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大湘西」十大名茶之石門銀峰 山高茶為“峰”

這是湖南的最高處。

西北峰巒疊嶂,東南起伏和緩,此處成為第三紀動植物的“避難所”。由此,不僅蘊藏著大量野生動植物物種,而且還遍佈古老、孑遺、稀有、特有物種及其群落。因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被稱為歐亞大陸同緯度物種譜系最完整的一塊寶地。

胸有千山萬壑,故取名壺瓶。

這篇文章的主角,是一枚俏綠俏綠的芽尖。出沒在山嵐層峰間,宛若天地之間的精靈,它叫“石門銀峰”。


「聚焦大湘西」十大名茶之石門銀峰 山高茶為“峰”


茶林相間的“石門銀峰”有機茶基地

品質高;天然有機

有機?那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高山出好茶。從縣城出發,沿西北盤山而上100多公里,徜徉白雲之巔,便來到了壺瓶山中的數萬畝有機茶園。雲海,遠山,碧水,人家,盡收眼底。穿過樹林,豁然開朗的是漫山遍野碧綠的茶樹整齊地排列在眼前,像是一座座御風而行的空中花園。茶園霧氣繚繞,茶葉嫩綠,掛在其上的水珠晶瑩剔透,只是眼見,彷彿就已經喝上了一杯瓊漿,直入心脾。


「聚焦大湘西」十大名茶之石門銀峰 山高茶為“峰”


來自荷蘭的國際友人在壺瓶山生態茶園中旅遊

不過是大珠小珠中的一顆,在石門縣的每一座茶山,在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每一處茶園,都擁有著諸如白雲山有機茶園這般優質的“血統”。

作為湖南省面積最大的森林生態系統類型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壺瓶山境內有236條溝溪河流縱橫交錯。年平均氣溫16.7℃,全年無霜期282天,年日照時長1646.9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540毫米,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為茶樹創造了極佳的生長環境。

天生麗質難自棄。石門縣自古就被譽為“中國名茶之鄉”,茶樹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繁茂已久。據西晉《荊州土地記》記載,“武陵七縣通出茶,最好。”在1700多年前的晉代,隸屬武陵郡的石門就是優質茶產區。

唐憲宗元和年間,著名詩人劉禹錫就任朗州(今常德)司馬,曾到西山埡(現石門縣羅坪鄉)時,詩興大發,寫下《西山蘭若試茶歌》。“山僧後簷茶樹叢,春來映竹抽新茸……斯須炒成滿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中的詩句,成為中國綠茶“炒青法”最早記載。

石門茶葉成名於宋代。北宋皇祜年間蔡襄著《茶錄》,即有“石門產牛牴茶,為貢品”記載。《中國茶經》也記“石門夾山牛抵茶,自唐至清歷代都是皇家貢品”。

石門夾山寺是茶禪文化發源地。宋政和元年,圓悟克勤禪師出任石門夾山寺主持,悟出“茶禪一味”真諦,之後傳入日本發揚光大,夾山逐漸成為中日茶道源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曾題“茶禪一味”墨寶贈夾山寺。中國佛學界泰斗、中國茶禪學會理事長吳立民為夾山題詞:“茶禪一味夾山寺,茶道源頭《碧巖錄》”。

晚清年間,廣東商人盧次倫在石門壺瓶山鎮創建“泰和合茶號”,規模浩大,生產的“宜紅茶”遠銷英國,年銷量最大時達30萬斤,曾僱傭工人6000餘人。

如今,茶葉種植已成為當地山區農民重要的收入來源。到2018年年底,全縣茶園面積為18萬畝,其中無性系良種茶園6.5萬畝。全縣有2.3萬畝茶園通過國際、國內有機認證。

經過上千年的鋪墊,主角該出場了。“石門銀峰”外形緊圓挺直、鋒苗細長、銀毫顯露滿披。內質嫩香幽雅高長持久,具有“頭泡清香、二泡味濃、三泡四泡,香幽尤存”的優異品質。

標準高:歐盟認證

歐盟認證?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石門銀峰先後68次在國際、國內評比中獲金獎,這是市場的認可。而在內功的修煉上,石門幾近嚴苛。僅以羅坪鄉為例,全鄉8000多畝茶園獲得了歐盟有機認證。通過“萬里茶道、一帶一路”打通的綠色通道,有機紅茶全部出口,成為湖南和全國有機茶第一鄉。

品質天成,更重要的是嚴格統一的標準。擁有如此優質的資源,石門縣把石門銀峰的標準調校到了與之匹配的高度上。公共品牌,這是石門縣的創新與創造。


「聚焦大湘西」十大名茶之石門銀峰 山高茶為“峰”


“石門銀峰”品牌系列產品 陳龍/攝

1990年,以湖南農大朱先明教授為首的團隊,在挖掘《茶錄》北宋皇祜年“石門產牛牴茶為貢品”和《中國茶經》 “石門夾山牛抵茶、自唐至清歷代都是皇家貢品”的基礎上,創新研製“石門銀峰”。甫一問世,石門銀峰就驚豔四座,連續三年在湖南省茶葉評比中總分第一,並定為湖南名茶。

隨著石門銀峰的聲譽日隆,早在上世紀90年代,“石門銀峰”就作為全縣品牌雛形打造。石門縣2000年就制定了全省第一個茶葉地方標準“石門銀峰茶”,並於2007年註冊地理證明商標,由縣茶葉協會統一使用和管理。

