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黃浦老城廂南部,曾經有家我國紡織業的里程碑式的企業


在黃浦區老城廂南部南車站路189號,曾經有一家上海最大、最早的毛巾廠——三友實業社,她曾經是我國紡織史上的里程碑。

1912年,三個寧波人陳萬運、沈九成、方智達集資450銀元,僱工六七人,在上海橫浜橋鼎新裡開辦了一家燭芯作坊,因系三人合夥經營,取名“三友實業社”,寓“歲寒三友,實業救國”之意。

在市場上,“三角”牌與日本的“鐵錨”牌售價相當,但“鐵錨”牌運費昂貴,成本居高不下,在競爭中處於下風。日商不甘失敗,在上海開設瑞和毛巾廠,購置200臺單幅毛巾機,大量生產“鐵錨”牌毛巾,企圖與三角牌抗衡。三友實業社致力於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

三友實業社之所以能長期佔領國內市場,還在於其深深的愛國情懷,贏得了人心。為了擴大市場影響,三友實業社請漫畫家張樂平繪製廣告畫,請作家冰心編寫彈詞《新開篇》,為“三角”牌毛巾造勢。20年代以來,“三角”牌毛巾風靡全國,深受各族人民歡迎。據開國少將李水清回憶,紅軍長征時飛奪瀘定橋,政治部頒發給17勇士的獎品就是每人一條“三角”牌毛巾和一隻搪瓷杯。

1922年,三友實業社首創獨幅被單,至1924年生產的品種除毛巾、被單外,還有被面、檯布、透涼羅紋帳等。1926年三友實業社參加了費城世界博覽會,“三角”牌毛巾以優異的品質榮獲“丙等金獎章”。

抗日戰爭勝利後,三友實業社在南車站路189號開設南廠,又在北蘇州路開設北廠,繼續生產“三角”牌毛巾及各種棉紡織品。解放後,三友實業社逐漸恢復元氣。1954年實行公司合營,改名為“上海三友實業社製造廠”,規模逐漸擴大。如今,隨著黃浦老南市區域的舊城改造和上海紡織產業的撤退,三友實業社不再,但其作為我國紡織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不會被人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