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東坡《寒食帖》

精讀東坡《寒食帖》

《寒食帖》又名《黃州寒食詩帖》或《黃州寒食帖》。蘇軾撰詩並書,墨跡素箋本,橫34.2釐米,縱18.9釐米,行書十七行,129字,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此帖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人生之嘆。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寒食詩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也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黃庭堅在此詩後所跋:“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臺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

精讀東坡《寒食帖》

釋文一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汙燕支雪。闇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須已白。

自從我來到黃州,已經度過三次寒食節了。每年都惋惜著春天殘落,卻無奈春光離去並不需要人的悼惜。今年的春雨綿綿不絕,接連兩個月如同秋天蕭瑟的春寒,天氣令人鬱悶。在愁臥中聽說海棠花謝了,雨後凋落的花瓣在汙泥上顯得殘紅狼藉。美麗的花經過雨水摧殘凋謝,就像是被有力者在半夜揹負而去,叫人無力可施。這和患病的少年,病後起來頭髮已經衰白又有何異呢?

精讀東坡《寒食帖》

精讀東坡《寒食帖》

釋文二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裡。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溼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春天江水高漲將要浸入門內,雨勢襲來沒有停止的跡象,小屋子像一葉漁舟,飄流在蒼茫煙水中廚房裡空蕩蕩的,只好煮些蔬菜,在破灶裡用溼蘆葦燒著,本來不知道今天是什麼時候,看見烏鴉銜著紙錢,才想到今天是寒食節。想回去報效朝廷,無奈國君門深九重,可望而不可及;想回故鄉,但是祖墳卻遠隔萬里,本來也想學阮籍作途窮之哭,但心卻如死灰不能復燃。

精讀東坡《寒食帖》

精讀東坡《寒食帖》

精讀東坡《寒食帖》

題跋1

東坡書。豪宕秀逸。為顏楊以後一人。此卷乃謫黃州日所書。後有山谷跋。傾倒已極。所謂無意於佳乃佳者。坡論書詩云。苟能通其意。常謂不學可。又云。讀書萬卷始通神。若區區於點畫波磔間。求之則失之遠矣。乾隆戊辰(1748)清和月上澣八日御識。

(清高宗,弘曆(1711-1799),清世宗四子,廟號高宗,年號乾隆。)

精讀東坡《寒食帖》

精讀東坡《寒食帖》

精讀東坡《寒食帖》

題跋二

東坡此詩似李太白。猶恐太白有未到處。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臺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它日東坡或見此書。應笑我於無佛處稱尊也。黃庭堅(1045-1105),洪州分寧人,字魯直,號山谷、山谷道人、涪翁。

精讀東坡《寒食帖》

題跋3

餘生平見東坡先生真蹟。不下三十餘卷。必以此為甲觀。已摹刻戲鴻堂帖中。董其昌觀並題。

董其昌(1555-1636),華亭人,字玄宰,號思白,別號香光、思翁。

精讀東坡《寒食帖》

精讀東坡《寒食帖》

精讀東坡《寒食帖》

精讀東坡《寒食帖》

題跋4

東坡老仙三詩。先世舊所藏。伯祖永安大夫嘗謁山谷於眉之青神。有攜行書帖。山谷接跋其後。此詩其一也。老仙文高筆妙。粲若霄漢雲霞之麗。山谷又發揚蹈厲之。可為絕代之珍矣。昔曾大父禮院官中秘書。與李常公擇為僚。山谷母夫人。公擇女弟也。山谷與永安帖自言。識先禮院於公擇舅坐上。由是與永安遊好。有先禮院所藏昭陵御飛白記及曾叔祖盧山府君志。名皆列山谷集。惟諸跋世不盡見。此跋尤恢奇。因詳著卷後。永安為河南屬邑。伯祖嘗為之宰雲。三晉張縯季長甫。懿文堂。

張縯,字季長,南宋隆興元年(1173)進士。

題跋5

東坡先生此帖。曾罹咸豐八(點去)年。英法聯軍焚燬圓明園之厄。爾後。元入日本。後遇東京空前震火之劫。詳見卷後顏世清。內藤虎兩跋。二次世界戰爭期間。東京都區大半為我盟邦空軍所毀。此帖依然無恙。戰事甫結。予囑友人蹤購得之。乃購回中土。並記於此。後之人當必益加珍護也。十。民國紀元四十八年元旦王世傑識於臺北。

精讀東坡《寒食帖》

精讀東坡《寒食帖》

題跋6

蘇東坡黃州寒食詩。引首乾隆帝行書。雪堂餘韻四字。用仿澄心堂紙致佳者。東坡詩黃山谷跋並無名款。山谷跋後。又有董玄宰跋語。張青父清河書畫舫雲。東坡草書寒食詩。當屬最勝。卞令之書畫彙考亦已著錄。阮芸臺石渠隨筆雲。蘇軾黃州寒食詩墨蹟。卷後有黃魯直跋。為世鴻寶。戲鴻堂所刻止蘇詩黃跋。其後張縯一跋,人未之見其跋云云。彭大司空雲。縯跋所謂永安。庭堅為作仁宗皇帝御書記者也。廬山府君乃公裕弟。公邵官通直郎。知廬山縣。張氏世為蜀州江原人。雲。出留侯之裔。故以三晉署望也。虎按。卷中埋輪之後印。實系張氏所鈐。又有天曆之寶及孫退谷。

精讀東坡《寒食帖》

精讀東坡《寒食帖》

題跋7

東坡寒食帖山谷跋尾。曆元明清。疊經著錄。鹹推為蘇書第一。乾隆間歸內府。曾刻入三希堂帖。咸豐庚申之變。圓名園焚。此卷劫餘。流落人間。帖有燒痕印。其時也。嗣為吾鄉馮展雲所得...

顏世清(1873-1929),字韻伯,號瓢叟。

精讀東坡《寒食帖》

題跋8

先師張文襄公嗜東坡書。光緒壬寅(1902)公建節武昌。客有持此卷請謁。公賞玩不置。謂平生所(點記)蘇書墨跡。以此卷及內府藏榿木詩為第一。客喜甚。言將奉獻真。微露請求意。公曰。時已仲春。貂裘適可付質庫。若以價相讓。當留之。否則不敢受也。客大失望。因求公題識。時方向夕公乃張宴。邀端忠敏。梁文忠。馬季立孝廉與予同賞之。且語眾曰。如此劇跡。不可不一見。明日。物主人將此北歸矣。時物主方在座。喻公意乃然。請曰。若許加題。當遲行程一二日。公曰。山谷老人謂此書兼魯公少師李西臺之長。某意則得法於北海與魯公。然前人所言。烏可...

羅振玉(1866-1940),浙江上虞人,號雷堂,字叔言。

精讀東坡《寒食帖》

題跋9

蘇文忠寒食帖。由顏韻伯以金六萬元售於菊池惺堂。已見內藤跋於龍眠瀟湘圖。系團匪亂流入日本。書估菊池。親屬某以六千元收得。以六萬元轉售於菊池。價差甚鉅。書估菊池俱大非之。幾至興訟。事在菊池購蘇帖之前。前跋誤載此段。今再志。以之存其真。郭彝民又記

郭枻,字彝民,民國三十三年任國民政府委員。

《寒食帖》全貌

精讀東坡《寒食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