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與空白:錢鍾書傳》這本書到底有多爛?

近期在魚塢書友會做了題為“錢鍾書與《圍城》”的分享。為了準備這次分享,之前我看了不少有關錢鍾書先生的書,其中就有孟語嫣寫的這本《沉默與空白:錢鍾書傳》。

《沉默與空白:錢鍾書傳》這本書到底有多爛?

坦白地說,這本書我是強忍著厭惡讀完的。這本書到底有多爛呢?且聽我細細道來。以下每一點我都只舉幾個例子,其實書中的錯誤還有很多。

一、錯誤百出

很多錯誤是基本的事實錯誤。寫傳記最重要的就是真實性,連基本的事實都弄錯,還寫什麼傳記?

書中寫“無錫的錢家,是一個書香門第。這一代,有兄弟二人,長子錢基成,次子錢基博。”其實,錢鍾書的父親不只兄弟二人,應該說是四人(其中一個早亡),楊絳在《記錢鍾書與〈圍城〉》一文裡明白地提到“鍾書一出世就由他伯父抱去撫養,因為伯父沒有兒子。據錢家的‘墳上風水’,不旺長房旺小房;長房往往沒有子息,便有,也沒出息,伯父就是‘沒出息’的長子。他比鍾書的父親大十四歲,二伯父早亡,他父親行三,叔父行四,兩人是同胞雙生,鍾書是長孫,出嗣給長房。”

書裡提到“最初知道他字默存,還是在他夫人楊絳的《我們仨》裡,在這本記錄著名人家庭瑣事的溫暖小書裡,她總是以‘默存’來稱呼自己的丈夫”,《我們仨》我看了兩遍,看到這句話後,又去翻了書,發現楊絳從來沒這樣叫,一般都叫“鍾書”。

書裡提到“默存”是沉默地存在於世間的意思,實際上“默存”是錢鍾書父親叫他少說話的意思。

書裡提到羅家倫和錢鍾書時講“一老一少”,其實羅家倫當時並不老,也才三十出頭。

二、常識缺乏

書裡說“中國的民國時期,正是大不列顛帝國輝煌時代”,其實不然,那時候是大不列顛帝國走向沒落的時代。

書裡說“《昭明文選》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實際上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詩經》,《昭明文選》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詩文總集。

書裡說“王維被貶謫桂州(桂林),東坡流放過嶺南(海南)”,其實王維沒有被貶桂州,嶺南也不能等同於海南(實際上蘇軾開始被貶嶺南是到惠州)。

三、用詞不當

書裡說到院系調整,“清華大學也失去了往日的寧靜。它被改名為工科大學”,這裡“改名”用的不恰當,清華變得只是學校性質,而不是校名。

書中寫“錢鍾書寫《貓》的時候,梁啟超和林徽因都尚在人間”,實際上這說的不是梁啟超,應該是梁啟超的兒子梁思成。

書中說“一語成讖”,用來講錢鍾書果然去了牛津大學,實際上這個成語一般指的是不吉利的預言。

四、故作高雅

這本書辭藻華麗,簡直華麗的過了頭,一開頭讀了好幾段還沒讀到錢鍾書,讀的都是作者的抒情:什麼“有一種迷離,叫煙雨;有一種紅塵,叫過往;有一種心動,叫江南”,什麼“誰沒有一個江南情結,誰不曾暢想漫步在悠長的雨巷,手裡持著一把丁香色的傘”,看得我好尷尬。關鍵是這樣的句子不是一句兩句,而是所在皆是。

另外,作者經常在書裡講道理,比如“世界上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人,誰都是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你開了一扇窗,冥冥裡,另一扇窗,就會悄然合上”“生活美妙與否,其實不過是心中的一念之差。心裡陽光暖氣四溢,苦澀的清炒苦瓜也覺得清甜可口;倘若心裡暗色湧動,縱使熊掌、燕窩、魚翅,滿漢全席在側,依舊食之無味”。給人的感覺是,作者不是在寫錢鍾書的傳記,而是在用錢鍾書的人生經歷來證明自己那些蹩腳的道理。

總而言之,這本書是我很長時間以來(也許是有生以來)讀到的最爛的一本書。這個孟語嫣我也不知道是誰,搜了一下,貌似還寫過其他傳記,請大家注意,她的書就別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