名傑出的政治家,還是一個講究飲食的美食家。他在山東巡撫任上,曾經調用濟南城內名廚數十名作為他的家廚。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周進臣和劉桂祥。

他特別喜歡這兩人炒制的“醬爆雞丁”,每有嘉賓到來,他都要兩人烹飪此菜以招待客人。這道菜的特點是快速而味美,但是作為美食家的丁寶楨認為還是稍微有些不足。他認真研究了一下菜譜,改醬爆為辣爆,又將雞丁、紅辣椒、花生米下鍋急炒,而成為一款新的美味佳餚。

創制成功後,他拿出這道菜款待客人,受到了大家的讚譽,因為是丁府的私房菜,所以這道菜被稱為“宮保雞丁”。後來,這道菜的烹飪做法流傳到了民間,為餐飲業所吸收,繼而聞名全國,受到了普通大眾的一致歡迎,號稱為“國菜”。

號稱“國菜”的宮保雞丁,到底是山東菜、四川菜還是貴州菜?

(丁寶楨舊居,在今濟南市歷下區舊軍門巷)


這道菜的一個要訣就是“爆炒”,這也是濟南菜傳統的烹飪方法。袁枚在他的《隨園食單》中是這樣稱讚濟南的爆炒菜:“滾油爆炒,以極脆為佳”。可見,爆炒菜的妙境就是脆嫩。

具體到這道菜,主要食材要選用極嫩的雞胸脯肉,切丁備用。然後用雞蛋清加澱粉調成糊,將切好的雞丁調糊抓勻。再用清湯、黃酒、精鹽、溼澱粉總成爆汁備用。鍋內加入食用油燒熱,下雞丁劃一下。另起鍋燒熱油,爆蔥薑蒜出香味,立即倒入剛劃過的雞丁,隨即倒入烹入爆汁,快速顛翻,出勺裝盤即成。

這道菜的難點就是要在雞肉表面裹上一層糊,如果沒有這道糊的話,雞肉一入油鍋就會變硬,做出來十分難嚼。這個步驟叫做為雞肉“著衣”,就是為雞肉穿上一層衣服,這樣雞肉就無法直接接觸油質,可以保持肉質的脆嫩。

號稱“國菜”的宮保雞丁,到底是山東菜、四川菜還是貴州菜?

(“宮保雞丁”魯菜版)


上面所說的是魯菜“宮保雞丁”的烹飪方法,其要訣是爆炒,是典型的山東菜烹飪方法。下面小編再說說川菜“宮保雞丁”。

上文提到,丁寶楨後來從山東巡撫任上升任四川總督。他的家廚也跟著去了四川,大家都知道,川地雖然號稱天府之國,但是氣候潮溼,那裡的人都喜歡吃辣。加之丁寶楨又是貴州人,那也是一個無辣不歡的地方,所以“宮保雞丁”到了四川,出現了改良。

具體做法是,將雞脯肉切成大拇指蓋大小的肉丁,蔥白切成與雞肉大小相當的蔥粒。雞脯肉粒用鹽、料酒、澱粉、水和蛋清醃製起來。醃製過程中用手邊抓邊醃,直到所有的水分和調汁都被抓入雞肉丁當中。將醬油、料酒、白糖、米醋、鹽、澱粉、水調成勾汁,備用。鍋中坐油,大火加熱到六成熱,放入花椒、辣椒爆香,之後放入雞丁,煸炒變色後,放入蔥粒,繼續煸炒,直到炒出香味。倒入調好的味汁,用炒鏟不斷翻動,直至攪拌均勻。繼續反覆攪拌,到味汁粘稠後放入炸好的花生米即可。

與魯菜“宮保雞丁”相比,川菜“宮保雞丁”這道菜原料中必須使用油酥花生米和幹辣椒節,味必須是辣型荔枝味。幹辣椒節炸香,突出糊辣味。其他的做法並無二致。

號稱“國菜”的宮保雞丁,到底是山東菜、四川菜還是貴州菜?

(“宮保雞丁”川菜版)

除了魯菜、川菜有這道“宮保雞丁”之外,丁寶楨的老家貴州最近也宣稱“宮保雞丁”是本地菜。貴州的食譜通常這樣記載宮保雞丁:“貴州名菜,成菜色澤金黃,雞肉鮮嫩,花生米香脆,鹹辣略帶酸甜”。 貴州版本的宮保雞丁用的是餈粑辣椒,和川菜、魯菜版本不一樣。宮保雞丁鹹辣略帶酸甜,請注意這個“酸”字,酸辣是貴州菜區別川菜的重要標誌之一。

號稱“國菜”的宮保雞丁,到底是山東菜、四川菜還是貴州菜?

(“宮保雞丁”貴州菜版)

小編認為,我們判斷一種菜的來歷,應該看菜的實質,也就是烹飪術的區別,實在不應該以丁寶楨的籍貫、在任所作所為作為考證依據。從烹飪手段講,此菜四川和貴州的烹飪技巧與魯菜“宮保雞丁”大同小異,核心都是“爆炒”。可以說“宮保雞丁”源於山東確定無疑。

最後,我們再說一下“宮爆雞丁”。這個名稱在一些菜館中經常出現,小編也問過這些菜館的廚師,他們說命名的原因是因為這道菜的烹飪方法是“爆炒”。其實這是一種誤解,通過上文,我們已經很清楚了“宮保”兩字命名是為了紀念丁寶楨,所以宮保雞丁應該是“宮保雞丁”而不是“宮爆雞丁”。

有時候想想,還是英文簡單,一句“kung pao chicken”了事,管他是“保”還是“爆”。順便說一句,宮保雞丁這道菜在國外可是很有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