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工藝、技術的不斷髮展,2010年,省質監、農業、商檢等部門和茶葉專家對“石門銀峰”標準進行第二次修訂升級,石門縣委政府把公共品牌建設作抓手,將“東山秀峰”、“白雲銀毫”等品牌整合為“石門銀峰”系列,採取“母子”商標形式,抱團發展。


「聚焦大湘西」十大名茶之石門銀峰 山高茶為“峰”


“石門銀峰”品牌系列產品 陳龍/攝

在石門縣委縣政府“生態興茶、科技興茶、質量興茶、市場興茶、企業興茶”五大戰略的引領下,在建設縣域公共品牌的“思路”和行政推動的“指揮”下,“石門銀峰”品牌影響不斷擴大,使用授權企業由少漸多,到2018年底,已授權使用“石門銀峰”公共品牌的企業和合作社27家,同時,加入湖南省大湘西促進會並使用“瀟湘. 石門銀峰”雙品牌的會員企業9家。


「聚焦大湘西」十大名茶之石門銀峰 山高茶為“峰”


石門銀峰獲得百年世博中國名茶金獎

公共品牌的發力,整合出了嶄新的天地,石門銀峰不斷攻城略寨:2010年上海世博會第17屆國際茶文化節金獎;2011年“中茶杯”一等獎和中國茶葉最具發展力區域公共品牌,2012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金獎,2015年米蘭世博會中國名茶金獎, 2017常德市首屆十大農產品公用品牌。2018年蟬聯湖南十大名茶和“中茶杯、瀟湘杯”金獎。

歐盟有機認證,作為世界最大、最權威的認證機構,它的認可,就是國際市場的通行證。對標歐盟有機認證,通過萬里茶道出口到歐盟、俄羅斯、美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茶葉6000噸,創匯1500多萬美元。石門銀峰為石門縣扛起了全國重點產茶縣、全國有機茶大縣、十大生態茶葉示範縣、國家級出口茶葉質量安全示範區的大旗。

效能高:扶貧示範

示範縣?更是水到渠成的事。

“生態立縣、品牌興茶”成就了石門產業的一大支柱,全縣建成生態茶園18萬畝,年產茶葉2.2萬噸、綜合產值16億元,挑起脫貧攻堅大梁,成為10多萬山區茶農收入來源。2017年,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授予石門為中國茶業扶貧示範縣。


「聚焦大湘西」十大名茶之石門銀峰 山高茶為“峰”


石門茶業帶動農民致富

茶業盛鄉村興,對石門而言,這是最為現實的選擇。通過產業培育、企業帶動、茶旅融合,讓茶產業在脫貧攻堅中挑大樑、唱大戲,加快了群眾脫貧致富步伐。

康祖兵,石門縣壺瓶山鎮李坪村五保戶,平時靠打零工維持生計,每年收入不到3000元。9年前,他響應村裡的號召,將家裡的4畝荒山坡地改成茶園,現已全部受益,每年鮮葉收入達2萬多元,2016年實現順利脫貧。

對整個李坪村來說,茶葉是該村支柱產業,也是鄉親們脫貧致富的共同法寶。9年來,村裡的茶園從600畝擴大到2300畝,人均收入從不到1500元增長到8000多元,全村也由此實現了整村脫貧摘帽。

為了引導眾多像康祖兵、像李坪村一樣的貧困戶、貧困村發展茶產業,石門縣組織技術力量,按照茶農需求,通過“田間課堂”、集中培訓會、外出考察學習等多種形式,為茶農免費提供優質茶苗、免費提供茶園管理技術服務;不斷加大有機茶園轉化力度,對發展有機茶園、生態防蟲、新建標準化加工廠給予政策獎補……系列措施有力推動了全縣茶產業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提升。

據統計,目前石門縣55個村、33560餘戶、97500餘人從事茶業,其中13510個貧困戶已脫貧,茶葉使一個個貧困家庭走出困境,一個個村莊舊貌換新顏。“石門銀峰”已發展到全縣主產茶區,重點是環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周邊的11個鄉鎮、3個農林茶場的89個產茶村。

示範的效應在向縱深推進。目前,石門縣正規劃建設“武陵山片區茶葉商貿中心、全國有機茶生產加工中心、茶禪文化起源傳播中心”,創建全域有機茶示範縣。計劃到2025年,茶園面積達到20萬畝,有機認證5萬畝,年產幹茶5萬噸,綜合產值50億元以上。其中,“石門銀峰”將要佔到60%以上產值。

創新的路標指跨界融合,近年來石門縣積極探索“茶產業+旅遊”融合發展之路,引導建設高標準茶園和休閒娛樂設施,著力推進夾山禪茶生態園、白雲山國家級生態茶場、雁池鄉西山埡有機茶園和羅坪鄉長梯隘紅石林茶園“四條精品茶旅線路”建設,打造融採茶、製茶、品茶、購茶、餐飲、休閒為一體的茶園生態旅遊精品景區,為群眾致富開闢了新天地。

羅坪鄉長梯隘村民陳紅國對此感觸頗深。他除了打理自家的4畝茶園,還向遊客售賣自家的土特產,一年收入達到了五、六萬元,“茶葉越賣越好,遊客越來越多,茶旅融合又幫我們開闢了一條新路子!”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撰稿/李俊;攝影/圖片除署名外均由石門縣茶葉辦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